《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參考教案_第1頁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參考教案_第2頁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參考教案_第3頁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參考教案_第4頁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參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wd.?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參考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新聞相關知識。2.把握新聞的內容及構造特點。3.了解解放戰爭中我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力阻頑敵的精神以及人民必勝、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歷史規律。教學重點:1.理解新聞內容,把握戰爭的主題。2.把握新聞的特點,重點把握新聞的構造,了解導語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獲得信息一般通過什么途徑?我們要知曉國內外的大事,一般得通過報紙、電視、播送等。但是,播送、電視、報紙都只是傳播媒介,而報導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們被稱為"新聞"。二、介紹新聞:新聞這種文體從廣義上來講,包括消息、通訊、報告文

2、學。從狹義上來講,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報道及時的消息。消息有三個特點:1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準確,不能虛構或夸大。2報道迅速及時。3簡明扼要,在表達上以表達為主,多用較樸素和概括的語言。有時看需要而定兼有議論精辟的畫龍點睛式的、描寫。一條新聞包含標題有時有副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個局部,有時可根據需要省略導語或背景或結語。新聞多采用記敘手法,因此新聞寫作需注意記敘的六要素。三、引入本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兩那么新聞,高屋建瓴,大氣磅礴,是新聞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寶,它出自一代偉人毛澤東之手。介紹寫作背景并背誦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

3、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假設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背景簡介: (1)時代背景簡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范圍內轉入戰略進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軍連續發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給國民黨反動派以致命的打擊。為了獲得喘息的時機,以便卷土重來,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總統,支撐殘局,并大搞和平談判的陰謀。在這歷史的緊要關頭,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為新華社寫了一篇新年獻詞?將革命進展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已經是確實無疑了,國民黨反動派看到

4、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范圍的勝利,已不能用單純的軍事斗爭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陰謀。我們不能讓敵人有喘息的時機,卷土重來,必須將革命進展到底。1949年4月15日,國共雙方談判,我方提出8條21款,限蔣介石20日前表態。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談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人民,保衛中國人民領土主權的獨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軍即執行最高統帥的進軍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一千華里的戰線上,發動了渡江戰役,國民黨反動派慘淡經營了三個半月

5、的長江防線,一觸即潰。23日晚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派政權的覆滅。(2)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場,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大志,紛紛敗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闊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四、分析本消息的構造: 消息構造為五局部:標題、導語、主體、背景、

6、結語前三者必不可少 電頭:是發布消息、電訊的固定格式,具體交待發布消息的單位、發電時間和地點。 【附】:新華社即新華通訊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訊社,總社設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區都設分社,在世界許多國家設有分社或派駐記者,向國內報紙、播送電臺、電視臺提供新聞和新聞圖片,并向國外發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聞和圖片新聞。 如:法國:法新社。 英國:路透社。美國:美聯社,合眾社。(結合課文讓學生理解消息的文體知識) 本文電頭中發電時間準確到“時,暗示戰役在迅速開展之中。標題:新聞內容的提要。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或三標齊全,或只有主標。前引標:交待背景,點明中心。中主標。后副標:概

7、括主要事實,或進一步點明中心。 本文標題以凝練的語言,不僅概括了全文主要內容,而且“百萬“橫渡寫得氣勢磅礴,勝利豪情躍然紙上。思考: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人數確實切,更表達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導語: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來吸引讀者閱讀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提醒消息的核心內容較詳細了解新聞的內容 本文的導語:這一導語從渡江作戰兵力、戰線(即渡江區域)、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勝利 句在地點上作補充:“百萬大軍人數之多,排山倒海,無堅不摧。 “一千余里區域之廣。 “均是概括戰線之長、勝利之

8、大。 “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所向披靡,戰績輝煌。 思考:1“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這個說明地點的句子里,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本文導語給讀者以完整鮮明的印象,又領起下文;它氣勢壯闊,精練凝縮,沖動人心,洋溢著勝利豪情。 2為什么導語局部不交待時間? 因為在?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月22日時電已作了介紹,本文是報道渡江戰役的第二篇,時間僅隔20小時,讀者關心的是戰役的進展,故時間交待從略。主體:緊接導語進展補充和開展,具體展開事實,是消息的主要局部消息的軀干更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本文主體分別寫中30

9、萬、西35萬、東35萬三路大軍渡江盛況,并指出我軍渡江勝利的重要意義。背景是新聞事件發生的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結語是交代新聞事件結果的話。背景和結語有時那么暗含在主體里邊,沒有明顯的標志,可通過閱讀主體領會背景和結語。五、 分析新聞六要素:即記敘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從20日夜起24小時內 地點1000余華里的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解放軍橫渡長江,進而解放全中國 經過分三路橫渡長江 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渡過35萬人,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 六、分析主體局部:一指明學生朗讀主體局部,了解各路軍渡江時間和人數,體會解放軍銳不可

10、當的氣勢。給課文主體局部分層次。 第一層:從"20日夜起"到"24小時內即已渡過30萬人"。 第二層:從"21日下午"到"不到絲毫作用"。 第三層:從"湯恩伯認為"到"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段"。指出各路軍渡江人數、時間、進展,了解整篇新聞的具體內容。 各路軍渡江情況:軍別 時間 地段 人數遇敵中路軍 20日夜 安慶-蕪湖 30萬 甚微西路軍 21日下午五時安慶-九江不含35萬 甚微東路軍同日下午五時南京-江陰35萬較強進展:渡至繁昌,魯港等地已占領廣闊南岸地區,正向南擴展中

11、摧毀抵抗,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分析第三層:閱讀第三層答復:1.“東面防線指的是哪一段防線?"東面防線"指的是"南京江陰段防線"2.“同日同時"指的是哪一時間?21日下午五時。3.“所有預定方案,都已實現含義是什么?我軍所向披靡的氣勢,并且也透露出喜悅之情。4.“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與哪句相照應?與第一句照應。因為這句中提到“防線是很穩固的,“抵抗較為頑強是與之有聯系的。5. 把“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改為“我已殲滅一切抵抗之敵或“我已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可以嗎?為什么?首先要理解“殲滅"與"擊潰&

12、quot;的意思?!皻灉?quot;就是打死了,而“擊潰",只是打敗,沒有打死。當時實際戰況是,有的敵軍被我軍打死,有的被打退,所以改成那兩句就與實際不相符了。6. 第6句“占領“控制“封鎖三個詞能互換使用嗎?為什么? 因為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闊地區已解放,為我軍所有,所以用“占領。而江陰要塞還沒攻下來,還在敵軍手中,不過不能任意活動或超出這一范圍,所以用“控制這個詞來說明。江陰已被我軍控制,敵軍要想從長江逃走已無方法,所以用"封鎖"這個詞較恰當。二思考:1主體局部的三個層次安排有什么特點? 明確:三個層次,從中路軍到西路軍再到東路軍,這種順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13、?一是與發動進攻的時間有關:20日夜一一一一1日下午五時-22日下午;二是與所遇敵情有關,西路軍與東路軍雖同時發動進攻,但西路軍與中路軍又有一樣之處,所遇敵軍抵抗較小,而東路軍所遇敵軍之抵抗那么較為頑固;三是各后之間有明顯銜接,有時間上的銜接,渡江部隊的銜接和內容上的銜接。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東路的順序寫? 構造順序的安排是由時間和事件本身特點決定的。本文作者是考慮到事件發生的先后,以及各路軍進展情況,B中西路所遇敵軍抵抗甚微,而東路之抵抗較頑強,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寫。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動在前,西路在后。c此前已有中路詳細報道?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此處簡單交待中路其渡江戰況只用了寫時間、

14、地點、神速的一句話即可轉入下文。因此先寫中路,再寫西路。 新聞的表達方式一般是以記敘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議論,這段新聞中的議論局部是哪幾句?明確:此種情況,一方面不起絲毫作用。在表達中路后,很自然地轉入對西路軍渡江戰況的報道,其中插入簡要議論,精辟地說明了人心向背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這是將軍事行動放到當時的政治背景中來分析得出的結論,具有極大說服力。敵軍為什么毫無斗志、抵抗甚微?兩方面原因的議論為什么一略一詳?兩方面順序顛倒一下好不好? 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略 敵軍廣闊官兵厭戰國民黨拒簽和平協定詳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已說明了這一點。而第二方面的原因那么

15、要詳議幾筆:B把極少數戰犯同廣闊官兵區別開來,以利爭取多數,孤立少數,瓦解敵軍;b著重點明我軍發起渡江戰役直接原因是國民黨反動派拒簽和平協定,我軍師出有名。 兩方面順序不能顛倒。因為我軍英勇善戰是勝利的首要條件,而且從行文的氣勢和語言的銜接看下文要寫的東面敵軍抵抗較為頑固更突出“英勇善戰,也以現在的寫法為佳。 東路軍由于所遇敵情與中、西路不同,而且上一篇也沒報道,因此較為詳盡。 主體局部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說明了什么?報道準確6本文語言有何特點?準確:如"1000余華里""24小時內""至發電時止""余部"等。簡潔而具有氣勢::如導語中"百萬大軍""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再比方"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敵軍那么紛紛敗退, 毫無斗志"。字里行間洋溢著勝利的豪情。真實、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