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中國文化導論知識點引論 中國文化概論1“文化”,在我國傳統(tǒng)的用法上指的是“文治教化”,與“武功”對舉,也就是禮樂和典章制度等等2英國學者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將它定義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獲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3文化的結構分為四個層次:(1) 物質文化層:最表層的是物態(tài)層面的文化,或稱“器物文化”,指的是物質形態(tài)所表現(xiàn)的物質生產生活及其產品的總和,包括人類加工創(chuàng)制的各種器具。(2) 制度文化層:指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規(guī)范人們行為、調節(jié)相互關系的準則,包括制度、法律、禮儀、習俗和機構組織等等(3) 行為
2、文化層:指人在長期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風俗(4) 心態(tài)文化層:指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長成的文學藝術作品4當代美國學者愛德華.希爾斯指出,文化是圍繞人類的不同活動領域而形成的代代相傳的行事方式,是一種對社會行為具有規(guī)范作用和道德感召的文化力量;同時也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積淀,它包括物質產品、思想觀念、慣例和制度。它使代與代之間、不同歷史階段之間保持了某種連續(xù)性和同一性,構成了一個社會創(chuàng)造與再創(chuàng)造自己文化密碼、并且給人類生存帶來了秩序與意義。5軸心時代:是由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提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稱為
3、世界歷史的“軸心時代”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百家爭鳴出現(xiàn)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這個時期的特征:動蕩和開放動蕩:產生了碰撞,產生了思想,思想又在動蕩中成熟開放:那個年代,沒有人會特別約束思想家的口舌,而且那個年代的政治家也是卓越的思想家,上行下效的力是無可比擬的6農耕經濟優(yōu)點:1農業(yè)經濟對民族心理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勤勞務實的民族性格,重實際而黜玄想缺點:1偏重實惠與眼前利益,限制了生產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在生產實踐中急功近利,追求即時利益。 2不像西方文化那樣追求冒險與刺激,不愿意接觸外界,接受新事物,習慣周而復始的生活7宗法社會(1) 中國古代,人們稱為“宗法社會”。“宗”,本是“祖廟、祖、族
4、”的意思;宗法制度是以一種血緣關系為基礎,尊崇共同祖先以維系親情,并且由此區(qū)分尊卑長幼,確定繼承秩序以及家族成員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則與制度。其特點: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2) 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王從王室中分出去,另立為宗。分宗一般都伴以授土授民的封邦建國,這既是讓失去王位繼承權的諸王子分享王室的部分權力,消除他們的不滿,又可以使周王朝的大部分疆土掌握在最為可靠的兄弟,同姓手中。這就是“封建制”,所謂“封建親戚,以蓄屏周”。周初統(tǒng)治者通過封建把大部分土地和人民都控制在兄弟、同姓手中,也分封了一些異姓諸侯,為把他們也納入血緣網絡之中,周初統(tǒng)治者實行
5、異姓才可通婚制度。(3) 宗法制度的本質宗法制度的本質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方面具有共同性,都是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著嚴格的父家長制,這就是所謂的“家國同構”,家族是家庭的擴大,國家則是家族的擴大和延伸。(4) 宗法制度特別強調對祖先的崇拜,強調尊祖敬宗,宗族有嚴格的宗廟祭掃制度,歷代君王十分重視宗廟的營建,并將與社稷并重,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8中國文化的特質(1)周易是先秦學術思想和人文觀念最集中的概括。易居儒家“五經”之首,道家“三玄”(老子莊子易)之一。(2)周易其書周易是周朝巫官求神問卜的記錄,加上后來的學者研究論文,前者稱為經,后者稱為傳。周易
6、經歷了上古的八卦,中古的六十四卦階段,下古的易傳三個階段。現(xiàn)在一般認為,經由孔子整理,并被孔子作為教材而講授;傳則是孔子后學的作品,其中記錄了孔子本人的觀點。(3)八卦生成圖兩儀:陰 陽四象:太陽 少陽 少陰 太陰八卦:乾 兌 離 震 (4)周易是先秦學術思想的總結,是華夏民眾在“軸心時代”文化自覺的理論概括,因此,我們可以從周易中領悟中國文化的風貌、特質。(5)周易內在思想A聲聲不息的生命意識B天人合一的和諧觀念:“天人合一”主張所體現(xiàn)的是農耕社會追求自然與人和諧的理想,農民根據(jù)萬物春生夏長的規(guī)律而春播秋獲,不違農時、順應物性,天佑眾生,五谷豐登。C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D取類比象的類比思維第一
7、章禮儀之邦儒家文化1華夏文化即是“禮文化”,“禮”具備了宗教、道德和法律三個方面的內容和功能2孔子“以仁釋禮”,試圖通過對自然親情的體驗和提升而喚起并強化人們的道德理性,自覺自愿地遵守“禮”,是謂以仁釋禮、仁體禮用。3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理阿若斯認為,在廣袤的大地上之所以能行成并維系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以儒家學說為基礎的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重要的結構性因素。3第一節(jié) 孔子(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魯國。孔子是中國古代最著名、最有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千百年來一直被看作中國文化的象征。(2) 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奠基人。孔子收徒講學,為了教學的需要,授集了魯、周、宋等國的文獻,編集
8、了詩書禮樂易春秋。“五經”一直是儒家的經典,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象征。(3)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不分貧富貴賤,不受身份、財產限制,他招收的學徒從事各種職業(yè)的都有。孔子以“六經”為教材,教授禮、樂、書、數(shù)、射、御“六藝”。(4) 孔子的仁學孔子為舊的禮樂制度找到了內在的情感依據(jù),即“仁”。孔子的政治主張、社會理想是“禮”,即實現(xiàn)西周的“禮治”。“仁”首先是表示一種情感,即“愛人”,“仁”是以孝悌為根本,又超越血緣關系親情,由近及遠的差等之愛。(5) 孔子以仁釋禮的實質孔子以仁釋禮的實質即是從禮中發(fā)掘其內在的血緣親情上的依據(jù),從而使外在的、帶有強制性的、亦即作為政治制度的“禮”轉化人的內在的
9、道德覺悟。(6)“孝”為仁之本孔子講“仁者愛人”,這個“愛”是原始社會氏族血親之愛的自然感情的遺留。孔子所謂的“孝”包含三層意思:“敬”“無違”“無改于父之道”孔子非常重視“孝”“悌”,以血緣聯(lián)系為紐帶的自然親情被看作道德情感、道德義務的依據(jù),通過自然親情的體認而確定長幼尊卑,進而確定彼此的義務、責任。第二節(jié) 孟子和荀子1孟子發(fā)揮了孔子學說中“仁”的部分,“內圣之學”從孟子開始到中庸再到宋儒。荀子則著重發(fā)展了孔子學說中“禮”的部分,“外王之道”的序列是荀子、易傳到董仲舒再到后世的“經世致用”。2孟子(約前385前304),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中期鄒(今山東鄒縣)人。(1) 孟子周游列國游說他的“
10、王道”和“仁政”(2) 孟子謂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3) “性善論”孟子認為,仁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人皆有不忍之心”(4) 孟子“保民而王”的主張建立在“民貴君輕”的理念之上3隆禮重法:荀子的主張*(1)荀子把孟子稱為“俗儒”,自己則以“大儒”自命。荀子在繼承孔子思想的同時又作了批判和改造,吸收了道、墨等家的思想要素,在儒家學派之中別立一宗,建立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因而有“別儒”之稱。(2)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人稱荀卿、孫卿。戰(zhàn)國末年趙國人。4孔子遺書:大學中庸大學中庸本為秦漢時禮記中的
11、兩篇文章,后與論語孟子并稱為“四書”5“三綱領”和“八條目”(1)“三綱領”是儒家“為學”要解決的三個根本性問題:“明明德”即是明白自己的德性,或者說使自己的德性得以昭示于人第二步“親民”,親愛人民,或解為教化民眾,也就是所謂齊家、治國;“至善”是儒家社會理想的最高境界,亦即所謂“平天下”,使天下“太平”,進入“大同”世界。(2)“八條目”八條目實際上只是一條目,就是“修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些步驟,都是修身的道路和手段。孔子強調修身為本,正身以正人。6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 必須好“三達德”,實行“五達德”,所謂“五達德”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12、。處理這五方面關系的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歸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達道”的實行,要靠“三達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達德”,達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努力進行主觀心性的養(yǎng)成,以達到“至誠”的境界。7在漢代,儒學被稱為經學。董仲舒是經學大師。漢代所提倡的經學有“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之分。前者是指從壁中發(fā)現(xiàn)或由各地獻上來的用古文寫成的經書,后來演變成注重文字考證和訓釋的學派;“今文經學”則由當時的經師口授、再由弟子用當時的文字記錄下來的經書,重視經書中的“微言大義”8董仲舒從孔孟所講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這五種關系中抓住最主要的“
13、三倫”,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予以比附,構建起了“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觀念,“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權、父權、夫權被絕對化,要求無條件服從。9儒學在宋朝發(fā)展為理學,即“程朱理學”,以程顥、程頤以及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10新儒學,一般指五四運動以后會通中外,以接續(xù)儒家“道統(tǒng)”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學為主要特征,謀求儒學現(xiàn)代化的一個學術流派。為區(qū)別于融會佛老、重建孔孟傳統(tǒng)的宋明新儒學,這個儒學流派被稱為“現(xiàn)代新儒學”,它分為三個階段:梁漱溟、熊十力為第一階段;馮友蘭、賀麟、錢穆為第二階段;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為第三階段。11 1958年,牟三宗、徐復觀等人在香港民主評論聯(lián)
14、名發(fā)表題為中國文化與世界的宣言,明確提出了新儒學“反本開新”的思想綱領,強調儒家思想對于人類具有普遍意義,認為儒學不但不與現(xiàn)代科學、民主相矛盾,反而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內在必然要求,是現(xiàn)代化的巨大動力。12牟三宗從所謂“內圣外王”的角度入手將儒學分為三個時期,先秦原始儒學視為第一期,宋明理學視為第二期,現(xiàn)代新儒學視為第三期。13儒學,嚴格地說只是一種道德哲學,所關注的主要是家族倫理,它的重心是調節(jié)家族成員之間的倫理關系,以家族成員之間的倫理關系為框架進而建構整個社會的倫理規(guī)范。14君子風范:儒學與中國的文化性格(1) 正己正人、成賢為圣(2) 安貧樂道、自信樂觀(3) 憂國憂民、剛健自強第二章逍遙
15、之道道家文化道家以“道”為世界的最后本原,故稱之為道家老莊學說提供了一種抗拒逆境的精神力量和消融精神苦悶的途徑,成為士大夫精神人格的基本成分之一道教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奉道德經為道教的基本經典,奉莊子為南華真經,并且用老莊的哲學來論證道教的神仙學,建立了道教的宗教哲學體系。第一節(jié) 老子*1“道”是老子哲學的最高范疇和中心思想,在這個整體系統(tǒng)中,宇宙論是最高層次的,是老子政治論和人生論的形上依據(jù)。2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應自然,老子以自然為宗把握天人關系,最后的結論是人效法天。老子學派是隱者的哲學,老子以自然否定了以“禮”為核心的西周宗法倫理文化。3“紫氣東來“后來成為一個典故,帝王之家與平民百姓更
16、將“紫氣”當作吉祥、祥瑞,老子騎坐的“青牛”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騎,“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詞,老子又被稱為“青牛師”“青牛翁”。4自然之道:老子學說老子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道論是老子哲學的基本理論,也是老子探究天道和人道以及天、人關系的指導理論。(1) 自然即道的本體論(2) 守雌貴柔的人生觀(3) 無為的治國方略*5老子的“道”源于原始氏族制、楚文化精神以及先秦古籍*6守雌貴柔的觀念,引申到政治和軍事領域,便有了韜光養(yǎng)晦、以柔克剛之類的方法論原則。7道家的人生哲學主要表現(xiàn)為重視精神境界,追求個性的精神自由。到家還提倡尊道貴德、生道合一,主張“天人合一”說。莊子強調通過“心齋”、“坐忘”等內
17、心修養(yǎng)功夫,從精神上超越一切自然和社會的限制,達到心神虛靜、與道相通的逍遙境界,也就是真人境界。8玄學的思想基礎,是當時的老莊哲學的復興。老莊之學發(fā)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被王弼。何晏等承繼與發(fā)展,成為一種新的哲學思潮玄學。玄學家們充分發(fā)揮了道家思想中“以無為本”的觀念,將其視為天地萬物生存發(fā)展的根本。第二節(jié) 莊子1莊子以回歸自然、超然物外為追求、倡導突破形體的拘限,達到精神境界的超升。2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莊子其人莊子,名周,戰(zhàn)國宋國蒙城(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3神游天地、心不逐物:莊子的智慧(1) 精神境界的自由(2) 現(xiàn)實人生的超然(3) 天性自然的肯定*4莊子還提出了一套進入這種絕對自由境界的具體做法,即“心齋”與“坐忘”。第三節(jié) 一、道家與中國文化1中國文化的基本線索,以儒為主,儒道互補。如果說孔子儒家滿足了中國人功名的、人事的、嚴肅的和在乎的需要,那么,莊子道家則滿足了中國人浪漫的、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統(tǒng)編版期中考試(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數(shù)碼手術顯微鏡市場調查與融資發(fā)展可行性研究報告
- 月到中秋閱讀教學設計
- 金融科技概論習題與答案
- 鐵路線路工中級技能鑒定模擬練習題與答案
- 職業(yè)技術學院2024級空中乘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
- 2025年河北省石家莊市八年級中考一模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湖北云學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紙制品行業(yè)環(huán)保產業(yè)發(fā)展與挑戰(zhàn)考核試卷
- 礦山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與管理考核試卷
- 醫(yī)保協(xié)議解讀培訓課件
- 電力系統(tǒng)設計-發(fā)電廠、變電站電氣一次系統(tǒng)設計
- 3DMAX培訓講課課件
- 一次顯著的性能優(yōu)化
- (醫(yī)學課件)SOAP的規(guī)范書寫及練習
- 天然氣巡檢記錄表
- 發(fā)展歷程時間軸PPT模板
- 【行業(yè)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
- (完整版)離婚協(xié)議書
- 養(yǎng)老院工作人員保密協(xié)議書
- 向上管理的藝術(升級版):如何正確匯報工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