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鄉土文化1_第1頁
惠安鄉土文化1_第2頁
惠安鄉土文化1_第3頁
惠安鄉土文化1_第4頁
惠安鄉土文化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惠安文化1青山王青山王,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又稱靈安尊王,不僅有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頗具司法神的職能,相當于三邑的城隍爺,故青山王配祀有范謝將軍,也常常有出巡、暗訪等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緝捕惡鬼兇神。青山王原名張滾,是東漢、三國時代東吳將領,人稱張將軍。212年,張滾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頗有治績,因受人民懷念,奉之為神明,稱“青山王”。明代何喬遠的閩書惠安縣觀應篇,主此說,認為“青山王”是孫吳的將軍“張悃”。 惠安文化2惠安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置縣前屬晉江縣。據文獻記載,惠安先民屬于南越的一支閩越族,他們濱海而居,資食于海,有斷發文身的習俗??脊虐l現的百奇的

2、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早在四千多年前惠安已有人類在此生產生活。大漢時屬會稽。晉時屬晉安。梁、陳時屬南安郡、縣。唐時屬武榮洲。唐開元八年(721),屬晉江縣。宋太平興國六年(981),析晉江縣東鄉十六里(都里)置惠安縣。取“以惠安民”之意而得縣名“惠安”,上隸泉州。因此,惠安地區有文獻記載可溯的歷史當屬漢魏南朝時期。 惠安縣名的由來,雖歷來都不得有過考證,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據清嘉慶惠安縣志-軼事記載,一說由于惠安境內的岳神封靈惠王,青山公張悃封靈安王,分別取其“惠”與“安”合為“惠安”;另一說源自北宋端拱二年(989),登陳堯叟榜進士的崔拱有兩個兒子,分別名為“惠”和“安”,縣名因此而得。然而

3、,據考,岳神和張悃受封時為宋景炎元年(1276),惠安建縣已經二百九十多年;而崔拱的兩個兒子的名存實亡字分別是“正則”、“麗則”,況且他成名時,已是建縣七八年后的事。 因為傳說中青山公張悃墓中得銅牌所志“太平興國間,古縣移惠安”句,又有人認為縣名是固有的。還有人說,“惠安”二句是從四書中的“其養民也惠,君父之所安也”拼合而成的。此二說至今未能有確據讓人信服。明代福建郡縣釋名“惠安縣”條說:“宋名,本晉江縣地,太平興國中洪進納土析置惠安,安民則惠之義也。 1984年,洪滿聰先生在惠安縣名初考中指出,“安”字與泉州一府五縣的地域性名稱相適應(如南安、安溪、同安等),“惠”字投合當統治者的口味(如皇

4、帝頒賜謚有“忠惠”、“襄惠”等)。此種看法較為科學和適順歷史。目前,省方志用“以惠養民”之意,縣地名辦則取之于“以惠安民”?;莅裁袼字畟鹘y節日(一)過春節,道恭喜。此外上元節(元宵)也是大節日,家家掛花燈,小孩提紙燈,漫村轉,口里喊著:“狀元游街燈”,跳火盆,歡宵達旦。(二)清明節,春祭敬祖,掃墓燒紙錢,寄托對逝者的緬懷和哀思。(三)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這時是黃梅季節要過渡到暑天,家家戶戶都做粽,俗稱“補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鄉村,這一天要龍頭“采蓮”,村民們唱“嗦蓮”的采蓮歌,邊唱邊走,繞完全村,以此祈求豐收和健康。(四)“七娘媽生”,即七夕(現有稱中國的情人節),起源于“董永與七仙女”的

5、傳說,這一天家家要擺紙轎、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媽,以求庇佑。是一年中很濃重的一個節日。(五)普渡日,就是中元節。農歷七月十日起,歷時一個月,分鋪分區祭祖先、設宴席、演戲、請客,最后一日再燒燈,擺些菜碗,喜慶結束。(六)中秋節,惠安人過中秋節的熱鬧程度僅次于“上元”。這時秋高氣爽,又是收成季節,婦女們就買月餅,蒸煮炸甘薯、芋頭,小孩們則到處撿磚瓦片造塔仔,當月滿天心,家人團聚賞月、吃餅、或搏“狀元”餅,而小孩子分到月餅后,就結伴去拜他們造的塔仔公。這一夜,許多人都圍在一起品茶、吃餅、賞月,有的在海邊悠然地吹奏南曲,很有雅趣。(七)九九重陽節,登高遠足,是一項很有詩意的活動。(八)冬至,就是冬節。用糯米粉搓丸或做成雞、鴨、狗、豬、羊、牛六畜的模樣蒸煮;,還舉行隆重的冬祭。(九)做“年兜”。在除夕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除塵”貼春聯,備辦年貨,蒸糕,還要送神。除夕當夜,家人團聚點燈到天明守歲,到半夜12點整家家戶戶都要燃放鞭炮,送舊迎新Thank yo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