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圍原文、注釋及知識點整理_第1頁
垓下之圍原文、注釋及知識點整理_第2頁
垓下之圍原文、注釋及知識點整理_第3頁
垓下之圍原文、注釋及知識點整理_第4頁
垓下之圍原文、注釋及知識點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垓下之圍原文、注釋及知識點整理.精品文檔.垓下之圍司馬遷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

2、:“左?!弊?,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蹦朔制潋T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绷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21,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22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23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24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3、。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25曰:“如大王言!”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26。烏江亭長27檥船28待,謂項王曰:“江東29雖小,地方30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遥液味蔀?1!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32江東父兄憐而王我33,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34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35,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蹦肆铗T皆下馬步行,持短兵36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37,顧見38漢騎司馬39

4、呂馬童40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41,指42王翳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43我頭千金,邑萬戶44,吾為若德45?!蹦俗载囟?。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shù)十人。最其后,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46,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注釋】選自項羽本紀。公元前202年,漢軍與諸侯共擊楚軍,大敗楚軍于垓下。項羽陷入重圍,最后在烏江自刎。垓(g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題為編者所加。壁:修筑營壘。楚歌:用楚地方言唱歌。幸從:受寵幸而跟在項羽身邊。騅

5、(zhu):毛色青白相間的馬。歌數(shù)闋(què):唱了幾遍。樂曲每一次終止為一闋。美人和之:虞姬應和著項羽的歌聲一同唱。麾(hu)下:部下。直夜:當夜。平明:天剛亮的時候。騎能屬(zh)者:能跟隨他的兵馬。屬:跟隨。陰陵:在今安徽省定遠縣西北。田父(f):種田老人。紿(dài):欺騙。東城: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度(duó):推測,估計。卒:終于??鞈?zhàn):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四向:向著四面。期山東為三處:約定(突圍后)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此山后名為四潰山,在今安徽省和縣西北。)21披靡:敗退。22赤泉侯:指楊喜。這是他后來的封號。23瞋(chn)目:張目怒視。24辟

6、易:因驚懼而退避。辟同“避”;易,易地。25伏:同“服”。26烏江:渡口名,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四十里長江西岸。27亭長:鄉(xiāng)官名。秦、漢時,十里一亭,設亭長一人管理鄉(xiāng)里事物。28檥(y)船:停船靠岸。29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間作西南偏南、東北偏北流向,是南北往來主要渡口的所在地,習慣上稱從這里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qū)為江東。30方:方圓。31我何渡為:我渡江做什么!32縱:即使。33王(wàng)我:擁護我為王。34獨:難道。35長(zhng)者:年高忠厚的人。36短兵:短小輕便的兵器,指刀劍之類。37創(chuàng):創(chuàng)傷。38顧見:回頭看見。39騎司馬:騎兵官名。40呂馬童:原是項羽部將。41面之:

7、對面細看。一說,面,同“偭”,背過臉去。寫其忸怩之狀。42指:指示,用手指給看。 43購:懸賞征求。44邑萬戶:萬戶的封邑。45吾為若德:我給你做點好事。46共會其體:拼合項羽的尸體?!緟⒖甲g文】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扎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占領了嗎?不然,為什么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于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么辦,虞姬啊虞姬你

8、怎么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shù)行,身邊侍衛(wèi)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于是項羽跨上戰(zhàn)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nóng)夫問路,老農(nóng)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八年了,親身經(jīng)歷七十余次戰(zhàn)斗,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

9、天下。但是今天卻終于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zhàn),愿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庇谑蔷桶阉碾S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泵钏年狉T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于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里。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

10、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沖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fā)現(xiàn)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么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補充資料】寫作背景項羽(前232前202),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出身楚國貴族。秦二世元年(前209),從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戰(zhàn)死后,秦將章邯圍趙,項羽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趙,在巨鹿之戰(zhàn)中摧毀秦軍主力。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大封諸侯王。在楚漢戰(zhàn)爭中,被劉邦擊敗。最后從垓下(今安徽靈璧南)突圍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司馬遷史記中的項羽本紀,是史記人

11、物傳記中寫得最富文學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義反秦、巨鹿之戰(zhàn)、坑殺秦卒、鴻門宴、殺義帝、封諸侯、楚漢紛爭、垓下之圍和烏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場景,記錄了項羽一生的主要業(yè)績,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本文所節(jié)選的,是項羽本紀的最后幾個章節(jié)。層次結構本文描述了項羽垓下被圍后的三個場景;一是訣別虞姬;二是東城快戰(zhàn),三是烏江自刎。第一段寫霸王別姬。包括兩個層次:先寫項王被圍垓下,四面皆楚歌,渲染垂危情勢,制造悲涼氣氛;然后寫項王訣別虞姬,悲歌慷慨,表現(xiàn)英雄末路多情而無可奈何的心境。第二段寫東城快戰(zhàn)。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突圍失道,陷大澤中,見出其勇而無謀;二是自認兵敗被圍,乃“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表現(xiàn)其恃

12、勇自負;三是寫東城快戰(zhàn),連斬敵將,說到做到,部下嘆服,展露他勇猛無敵的英姿。第三段寫烏江自刎。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因愧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南逃;二是將寶馬送給烏江亭長;三是將頭贈給故人,自殺。這三層主要表現(xiàn)了項羽寧死不辱知恥重義的一面。內(nèi)容述評在“垓下之圍”這段文字中,作者所塑造的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司馬遷打破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統(tǒng)治階級的歷史偏見,將項羽放在“述帝王”的“本紀”中,并賦予這個失敗者以較多的贊頌和同情,在當時是頗具膽識的。垓下之圍中的項羽是個悲劇英雄,但作者沒有著力渲染他的悲劇性,而是更注重多角度多層面地來刻畫、豐富他的英雄色彩。東城快戰(zhàn),主要是繼續(xù)展現(xiàn)項羽一貫勇猛無比、所向

13、披靡的主導性格;但讓他反復發(fā)出“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的呼告,這就把他恃勇自負的內(nèi)心世界充分暴露出來。這入木三分的一筆,與其說是貶,不如說是褒,與其說是悲,不如說是壯,令人扼腕喟嘆不已。特別是關于慷慨悲歌、訣別虞姬,愧見江東父老、寧死不辱,贈馬亭長、贈頭故人等情景的描述,讓人窺見了風云英雄多情、知恥、重義、仁愛的另一面,這種內(nèi)心世界的展露,在項羽本紀的前面一些章節(jié)中是基本看不到的。應當說,垓下之圍中的項羽,表里俱現(xiàn),剛?cè)嵯喑?,性格更豐富,個性更鮮明、渾厚、立體,形象塑造是相當成功的。無疑,在這些地方的藝術加工中,滲透了作者的不少感情。這恐怕是由于作者個人的不幸遭遇,而對失敗者寄予了更多的同情吧?

14、 藝術特色司馬遷是塑造鮮明生動人物形象的能手,垓下之圍的藝術成功也主要體現(xiàn)在這里。這主要可從如下兩個方面去體會:一是多角度多層面地刻畫人物性格,讓其外在形象和內(nèi)心世界都展現(xiàn)得十分鮮明,從而使人物形象渾厚而富于立體感。這一點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二是寫出了不少有血有肉、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梢哉f,垓下之圍主要是由一系列細節(jié)組成的:“四面楚歌”的驚魂氛圍,“虞兮虞兮”的千古訣別,“田父紿曰”的生死機緣,“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的無盡雄風,“瞋目叱之”、“辟易數(shù)里”的超凡威力,“愧見父老”的知恥良心,“賜馬亭長”的知恩必報,“贈頭故人”的臨終義行,“五侯分尸”的慘烈情景。這些激情濃烈、色彩斑斕的細節(jié),不僅多角度地

15、塑雕了一個血肉和靈魂俱皆豐滿的失敗英雄形象,而且多方面地制造出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劇場景,其藝術光芒是奪人耳目的。應當說,史記首先是一部史書,其次才是一部文學著作,因而這里就有一個歷史事實和藝術加工的關系問題。這里的垓下被圍、迷失道路、反復突圍、殺傷數(shù)將、烏江自刎等基本情節(jié),都是依據(jù)歷史事實而設置的,但展現(xiàn)在這些基本情節(jié)中的一系列細節(jié),卻是作者憑借想象而進行的藝術加工??傮w說來,這些藝術加工是成功的。這種成功,主要可從如下幾方面去思考:一是在基本情節(jié)方面,絕不能違背歷史事實;二是在形象塑造方面,不能違背人物的基本性格;三是主要應在歷史事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處進行細節(jié)加工;四是這些加工的細節(jié)應當合

16、乎此時、此地、此人、此事的具體情景;五是這些加工的細節(jié)應當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情致感染力。從這幾方面來看,垓下之圍的種種描述,都可以證明司馬遷確實是一個善于將其歷史才學與藝術才華有機結合起來的大史學家、大文學家。垓下之圍知識點梳理1. 通假字 楚兵罷食盡 通“?!逼v 辟易數(shù)里 通“避”退避 2. 古今異義 期山東為三處 古義:山的東面 今義:山東省 地方千里 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某一區(qū)域 吾知公長者 古義:敦厚 今義:年齡大、輩分高的人 3. 一詞多義(虛詞) 與:君王能與共天下 跟(介詞) 盡與韓信 給(動詞) 以: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 用在方位詞后,表方位(助詞) 以與彭越 拿(介詞)

17、 以舒屠六 用(介詞) 以故漢追及之 因為(介詞) 乃:乃分其騎以為四隊 而(連詞) 乃引兵解而東歸 就(副詞) 漢軍乃覺之 才(副詞) 乃有二十八騎 只(副詞) 及: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以及(連詞) 以故漢追及之 趕上(動詞) 及其死,魯最后下 等到(介詞) 自: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 從(介詞) 項王自度不得脫 自己(代詞) 之:美人和之 他(代詞) 此天之亡我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 為:為之奈何 處理(介詞) 愿為諸君快戰(zhàn) 給(介詞) 期山東為三處 分作(動詞) 獨:今獨臣有船 只有(副詞) 籍獨不愧于心乎 難道(副詞) 故:若非吾故人乎 舊的(形容詞) 故分其地為五 所以(

18、連詞) 固:其不至固宜 本來(副詞) 今日固決死 一定(副詞) 而:乃引兵解而東歸 順承關系(連詞)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因果關系(連詞) 且:楚兵且破 將要(副詞)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況且(遞進連詞) 4. 常見實詞 乃引兵解而東歸 松弛(形容詞) 乃引兵解而東歸 帶領(動詞) 張良、陳平說曰 勸說(動詞) 漢王復入壁 營壘(名詞) 諸侯不從約 遵從(動詞) 其不至固宜 應該(動詞) 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 靠近(動詞) 舉九江兵 發(fā)動(動詞) 詣項王 往(動詞) 今可立致也 到來(動詞) 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幾(數(shù)詞) 力拔山兮氣蓋世 超過(動詞) 田父紿曰 欺騙(動詞) 期山東為三處 約定(動詞) 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受(動詞)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 回頭(動詞) 5. 常見虛詞 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趁著(介詞)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假使(連詞) 則楚易敗也 就(承接連詞) 請今進兵 請別人允許自己做某事(表敬副詞)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代詞) 莫能仰視。 沒有誰(無定指代詞) 然今卒困于此 可是(轉(zhuǎn)折連詞) 然今卒困于此 終于(副詞) 江東雖小 雖然(轉(zhuǎn)折連詞) 6. 詞類活用 乃引兵解而東歸 向東(名詞作狀語) 漢欲西歸 向西(名詞作狀語)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