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廬縣富春高級中學九年級歷史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單元測試 人教新課標版_第1頁
浙江省桐廬縣富春高級中學九年級歷史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單元測試 人教新課標版_第2頁
浙江省桐廬縣富春高級中學九年級歷史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單元測試 人教新課標版_第3頁
浙江省桐廬縣富春高級中學九年級歷史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單元測試 人教新課標版_第4頁
浙江省桐廬縣富春高級中學九年級歷史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單元測試 人教新課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省桐廬縣富春高級中學九年級歷史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單元測試 人教新課標版一、選擇題(共25 ,每題2分,共50分。下列各小題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代號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1下列有關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是指地球周圍的境況B按屬性,可分為大氣環境、水環境等C生產力是環境因素之一D衡量一個地區的環境,通常用環境指數表示2下列選項中屬于次生環境問題的是 ( )A流動沙丘掩蓋農田、房舍B地震導致河流改道,發生水災C汽車直接向空氣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氣D暴雨引發山洪,沖毀農田和房舍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中的生物大都受到人類的影響,因此它屬于

2、社會環境因素B科學技術也是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C太陽離地球很遠,它不屬于環境因素D南極大陸無人居住,因此那兒不會有社會環境近些年來由于環保措施得到有效地執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斷縮小,預計到2050年之前,這個“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補”一k 3"。據此材料,回答46題。4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是 ( )ASO, BC02 CNOx D氟氯烴5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產生于 ( )A生產制冷劑過程中排放 B燃燒石油、天然氣類物質排放C燃燒煤炭時排放 D火山噴發時釋放6臭氧層被破壞將會導致 ( )A酸雨增加 B溫室效應C水土流失 D“皮膚癌”病人增加圖1-15為2001年3月6日

3、我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圖,回答7lO題。7各城市空氣質量相比較 ( )太原優于天津,天津優于蘭州 重慶優于鄭州,鄭州優于上海哈爾濱優于昆明,昆明優于珠海 昆明優于重慶,重慶優于蘭州A B C D8按“城市一主要污染物一主要污染源”排列,與圖示情況相符的是 ( )上海一可吸人顆粒物一燃煤取暖 太原一可吸人顆粒物一揚塵、燃煤取暖珠海一可吸人顆粒物一沙塵暴 重慶一S02一燃煤A B C D9冬季蘭州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原因有 ( )地處黃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擴散 工業廢氣及居民取暖的煙塵數量較大偏北風從西伯利亞帶來工業廢氣 長時期受低壓系統控制,污染物難以擴散A B C D10減輕西北及華北地區冬季大氣

4、污染的可行措施有 ( )變分戶燃煤取暖為集中供熱 該季節停止各類建筑施工將石油化工企業遷往南方 大力植樹種草,減少裸地面積A B C D 我國決定在部分城市倡導推廣使用乙醇作為汽車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從而減少石油進口量。據此回答1112題。11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廣闊,其主要原因是 ( )A乙醇可以從植物中提取,是可再生資源B乙醇可以改變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c汽油價格過于昂貴D我國的乙醇生產處于過剩狀況12使用乙醇代替汽油,可產生的影響是 ( )A推動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 B延長了汽車的使用壽命C減輕了環境污染程度 D大大促進了釀酒工業的發展蝗蟲一般繁殖于干燥裸露的土地上,因此在

5、旱災過后容易發生“蝗災”。據此回答1314題。13我國歷史上的“蝗災”高發地區在 ( )A長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青藏高原 D北方地區14當草原發生“蝗災”時,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A噴灑大量有機磷農藥,迅速毒殺蝗蟲B將受害草場開墾為農田,發展種植業c短期內改變放牧品種,如“牧雞”、“牧鴨”D利用食物鏈,放養蝗蟲的天敵青蛙在人類文明史上,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態度隨著人類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著。請回答1517題。15。人類開始大規模改造自然屬于人類文明的 ( )A采獵文明 B農業文明 C工業文明 D后工業文明16人類本著征服自然的雄心,卻使得環境問題由少數區域蔓延到全球的時代是( )A采獵文明

6、B農業文明 C工業文明 D后工業文明17下列屬于采獵文明時期的主要人類行為是 ( )A人定勝天 B天人相關 C。恐懼依賴 D因地制宜濕地與森林、海洋被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防洪、抗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譽為“地球之腎”。據此回答18-20題。1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屬于濕地的是 ( )納木錯灘涂黃河渤海稻田A B C D19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三江平原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貧瘠 B開發成本太高C糧食過剩,價格下降 D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20長江中下游濕地破壞嚴重,主要是因為該地區 ( )A用水增多,地表水減少 B圍湖

7、造田,泥沙淤積C城市化進程加快,占用大量濕地 D-大片濕地改造為魚塘胡錦濤同志2005年2月19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大量事實表明,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和諧,往往會影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如果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惡化,如果資源能源供應高度緊張、經濟發展與資源能源矛盾尖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是難以實現的。”據此回答2125題。21下列人類活動,體現了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是 ( )A退耕還草 B圍湖造田 c。開墾草原 D伐薪燒炭22國家大力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直接目標是 ( )增加林木產量調整農業

8、結構提高生態質量提高農民收入A B C D23下列行為中,人與環境關系不和諧的是 ( )A廢舊電池與其他垃圾一起裝袋放置垃圾箱B在旅游景區多設置垃圾箱C在城市的樹木上設置一些人造鳥巢D在近海區域堆放人工魚礁24下列行為中,人與關系和諧的是 ( )講究衛生,堅持使用一次性“衛生筷” 溝通人際關系,節日互贈賀卡節省能源,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發展公共交通,限制摩托車數量A B C D25下列行為中,人類與環境關系不和諧的是 ( )A善待自然,嚴禁獲取 B關愛人類,尊重個人C兼顧當代,照顧子孫 D保護環境,維護生態二、綜合題(共5題,共50分)26讀圖。1-16“經濟發展與環境關系示意”,回答下列問題。

9、(14分)(1)圖中所示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污染程度都較低的時段是 ,AC時段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是 ,CB時段二者的關系是經濟不斷增長,環境污染程度較低的理想年代,是圖中所示的 時段。(2)圖中AC階段的主要產業可能是 ( )A核工業 B耕作農業 C鋼鐵工業 D電子工業(3)一些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程度處于C點以后,其原因是 ( )增加環保投入工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發展迅速減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A B C D(4)在工業發展中我國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應注重的是 ( )A要減慢工業發展步伐,降低國民經濟發展速度B先大力發展經濟,有一定資金積累后,再加大環保投入,治理污染C發展清潔生產技術,

10、減小環境污染程度D我國目前環境質量較好,無須采取治理環境的措施27圖1-17是“車速與NOx排放量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9分)(1)從圖中可看出,當汽車的平均時速小于35千米時,汽車尾氣中NOx的排放量和車速的關系成 比。(2)城市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除汽車外,還有 和 。(3)城市大氣污染物中,除Nox外,還有 、 、 和 等。(4)根據上面的分析,下列各項措施中可以減少尾氣污染的是 ( )A改善道路狀況,適度提高汽車行駛速度B減少汽車數量,發展其他形式交通工具C改進汽車燃燒系統,減少尾氣污染成分D建立綠化隔離帶,實行人車分道行駛(5)汽車尾氣中的NOx排放到大氣中,容易產生 和 等

11、環境問題。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黃河以其生命之水孕育了中華民族,澆灌了中華文明。但歷代以來,黃河也是 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黃河下游易淤易決,洪水經常潰堤泛濫。因此黃河曾被稱為“中國的 憂患”。近年來,黃河下游連年斷流,給下游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僅據1995年 統計,由于黃河斷流給下游帶來的損失就達60億元。黃河連年斷流,最終是否變為一條“內陸”河流,已成為世人關注的華北重大生態環境問題。材料二 中國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變化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隴山山脈,秦漢時期一片蔥蘢。秦嶺及其北麓在漢代被人稱為“陸海”。然而,關中作為許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宮室,營筑墳墓,所耗樹木無

12、法計算。 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經明顯減少,航運也就不見記載。秦嶺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無影無蹤了。摘自滄海神州·中國歷史地理談叢(1)根據材料一,黃河的兩大憂患是 和 。(2)根據材料二,黃河流域人口呈現負增長的朝代是 和 。清朝時期,人口增長最快的兩個地區是 和 。黃河呈現每三年就有一次以上泛濫的朝代是 和 。(3)根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導致黃河兩大憂患的原因有哪些?29讀圖118“人類與環境”,回答下列問題。(15分)(1)人口系統通過為社會一經濟子系統提供 與之發生關系。(2)社會一經濟子系統通過為人口子系統提供 而發生聯系。(3)環境要素有 、 、 等變化會對生態系統產生 ,反過來生態系統變化對環境要素也會產生 。(4)人類活動從環境系統中獲取 和 ,通過生產、消費又向 排放廢棄物,而各環境要素的變化,反過來作用于 系統。(5)圖中“狀態”指由于人類行為導致的環境質量或環境狀態的變化。“壓力”指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社會響應”顯示社會為減輕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所采取的對策。 據此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