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S版語文下學期古詩閱讀難點知識習題_第1頁
三年級語文S版語文下學期古詩閱讀難點知識習題_第2頁
三年級語文S版語文下學期古詩閱讀難點知識習題_第3頁
三年級語文S版語文下學期古詩閱讀難點知識習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年級語文S版語文下學期古詩閱讀難點知識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課內閱讀。“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回答道,“水要流動才能保持清潔,這個自然規律,難道你已經忘掉?“我是一條偉大的河流,那是因為我遵循著這條規律,不顧自身的安逸。我用源源不斷的清潔的水,年年給人們帶來利益。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榮無比。也許,我將永遠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遺忘,不再有人提起。”1“奔流不息”是形容河流的,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描寫河流的?(寫出三個)_2“我遵循這條規律”,“這條規律”是什么?_3河流為什么受到人們的尊敬?用“”畫出。2. 閱讀詩夜書所見(1)補全詩句。夜書所見蕭蕭梧葉_,_。_挑促織,_籬落

2、_。(2)夜書所見的作者是_代詩人_。由“蕭蕭梧葉”可以看出這首詩寫得季課是_。(3)表示時間的句子是_。(4)“動客情”的“情”主要指詩人的什么感情?你能寫一句話抒發這種感情嗎?3. 閱讀與理解。春日勝 日 尋 芳 泗 水 濱, 無 邊 光 景 一 時 新。_,_。1把古詩詩句補充完整。2用“/”為上面的詩句畫出節奏。3解釋詞語的意思。光景:_;  等閑:_。4春日的作者是_(朝代)詩人_,他的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等。5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和贊美春天景色的古詩?寫一句你最喜歡的。答:_。4.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

3、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1)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詩人   。描寫的是   季的景色。(2)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以動襯靜、聲色相間運用得十分巧妙。其中“動”指的是   ,“靜”指的是   ,“聲”指的是   ,“色”指的是   。(3)對詩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晚來秋”是說氣候炎熱,秋天來晚了。B.最后兩句點明了山間是王

4、孫們的心志所在。C.全詩反映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5.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山村孩子的畫邱易東云是畫面的主角,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暖一抹,冷一抹,在小溪的天空飄浮。樹是畫面的主角,讓風涂抹它的年齡。濃一筆,淡一筆,葉的眼睛在岸畔張望。泥土是畫面的主角,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深一腳,淺一腳,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1)在詩中找出三組反義詞寫下來。                    (2)

5、在山村孩子的畫里,   、   和   是畫面的主角。(3)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這句詩的理解。(4)讀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什么?6.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飲湖上初晴后雨           錢塘湖春行蘇軾             

6、0; 白居易水光瀲滟晴方好,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山色空蒙雨亦奇。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欲把西湖比西子,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淡妝濃抹總相宜。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1兩首詩都抒發了作者對西湖的_之情。2對兩首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都描寫了晴雨變化中的湖光山色。B. 都描寫了生機勃勃的早春景象。C.

7、60;作者觀察景物的角度不同。D. 作者所寫景物的色彩相同。7. 古詩閱讀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_。長恨春歸無覓處,_。1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2這首詩的作者是_代詩人_。3讀完古詩后我知道,在四月里,平地上是(_),而山上則是(_)。桃花剛剛盛開   芳菲落盡4此詩表達了詩人_之情。8. 課內閱讀。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1結合詩句,寫出下列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1)山行:_(2)坐:_(3)紅于:_2詩中最能反映詩人喜歡大自然及其原因的詩句是_。3山行描寫了美麗的楓林景色,如果讓你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幅畫,

8、那么畫上至少應該包括_、_、_、_。9. 課外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1)先寫出下劃線字的意思,再寫出詩句的意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獨:    異:    逢:   句意:   (2)“遙”字讓我體會到   ,“少一人”少的是   。(3)讀了這首古詩,我體會到了詩人的_思想感情。( )A.喜愛秋天B.思念家鄉和

9、親人C.喜歡登高望遠(4)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在重陽節這天,你想對遠在他鄉的王維說些什么呢?10. 閱讀智慧屋。生活是多么廣闊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是海豎衛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去參加歌詠隊,去演戲,去建設鐵路,去做飛行師,去坐在實驗室里,去寫詩,去高山上滑雪,去駕一只船顛覆在波濤上,去北極探險,去熱帶搜集植物,去帶一個帳篷在星光下露宿。去過極尋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去以心發現心。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1詩人寫的這首詩主要是(   )。A.真摯歌頌了海洋 B.熱情贊美了生活C.

10、告訴人們如何獲得快樂 D.鼓勵人們去探險,挖掘寶藏2文中畫線的句子用了_的修辭手法用這樣的修辭手法再寫一句,生活是_。3第三節中_和_  是一對近義詞,它們說明了_。4“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去以心發現心。”說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_5“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聯系詩歌,這里的“快樂”指_,“寶藏”指_。6仿照第二小節,試著續編一句。去_,去_,去_,去_。11. 閱讀重點段落。江上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一雙雙小手撥動著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銀牙。1選詞填空。 潛水  打水仗第

11、一句和第二句寫的是孩子們(_)的情景,第三句寫的是孩子們 (_)的情景。2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句,填一填。(1)第一句用“剛下水的鴨群”來比喻_的孩子們,表現了孩子們的_心情。(2)第三句用“水葫蘆”喻指一個_的孩子,表現了這個孩子的_。3理解,判斷,對的打“”,錯的打“×”。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1)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孩子一定是不會潛水,嗆著水了。(_)(2)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孩子的機靈以及潛水時高興的心情。(_)(3)我們可以體會到孩子這時候顯得很緊張,因為他怕有危險。(_)4針對“水葫蘆”中的雙引號的作用理解正確的是()A.表示否定。B.表示引用別人的話。C.表示

12、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或特定的詞語。12. 課內閱讀。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1這首詩是(_)朝詩人(_)所寫。2“挑”是個多音字,在本詩中讀_,它的另一個讀音是_。3詩中作者用_反襯出自己身處他鄉的_。13. 課內閱讀。飲湖上初晴后雨宋  蘇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1“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詩人既寫了_,又寫了_;既有_之景,又有_之韻。(    )A.湖;山;春天;夏天 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湖光;山色;

13、溫暖;涼爽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以絕色美人比喻_,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_,而且_,情味雋永。(    )A.西湖;生命;新奇別致 B.美景;生命;新奇怪異 C.晴天的西湖;活力;別有情趣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兩者的相似之處是_。這兩句運用了_修辭手法,“淡妝”與前面“_”相照應,”濃抹”與前面“_”相照應,“相宜”與“_”、“_”相照應。(    )A.西施;淡妝濃抹總相宜;比喻;瀲滟;空蒙;好;奇B.西施;淡妝濃抹總相宜;夸張;空蒙;瀲滟;好;奇C.西施;淡妝濃抹總相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