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文檔婁底市房地產管理局洪源經濟適用房小區南側擋土墻監測方案編 寫:審 核:審 定::湖南省工程勘察院二0一五年六月精選文檔目 錄1 前言11.1任務由來11.2 工程概況11.3 監測目的和任務11.4 編制依據2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2.1 地形地貌22.2 地層巖性33 監測項目及內容33.1 監測項目33.2 監測內容34 監測精度要求及方法44.1監測精度要求44.2監測方法及成果計算65 監測基準點和監測點的布設及愛護75.1 監測基準點的布設75.2 監測點的布設85.3 基準點和監測點的愛護85.4 基準點及監測點的埋設96 監測周期及頻率107 監測項目報警值118 監測數
2、據處理及信息反饋129 監測人員的配備1310 監測儀器設備及檢定要求1411 作業平安及其他管理制度1411.1 作業平安1411.2 質量保證措施1511.3留意事項及應急制度1512 監測估計工作量及預算費用16附 圖婁底市房地產管理局洪源經濟適用房小區南側擋土墻監測點平面布置圖婁底市房地產管理局洪源經濟適用房小區南側擋土墻監測方案1 前言1.1任務由來婁底市房地產管理局洪源經濟適用房小區位于長寧街以北,擋土墻位于小區南門東側,場地整平開挖至設計地坪標高后,地形上呈臺階狀,以樁板墻進行支擋。現樁板墻外側土體因城市道路修建需要開挖土體,為了保證小區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平安,婁底市房產局(以下簡
3、稱業主)擬對小區內該擋土墻在外側土體開挖施工期間和竣工后進行變形監測,我院為此制定了洪源經濟適用房小區南側擋土墻變形監測方案。1.2 工程概況婁底市房地產管理局洪源經濟適用房小區竣工于2013年,31#樓和32#樓為樁基礎。南側擋土墻位于小區31#樓和32#樓南側,接受雙排樁進行支護,監測段樁板墻長度約145m,墻外側土體開挖至道路設計標高后墻高78.8m,現樁板墻懸臂段約3.04.0m,支擋結構物距離31#樓和32#樓南側外墻約7m,擋土墻的穩定影響該兩棟建筑物的使用。依據設計資料顯示,樁板墻接受雙排樁,縱向樁間距為3.14.0m,橫向樁間距為3m,樁徑為1m,嵌固深度大于10m,其中硬塑粉
4、質粘土大于8m,石灰巖不小于2m。縱向樁通過冠梁和3道腰梁連接,橫向樁通過連梁連接,依據土體開挖進度,現支護樁、冠梁及一道腰梁施工完畢,外側土體還需開挖約5m,開挖邊界緊鄰樁板墻。1.3 監測目的和任務1.3.1 監測目的利用巡察和儀器觀測等方法,對擬監測擋土墻位移、傾斜和墻頂建筑物沉降進行觀測,通過對監測數據的爭辯和分析,猜測和預報擋土墻的變外形況,準時實行有效的措施,盡量避開和減小災難損失,保證小區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平安。1.3.2 監測任務(1)通過對擋土墻墻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及傾斜監測、墻頂建筑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監測、地面裂縫監測及擋板的巡查將觀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把握擋土墻的實際狀
5、況,為推斷其平安性供應必要信息;(2)按建筑變形監測規程、工程測量規范和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對擋墻的穩定性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推斷其穩定性,以確保擋墻的平安使用;(3)對擋土墻的監測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墻外土體開挖階段,其次個階段為土體開挖完成后擋墻使用階段,在監測過程中如發覺特別現象,準時向業主和設計單位報告,以便實行有效措施,避開發生平安事故;(4)為擋土墻外側土體開挖和擋土墻的維護管理提出相關意見。1.4 編制依據(1)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2)巖土工程監測規范(YS5229-96);(3)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4)建筑基坑支
6、護技術規范(JGJ 120-2012);(5)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6)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8)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9) 業主及設計方供應的相關資料。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1 地形地貌洪源經濟適用房小區屬剝蝕、溶蝕丘陵地貌單元,原始地形大部分處于山谷。現擋土墻墻后已回填至標高145.0m。2.2 地層巖性依據區域地質資料、現場調查及勘察報告等相關資料,擋土墻區域主要分布地層有第四系全新統雜填土層和殘坡積粉質粘土層,石炭系石灰巖。各巖
7、土層特征分述如下:(1)雜填土(Q4ml):黃色,松散,欠固結,土質不均勻,主要為磚塊、塊石組成,含少量粉質粘土。擋土墻區均有分布,厚度為5.09.7m,為場地回填整平和擋土墻施工開挖堆填而成,由于結構松散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滲,不利于擋土墻的穩定,同時加快填土的自重固結,引起地面沉降。(2)粉質粘土(Q4el):淺黃色,硬塑狀,含黑色鐵錳質氧化物及棱角狀碎石,粒徑215mm,中等壓縮性,干強度高,韌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光滑,層厚3.310.5m。場地均有分布。(3)粉質粘土(Q4el):淺黃色,可軟塑狀,含黑色鐵錳質氧化物及棱角狀碎石,粒徑215mm,中等壓縮性,干強度中,韌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光滑
8、,層厚0.63.0m。場地均有分布。 (4)石灰巖(C):灰白色,微風化,隱晶質結構,厚層狀構造,節理裂隙較發育,多呈閉合狀,多被方解石脈充填,呈不規章網狀穿插于巖石中,巖芯較完整,局部溶洞發育。3 監測項目及內容3.1 監測項目依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及業主要求,本次監測主要的監測項目為擋土墻頂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傾斜、擋土墻后建(構)筑物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地面裂縫。3.2 監測內容(1)擋土墻頂水平和垂直位移監測位移監測點布置在擋土墻頂部或預估擋土墻最大變形處,利用場地穩定區域設置的基準點,接受全站儀和水
9、準儀對監測點進行測量,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推斷擋土墻是否消滅變形或變形的進展趨勢。(2)擋土墻傾斜監測監測點布置在緊鄰支護樁的冠梁及腰梁上,上下監測點應在同一豎軸線上,利用場地穩定區域設置的基準點,接受經緯儀投點法對監測點進行測量,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推斷擋土墻是否消滅傾斜。(3)擋土墻后建(構)筑物水平和垂直位移監測監測點布置在擋墻墻后31#樓和32#樓的墻角和墻面上,利用場地基準點,接受全站儀和水準儀對監測點進行測量,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依據監測數據,做到提前預報。(4)地面裂縫監測對擋土墻墻后3H(墻高)范圍內進行巡察,對已有裂縫接受兩側貼石
10、膏餅、畫平行線用游標卡尺直接測量,在監測期間如墻后已有裂縫變形寬度超過預警值或消滅新裂縫,馬上實行有效的監測措施,以觀測裂縫張開或閉合等變化。4 監測精度要求及方法4.1監測精度要求4.1.1水平位移監測精度要求依據擋土墻的現場實際狀況,墻頂水平位移監測接受距離視準線法或小角度,監測精度滿足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及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二級變形測量的技術要求。監測精度要求見表4.1-1所示: 監測精度要求 表4.1-1設計把握值(mm)水平位移監測觀測點坐標中誤差(mm)301.5平面基準點和工作基點應
11、形成統一的平面把握網,監測方法依據二級邊角網的技術要求進行。平面把握網的技術要求見4.1-2所示:平面把握網技術要求 表4.1-2平均邊長(m)角度中誤差(")邊長中誤差(mm)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300±1.5±3.01:100000平面把握網擬接受邊角網,通過監測全部的邊長和水平角度,依據嚴密平差方法計算各把握點的坐標。邊長監測接受來回監測,每條邊監測8個測回,每個測回讀四次讀數,并進行溫度和氣壓改正。水平角度監測接受方向法,每個水平角監測9個測回,其精度要求和各項限差見表4.1-3所示: 方向監測法限差(") 表4.1-3儀器類型兩次照準目標讀數差
12、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DJ1(TC702)4595距離測量的技術要求依據4.1-4 所示: 全站儀測距離技術要求 表4.1-4級別儀器精度等級(mm)每邊監測數一測回讀數間較差限差(mm)單程測回間較差限差(mm)氣象數據測定的最小讀數來回較差(mm)往返溫度(ºC)氣壓(Pa)二級5225.07.00.2502(a+b×D)注:a、b分別為相應等級所使用儀器標稱的固定誤差和比例誤差系數,D為測量斜距(km)。4.1.2豎向位移監測精度要求豎向位移監測點的精度要求及監測方法,如表4.1-5所示: 豎向監測點的精度要求 表4.1-5豎向位移報警值(m
13、m)豎直位移監測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mm)200.3豎向位移監測的方法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如表4.1-6所示: 二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表4.1-6等級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K+黑-紅讀數之差(mm)K+黑-紅所測高差較差(mm)二等50130.500.50.704.1.3支護結構傾斜監測精度要求依據擋土墻的現場實際狀況,支護結構傾斜監測接受經緯儀投點法,監測精度滿足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及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二級變形測量的技術要求。監測精度要求見表4.1-7所
14、示: 傾斜監測精度指標 表4.1-7測量級別傾斜監測觀測點的點位中誤差(mm)二級±3.04.1.4 裂縫監測精度要求不宜低于0.1mm,長度和深度監測精度要求不宜低于1.0mm。4.1.5 在測量過程中固定觀測人員和儀器,測量成果必需嚴密平差。4.2監測方法及成果計算4.2.1水平位移水平位移測量按小角度法進行觀測。在平行與擋土墻延長線上的平面把握點設工作站,取遠方50米外位置穩定、成象清楚的永久性目標作固定后視方向分別測出各監測點相對后視的夾角,每次四測回取平均值A。光電測距量出測站至監測點邊長S。同一測點相鄰兩次測角差dA=Ai-Ai-1,從而計算出該測點本次位移量,第一次位移
15、量累加至當次本次位移量即為該測點累計位移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dSi本次位移量(mm); dAi本次角度變化量(°); ß 常數ß = 206265; DS累計位移量(mm)。4.2.2豎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監測點的測量:邊坡頂沉降測量接受精密水準儀,按國家二等水準要求觀測。以附合或閉合路線在水準路線上聯測各監測點,以水準把握點為基準,測算出各監測點標高。同一測點相鄰兩次標高差即為本次該測點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當次本次沉降量即為該測點累計沉降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dhi本次沉降量(mm); hi本次標高(m); hi-1上次標高(m); Dh本次累
16、計沉降量(mm)。4.2.3 巡察檢查在擋土墻墻外側土體開挖期間,每天均應有專人進行巡察檢查。巡察檢查記錄應準時整理,并與儀器監測數據綜合分析。5 監測基準點和監測點的布設及愛護5.1 監測基準點、工作基點的布設監測把握網主要用于各監測點的水平位移及豎直位移監測、支護結構傾斜和墻頂建筑物沉降方面的監測,接受GPS布設,共分兩部分:(1)平面把握網:主要用于各水平位移監測項目平面把握基準。方案布設平面把握基準點1組共2個,編號為G01G02,把握區域為整個監測區,為使測距、測角誤差在橫、縱坐標上均勻分布,網形為閉合導線網,考慮到施工過程可能影響視線暢通,另布設1組工作基點,共2個,編號J01J0
17、2。點位設在穩定、平安的地方。(2)水準把握網:用于擋墻豎向位移和墻頂建筑物沉降監測項目的高程把握基準。方案布置水準把握點1組共3個,編號H01H03,由于場地為建筑區,通視條件較差,因此水準把握點布設呈直線型,可與平面把握點形成閉合環。5.2 監測點的布設(1)擋墻位移監測點布置依據業主、設計要求及實地狀況,為充分監測擋土墻變樣子況,位移監測點擬布置在擋土墻墻頂,監測點間距為15m,共布置監測點11個,編號A1A11。(2)建筑物沉降及水平位移監測點布置依據設計要求及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要求,基坑邊緣以外1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需要愛護的環境應作為監測對象,建筑物四角、沿外墻每1015m
18、設置一個監測點,主要對接近建筑物31#樓、32#樓四角和外墻進行監測,因此監測點布置于該2棟建筑物四角和外墻處,共布置監測點16個,編號B1B16。(3)支護結構傾斜監測點布置監測點布置在緊鄰支護樁的冠梁及腰梁上,上下監測點應在同一豎軸線上,上下兩個監測點為一組,按2030m的間距布設,共布置監測點6組,編號C1C6。5.3 基準點和監測點的愛護依據相關規范、條文及本工程的各項要求,結合該支護工程的實際狀況,測點須設置在醒目位置,四周不得堆載建筑材料,測點設置混凝土墩愛護。對于基準點,隨時留意周邊動態,對即將破壞的的基準點,在破壞之前將其引測到破壞區之外穩固處,并與原觀測坐標系和高程系聯測,以
19、保證變形監測點觀測的連續性。5.4 基準點及監測點的埋設5.4.1 基準點的埋設基準點標石埋設接受水泥砂漿現場澆固有“十”字中心的鋼筋,巖體或水泥路面上鑿孔深度不小于10cm,建筑物頂上鑿孔深度不小于5cm,埋好后,標志頂部露出地面或建筑物頂上5cm。詳見圖5.4-1。圖5.4-1 基準點埋設示意圖5.4.2 位移、傾斜監測點的埋設墻頂位移及支護結構傾斜監測點埋設接受水泥砂漿現場澆固有“十”字中心的鋼筋,擋墻墻頂鑿孔深度不小于20cm,標志頂部漏出擋墻頂面不小于5cm。詳見圖5.4-2。圖5.4-2 監測點埋設示意圖5.4.3 建筑物沉降監測點埋設在擬進行觀測建筑物外墻拐角點距離室外地坪高0.
20、3m處設置鋼釘或鋼板標志,鋼釘打人墻面深度不小于5cm,標志頂部露出墻面不小于3cm,在觀測標志處倒三角形紅色油漆標示。詳見圖5.4-3。圖5.4-3 建筑物沉降觀測點埋設示意圖6 監測周期及頻率依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建筑工程邊坡技術規范(GB50330-2013)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規定及設計要求,土方開挖期間每天監測一次,澆筑底板后,三天一次,位移趨于穩定后7天監測一次,支護工程竣工后的監測時間不宜少于2年。估計土方開挖時間為1個月。正常狀況下,按預定頻率監測,當本次變化量或累計變化量超過警戒值時,監測頻率適當加密。按建筑
21、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監測頻率見表6-1。監測頻率 表6-1基坑類別施工進展基坑設計開挖深度510m一級開挖深度(m)51次/2天5101次/1天底板澆筑后時間(d)71次/1天7141次/2天14281次/3天281次/5天當消滅下列狀況之一時,應提高監測頻率:(1)監測數據接近報警值時,觀看頻率為每天一次;(2)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擋土墻消滅開裂;(4)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消滅嚴峻開裂;(5)鄰近建筑突發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消滅嚴峻開裂;(6)消滅其他影響支護邊坡及周邊環境平安的特別狀況,如連續強降雨及周邊大面積開挖或回填施工。7 監測項目報
22、警值依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規定,支護結構在監測期間累計位移超過把握值的80%,晝夜位移速率超過23mm/d及下表所列狀況時應準時報警,并實行相應的應急措施。依據擬監測項目的性質及現狀,支護結構監測項目報警值見表7-1,周邊環境監測報警值見表7-2。 支護結構監測報警值 表7-1序號監測項目支護結構類型基坑類別一級累計值變化速率/mm·d-1確定值/mm相對基坑深度(h)把握值1圍護墻(邊坡)頂部水平位移灌注樁25300.2%0.3%232圍護墻(邊坡)頂部豎向位移灌注樁10200.1%0.2%23 注:1. 當監測項目的變化速率達到表中規定值或連續3
23、天超過該值的70%,應報警;2.支護結構傾斜度累計值達到2/1000或傾斜速度連續3d大于0.0001H/d(H為支護結構高度)時應報警。周邊環境監測報警值 表7-2 項 目監測對象累計值/mm變化速率/mm·d-1備注1鄰近建筑位移106013-2裂縫寬度建筑1.53持續進展-地表1015持續進展-8 監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1)監測數據外業采集完成后,用計算機按相關規范軟件準時進行數據處理。(2)數據處理完成后,形成監測報表;內容包括對應的施工工況、各監測點的日變形量、累計變形量、變形曲線圖等基本要素。(3)正常狀況下當日報表一般在其次天上午提交給托付單位。消滅險情時,準時供應監
24、測速報。(4)監測階段性報告依據進度一般每月提交一次。(5)全部工程結束后,提交監測總結報告。(6)當日報表內容:當日的天氣狀況和施工現場的工況;儀器監測項目各監測點的本次測試值、單次變化值、變化速率以及累計值等;對監測項目應有正常或特別的推斷性結論;對達到或超過監測報警值的監測點應有報警標示,并有分析和建議;其他相關說明。(7)階段性報告內容:該監測階段相應的工程、氣象及周邊環境概況;該監測階段的監測項目及測點的布置圖;各項監測數據的整理、統計及監測成果的過程曲線;各監測項目監測值的變化分析、評價及進展猜測;相關的設計和施工建議。(7)監測周期結束后提交本工程監測總結報告,內容如下:工程概況
25、;監測依據;監測項目和要求;監測儀器的型號、規格和標定資料;測點布置圖、監測指標時程曲線圖;監測數據整理、分析和監測結果評述。9 監測人員的配備本工程的監測工作實行專業人員負責制,在監測期間全面負責監測工作,保持與業主緊密聯系;對質量進行全過程監控。測量工作時,定人定儀器進行測量,以減小人為的誤差。監測管理人員結構圖 監測管理人員配置詳見表9-1。 監測人員配置一覽表 表9-1姓名職稱(職務)本項目擬定職務備注肖鋒高級工程師項目負責統籌協調陳永軍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技術負責人技術管理,監測數據審核。陳建霞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審核報告審核,監測數據審核。王雄先工程師現場監測現場測量,監測
26、分析。黃耀工程師現場監測現場測量,司尺,記錄。陳常飛工程師現場監測現場測量,司尺,記錄10 監測儀器設備及檢定要求 本次監測擬投入的監測設備間表10-1。在監測過程中加強對監測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定期檢測以及監測元件的檢查;加強對監測儀器的愛護,防止損壞。 設備配置一覽表 表10-1名 稱型 號單位數量備 注GPS南方NetS8+C臺 /套1完好自動安平水準儀DS32臺 /套1完好三鼎光電全站儀STS-752L臺 /套1完好經緯儀EF-02臺 /套1完好鋼卷尺/套1完好游標卡尺530-335套1完好11 作業平安及其他管理制度11.1 作業平安(1)在圍墻外道路上進行道路和周邊建筑物變形監測時必需留意來往車輛;(2)在墻頂內進行監測時必需帶平安帽、系平安帶;(3)墻頂進行監測時,必需有一人在旁進行看護。11.2 質量保證措施為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牢靠及連續性,特制定以下各項質量保證措施:(1)進場前,組織全體人員學習監測施工的技術方案,讓每個監測人員了解項目的總體要求,生疏各自崗位的職責、技術要求和作業程序,嚴格按監測施工方案執行;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件】二項分布與超幾何分布的應用+課件高二下學期數學人教A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
- 小提琴手勞動合同
- 山東省菏澤市菏澤經濟技術開發區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文化經紀人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深圳大學《高分子材料分析測試與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平市2025年數學四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數學競賽指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文華學院《化學專利的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第七十中學2025年高三5月第四次測評物理試題含解析
- 浙江金華科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創意項目體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1年1月維修電工高級技師模擬試題及答案卷3
- 2024年學校采購員崗位職責(五篇)
- 藥物臨床試驗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探究
- 2024年全國統一高考數學試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DB65-T 4828-2024 和田玉(子料)鑒定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中學八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
- DB32-T 4765-2024 化工行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實施指南
- 龜兔賽跑英語故事帶翻譯完整版
- 中學駐校教官管理方案
- Siemens Simcenter:Simcenter聲振耦合分析技術教程.Tex.header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