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學試題(卷)試題(庫)答案解析_第1頁
法醫學試題(卷)試題(庫)答案解析_第2頁
法醫學試題(卷)試題(庫)答案解析_第3頁
法醫學試題(卷)試題(庫)答案解析_第4頁
法醫學試題(卷)試題(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 / 76法醫學試題題庫答案法醫學試題題庫答案一、填空題1 法律實踐,醫學2 立法上的應用,行政上的應用3 臨床法醫學,法醫毒物學分析4 活體檢查,文證審查5 法醫學鑒定人,委托,聘請6 法醫學理論知識,刑事,民事案件7 宋慈,洗冤集錄8 林幾,法醫月刊9 原鑒定,新的資料、新的問題10 原鑒定,新的11 檢驗,鑒定結論12 受理,鑒定13 心跳 呼吸14 呼吸 心跳 2 / 7615 小腦 完全喪失16 瀕死期,臨床死亡期,生物學死亡期17 自殺死,他殺死,意外死18 各種因素的影響,變化19 短暫生命力 外界20 肌力,變軟21 產熱,發散22 停止,自身重力,低下部位,血管中23 墜

2、積期,浸潤期24 僵直,固定25 松弛期,姿勢和體位26 致傷物,作用力,人體組織27 作用力28 鈍器 銳器 槍彈 29 部位 程度 3 / 7630 損傷部位 31 圓形棍棒 32 邊長 33 夾角 度數 34 邊緣35 十字 星芒 36 顱腦損傷 37 方向一致 一次形成 38 表淺 39 拖刀痕 40 橫斷面 41 寬度 42 彈頭飛去 43 彈頭飛來 44 伸展創 4 / 7645 射出口 46 同時47 二氧化碳潴留48 機械性暴力49 縊死 勒死 扼死50 擠壓死 活埋51 口腔 鼻孔52 阻塞53 呈還原狀態54 面部 指甲床55 體溫升高56 窒息57 機械性窒息58 局部特

3、殊征象 其他資料59 前位 側位 后位 5 / 7660 著力部位61 硬性 軟性 半軟半硬62 固定 滑動63 繩結64 縊型(縊死方式)65 “V”66 皮革樣化67 頸部位置68 流涎 流涕69 擦傷 挫傷70 橫向斷裂 膜出血71 活結 不打結者72 中斷現象73 水平 閉索 “O”74 散在點狀 水泡 6 / 7675 甲狀軟骨或其下方 齒列76 窒息 緩慢77 扼痕78 1224 小時 酒精棉球79 血性泡沫狀液體80 毛發 皮屑 血痕 紐扣 衣片81 捆縛死82 典型 非典型83 聲門水腫 水中休克84 尸體痙攣85 生前入水86 溺死斑(帕氏斑)87 肋骨壓痕88 小腸89 心

4、 肝 脾 腎 骨髓 牙齒 7 / 7690 硅藻91 意外地92 縊吊93 比較隱蔽 僻靜94 向 靦腆 戀物癖95 災害 意外事故96 俯臥位 仰臥位97 首要任務98 紅斑水泡99 類型100 特有101“健康”,機能障礙102 死亡迅速,意外性,死因必須是自然性疾病或功能障礙103 自然性疾病,功能障礙104 精神因素,體力因素 8 / 76105 案情調查,現場勘驗,106 紅細胞血型 白細胞血型 血小板血型 血清型 酶型107 個體特征,一般終身不變,具有遺傳性。108 個人識別和親權鑒定。109 A B O AB110 A 凝集原,抗 B 凝集素111 抗 A 凝集素者, B 型。

5、112 H 凝集原,抗 A 和抗 B 凝集素113 A 和 B 凝集原, AB 型。114 分泌型(Se)和非分泌型(se)。115 免疫學和電泳116 凝集原檢測法;凝集素檢測法。117 肉眼檢查 預試驗 確證試驗 種屬鑒定 個人識別118 點狀血痕 流柱狀血痕 噴濺狀血痕 擦拭狀血痕 接觸狀血痕 血泊。119 可否定血的存在,表明可能是血。 9 / 76120 可肯定是血,只表明未發現血痕。121 種屬檢驗,確證檢驗,確證試驗。122 環狀沉淀反應 瓊脂擴散試驗 對流免疫電泳。123 吸收試驗 解離試驗 紅細胞粘連試驗。124 性染色體(質)檢驗 性激素定量測定 性別的 DNA 分析。12

6、5 形態學檢驗 免疫學檢驗 生物化學檢驗。126 種屬檢驗,確證檢驗,精子127 含有唾液斑,不含有唾液斑。128 確定檢驗 毛發的種屬鑒定 人體各部位毛發的鑒別 毛發損傷檢驗和毛發的個人識別二 名詞解釋名詞解釋1、是應用醫學、生物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并解決法律實踐中有關醫學問題的一門醫學科學 。2、由法醫學鑒定人運用法醫學和醫學的理論與技術,對有關法醫學問題所進行的鑒別和判斷。 10 / 763、鑒定人是受偵查、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對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的人 。4、就是依據新提出的問題,根據原材料或補充的新材料,要求原鑒定人復驗,修正容或提出補充意見 。5、是由司

7、法機關將原案材料再委托他人進行鑒定 。6、檢驗是鑒定人根據鑒定的要求,運用各種必要的檢驗方法和手段,對與案件有關的人身、尸體和物證等被檢驗客體進行認真、仔細地檢查驗證,并準確地如實記錄各種所見和結果。7、是鑒定人對某一專門性問題經過鑒定之后,對鑒定所依據的資料、鑒定的步驟方法、鑒定結論的科學依據等,用文字和圖片所制作的一種法律文書。8、對于為偵查提供線索或澄清嫌疑的鑒定結論,無法判定同一或非同一,應寫出檢驗報告。尸體檢驗、毒物分析以及其他理化檢驗一般出具檢驗報告。9、在極個別情況下,因檢材條件太差或受儀器設備的限制,或其本身的檢驗難度大,因此無法對檢材作出判定和證實,僅能作出傾向性的意見,則寫

8、意見書。 11 / 7610、“會診”和“復核”是重新鑒定的特殊形式。會診是指有重大疑難問題或鑒定結論有分歧時,邀請多個法醫專家共同進行鑒定。復核鑒定是由上一級鑒定機關或高一級專家、作出重新鑒定。復核鑒定也可以多個鑒定人共同參加。11、是指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的死亡。主要見于心臟原發性疾病、功能障礙或心臟損傷。如心臟病、冠心病、心臟傳導系統疾病或外來強烈刺激所引發的迷走神經反射、酸中毒、電擊等情況。12、又稱呼吸死,是指呼吸先于心跳停止所引起的死亡。主要見于機械性窒息、肺氣腫、肺水腫、肺突變、氣胸、血氣胸、胸腔積液、麻醉過深、觸電、延腦呼吸中樞受壓等,其死亡主要由于缺氧。13、是指包括大腦、

9、小腦和腦干在的腦功能完全喪失,并發生不可逆的改變,亦可稱為全腦死亡。14、以心搏停止的時間作為一個人死亡的時間,故稱臨床死亡或個體死亡。 12 / 7615、又稱細胞死亡或分子死亡,是死亡過程的最后階段。此期中樞 N 系統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功能永久停止16、主要死因是指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即引起死亡的原發性自然性疾病或原發性暴力性損傷17、是指直接引起死亡的原因。如感染、出血、栓塞、梗死、窒息、休克、中毒、生命重要器官的損傷及各種直接致死的疾病18、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難以區分主次的死因,在同一案例中聯合在一起引起死亡,構成死因。如病與病、病與暴力、暴力與暴力聯合致死。19、個體死亡之后,某些器官

10、、組織、細胞還保持短暫生命力,并能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的現象,稱為超生反應。20、死后體產熱停止,而體表熱的發散在繼續進行,尸體溫度繼續下降(等于或低于環境溫度),稱為尸冷。21、人死后全身肌肉經過一段時間的松馳,便逐漸僵直變硬,將尸體固定成一定姿勢,稱為尸僵。通常在 13 13 / 76小時出現,死后 68 小時波及全身,1012 小時發展到高峰,35 天緩解消失。22、死后血液循環停止,心血管的血液基于自身重力而下沉,墜積于尸體低下部位未受壓迫的血管中,并透過皮膚顯現出邊緣不清的暗紫紅色斑痕,稱為尸斑。23、是一種特殊的尸僵現象。在死亡發生的瞬間,肌肉沒有經過松馳期立即發生強直,并保持著臨死

11、的動作、姿勢和體位,稱為尸體痙攣。24、是新鮮尸體判斷死亡時間的常用依據之一。通常死后612 小時,角膜輕度混濁;1224 小時,角膜中度混濁,尚能透視瞳孔;2436 小時后,角膜高度混濁,已不能透視瞳孔。25、個體死亡后水分從皮膚較薄部位迅速蒸發,局部干燥變薄變硬,呈現黃褐色或深褐色,稱為皮革樣化或局部干燥。26、人死后細胞組織失去生活機能,受本身固有的各種水解酶的作用,發生細胞結構的破壞,使器官出現軟化甚至液化,稱為自溶 14 / 7627、尸體腐敗細菌大量生長繁殖,使肌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逐漸分解、破壞的過程,稱尸體腐敗。28、腐敗發生較為迅速的尸體,皮膚靜脈因腐敗氣體的作用極度擴,血管

12、充滿大量腐敗血液,透過皮膚呈污綠色的網狀結構,稱為腐敗靜脈網29、腐敗產生的大量氣體擴展到全身,尸體膨脹變形,顏面腫脹,眼球外突,嘴外翻出,形似巨人30、尸體軟組織經腐敗而逐漸軟化、液化,直至完全溶解消失,毛發和指(趾)甲脫落,最后只剩下骨骼,稱為白骨化。31、凡機械性暴力造成的人體組織結構破壞或功能障礙者稱為機械性損傷。嚴重的機械性損傷可造成人體終生殘廢,乃至死亡。32、致傷物擦過皮膚表面,使表皮缺損,真皮外露,稱為表皮剝脫,又稱擦傷 。33、致傷物作用于皮膚,使皮下組織的血管破裂,血液聚積在皮下組織間,稱皮下出血 。 15 / 7634、可一次形成兩條平行的皮下出血帶,其中間皮膚蒼白,又稱

13、“竹打中空”,“中空性”皮下出血。中空區蒼白寬度一般小于棍棒直徑。35、由鈍器打擊造成的皮下組織結構破壞、皮下組織出血為主要改變的閉合性損傷。36、致傷物作用于人體,使皮膚全層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者稱創。創由創口、緣、角、壁、腔、底構成。37、巨大暴力使人體各部遭受廣泛而嚴重破壞及肢體離碎者稱肢體斷離。多見于高墜、交通事故、飛機失事、爆炸及建筑物倒塌等。38、系有鈍性致傷物作用人體組織形成的裂創,稱之為挫裂創。39、突然減剎車或靜止的車輛突然被撞擊加速時,車人員軀體和頭頸部的頸椎脫位,韌帶肌肉撕拉損傷,脊髓損傷,好發于頸 5-頸 7 段。40、指人體遭受鈍器作用所發生的損傷 。41、具有刃或尖的銳

14、器形成的損傷稱為銳器傷 。 16 / 7642、各種具有鋒利刃緣的銳器,以刃緣壓迫皮膚并沿刃緣長軸方向牽引,將組織斷離形成的損傷稱切創 。43、末端尖銳的物體沿其縱軸方式刺入人體所致的管狀創稱刺創 。44、發射的彈頭擊中人體所致的創稱為槍彈創 。45、主要見于獵槍、土制槍及自制槍。投射物大小不等,創傷形態視射擊距離,彈丸形態不同而異 。46、防衛傷:防止他人侵害,擋開兇器形成的損傷。47、抵抗傷:防止他人侵害,搶奪兇器所形成的損傷。48、致命傷:直接構成死亡原因或與死亡有因果關系的傷害。可分為絕對致命傷和相對致命傷。49、非致命傷:不構成死亡的損傷。可分為重傷、輕傷、折磨和虐待 。50、生活反

15、應:生活反應指機體受外界因素刺激后局部或全身所出現的一系列反應征象。51、窒息:人類呼吸過程發生障礙,影響氣體交換,導致組織細胞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組織細胞功能障礙。 17 / 7652、機械性窒息:由于機械性暴力作用引起呼吸障礙,影響氣體交換,導致體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人體生理機能障礙。53、塔雕氏斑:窒息死尸體的臟器漿膜及粘膜下點狀出血。法國醫生塔雕最早發現并描述,是確定窒息的重要征象之一。54、縊死:是指利用自身全部或一部分的重力,拉緊套在頸項部的繩索,壓迫頸項部而引起的窒息死亡。55、兜住點:縊繩的著力部位。56、典型縊死:尸體懸空的前位縊死。57、非典型縊死:除尸體懸空的前位

16、縊死以外的各種方式、姿勢的縊死。58、完全性縊死:尸體懸空的縊死。59、不完全性縊死:尸體部分肢體與地面或其他物體接觸的縊死。60、縊溝:縊吊時,縊繩壓迫頸部皮膚形成的溝狀痕跡。 18 / 7661、白縊死:前位縊死時頸部繩套受力較大,頸部動、靜脈血管完全壓閉,則面色蒼白。62、青縊死:側位縊死時,頸部血管未完全閉塞,靜脈血液回流受阻,面部腫脹呈青紫色。63、部索溝:頸部肌肉因縊索的壓迫,而出現部壓痕。64、勒死:是指以繩索環繞頸部,用自己的手或他人的手,或借助于某種機械作用,使繩索壓迫頸部導致窒息死亡。65、勒溝:勒繩壓迫頸部皮膚形成的溝狀痕跡。66、扼死:用手或用身體其他部位以及物體扼壓頸

17、部引起的窒息死亡。67、扼痕:用手扼壓頸部形成的手指和指甲(亦包括手掌)形成的壓痕(擦傷和挫傷)。68、扼死面容:扼頸機械力較弱,受害人窒息死亡時間較長,死者窒息征象表現突出。死者顏面青紫腫脹、眼結合膜、面部皮膚、頸部和胸部皮膚均可見散在出血點的統稱。69、溺死:液體吸入呼吸道乃至肺泡引起的窒息死亡。 19 / 7670、典型溺死:有大量溺液進入呼吸道充滿肺泡引起的窒息死亡。71、非典型溺死:由于聲門痙攣或水中休克引起的窒息死亡。此類溺死,呼吸道不見溺液,僅出現了一般窒息征象甚至不出現窒息征象。72、蕈形泡沫:生前入水者,劇烈的呼吸運動,使氣管粘液、空氣和水混合攪拌形成的極為穩定的白色泡沫,附

18、著在口鼻孔周圍。73、水性肺氣腫:生前入水尸體,肺體積膨大、充滿胸腔,表面見肋骨壓痕,肺兼有氣腫和水腫。74、帕氏斑:生前溺死者,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形成出血斑。亦稱溺死斑。75、捂死:以柔軟物體同時壓迫呼吸孔道口腔、鼻腔,阻斷外呼吸道形成的窒息死亡。76、噎死:固體異物堵塞呼吸孔道引起的窒息死亡。77、捆縛死:長時間把上肢與胸部過緊地捆綁在一起,由于胸廓呼吸運動受限,導致的窒息死。 20 / 7678、性窒息:性變態者采用窒息方式產生性快感,因采用缺氧措施失控,意外地導致窒息死亡。79、火焰作用于人體所引起的死亡,稱為燒死 。80、又稱電流印記,其形成是由于帶電導體與皮膚接觸,在接觸局部產生

19、的焦耳熱及電解作用所造成的一種特殊皮膚損傷。81、是指電極金屬在高溫的用下,熔化、氣化,金屬微粒沉積于皮膚及深部 。82、雷擊紋是雷擊尸體比較特殊的征象,呈紅色樹枝狀,常見于胸、腹、股及上肢。雷擊死的部征象與電擊死相似。83 低溫作用于人體,引起體表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組織損傷,稱為凍傷;引起體障礙而發生的死亡,稱為凍死。84、是指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等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 21 / 7685、是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于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的一定程度的損害或部分功能障礙,尚未構成重傷又不屬輕微傷害的損傷。86、是指各種外界因素作

20、用于人體,造成局部組織結構、器官的輕微損害或輕度短暫的功能障礙的損傷。87、身體健康的人,無病裝有病,稱為詐病。88、凡運用各種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或病原菌等方法,故意損害自己或授意別人代作損傷或致病,稱造作病或造作傷 。89、法醫物證:指依法收集與案件有聯系,通過科學鑒定能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生物類物質。90、血型:血液的遺傳學差異統稱為血型。血型是人類血液的一種個體特征,一般終身不變,具有遺傳性,在個人識別和親權鑒定中具有重要意義。91、血型物質:系人體中具有血型抗原特異性的物質。它們不僅存在于紅細胞和其他組織細胞上,而且還存在于體液和分泌液中。 22 / 7692、分泌型:分泌液中分泌有

21、與 ABO 血型一致的血型物質者,稱為分泌型。93、非分泌型:不分泌或微量分泌血型物質者,稱為非分泌型。94、同功酶:是指酶蛋白在不同的個體之間表現出分子結構的差異,而功能卻相同,能催化同一種生物化學反應,并且這種差異是一種遺傳性狀。這種由遺傳決定的功能相同,而在個體間具有分子差異的酶,稱為遺傳多態性酶,又稱同功酶。95、抗原抗體結合反應:一種抗原只能刺激機體產生與其相應的一種抗體,并且一種抗原也只能與其相應的抗體作用,而不能與其他抗體作用,這稱為抗原抗體的特異結合反應。96、DNA 指紋:由于人類基因組 DNA 的序列多態性具有高度的個體特異性,就象指紋一樣人各不同,并且具有穩定性和遺傳性,

22、故稱為 DNA 指紋。97DNA 探針:用放射性元素或非放射性物質標記的已知堿基序列的 DNA 小片段,其堿基序列可與被檢測的 DNA 分 23 / 76子片段的序列形成互補結合,從而可檢測出被檢 DNA 分子片段的堿基序列。98、PCR 技術:是指 DNA 聚合酶鏈反應(PCR),是一種快速的特定 DNA 片段在體外擴增的技術。三 單項選擇題1 D 2 D 3 B 4 B 5 A 6 A 7 D 8 D 9 B 10 B 11 B 12 B 13 B 14 A 15 B 16 D 17 A 18 B 19 A 20 C 21 A 22 A 23 A 24 A 25 A 26 A 27 D 2

23、8 D 29 B 30 B 31 C32 D 33 C 34 A 35 B 36 D 37 D 38 B 39 B 40 C 41 D 42 A 43 B 44 B 45 D 46 A47 B 48 B 49 A 50 C 51 A 52 D 53 C 54 B 55 D 56 A 57 C 58 B 59 B 60 D 61 C62 A 63 D 64 A 65 A 66 D 67 C。四 多項選擇題1 AB 2 ABC 3 AB 4 ABCD 5 ABD 6 ABCD 7 AD 8 ABC 9 BC 10 ABCD 11 ABC 12 ABC 24 / 7613 ABCD 14 BCD 1

24、5 ABD 16 ABCD 17 ABC 18 ABD 19 ABC 20 ACE 21 ABC 22 ABE 23 ACD24 ABCD 25 ACD 26 ACE 27 BD 28 BCE 29 ABD 30 AB 31 ABE 32 BDE 33 ABE 34 BDE 35 ACE 36 ACD 37 ACD 38 BDE 39 BDE 40 ACDE 41 BCDE 42 ABDE 43 ACDE 44 AD 45 CD46 BC 47 CD 48 AD 49 AD 50 A 51 AB 52 AC 53 AD 54 ABC 55 BC 56 ABC 57 AC 58 ABC 59 A

25、D。五、判斷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5 / 76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71、 72、 73、 74、 75、

26、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91、 92、 93、。六、簡答1、法醫病理學 臨床法醫學 法醫精神病學 法醫毒理學 法醫毒物學分析 法醫物證學 2、現場勘驗,尸體檢驗,活體檢驗,物證檢驗,文證審查3、確定死亡的原因和性質,判明暴力死(他殺。自殺。災害)或非暴力死(病死、衰老死),確定暴力作用方式,推斷 26 / 76和認定致傷物,推斷死亡時間和受傷時間,對無名尸體作個人識別4、為揭露犯罪真相提供偵查線索,為認定犯罪事實提供科學證據,為正確處理民事糾紛提供科學證據,為處理重大事故提供科學證據,為處理醫療訴訟案

27、件提供科學依據,為衛生防疫部門處理傳染病職業中毒提供證據,對立法提供建設性意見5、檢查被害人、被告人或當事人的生理狀態和病理狀態。主要有判斷損傷性質,程度及致傷方式,確定損傷與疾病的關系,損傷程度及勞動力喪失程度;鑒定性功能狀態和性犯罪;檢查診斷詐病及造作病,造作傷;鑒定精神狀態和責任能力;進行個人識別(確定性別、年齡及其他個人特征)和親子鑒定;虐待的檢查等6、是指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的死亡。主要見于心臟原發性疾病、功能障礙或心臟損傷。如心臟病、冠心病、心臟傳導系統疾病或外來強烈刺激所引發的迷走神經反射、酸中毒、電擊等情況。7、又稱呼吸死,是指呼吸先于心跳停止所引起的死亡。主要見于機械性窒息

28、、肺氣腫、肺水腫、肺突變、氣胸、血氣胸、胸腔積液、麻醉過深、觸電、延腦呼吸中樞受壓等,其死亡主要由于缺氧。 27 / 768、通常腦死亡的診斷依據是:1、不可逆轉的腦昏迷,對外界刺激無反應。2、無自主呼吸和心搏。3、無反射活動,如雙側瞳孔散大、固定,對光反射消失。其他各種反射也消失。4、腦電波消失,腦電圖顯示完全性腦平波(腦電圖平直)。9、死亡是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典型的死亡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即瀕死期,臨床死亡期和生物學死亡期。了解死亡發展過程,對于急救垂危病員,掌握瀕死期損傷特征,利用超生反應判斷死亡時間,都有重要意義。10、人體的生命功能(呼吸、心跳等)處于極度微弱的狀態,從外表來看似

29、乎已經死亡,但如積極救治,能暫時地或長期地復,這種狀態稱為假死。假死是指生命體征非常微弱,從外表或聽診等常規方法檢查不能發現,猶如已經死亡的狀態,但是,這種處于假死狀態的人,實際上還活著,經過搶救或改變環境,經過自身代償還能復活。假死常見于各種窒息、電擊傷、顱腦外傷、寒冷昏厥、日射病、熱射病、癲癇發作、破傷風等。11、安樂死:是指身患絕癥的病人,由于不能忍受疾病的痛苦和折磨,請求并通過醫生采取符合倫理的措施加速其死亡。安樂死的必備條件:1、病人患絕對不能醫治且瀕臨死亡者。2、痛苦不堪、極難忍受者。3、實行的唯一目的是解除痛苦。4、是本人具有行為能力時的要求,或無行為能力時由委托人或 28 /

30、76其親屬提出。 5、必須由醫生執行。6、致死方法須符合倫理要求。12、個體死亡之后,某些器官、組織、細胞還保持短暫生命力,并能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的現象,稱為超生反應。如:肌肉組織在機械性刺激下仍有收縮反應;瞳孔在死后 4 小時左右,對縮,散瞳劑(依色林、阿托品)仍有反應;死后數小時仍可見腸蠕動;皮膚在死后 12 小時或更長時間,遇冷刺激仍可出現“雞皮疙瘩”等13、1、作為死亡確證;2、估計死亡時間;3、分析死亡原因;4、判斷死亡時的體位;5、與皮下出血區別:皮下出血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圍較小,邊緣清楚,可伴有表皮剝脫和腫脹,壓之不褪色,切開有凝血,不易被水沖掉。14、是新鮮尸體判斷死亡時

31、間的常用依據之一。通常死后612 小時,角膜輕度混濁;1224 小時,角膜中度混濁,尚能透視瞳孔;2436 小時后,角膜高度混濁,已不能透視瞳孔。15、人死后全身肌肉經過一段時間的松馳,便逐漸僵直變硬,將尸體固定成一定姿勢,稱為尸僵。通常在 13 小時出現,死后 68 小時波及全身,1012 小時發展到高峰,35 天緩解消失。發展順序:一般從咬肌開始,逐漸發展至頸部、上肢、 29 / 76軀干、下肢,稱為下行順序。亦有少數是相反上行或混合型發展。尸僵發展初期人為地加以克服,還可以重新僵硬,全身僵硬之后再行克服,尸僵就不會重現了。尸僵出現和緩解的時間、強度與死者肌肉發育情況、年齡、死因及環境溫度

32、等多種因素有關。16、(一)溫度:溫度高,腐敗快。(二)濕度:濕度大,腐敗快。(三)空氣:地:水:土1:2:8(四)尸體自身因素:年令、體況、死因等。17、一、根據尸體現象推斷死亡時間(僅以尸冷為例)二、根據胃腸容物消化程度推斷:三、根據蠅蛆生長發育情況推斷:四、從死后化學變化推斷死亡時間:五、其他方面:超生反應,能證明死前狀況的時間依據:衣著、發長、膀胱尿量等。與時間有關的現場現象、氣候變化、日歷、現場血、痕跡舊程度等。 18、早期八種現象包括超生反應、肌肉松弛、尸冷、尸僵、尸斑、尸體痙攣、角膜混濁、皮革樣化、自溶,晚期七種現象,包括尸臭、尸綠、腐敗水氣泡、腐敗靜脈網、腐敗巨人觀、死后分娩、

33、白骨化。19、利用早期尸體現象判斷,利用晚期尸體現象判斷。 30 / 7620、創口、創角、創緣、創底、創壁、創腔。21、拳擊腳踢,鈍器物體碰撞,突然摔倒,墜落,墻壁的倒壓等。易破裂的器官依次為:肝、脾、肺、心、胃腸、膀胱、子宮、膽囊、胰腺。22、無尖無刃的鈍性物體造成的損傷稱為鈍器傷。其種類有:拳腳傷、咬傷、棍棒傷、斧錘傷、磚石傷、擠壓傷、高墜傷。23、骨面壓痕、線狀骨折、凹陷骨折、孔狀骨折、粉碎骨折、骨縫裂開。24、皮下出血、軟組織出血挫傷。25、輕者形成兩排對應的弧形咬痕,多為皮下出血和挫傷。重者形成兩弧相對應的挫裂創,亦可發生組織的斷離。26、長條形表皮剝脫及皮下出血相伴存在。27、表

34、皮剝脫及皮下出血;挫裂傷:接觸面不同,形態不同;骨質損傷:棱角、棱邊、骨質壓跡、放射狀等28、表皮剝脫和皮下出血:形狀與接觸面有關,有時有中空現象; 挫裂創,骨質損傷 31 / 7629、片狀表皮剝脫伴皮下出血;可反映出外力的作用方向。條形、角形或不規則形皮下出血:與接觸面、點有關。角形、條形及不規則形挫裂創。線性、粉碎性骨折。30、分布廣泛,損傷類型多樣、復雜、嚴重程度不等31、墜落高度、墜落速度、被害人年齡、體重、衣服、墜落時的姿勢、墜落地面狀況。32、外傷呈單側分布,傷多于體表傷,呈多發性,震蕩傷明顯。33、創口長度超過接觸刃口的長度;創底多短于創口;創腔較淺,起刀端深于收刀端;傷及骨骼

35、較少。34、創口一般較寬,呈明顯哆開狀,創角可銳可鈍,取決于砍器的厚度及砍入的深度。35、創口小,創底深(與切創相反),體表損傷較輕而部器官損傷嚴重,如為貫通性刺創,有刺入口,刺創管及刺出口。36、典型的形態特征是同中部位一次形成兩個創口。夾剪創呈“V”或“L”;刺剪創呈瓜子形或“S”形。37、槍彈擊中人體造成的創。分為:貫通槍彈創、盲管槍彈創、回旋槍彈創、反跳槍彈創、擦過槍彈創。 32 / 7638、中心組織缺損,污垢輪、擦拭輪形成、射擊殘留物附著。39、皮膚無缺損,無污垢輪、擦拭輪,多無射擊殘留物。40、呈“喇叭口”骨質缺損。41 具有射入口特征,創口有彈頭或彈丸碎片及創口相連的創管。42

36、、(1)壓迫頸部(2)壓迫胸腹部(3)閉塞呼吸孔道(4)異物阻塞呼吸孔道43、(1)尸斑出現早而著(2)面部皮膚及粘膜下出血點(3)尸冷緩慢(4)流涎、流涕,大小便失禁、精液外液 (5)顏面腫脹發紺44、(1)血液呈暗紅色,流動狀 (2)臟淤血 (3)漿膜及粘膜下出血點(4)肺氣腫和肺水腫45、(1)呼吸道的壓迫 (2)頸部血管的壓迫(3)頸部神經的壓迫(4)頸椎脫位及骨折46、依據縊死的著力部位(兜住點)可把縊死分成三種方式:(1)兜住點在頸前部的稱前位縊死。縊索沿兩下頜斜向后上方入發際,至后枕部上方形成提空。(2)兜住點在頸部左側或右 33 / 76側,縊索繞頸而斜行向上,在對側形成提空,

37、稱為側位縊死。(3)兜住點在項部,縊繩繞過兩下頜角在頸前部提空,稱后位縊死。47 以前位縊死為例。(1)縊溝位置常在甲狀軟骨或其下方;(2)形狀多呈“V”字形或馬蹄狀;(3)走行為斜行向上,不閉索,有提空;(4)縊溝深淺度不均,兜住點最深,逐漸變淺直至消失。48、(1)頸部肌肉可出現的部索溝;(2)頸總動脈可發生橫裂和膜下出血;(3)甲狀軟骨上角和舌骨上角有可能骨折。49、(1)面部蒼白或發紫。前位縊死時,頸部血管完全壓閉,則面色蒼白,又稱白縊死。若側位縊死時,頸部血管未完全閉塞,靜脈血液回流受阻,面部腫脹發紫,又稱青縊死。(2)口鼻腔出血,流涎、流涕。(3)舌尖露出齒外。若縊繩兜住點在甲狀軟

38、骨下方,舌尖則露出齒外;若縊繩兜住點在甲狀軟骨上方,則口閉舌抵牙不能伸出。50、縊死者一般多見于自殺,近年來也見于他殺,災害、意外罕見。判定時注意:(1)縊索和縊溝花紋要比較;(2)對縊套、縊結要和生前勞動習慣比較;(3)要排除“套白狼”形式的殺人;(4)要排除致死的其他暴力性死亡原因和輔助手段,如麻醉、中毒等。 34 / 7651、(1)勒溝的位置以位于甲狀軟骨或其下方為多見;(2)形狀為“O”字型;(3)水平方向走行,呈閉索狀;(4)深淺度均勻一致。52、(1)皮下、肌肉、甲狀腺等腺體見出血;(2)舌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可見骨折;(3)頸總動脈膜未見損傷。53、(1)單手扼頸;(2)雙手

39、扼頸;(3)臂扼;(4)借助于器械扼頸。54、(1)指甲形成短線或新月型擦傷和挫傷;(2)手指指腹形成圓形、橢圓形擦傷、挫傷;(3)手掌部虎口形成條塊狀擦傷和挫傷。頸部扼痕需經 12-24 小時表現顯著,如用酒精棉球擦拭頸項部,可使扼痕盡早顯現。55、顏面青紫腫脹并有出血點。由于扼頸機械力較弱,受害人掙扎反抗使扼頸力點不斷移動,窒息時間及死亡時間較長,顏面部皮膚粘膜出血更顯著。以至頸部、胸部皮膚也中見散在出血點。以上面部改變又統稱為“扼死面容”。56、(1)頸部:皮下、肌肉、腺體出血;舌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常見骨折;(2)臟變化:氣管支氣管充滿血性泡沫狀液體;肺氣腫、水腫;臟器漿膜粘膜見塔雕

40、氏斑;臟淤血。 35 / 7657、扼死性質幾乎全部是他殺。需注意:(1)對頸部加上襯墊物的扼死者,一是要用酒精棉球擦拭頸部,使扼痕盡早顯現。二是要迅速解剖檢驗發現頸深部組織學改變;(2)注意發現并提取受害人手中的異物(毛發、皮屑、血痕、紐扣、衣片等);同時注意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著裝及身體上的損傷,并認真分析成因。58、(1)溺液進入呼吸道充滿肺泡導致窒息死亡;(2)淡水中溺死,溺液者使紅細胞溶血,釋放出大量鉀離子導致心力衰竭;(3)咸水中溺水者,鹽分引起肺水腫致呼吸衰竭死亡;(4)寒冷溺液刺激聲門痙攣,閉塞呼吸道窒息死亡;(5)溺液使迷走神經抑制,心臟驟停,水中休克死亡。59、(1)尸斑出現緩

41、慢、顏色淺談;(2)口鼻圍部見白色蕈形泡沫;(3)手中抓有異物(樹枝、水草、泥沙等)。60、(1)呼吸系統:氣管支氣管充滿白色蕈形泡沫,也可摻雜溺液中異物;肺體積膨大,表面有肋骨壓痕,呈“水性肺氣腫”;肺泡破裂出血并溶血形成帕氏斑;肺外觀呈紅灰相間、似石花紋樣改變。(2)心血管改變,左心室血紅蛋白量、冰點等參數下降。(3)消化道特別是小腸可見溺液。(4)臟器官可見溺液中的硅藻。 36 / 7661、(1)現場比較隱蔽和僻靜,有進行缺氧的裝置痕跡(滑輪、吊鉤、縊索等)。(2)個人性格多向、靦腆,有戀物癖。(3)排除他殺、自殺的可能性。62、1、衣著、毛發被燒毀 2、燒傷:一度 (紅斑)系生前反二

42、度 (水皰)燒傷水皰及水皰周圍的紅斑,燒傷的生活反應,是認定生前燒傷的重要依據。三度 (痂皮)高溫作用使皮膚全層發生凝固性壞死,形成黃色或褐色痂皮。四度(炭化)高溫持續作用,皮膚組織炭化成黑色;若繼續燃燒成灰燼,則灰化為白色粉末。3、皮膚裂開 4、拳擊樣姿勢 5、其他:火燒時,傷者會發生的反射性閉合眼睛,形成皺褶,63、1、呼吸道有煙灰、炭末 2、呼吸道燒傷:支氣管粘膜高度充血、水腫以及壞死、脫落,有時形成一層白喉樣假膜。3、心臟和大血管血液含有碳氧血紅蛋白。4、食道和胃有煙灰、炭末。5、燒死的臟征象。如肺淤血、水腫、肝臟淤血、濁腫,腦水腫以及胃腸道粘膜糜爛、出血等。6、硬腦膜熱水腫高溫能使腦

43、組織、硬腦膜收縮,硬腦膜與顱骨板分離,并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聚積在顱骨板與硬腦膜之間,形成熱水腫。64、(一)燒傷休克:高溫引起人體大面積燒傷痛疼、燒傷創面大量水分蒸發休克。是火場尸體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二)一氧化碳中毒:火場燃燒不完全,產生大量 CO 氣體而致,尤其比較封閉的火場,可測 CO 的含量確定。(三)窒息死亡: 37 / 76火焰和高溫氣流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燒傷(或異物吸入),充血水腫堵塞死亡。(四)有毒氣體中毒死亡:見于化學物品燃燒。65、(一)電流斑:典型的電流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0、51 厘米,呈白色隆起,質地堅硬,中央凹陷有黃褐斑點,形如火山噴口,與周圍組織的界線清

44、晰。有的電流平整呈條形、弧形、長方形或犁溝狀,能反映電極接觸皮膚部分的形態特征。電流出口處多呈裂隙狀,邊緣隆起,邊緣上也有裂口。 (二)表皮壞死剝脫 :在電流作用下形成水泡,水泡破裂之后遺留表皮脫落征象。其創面呈深紅色,干燥而有硬感,與周圍組織的界線清楚。(三)電燒傷:當高壓電擊、強電流和電流作用時間較長時,局部皮膚組織受高熱而炭化,形成燒傷。創面呈黑色,組織炭化脫離,可以形成深入皮下或肌肉組織的坑穴。(四)皮膚金屬化:是指電極金屬在高溫的用下,熔化、氣化,金屬微粒沉積于皮膚及深部。(五)電擊紋:高壓電損傷,由于皮下組織充血,皮膚出現樹枝狀花紋,稱電擊紋。(六)臟的改變:多為窒息死的一般征象6

45、6、又稱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貌似“健康”者因潛在性疾病或機能障礙而突然出乎意料的非暴力死亡。死亡迅速,意外性,死因必須是自然性疾病或功能障礙67、案情調查,現場勘驗,尸體檢驗,死因分析和結論 38 / 7668、(一)精神方面:如狂喜、悲傷、憤怒、恐懼、過度緊等;(二)體力方面:如劇烈運動、過度疲勞、搬運重物等;(三)外傷或感染;(四)其他:如暴飲暴食,過冷過熱等。當然,猝死也可發生在安靜狀態,如休息、睡眠、談話時等。69、1、揭露犯罪行為 2、澄清案件性質,解除懷疑。3、說明損傷與猝死的關系。4、研究猝死的病因及死亡機理,提高預防猝死的水平。5、發現職業損傷、烈性傳染病等。70、(一)傷

46、情:應依據受傷當時的傷情及損傷后果及結局,全面分析綜合考慮,包括受傷時的原發性變化,與受傷有直接因果關系的并發癥和后遺留癥。(二)醫學依據:損傷程度的評定應依據醫學上確認的知識來闡明傷殘的理論問題,還需應用先進的設備和精湛的技術,以取得客觀指標結合主觀指標來分析。評定健康障礙情況。(三)法律依據:我國涉及傷殘程度鑒定的法律和司法文件有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人體重傷鑒定標準、企業職工工傷事故分類、人身保險傷殘程度分類表、醫療事故分級標準等,作為評定工作中的依據和參考。71、堅持實事的原則,了解案情、調閱案卷、病歷和現場情況。運用臨床醫學知識,借助先進的醫學檢測技術檢驗損傷

47、。根據損傷當時的傷情及損傷的后果或者結局全面分析、綜合評定。判定損傷與疾病及其他的因果關系。 39 / 7672、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等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73、根據人體輕傷鑒定標準(試行)規定,輕傷是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于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的一定程度的損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礙,尚未構成重傷又不屬輕微傷的損傷。輕微傷是指各種外界因素作用于人體,造成某種組織結構、器官的輕微損害或輕度短暫的功能障礙的損傷,以及其他一切輕微的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損傷,對人體未造成明顯影響、無明顯功能障礙的損傷。74、1、癥狀混亂而矛盾:易被有豐富臨

48、床經驗的專科醫生所識破。2、過分夸大,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假裝。3、不正常的病程。4、突然的恢復。5、一群人患同樣的疾病。75、1、部位:本人兩手能達到的部位;多在無生命危險的部位;部位常與造作的目的相適應。2、程度:一般都是輕傷。3、致傷工具和損傷性質:致傷工具中,以銳器造成損傷的,割創較多見,鈍器、火器少見。銳器割創一般損傷集中,方向一致,程度一致,大小一致,表淺密集,平行排列,有試探傷。4、訴說損傷經過有矛盾:反復詢問時,語言顛倒,不符合邏輯,難以自圓其說。5、衣著破損情況:在四肢或胸腹部造作傷,衣服并無破損;如衣服有破損,應仔細檢查與傷口有無矛盾。6、團體可能出現同樣的造作傷: 40 /

49、7676、1、了解案情:發現疑點,發現矛盾。2、損傷檢查:注意損傷的部位、數目、方向、性狀、程度等造作傷特征。3、衣服檢查:破損與損傷有無矛盾 4、現場勘驗和事件的重建:讓其再次表演“被害”過程,這對推斷是否造作傷很有價值。77、對被害人不能強制其接受人身檢查,應取得其同意后才能檢查。2、對被害人應該關心、同情、尊重,不得羞辱和侮辱人格。3、檢查婦女的身體時,由女法醫師擔任,如無女法醫師,應有女工作人員在場。4、如果需要照相固定,應與被害人商量,取得其書面同意。5、檢查結果應寫成筆錄 由參加檢查的人和見證人簽名。6、檢查結果應注意。78、法醫物證檢驗有何意義?通過法醫物證檢驗鑒定,確定生物類物

50、質的性質、種屬、血型、DNA 指紋、性別和年齡等,對其屬主進行個體識別及親權關系確認。從而證實這些生物類物質與其案件的關聯,為證實和揭露犯罪,分析案情提供依據,為偵查破案和訴訟提供證據。79、法醫物證提取方法主要有哪些?各適合哪些種類物證檢材的提取?法醫物證提取方法主要有:(1)吸取法,適合液體檢材提取;(2)轉移提取法,適合液體檢材和斑痕檢材提取;(3) 41 / 76載體提取法,適合附著在輕而小載體上的物證提取;(4)局部提取法,適合有重要鑒定價值的物證不能用轉移法提取的,或附著在沉重而固定物體上和滲入物體部的物證提取;(5)鑷子提取法,適合組織、毛發、煙頭等固體物證檢材提取;(6)透明膠

51、帶提取法,適合毛發、纖維、血痂等微小的物證檢材提取;(7)靜電吸附提取法,適合提取毛發、纖維細小物證檢材。80、法醫物證發現、提取、包裝、送檢時應注意什么?法醫物證發現、提取、包裝、送檢時應注意:(1)在提取物證前做好記錄(拍照、攝像、繪圖、筆錄);(2)提取物證的對照檢材,當事人的相應檢材,無物證處的空白檢材;(3)提取和包裝物證的器械及容器要清潔,嚴禁用手觸摸,防止污染;(4)提取的物證要分別包裝,注明物證的名稱、數量、提取人、提取日期等,封裝好,記錄在現場勘查的筆錄上;(5)提取的物證應立即送檢,如不能送檢的,應制成斑痕晾干或放入冰箱保存;(6)送檢時應填寫委托登記表,說明案情、檢驗要求

52、。81、什么叫抗原、抗體、免疫?把蛋白質、多糖類或類脂質等大分子物質注射到缺乏這種物質的人體或動物體,可刺激機體產生與之相對抗的特異性球蛋白,而出現在血漿或其他體液中。這種注入體的大分子物質稱 42 / 76為抗原。這種機體產生的特異性球蛋白稱為抗體。這個由于抗原的刺激在體產生抗體的過程,稱為免疫。82、ABO 血型是怎樣分型的?ABO 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表面所含有不同的凝集原(抗原)而分型命名,含 A 凝集原的為 A 型,含 B 凝集原的為 B 型,含 A和 B 兩種凝集原的為 AB 型,兩種凝集原都沒有的為 O 型。血清中 A 型者有抗 B 抗體( 凝集素),B 型者有抗 A 抗體( 凝集素

53、),O 型者有抗 A 抗體和抗 B 抗體( 和 凝集素),AB型血清中兩種抗體都沒有。83、血痕的預試驗基本原理是什么? 預試驗是一種試探性的檢驗方法。一般是利用血紅蛋白的過氧化酶樣作用,使過氧化氫釋放出新生態氧,將相應的無色試劑氧化成有色氧化物,而顯色的原理。但某些氧化劑或含氧化酶類的物質均可出現與血紅蛋白的類似反應。因此,預試驗的特異性較差,陰性結果可否定血的存在,陽性結果表明可能是血,而不能肯定是血。血痕的預試驗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對篩選檢材有意義。 84、血痕的確證試驗有何意義?主要的方法有哪些? 43 / 76 確證試驗又稱定性試驗,其目的是預試驗陽性的檢材進一步確證是血痕。常用的方

54、法有血色原結晶試驗、氯化血紅素結晶試驗、吸收光譜檢驗、免疫學方法等。這些方法都是檢驗血紅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存在,因此陽性結果可肯定為血痕。但確證試驗的靈敏度較低,若血痕太舊、經日曬、高溫而破壞或腐敗變質等,難以獲得陽性結果。所以陰性結果,只表明未發現血痕,不能完全否定血的存在。85、什么是血痕的種屬試驗?其基本原理?種屬試驗是對已確證為血痕的檢材,進行是人血還是動物血的確定,有時還要確定是何種動物的血。種屬試驗一般是應用免疫學的抗原抗體結合反應原理和方法進行檢驗。首先要制備抗人血紅蛋白或抗人血清蛋白抗體。用人血紅蛋白或人血清蛋白(抗原),注射到家兔體,經免疫過程,家兔體產生相應的抗人血紅蛋白或抗

55、人血清蛋白的抗體。分離該家兔血清,便獲得含有相應抗體的免疫血清,分別稱為抗人血紅蛋白血清和抗人血清蛋白血清。用同樣的方法將豬、牛等動物的血紅蛋白或血清蛋白作為抗原免疫家兔,可獲得抗豬、抗牛等動物的血紅蛋白血清和血清蛋白血清。然后利用抗原抗體的特異反應原理,用已知的抗血清(抗體),檢測血痕中血紅蛋白或血清蛋白(抗原)的種屬特性。 44 / 7686、為何用抗人血紅蛋白血清既可確定血痕,又確定是人血痕?抗人血紅蛋白血清,不僅具有種屬特異性,而且還具有臟器特異性,故既可用于血痕的種屬檢驗,也可用于血痕的確證檢驗,從而可省略確證試驗。但抗人血清蛋白血清則不具有臟器特異性,只能用于種屬檢驗,而不能省略血

56、痕確證試驗。87、如何檢測血液的 ABO 血型?血液的 ABO 血型檢驗,其方法是用抗 A 和抗 B 兩種凝集素檢測受檢者紅細胞上的凝集原,稱為凝集原檢測法;也可用已知A 型和 B 型紅細胞檢測受檢者血清中的凝集素,稱為凝集素檢測法。這兩種檢驗方法均可在小試管和玻片上進行。根據凝集反應結果來判定被檢血液的血型,見表。血液的 ABO 血型檢測結果 凝集原檢測法 凝集素檢測法 判定血型 抗 A 抗 BA 型紅細胞 B 型紅細胞 - - + + O + - - + A 45 / 76 - + + - B + + - - AB(+)紅細胞凝集;(-)紅細胞不凝集。 88、血痕 ABO 血型凝集素檢驗方

57、法是怎樣的?凝集素檢驗是用已知抗原去檢測血痕中未知抗體,判定血型。方法:剪取已確定為人血痕的檢材少許,分兩等份,分別放于載玻片上的 A 端和 B 端。然后向 A 端加 0.1%A 型細胞懸液 1 滴,B 端加 0.1%B 型紅細胞懸液 1 滴,蓋上蓋玻片,顯微鏡觀察,紅細胞凝集為陽性(+),不凝集為陰性(-)。判定血型同血液 ABO 血型凝集素檢驗法。89、血痕的 ABO 血型檢驗吸收試驗原理?被檢血痕中紅細胞膜上的 A、B、H 凝集原為不溶于水的脂蛋白,能在鹽水介質中與抗 A、抗 B、抗 H 凝集素發生特異性結合,使游離凝集素減少或消失,與相應已知血型的紅細胞不再發生凝集反應或僅發生弱凝集反

58、應。如血清對照準確,已知血型的血痕檢驗對照正確,檢材無血部位無凝集抑制現象,根據血痕檢材的凝集結果,判定血痕中含有凝集原的類型而確定血型。抗 A、抗 B 兩種凝集素未見吸收,表明血痕中未檢出 A 和 B 凝 46 / 76集原,應為 O 型,但也可能因血痕太舊或受其他因素破壞而使血痕中凝集原太少,檢不出來。因此為了準確判定 O 型,可加用抗 H 凝集素,檢測其 H 凝集原,而判定 O 型。本法準確可靠,但由于所需檢材量多和檢驗時間長,現已應用較少,多用解離試驗等取代。試驗結果,見表。吸收試驗結果 抗-A+A 紅細胞 抗-B+B 紅細胞 1/2 1/4 1/8 1/16 1/321/2 1/4

59、1/8 1/16 1/32血型判定未吸收抗血清3+ 2+ + + -3+ 2+ + + - A 血痕- - - - -3+ 2+ + + - B 血痕3+ 2+ + + - - - - - - 檢材1 無血部3+ 2+ + + -3+ 2+ + + - A 47 / 76位 有血部位- - - - -3+ 2+ + + -型檢材2 無血部位 有血部位3+ 2+ + + -3+ 2+ + + -3+ 2+ + + - - - - - B型檢材3 無血部位 有血部位3+ 2+ + + -3+ 2+ + + -3+ 2+ + + -3+ 2+ + + - O型檢材4 無血部位 3+ 2+ + + -

60、 - - - -3+ 2+ + + - - - - - AB 型 48 / 76有血部位90、血痕的 ABO 血型檢驗解離試驗原理?抗原抗體結合是可逆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解離。血痕中的凝集原與加入的相應凝集素特異結合后,把多余的未結合的游離凝集素洗凈,置 560C 時,與凝集原結合的凝集素又可解離下來,再加入相應的已知血型的紅細胞,便可檢測被檢離釋放的凝集素,從而判定血痕含有血型凝集原的種類,確定其血型。見表。該法簡單、省時、檢材用量少,準確可靠,因此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本法技術要求高,靈敏度高,輕度污染或稍有疏忽,易影響結果的判定。解離試驗結果 已知血痕檢材 1檢材 2檢材 3檢材 4 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