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_第1頁
《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_第2頁
《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_第3頁
《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_第4頁
《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報告院系:文化傳播學院姓 名指導老師題 目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論文來源及意義近幾年,隨著“百家講壇”欄目關于聊齋的系列講評節目及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的播出,“聊齋熱”一度興起。聊齋志異也成為許多讀者心中的不朽經典。蒲松齡以其獨特的審美視角,為世人塑造了許多光彩照人的神鬼狐妖形象,給我們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思想的啟迪。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我萌發了從人性角度來探討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善與美,從而進一步認識和探究神鬼狐妖形象的獨特意蘊。論文題目研究領域狀況目前,對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研究得較為系統的專著,主要有馬瑞芳的講評系列著作,如馬瑞芳講聊齋

2、對神鬼狐妖形象的人性美進行研究的,主要是一些學術論文,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并不多。 研究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的論文,根據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論文是針對某一人物形象來做具體研究,如胡景乾、戴承元合著的從嬰寧看蒲松齡對人性美的建構。第二部分論文主要是從某一類形象來研究形象具有的人性美,如李艷的狐意象之演進聊齋志異中狐的人性美新探,該論文從狐文化發展的軌跡,結合蒲松齡的思想來分析聊齋志異中狐精的人性美。第三部分論文是將狐、鬼、花妖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研究,如馬騰的漫談聊齋志異“鬼狐花妖”的人性之美,該論文主要是從女性形象來發掘其形象的人性美。內容提要或實施方案本論文從人性美這一角度來分析聊齋志

3、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善與美,從而探究神鬼狐妖形象的獨特意蘊。具體方案如下:一、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善與美(一)紫氣仙人(二)狐鬼花妖二、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獨特意蘊(一)對美好情感的贊美(二)對女性主體意識的關注(三)對理想社會的向往主要參考文獻和資料1蒲松齡.聊齋志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2馬瑞芳.馬瑞芳講聊齋M.北京: 中華書局,2005年4月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4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2655楊秀云,楊萍.聊齋志異中狐意象的獨特意蘊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6馬騰.漫談聊齋志

4、異“鬼狐花妖”的人性之美J.作家,2009年第20期7李燕然.聊齋志異中鬼形象的“善”與“美”J.大眾文藝,2008年第8 期8姚雯珊.聊齋志異中狐鬼意象的審美衍變N.楚雄師范學院報,2007年5月9郭偉. 聊齋志異中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N.延安大學學報,2009年4月第31卷第2期10夏艾青.聊齋志異的女性觀N.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6年6月第6卷第2期11茍波.從古代小說看道教世俗化過程中神仙形象的演變J.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4 期畢業論文原創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提交的論文是本人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含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表或撰寫

5、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含為獲得九江學院或其它教育機構的學位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對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承擔本聲明的法律責任。學生簽名: 日 期: 指導教師: 日 期: 專心-專注-專業摘 要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是一部集志怪、神話、寓言于一體的不朽經典。蒲松齡以其獨特的審美視角,塑造了許多搖曳生姿、光彩照人的神鬼狐妖形象,給我們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思想的啟迪。本論文從人性美這一角度來分析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善與美,從而探究神鬼狐妖形象的獨特意蘊。論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神仙、狐鬼花妖二類形象來分析聊齋志異所頌揚的人性美。

6、第二部分,從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人性美的角度來探究形象的獨特意蘊,包括三方面內容:對美好情感的贊美,對女性主體意識的關注,以及對理想社會的向往。【關鍵詞】 聊齋志異,神鬼狐妖,人性美,意蘊Abstract“Liao zhai zhi yi”is the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fiction, is a peak of integrating novel, mythology, fables in one of the immortal classic. Pu song-ling with its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crea

7、ted many swaying pose and radiant born ghosts-gods fox demon image, and brings us pleasure of the mind and the thoughts of enlightenment.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ty in "liao zhai zhi yi" ghosts-gods fox demon image of the good and beautiful, and explore the unique ghosts-go

8、ds fox demon image meaning.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first part, respectively from the fairy, fox demons take demon type image to analyze what "masterpiece" the celebratory humanity. The second part, from “liao zhai zhi yi” ghosts-gods fox demon image in the Angle of humanity to

9、explore the unique image of meaning, including the three aspects: the praise of the good emotion , the concern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yearning for an ideal society.Keywords “liao zhai zhi yi”, Ghosts-gods fox demon,humanity,implicat目 錄引言(1)一、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善與美(2)紫氣仙人(2)狐鬼花妖(4)三、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的獨

10、特意韻(9)對美好情感的贊美(9)對女性主體意識的關注(10)對理想社會的向往(12)結束語(14)注釋(15)參考文獻(16)謝辭(17)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引 言近幾年,隨著“百家講壇”欄目關于聊齋的系列講評節目及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的播出,“聊齋熱”一度興起。聊齋志異也成為許多讀者心中的不朽經典。 法國有位漢學家曾說:“聊齋志異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蒲松齡以其獨特的審美視角,為世人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神鬼狐妖形象,給我們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思想的啟迪。目前,對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形象研究得較為系統的專著,主要有馬瑞芳的講評系列著作,如馬瑞芳講聊齋(中華書局,2005年4月出版

11、)。對神鬼狐妖形象的人性美進行研究的,主要是一些學術論文,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并不多。 研究聊齋志異中神鬼狐妖的人性美的論文,根據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論文是針對某一人物形象來做具體研究。如胡景乾、戴承元合著的從嬰寧看蒲松齡對人性美的建構(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5月)。第二部分論文主要是從某一類形象來研究形象具有的人性美。如李艷的狐意象之演進聊齋志異中狐的人性美新探(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第四期)。該論文從狐文化發展的軌跡,結合蒲松齡的思想來分析聊齋志異中狐精的人性美。第三部分論文是將狐、鬼、花妖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研究。如馬騰的漫談聊齋志異“鬼狐花妖”的人性之美(原載作家,2009

12、年第20期)。該論文主要是從女性形象來發掘其形象的人性美。注 釋1 參見蒲松齡.聊齋志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1822 參見蒲松齡.聊齋志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4383 參見蒲松齡.聊齋志異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3234 參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5 參見蒲松齡.聊齋志異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616 參見馬瑞芳.馬瑞芳講聊齋M.北京: 中華書局,2005年4月.887 參見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265參 考 文 獻1蒲松齡.聊齋志異M.上海:古籍

13、出版社,1998年7月2馬瑞芳.馬瑞芳講聊齋M.北京: 中華書局,2005年4月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4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2655楊秀云,楊萍.聊齋志異中狐意象的獨特意蘊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6馬騰.漫談聊齋志異“鬼狐花妖”的人性之美J.作家,2009年第20期7李燕然.聊齋志異中鬼形象的“善”與“美”J.大眾文藝,2008年第8 期8姚雯珊.聊齋志異中狐鬼意象的審美衍變N.楚雄師范學院報,2007年5月9郭偉.聊齋志異中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N.延安大學學報,2009年4月第31卷第2期10夏艾青.聊齋志異的女性觀N.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6年6月第6卷第2期11茍波.從古代小說看道教世俗化過程中神仙形象的演變J.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4 期謝 辭本論文設計在朱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完成的,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論文初稿與定稿無不凝聚著朱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論文設計期間,朱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