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省名校協作體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專項練習模擬試題一、高中詩詞鑒賞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 (其二)杜甫方丈渾連水,天臺總映云。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此生隨萬物,何路出塵氛。【注】 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畫山水,曾任司馬官職,故杜甫稱其為“司馬弟 ”。(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聯用浪漫筆法寫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連,天臺云煙,半隱半現。B. 頷聯寫到畫卷很美,但詩人認為自己年歲已老,不能親身目睹實景,很是遺憾。C. 前四句分用“渾 ”“ 總 ”“ 長 ”“ 恨 ”四個修飾性詞語,傳達出觀畫的微妙感受
2、。D. 詩作采用虛實相間的筆法,以畫中之景,引詩人之情,意境開闊,文筆回蕩,令人浮想聯翩。( 2)請分析頸聯使用的表現手法,并說明后兩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 1 ) C( 2)頸聯連用了兩個典故。詩句說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喬所乘的仙鶴只有一只,都不能帶我離開。后兩聯集中表現了詩人老來只能與世浮沉、無法擺脫現實困境的無奈、悲涼之情。【解析】【分析】(1) C項,渾''總” 傳達出觀畫的微妙感受“錯,渾“總”以浪漫的筆 調描寫了畫面的美景,將方丈、天臺兩座仙山與蒼茫的大海、縹緲的煙云放在一起描繪,增強了畫面的蒼茫之感和神秘之氣。這兩個字不是寫觀畫的感受,而
3、是描繪畫面的。故選C。( 2)頸聯是“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范蠡 ”春秋時越國大臣;“王喬 ”傳說中的仙人王子喬。此二句用典,意思是“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載我同游;王子喬所乘的仙鶴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飛升”。詩人面對畫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嘆,表現了詩人老來只能與世浮沉、無法擺脫現實困境的無奈、悲涼之情。故答案為:C;頸聯連用了兩個典故。詩句說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喬所乘的仙鶴只有一只,都不能帶我離開。后兩聯集中表現了詩人老來只能與世浮沉、無法擺脫現實困境的無奈、悲涼之情。【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基本能力
4、。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主語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
5、方式分析情感。2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感憤王令 二十男兒面似冰,出門噓氣玉蛻橫未甘身世成虛老,待見天心卻太平。去 詩渾 夸俗句,醉余歌有過人聲。燕然未勒胡雛在,不信吾無萬古名。【注釋】 王令:短暫的一生是在貧困交加中度過的。他在世期間,北宋常受到遼、西夏等少數民政權的進擾。蛻:古同 霓”虹的一種。玉蛻,指白虹,去卜此處指 返回”。去:作“來 ”講。 渾 :簡直。(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聯以奇肆的筆觸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偉慷慨的自我形象,顯示出一種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氣B. 頷聯作者感嘆自己雖然不甘身世貧賤,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極地等待明主出現,返回到太
6、平盛世去。C. 詩人曾經謙虛地說“狂搜得無奇, 猛吐復自吮”。頸聯 “狂 ”字和此處的“狂 ”字都是詩人興酣落筆情狀的自我寫照。D. 頸聯 “過人聲 ”不應理解為比常人美妙的聲音,而是說詩人有過人才學、過人抱負、過人見識。( 2)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什么樣手法?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答案】( 1 ) B( 2)直抒胸臆。詩人感憤言志,抒發了內心的巨大抱負和強烈的報國愿望,酣暢痛快。 首聯 ,作者說自己雖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積了一腔敢于抗爭的憤激之氣: 頷聯,抒寫自己不甘虛度此生,自強不息的壯懷; 頸聯,從自身的才學著筆,感嘆自己無人賞識; 尾聯的“不信吾無萬古名”更是直接表達了自已建功立
7、業的心愿。【解析】【分析】(1) B 項 , “身世貧賤 ,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極地等待明主出現”錯誤 ,依據 “未甘身世成虛老,待見天心卻太平”, 由 “未甘 ”和 “待見 ”可知,應是抒發了詩人不甘心虛度此生,要自強不息的壯懷,由此可知,這不是消極等待,而是“正己以待天下”, 先修身,以待明時,大干一場。故選B。( 2)從詩歌標題來看, “感憤 ”指有所感觸而憤慨,這是直接抒發情感,即直抒胸臆;然后看詩歌內容,首聯 匕十男兒面似冰,出門噓氣玉蛻橫”這是說詩人作為二十歲年紀的年輕人本應該血氣方剛 ,一腔熱血,有著橫掃一切的勇氣和精力,但是此時卻是形容枯槁,面色如冰,毫無生氣,表現出內心的憤激之
8、氣;頷聯“未甘身世成虛老”表明了作者不甘心自己一事無成而老于戶牖之下 , 也絕不能虛度此生,而是要自強不息, “未甘 ”二字表現出詩人在困窘處境中的強烈心態, “待 ”表明作者有著宏大的志向;頸聯中 “狂去詩渾夸俗句”中 “狂 ”字是詩人灑脫不羈的寫照,表明詩人有著超常的才情,醉余歌有過人聲”中 過人聲”表明慷慨的憂國憂民的激憤之情;尾聯“不信吾無萬古名”直接表達了詩人殺敵立功的英雄之氣。由此可見,這首詩歌主要使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故答案為:B;直抒胸臆。詩人感憤言志,抒發了內心的巨大抱負和強烈的報國愿望,酣暢痛快。首聯,作者說自己雖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積了一腔敢于抗爭的憤激之氣:
9、 頷聯,抒寫自己不甘虛度此生,自強不息的壯懷; 頸聯 ,從自身的才學著筆,感嘆自己無人賞識; 尾聯的“不信吾無萬古名”更是直接表達了自已建功立業的心愿。【點評】(1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重要字詞含義作用、情感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或者是否能根據詩歌內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 2)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答題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種手法;第二步: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第三步:指出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3 閱讀下面這首
10、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杜鵑花得紅字真山民 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行人望眼中。【注釋】 杜鵑花 :一名映山紅,春季開紅花,傳為杜鵑精誠所化。杜鵑,一名子規,傳說為蜀王杜字失國后精魄所化,它叫起來連綿不斷,凄厲悲涼,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聲又如“不如歸去”,所以又被稱作催歸鳥。“得紅字 ”: 指詩人和朋友分韻賦詩,分到的是 “紅 ”字,亦即需押此韻。 真山民:宋朝遺民,真名不詳。宋亡后隱姓埋名,自稱山民。( 1 )下列對這首詩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句直接寫巴蜀之地愁云
11、密布之景,暗點蜀國望帝失國后魂化杜鵑的傳說,定下了全詩的情感基調。B. 第二句點題,由杜鵑鳥過渡到杜鵑花,失國的詩人和杜鵑鳥同病相憐,都空念故國,卻無力回天,只好把對往事的思念和滿腔的遺憾寄予眼前的芳叢。C. 頸聯動靜結合,前句寫枝的靜,后句寫花的動,錦水之濱的杜鵑花在徐徐的東風中婀娜招搖,動人心魄。D. 尾聯明寫“行人 ”直言詩意,一個“染 ”字,使詩意由鳥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貫穿,層層相扣。(2)詩歌頷聯的意思是什么?該聯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寫到了杜鵑鳥,杜鵑鳥在兩首詩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請具體說明。【答案】( 1 ) C( 2)詩歌頷聯的意思: 杜鵑鳥聲聲叫著“不如歸去”,然而千年思歸的苦心
12、無處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紅了萬山的杜鵑花。不同: 本詩頷聯由虛到實,由杜鵑鳥引出杜鵑花,豐富了詩歌的內涵,杜鵑啼血不僅給杜鵑花染上了紅色,更抹上了一層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的詩句,以杜鵑悲凄的哀鳴渲染謫居之地潯陽環境的惡劣,襯托詩人被貶后痛苦的心情。【解析】【分析】(1) C 項 “頸聯動靜結合,前句寫枝的靜,后句寫花的動,錦水之濱的杜鵑花在徐徐的東風中婀娜招搖,動人心魄”的說法有誤。頸聯手法應為虛實結合,且后句意思是杜鵑的精魂早已乘著東風飛回到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故選C。( 2)本題注意“歸心 ”指思歸之心;“白 ”指傾訴。第二問是詩歌形象的比較閱讀。首先要整體感知詩歌內
13、容;然后找出關鍵詞句,結合背景體會形象特點;再從寫作手法和作者情感等角度體會形象意義;最后歸納不同點組織答案。這首詠物詩是詠杜鵑花的。在結構上,詩層層相扣,漸次推進,先從杜鵑上著眼,然后過渡到杜鵑花,使得詩歌內涵極為豐富;在情感上,宋朝滅亡后,很多遺民詩借杜鵑之典寄托亡國之恨,家鄉之戀,一時成為風氣。詩歌借杜鵑花,抒情言志,表達故國之思,更加渲染出杜鵑哀美的特點。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通過 杜鵑啼血猿哀鳴一句展現出詩人被貶后的內心的凄愴與悲涼,突顯出詩人的郁悶悲傷,同時也襯托出環境的惡劣。故答案為:C;詩歌頷聯的意思:杜鵑鳥聲聲叫著“不如歸去”,然而千年思歸的苦心無處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紅了萬山的杜
14、鵑花。不同: 本詩頷聯由虛到實,由杜鵑鳥引出杜鵑花,豐富了詩歌的內涵,杜鵑啼血不僅給杜鵑花染上了紅色,更抹上了一層哀怨凄美的色彩。 琵琶行中 “杜鵑啼血猿哀鳴”的詩句,以杜鵑悲凄的哀鳴渲染謫居之地潯陽環境的惡劣,襯托詩人被貶后痛苦的心情。【點評】(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比較閱讀一般涉及形式、內容以及主題,解讀時應該結合詩人、背景、詩作,抓住關鍵點進
15、行答題。4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列小題。賦得江邊柳(唐)魚玄機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江邊柳(唐)雍裕之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注)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此詩當作于魚玄機被棄之后。( 1 )兩首詩都選擇了“柳 ”這個意象,魚玄機筆下的“柳 ” ,而雍詩營造了_的氛圍。( 2)兩位詩人在情感抒發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請做簡要分析。【答案】( 1 )凄涼凋;生機明媚( 2)魚玄機詩: 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
16、“荒岸 ”, “遠樓 ”、飄落無依的柳絮、藏魚的柳樹根窟以及瀟瀟的風雨等一系列景象暗示自己不知何處是人生歸宿的身世處境和身心疲憊的感傷。 詩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往事不堪問首,驚懼夢醒,卻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風標,無處可逃,風雨之夜,平添人的愁緒。雍裕之詩: 運用了樂景襯哀情,一、二兩句寫出了江邊柳的輕柔婀娜之態和蔥蘢蒼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綺麗明媚,為下面寫離情作了反襯。 運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情郎離開之時,用柳枝系住郎船的畫面,顯示出挽留情郎的情意之切。【解析】【分析】(1 )魚玄機詩中,直接寫柳的詩句,如“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根老 ”“ 枝低 ”給人衰敗之感,詩中“荒岸 ”“ 蕭蕭 ”等詞
17、也凸顯出蕭條的意境。雍裕之詩中“裊裊 ”“ 青青 ”“ 絲不斷 ”寫出了盎然的春景,寫出了江邊柳的輕柔婀娜之態和蔥蘢蒼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綺麗明媚,畫面生機勃勃。( 2)賦得江邊柳前六句“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看似寫景,實則述己,寫江邊柳的秋色喻指詩人自己的處境和命運。從抒情方式來看,這里借景抒情,根據背景注釋,此詩作于魚玄機被棄之后,“荒岸 ”是想說明詩人自己的生存環境,環顧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歸宿。詩人用荒岸、遠樓、飄落無依的柳絮、瀟瀟的風雨等一系列意象,表達自己不幸的身世和感傷。尾聯“瀟瀟風雨夜,驚夢復添愁”直抒胸臆。夢醒了,是因為
18、有瀟瀟風雨;往事不堪回首,詩人猛醒之間,卻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風標,無處可逃。風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離愁,切合題意。全詩在寫法上,通篇不著一個“柳 ”字,但句句寫柳,又暗喻自己的身世處境,情真意切,引人同情。江邊柳的一、二句“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寥寥幾筆,繪出了一幅美麗的古堤春柳圖。古堤兩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體蒼翠,蓊蓊郁郁,裊裊婷婷,遠遠望去,恰似一縷縷煙霞在飄舞。“裊裊 ”、 “青青 ”,連用兩個疊字,一寫江邊柳的輕柔婀娜之態,一寫其蔥蘢蒼翠的顏色,洗煉而鮮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煙”、 “楊柳含煙”、 “含煙惹霧 ”等來形容柳的輕盈和春的濃麗,這里徑直用“一樹煙 ”來稱呼柳樹,想象奇
19、特,造語新穎。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條婆娑裊娜之狀,烘托出春光的綺麗明媚,并為下面寫離情作了反襯。三、四兩句直接寫離情。“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人筆下的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這一方面是想得奇,說出了別人沒有說過的語句,把惜別這種抽象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具體、深刻;同時,這種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邊柳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來往如梭;堤岸上,煙柳絲絲弄碧;柳蔭下畫船待發,枝枝柔條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時此刻,萌發出“系郎船 ”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這里沒有一個“別 ”字 “愁 ”字,但癡情到要用柳條兒系住郎船,
20、則離愁之重,別恨之深,已經不言而喻了。這里也沒有一個 “江 ”字、 “柳 ”字,而江邊柳的獨特形象鮮明如畫。全詩以樂景寫哀情。故答案為:凄涼凋生機明媚魚玄機詩: 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荒岸 ”, “遠樓 ”、飄落無依的柳絮、藏魚的柳樹根窟以及瀟瀟的風雨等一系列景象暗示自己不知何處是人生歸宿的身世處境和身心疲憊的感傷。 詩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往事不堪問首,驚懼夢醒,卻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風標,無處可逃,風雨之夜,平添人的愁緒。雍裕之詩: 運用了樂景襯哀情,一、二兩句寫出了江邊柳的輕柔婀娜之態和蔥蘢蒼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綺麗明媚,為下面寫離情作了反襯。 運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情郎離開之時,用柳枝系住
21、郎船的畫面,顯示出挽留情郎的情意之切。【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詞中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意象是承載詩詞反映的思想感 情的客觀事物,它可能是現實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體。其在詩詞中的作用,要從詩詞內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幾個方面去把握。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抒情手法的鑒賞能力。古代詩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懷古傷今、即事抒懷。5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惠州改前韻宋蘇軾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我與使君 皆白首,休夸少年風流。佳人
22、斜倚合江樓 , 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 注釋 使君:時任惠州知州詹范。 合江樓:作者被貶初至惠州時所居之所,在惠州東門,因東西二江匯合于此得名。( 1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詞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葉道卿賀圣詞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悶,一分風雨 ”而言春暮人愁。B. “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兩句中,“翻 ”“ 轉 ”用得巧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暮春時節,榆莢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風吹散的畫面。C. 下片 “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山水被賦予人的動作和情感,使詞更富有感染力。D. 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風格
23、含蓄雋永,婉轉纏綿,是豪放派詩人蘇軾少有的婉約詩作。(2)有詩評說,全詞籠罩著“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詩人的愁從何而來?請結合全詞做簡要賞析。【答案】( 1 ) DE. 2) 因傷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過了”,直接交代此時為暮春時節,“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傷感的氣氛,詩人為春光易逝而愁。 因飄泊異鄉而愁。本詞為詩人被貶異鄉時所作,詩人由風中飄飛的柳絮聯想到身處異鄉,漂泊無依的自己,因而憂愁。 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詞人由逝去的春光聯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與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風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解析】【分析】(1) D 項, “本
24、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風格含蓄雋永,婉轉纏綿,是豪放派詩人蘇軾少有的婉約詩作”理解有誤,詞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詞中“我與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風流”是直接抒情,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 “語言含蓄雋永,婉轉纏綿”的語言風格的分析也錯,“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 ”等語句明白如話。故選D。( 2)詞的上片開篇“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 直接交代此時為暮春時節,說“春天過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尋春,也不可能了”, 在貶所惠州,也是一個春季過去了( “九十日春都過了”),即風華正茂的時候過去了,我閑置無所事事了(“貪忙何處追游 ”),無須“貪忙 ”、
25、“追游 ”了。 “三分春色一分愁” 言春暮人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意思是 “ 雨打榆莢零落,柳絮染塵成球,被風吹得到處翻滾”,寫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傷感的氣氛,他很快意識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莢陣 ”,如 “風轉柳花球”,沒有多少留戀,有的是終身遺恨,詩人為春光易逝而愁;還有結合背景可知作者是被貶到惠州,他看到“ 雨打榆莢零落,柳絮染塵成球,被風吹得到處翻滾 ”時,聯想到身處異鄉,漂泊無依的自己,因而憂愁。所以上片寫春過春愁,傷春惜時,有傷春惜春之愁,也有年華易逝之愁,還有飄泊異鄉之愁。下片“我與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風流”說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發
26、老人了,再不要說以前的年少風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風流不再,我們已是蒼顏白發,還談什么昔日風流,這意味著一代人的結束。用直抒胸臆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寫出了 “水光清涼,山色美麗,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為之感嘆”。這正是詞人在惠州感情上發生了變化,審美移情發生了變化,所以山光水色也變得“愁 ”容起來;從而暗示著詞人晚年人生暗淡無光了。下片作者寫白首眉愁,傷感人生,有青春不再、年華易逝之愁。根據以上分析,分條作答即可。故答案為:D; 因傷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過了”,直接交代此時為暮春時節,“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傷感的氣氛,詩人為春光易逝而
27、愁。 因飄泊異鄉而愁。本詞為詩人被貶異鄉時所作,詩人由風中飄飛的柳絮聯想到身處異鄉,漂泊無依的自己,因而憂愁。 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詞人由逝去的春光聯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與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風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點評】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本題考查賞析詩歌中表達的情感的能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
28、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題時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本詩中“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渲染了暮春的哀怨傷感的氣氛,表現了詩人為春光易逝而愁;同時詩人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將自己對年華易逝,飄泊異鄉而愁的感情抒發了出來。6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蝶戀花(北宋)晏幾道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 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
29、破秦箏柱。【注釋】終了:縱了,即使寫成。( 1 )全詞抒寫 (之情)。用詞典雅精致,如下闋為避免直白重復,分別以、 指代書信。(2)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晏幾道是古之傷心人”,請從上闋賞析詞人是如何抒寫傷心語的。【答案】( 1 )相思離別之苦;尺素;浮雁沉魚( 2) 借事抒情(虛寫、想像),夢中進入煙雨迷離的江南,尋找離人而不得,渲染相思離別之苦。 直抒胸臆,用“消魂 ”與 “惆悵 ”直接點明內心凄苦(或:用“行盡 ”二字,極寫求索之苦,反映思念之深之心切;“不與離人遇”,語氣哀怨,滿含遺憾悵惘)。“ 江南 ”和 “消魂 ”反復出現,前后重疊,加強抒情力度。【解析】【分析】(1)結合 “離人
30、 ”“ 惆悵 ”“ 情書尺素”“ 別緒 ”分析,這首詞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立足下闋內容,“尺素 ”,書寫用之尺長素絹,借指簡短書信。古人為書,多寫于白絹上。“浮雁沉魚”,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2)“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夢中走向了煙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借事抒情。這是說夢游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 ”。 “行盡 ”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直抒胸臆,上片后兩句是說,夢境里黯然
31、銷魂何處訴說,醒后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 ”的 “消魂 ”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 ”,更覺得這“消魂 ”的誤人。“消魂 ”二字,也是前后重疊;但在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 ”一層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故答案為:相思離別之苦尺素浮雁沉魚 借事抒情(虛寫、想像),夢中進入煙雨迷離的江南,尋找離人而不得,渲染相思離別之苦。 直抒胸臆,用“消魂 ”與 “惆悵 ”直接點明內心凄苦(或:用“行盡 ”二字,極寫求索之苦,反映思念之深之心切;“不與離人遇”,語氣哀怨,滿含遺憾悵惘)。“ 江南 ”和 “消魂 ”反復出
32、現,前后重疊,加強抒情力度。【點評】(1 )本題考查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態度的能力。答題前先要基本讀懂詩歌,然后分析詩歌營造的意境,還要結合詩題和注釋進行分析。從而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2)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答題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種手法;第二步: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第三步:指出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7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棄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 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 上三更月。正梅花萬
33、里雪深時,須相憶。【注】 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察等事務。 繡衣:官服。 相如檄:指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 銅鞮陌:代指襄陽。( 1 )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詞的開頭四句,先寫對方行程,再寫自己的多病與離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悵。B. 李正之即將遠赴蜀地擔任要職,作者滿含深情地稱許友人才華出眾,巨筆如椽。C. 作者認為荊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詩的好素材,如廬山景、赤壁浪、襄陽月。D. 詞的結尾兩句,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 2 )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
34、本詞的藝術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 ”請談談你對上述評論的理解,結合具體詞句作簡要闡釋。【答案】( 1 ) D( 2) “呼嘯龍吟”與 “和緩 ”相對,分別指詩人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膩,詩人通過“諸葛表 ”“ 相如檄 ”等典故,表達對友人祝愿和期許,希望他能為國建功立業,給人以“虎嘯龍吟”之感;又通過“中年多病”“ 兒女淚 ”“ 須相憶 ”幾句感懷自身老病交加,懷才不遇同時抒發了對友人遠行的不舍之情,為此“和緩 ”。【解析】【分析】(1) D 項, “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 ”表述錯誤,“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點明時間。原文“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35、”,意為:你到達蜀地時,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的季節,務必不要相忘,時時掛念對方,并不是懷念過去與李正之一起雪中賞梅之景,時間指向將來而非過去。故選D。(2)結合詩句先回答“龍吟虎嘯”的表現,再回答詞中“和緩 ”的表現。“虎嘯龍吟”與 “和緩 ”相對,分別指詩人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膩。詩人通過“諸葛表 ”、 “相如檄 ”等典故,“東北看驚 ”者,是東北方的大好河山,淪入異族之手,正應當像諸葛亮請求出師那樣。一“驚 ”字,有三層意思:驚山河之破碎;驚投降派的阻撓;以至慚愧得都驚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了。然而卻反其“道 ”而行之,讓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一 “更 ”字,透露出了不出師東北之恨
36、未已,而又要被強迫到西南去鎮壓人民。恨上加恨,這個“更 ”字把一個南宋小朝廷的那種對敵和,對己狠的心態暴露無遺。下筆非常生動而有力。給人以“虎嘯龍吟 ”之感;又通過“中年多病”、 “兒女淚 ”、 “須相憶 ”等句,感懷自身老病交加、懷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輕松的調侃,其實正是痛心的變異。以此寄人,委婉而深厚,見情見志。同時,抒發了對友人遠行的不舍之情,為此“和緩 ”。故答案為:D; “呼嘯龍吟”與 “和緩 ”相對,分別指詩人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膩,詩人通過“諸葛表 ”“ 相如檄 ”等典故,表達對友人祝愿和期許,希望他能為國建功立業,給人以“虎嘯龍吟”之感;又通過 “中年多病”“ 兒女淚 ”“ 須
37、相憶 ”幾句感懷自身老病交加,懷才不遇同時抒發了對友人遠行的不舍之情,為此“和緩 ”。【點評】本題考查考生對古代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思想內容的理解鑒賞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讀懂詩歌。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完成題目,這就需要我們閱讀時認真分析詩歌,認真分析所給的題目,按照題目要求作答。本題考查把握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所謂語言風格,是指詩人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是詩人的個人氣質、詩歌美學觀念在作品中的凝結,是具有恒定性的區別于其他詩人的藝術特色。“龍吟虎嘯”和 “和緩 ”相對,分別指稼軒詞的豪放和細膩。如上闋的氣勢、下闋的意境,都給人以“龍吟虎嘯”的豪邁之感;又通過“須相憶
38、等,抒發對友人遠行的不舍之情,有“和緩 ”之感。8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秋晚登城北門陸游幅巾 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 秋。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注釋】 城北門:成都城北門。 幅巾:當時讀書人閑居時的一種裝束。 杜陵: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詩中用杜陵借指長安,暗喻故都汴京。 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漢中,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塞,南鄭、大散關皆在此地,詩人過去曾在這里駐守。(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句描繪詩人裝束和出游地點,緊扣詩題,寫出了詩人閑散的生活和日趨衰頹的狀況。B. 頷聯巧
39、用“杜陵秋 ”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著詩人對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戀。C. “搔首 ”“ 倚樓 ”的描寫,表現詩人心憂國家安危,感嘆命途未卜,抒發了憂國深情。D. 尾聯“橫槊賦詩”借指詩人戎馬生涯,“非復昔 ”包含著對戎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2)詩人的“愁 ”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答案】( 1 ) B( 2) 悲秋之情。詩人登上城北門樓,深秋時節,西風勁吹,眼前凄涼的景象使人愁緒滿懷。 山河淪陷、憂國傷時的嘆惋。頷聯和頸聯抒發了詩人對關中失地的關懷,對淪陷故都的懷念、憂慮之情。 身世遭際,前途未卜之愁。詩人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搔首不安,愁腸百結。 壯志難酬的悲憤。遠望烽火,
40、仰視雁陣,想到歲月空逝,興復無期,而自己卻報國無門,悲愁難耐。【解析】【分析】(1) B項,頷聯巧用 杜陵秋寄寓著詩人對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戀 ”錯誤,從詩中來看,從詩中來看,頷聯“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兩句是寫對邊境情況的憂慮和對關中國土的懷念,前一句中“散關 ”是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塞,詩 人過去曾在那里駐守過,今天登樓遠望從那里傳來的烽煙,說明邊境上發生緊急情況,作 為一個積極主張抗金的詩人,必會感到深切的關注和無窮的憂慮;后一句是說深秋來臨,北地天寒,鴻雁南飛,帶來了“杜陵秋 ”的信息,陸游常盼望從北方傳來好消息,但這次看到鴻雁傳來的卻是“杜陵秋”, “杜陵秋 ”三字,寄寓
41、著詩人對關中失地的關懷,對故都淪陷的無比憂慮。故選B。( 2)從詩歌標題來看,秋晚登城北門交代時令、活動,首聯“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敘出游地點、時間、景象以及感受,“卷地西風”造成的凄涼景象使人發愁;頷聯 “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寫對邊境情況的憂慮和對關中國土的懷念,頸聯“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對此發問:國家可興亦可廢,而誰是興國的英雄?時代可安亦可危,誰又是轉危為安、扭轉乾坤的豪杰?山河興廢難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腸百結,這是為國事而愁;尾聯“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 ”, “橫槊賦詩”,借指陸游于南鄭任四川宣撫使幕府職時在軍中作
42、詩事,他經常懷念的,正是 “鐵馬秋風大散關”的戎馬生涯,而現在這些已成往事,“非復昔 ”三字包含著很多感慨,詩人雖然離開南鄭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鐵馬,魂繞古梁州”,正是報國心志的抒發,這是為自己不得志而愁。考生可以圍繞這些方面分析“愁 ”的原因。故答案為:B; 悲秋之情。詩人登上城北門樓,深秋時節,西風勁吹,眼前凄涼的景象使人愁緒滿懷。 山河淪陷、憂國傷時的嘆惋。頷聯和頸聯抒發了詩人對關中失地的關懷,對淪陷故都的懷念、憂慮之情。 身世遭際,前途未卜之愁。詩人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搔首不安,愁腸百結。 壯志難酬的悲憤。遠望烽火,仰視雁陣,想到歲月空逝,興復無期,而自己卻報國無門,悲愁難耐
43、。【點評】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重要字詞含義作用、情感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或者是否能根據詩歌內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本題考查把握詩歌內容與詩歌主旨和情感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不僅要借助詩詞的字、詞、句和所用意象來分析詩歌的感情,還要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準確理解所用典故等,進行綜合解讀。本詩以“愁 ”字為線索,貫穿全篇。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風。“西風 ”是秋天的象征,“卷地 ”,生動形容了風勢猛烈。時序已近深秋,西風勁吹,百草摧折,寒氣
44、襲人,四野呈現出一片肅殺景象。當這種蕭條凄涼景象映入詩人眼簾時,愁緒不免襲上心來; “滿眼愁 ”,正是寫與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這兩句是寫對邊境情況的憂慮和對關中國土的懷念。“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這聯詩句,抒發了詩人的憂國深情。時代可安亦可危,誰又是轉危為安、扭轉乾坤的豪杰?山河興廢難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腸百結。“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這 聯既承前意,又總結全詩。“非復昔 ”三字包含著很多感慨。詩人雖然離開南鄭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鐵馬,魂繞古梁州”,正是報國心志的抒發,詩雖結束,而余韻悠長。可據此概括得出。
45、9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船戶高翥盡將家具載輕舟,來往長江春復秋。 會沙頭。老翁曉起占 風信,少婦晨妝照水流。自笑此生漂泊甚,愛渠生理 付浮悠。【注釋】 知識:相識的人。 占:預測。 生理:生計。(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詩歌以老翁一家以船為家起筆,通過簡練的筆墨,概述船戶來往長江的生活狀況。B. 詩人既介紹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現了船家人緣好、熟人多的歡洽。C. 詩中寫到了老翁和少婦的動作,曉起看天氣,照水梳曉鬢,各具情態,寧靜和諧。D. 詩的七、八兩句通過老翁的自嘲,表現船家漂泊生活的艱辛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2)與柳宗元的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
46、,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相比,這兩首詩的風格有什么不同?【答案】( 1 ) D( 2)示例: 柳宗元的漁翁,通過在山青水綠之處獨往獨來、自食其力、自得其樂的 “漁翁 ”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詩人所向往的那種遺世獨立、回歸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現出來,體現了浪漫主義的風格。 高翥的船戶,則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通過細致的觀察、輕快的筆調,表現船家樸實、寧靜的水上生活,是一幅真實感極強的剪影,屬于現實主義的作品。【解析】【分析】(1) D 項, “老翁的自嘲”和 “表現船家漂泊生活的艱辛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錯誤,依據尾聯,作者是對自己漂
47、泊生活的自嘲和感慨,并非老翁的自嘲,也不是表現船家生活的艱辛,而是表達詩人對船家自在浮游生活的羨慕。“笑 ”和 “愛 ”字是理解詩意的關鍵。D 項曲解詩意。故選D。( 2)漁翁寫一個“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的漁翁獨來獨往,自食其力而又灑脫飄逸的形象,寄托著作者自己于“山水綠 ”“ 巖上無心云相逐”的美麗幽靜環境中過自然自由的生活的志向,是浪漫主義的風格。船戶這些作者看到的“三世兒孫居 ”“ 盡將家具載輕舟”“ 老翁曉起占風信,少婦晨妝照水流”的船戶生活,簡樸卻其樂融融,來往自由,贊美了一種寧靜樸實、灑脫自然的生,是寫實主義的風格。故答案為:D;示例: 柳宗元的漁
48、翁,通過在山青水綠之處獨往獨來、自食其力、自得其樂的“漁翁 ”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詩人所向往的那種遺世獨立、回歸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現出來,體現了浪漫主義的風格。 高翥的船戶,則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通過細致的觀察、輕快的筆調,表現船家樸實、寧靜的水上生活,是一幅真實感極強的剪影,屬于現實主義的作品。【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理解鑒賞能力。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
49、仔細辨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詩歌創作風格的能力。“風格 ”指文學作品從整體上表現出來的獨特而鮮明的風貌和格調。它受作家主觀因素及作品的題材、體裁、藝術手段、語言表達方式及創作的時代、民族、地域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并在一系列作品中作為一個基本特征得以體現。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是兩種基本風格,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浪漫主義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表達情感;現實主義關心現實和實際,指對自然或現實生活做出準確的描繪和體現。本題中兩首詩歌即分別涉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詩歌分析這兩種風格的體現即可。10 閱讀下面這首
50、宋詩,完成各題。寄黎眉州蘇軾膠西 高處望西川,應在孤云落照邊。瓦屋 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掃雨余天。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 賢。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注】黎眉州:黎il,四川人。 膠西:諸城。 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六一:六一居士,指歐陽修。(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聯寫作者登高遠眺,“孤云落照”,既是實景,又飽蘸了詩人的情感。B. 頷聯中作者借助想象,將內心情感融人對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繪中。C. 頸聯將自己與歐陽修做比較,表達出不及歐陽修賢能的自謙之情。D. 本詩語言質樸平易,風格明快,景情交融,動中寓靜,平淡中寓激情。( 2)詩歌的最后兩句
51、有何含義?請簡要分析。【答案】( 1 ) C( 2) “ 且待淵明賦歸去”借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傳達出詩人志向難酬、不滿時政、思鄉歸隱的想法,表現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 共將詩酒趁流年”寫出詩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歲月中共同飲酒作詩的期待,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與朋友相聚的溫情。這兩句對比鮮明。【解析】【分析】(1) C 項, “頸聯將自己與歐陽修做比較,表達出不及歐陽修賢能的自謙之情 ”分析有誤。頸聯是說如今再無愛好人才的賢能的歐陽修了,表達出對恩師歐陽修的敬仰。故選C 項。( 2) “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兩句中,前一句是化用陶淵明的詩“歸去來兮辭 ”,借陶淵明遠離
52、官場,渴望歸隱詩句含蓄表達自己對時局不滿,意欲歸隱的心態。后一句,意思是時光在流逝,詩人很想和友人在一起飲酒作詩,共敘友情。表達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為:C; “ 且待淵明賦歸去”借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傳達出詩人志向難酬、不滿時政、思鄉歸隱的想法,表現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 共將詩酒趁流年”寫出詩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歲月中共同飲酒作詩的期待,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與朋友相聚的溫情。這兩句對比鮮明。【點評】(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
53、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句子含義、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1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送湖南部曲辛棄疾青衫匹馬萬人呼,幕府當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 ,負君赤手縛於菟。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萬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風雨破吾廬。【注釋】 部曲:即部屬。古代大將的軍營都設有各司其事的屬官,稱之為“部曲 ”。 急急符:緊急命令。意項:語出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從交趾還,載一車意米,有
54、人告發他私載一車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誹謗的人。 於菟:楚人“謂虎於菟 ”, 即虎的別稱。( 1 )對全詩進行賞析不正確的項是()A. 詩的第一句中“萬人呼 ”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突出了部屬的勇猛形象。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讒言而去職,有負部曲戰功,點明“負君 ”而愧之因。C. 五、六句夸贊部曲年紀雖老而眼光明亮,談論國事能仗義執言,膽量驚人。D. 詩人借寫為部曲送行,表達了對現實的感慨,既有豁達之情,也有不平之氣。( 2)本詩的尾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答案】( 1 ) CE. 2) 送別之情。既有惜別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對方鵬程萬里,直上青云。 先公后私的情懷。只要部屬有著光明的前景,能夠為國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風雨破吾廬 ”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解析】【分析】(1) C 項, “五、六句夸贊部曲年紀雖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踝泵運動護理宣教
- 中醫兒童保健專科建設專家共識解讀
-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2023~2024學年高三數學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含答案
- 吉林省長春興華高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五次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教學劇目排演》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試題語文試題含解析
- 遼寧商貿職業學院《風景園林藝術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游釣漁業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縣2025屆八校聯考中考模擬數學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郯城縣美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物理試題5月月考試題含解析
- 邁瑞公司中文簡介
- 合并會計報表編制模板
- 攪拌車說明書
- XX大學學生中文成績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 施耐德PLC 標準指令庫
- 力之優叉車FB-DC70故障代碼
- 電動叉車控制器電路圖大全
- 法學概論的試題及答案
- 福建省水文地質圖
- 出境竹木草制品生產加工企業
- 靜態存儲器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