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證劵市場_第1頁
日本證劵市場_第2頁
日本證劵市場_第3頁
日本證劵市場_第4頁
日本證劵市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京財經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南京財經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學校代碼: 10327學 號:9104105344南京財經大學本科畢業論文中文題目: 日本證券市場 英文題目: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所在院系: 金融學院 專業班級: 金融1053班 學生姓名: 史海默 指導教師: 劉圣囡 完成時間: 2014年6月 日本證券市場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的證券市場在逐步開拓中得到發展,突破了長期以來實行單一的銀行信用體制,向金融資產多元化方向發展,對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但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機制仍不完善,在摸索前進仍需要借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的管理辦法。因此

2、,本文系統地考察日本證券市場的發展特點、變化因數分析及發展過程, 通過對日本證券市場發展特點及變化因素分析,提出中國證券市場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得到對我國培育完善的證券市場,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多方面的啟示。關鍵詞:日本證券,發展特點,影響因素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China's stock market to get in and gradually open up the development

3、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ingle breakthrough in the long-banking credit institutions, financial assets to diversify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mechanism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is still not perfect, still need to learn to find their way i

4、n some foreign advanced management approach. Therefor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s, changes in factor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in factor

5、 analysis, the status of the problems in China's stock market and analysis, cultivate and perfect for our the stock market, further deepening economic refor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nlightenment.Key words: Japanese bonds;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factor目 錄引言:1一、日本證券市場發展過程1(一)經濟起步時期

6、的證券市場2(二)戰后經濟復興時期的證券市場(1945-1955年)2(三)經濟起飛時期的證券市場(1956-1970年)3(四)動蕩的70年代的證券市場4(五) 80年代以來的證券市場5二、日本證券市場發展過程分析5(一)證券市場的變化與經濟發展有關5(二)搞活證券市場與本國政策有關6(三)緊跟國際步伐與觀念創新、科技發展水平有關6三、日本證券市場發展特點6(一)樹立證券市場理念,與國際同步發展7(二)加強和完善監管機制7(三)擴大交易,放寬限制7(四)防范市場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8四、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分析8(一)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8(二)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原因9(三)市場監

7、管存在的問題及原因9五、日本證券市場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10六、結束語11參考文獻12引言:證券是適應商品經濟、社會化生產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隨著商品經濟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個人資本與興辦大型企業和工程所需要的巨額資金的矛盾日益突出,個人資本顯得無能為力,單靠銀行信貸也難以滿足。同時,巨額投資的風險也需要社會來分擔。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既滿足社會對巨額資金的需要,又使社會資金分散風險,直接融資方式證券和證券市場就應運而生了。這時出現了不需要銀行介入,而由籌資者直接面向社會投資者籌集資本的直接信用,例如股份公司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另外,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困難,維護公共權力,以政府信用形式在國內外發行公債

8、,也促進了證券的產生。 在信息通訊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對證券市場實施全方位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并具有國際竟爭實力的證券市場儼然成為日本“大爆炸”式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從日本金融改革和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實踐來看,日本證券的市場結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日本證券市場發展過程日本的證券市場始于明治維新時期。二戰后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證券市場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如今東京已成為與紐約、倫敦并駕齊驅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1868年,日本興起了明治維新運動,廢除了舊的幕府制度,建立了以天皇為象征的中央集權政府。新政府為了減輕支付舊領主階層俸祿的財政負擔而發行了俸祿公債,為了支持資本義經濟的發展而發

9、行了事業公債最早的事業公債為中山道鐵路公債。隨著封建制度的解體,日本相繼出現了銀行、鐵路、貿易等股份公司,公債買賣和股票交易量隨之越來越大,但是卻都具有相當的投機性。在這種情況下,明治天皇于1874年(明治7年),以倫敦股票交易所的條例為范本,制定了控制投機的“股票交易條例”。1878年,明治天皇頒布了證券交易法令,分別在東京和大阪設立了證券交易所,從而使證券交易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最初這些交易所主要經營國債,但在1887年以后隨著股份公司的逐一設立,交易中心由國債轉為股票。(一)經濟起步時期的證券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20世紀初期的經濟由蕭條轉問復蘇。日本重工業被列作重點發展對象,產業出現

10、了空前的高潮,因而企業資金需求強烈,各財閥所屬企業便積極上市,所以證券市場得到擴大。在1933年引發了所謂的“公司債券凈化運動”,促使修改了原先的法令,采用了公司債券要有擔保原則。在侵華戰爭之前,公司債券基本上保持著自由穩定的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本介入戰爭較前次更深更廣,資金的控制則更嚴,大多以應付戰爭所需為主。因此,政府對證券市場實行了嚴格的控制。當時,日本全國各地的11家交易所合并起來,成立了日本證券交易所,直到戰敗后才停止營業。由于在經濟軍事化、管制化的前提下,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對軍事工業優先分配資金,所以證券市場便失去了作為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機能。后來更隨著戰爭局勢的惡化,證券市

11、場逐漸陷入了癱瘓的狀態。(二)戰后經濟復興時期的證券市場(1945-1955年)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盟軍占領日本總司令部的備忘錄,日本關閉了證券的交易所,證券流通只能在證券公司的店頭市場和非官方市場進行集團交易。從此時起到1949年,是日本無證券交易所時期。 1947年起,按照戰后各國對日本的處分措施,日本解散了財閥,停止了與軍事工業有關部門的營業來進行整頓。個人持股顯著增加,興起了大眾投資高潮。1948年5月,一項仿效1993年美國頒布的證券交易法在日本修訂完成。依照該法令,銀行和信托公司都不得承受除國債、地方債、政府擔保債以外的任何債券;日本證券交易所

12、實行會員制。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日本是美軍重要的軍事基地。大量年需品由日本制造和修理,這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促進了證券市場的整頓和發展。1951年6月,日本實行保證金信用交易,同時頒布證券投資信托法,證券投資信托業也開始得以發展。由于這些原因,重開的證券市場順利地擴大。以日經225種指數來計算,1951年,日本股市從最低8525點大幅度躍升到1954年2月的47443點,在1954年出現的經濟衰退到來之前,一直保持著上升的趨勢。(三)經濟起飛時期的證券市場(1956-1970年)戰后,經過5年的經濟恢復時期,日本進入了經濟騰飛階段。從19551970年的十幾年中,日本國民

13、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10,到了60年代后期,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與此同時,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證券市場也得以迅速發展。圖1 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趨勢圖(數據來源:日本統計局) 19551961年,日本的重工業、化學工業規模不斷擴大,其主要投資來源于發行股票和公債形成的巨額民間資本。證券市場既為日本經濟騰飛提供了資金來源,又誘發了民間投資的再度興起,使證券市場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由于經濟的過熱增長,資金需求量猛增,企業主大量拋售股票求現,使股價下跌,導致1961年日本發生了金融緊縮危機。一直到1965年為止,證券市場一直處于蕭條狀態。1965年秋天起,日本經濟逐漸復蘇,股市也隨有起色,漸漸

14、進入新的繁榮期。以后雖稍有停滯,但一直到1970年,經濟均得以順利發展,創造了日本戰后保持繁榮期最長的記錄。1960年1月日本樂器制造公司按時價發行新股票。由于它們不再是按票面價格而是按市場價格發行,所以對發行公司的籌資欲望以及籌資量都產生很大影響,成為發揮市場機能的一個重要環節。與此同時,公債、公司債券信托的發展情況極為良好,證券市場上國際資金移動日益頻繁。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四)動蕩的70年代的證券市場進入70年代以后,日本經濟轉向低速增長。1971年發生了“尼克松沖擊”(NixonShock)。這一段時期,國債得以大量發行。這是因為1974年石油危機的爆發把日本經

15、濟拖入了戰后第一次負增長,財政收入不足,財政赤字嚴重。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在繼續發行建設公債的同時,開始大量發行赤字國債,償還期為10年。1977年又開始發行中期折扣國債,以低于票面額發行,到期按票面額償還,為期5年。所以,有人戲稱此為“在國債懷抱中的經濟”。在此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公債、公司債券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總之,從70年代中期起,由于國債的大量發行,大量的國際收支順差和日元的升值,使日本證券市場取得了發展。順應趨勢的要求,日本政府對證券市場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71年,東京證券交易所引進了股票簿記清算系統。1973年,以日元計價的外國債券在日本首次上市;東京證券交易所繼1961年開辟了第

16、二股票市場之后又開辟了外國股票部。1974年,電腦化的市場信息系統(MIS)投入運行。1977年,開始實行按交易額收取傭金制度。1979年又實行了政府債券的大宗交易制度。這一切有效地推動了日本證券市場順利跨入80年代。(五) 80年代以來的證券市場 無疑,日本證券市場在國際金融界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80年代以來,世界金融國際化自由潮流迅速改變了日本原來的閉關自守,使其逐步開放門戶。日本經濟從1993年就開不景氣,進入1994年仍然處于低谷之中,加之貿易摩擦升級,致使日本證券市場深受影響,股市大跌,前景難料。圖2 日經指數自70年以來的走勢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二、日本證券市場發展過程分析(

17、一)證券市場的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近年來,日本證券市場的變化之大,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從發展特點角度分析,伴隨著日本經濟的日益證券化,證券市場與經濟發展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并日漸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日本泡沫經濟崩潰,致使日本的經濟陷入最嚴重的低谷,同時也對證券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這一才、過程中,日本證券界凸顯出了一系列的違法問題以及證券市場體制上存在的問題。東南亞的經濟危機對日本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如國際有名的企業“山一證券”和部分銀行相繼破產保護,對日本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促使日本證券業和政府要在根本上改革規章制度證券及市場體制等,適當地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國際

18、國內經濟發展的金融證券市場。對于日本證券市場的大力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二)激活證券市場與本國的政策有關90年以前,在各種嚴格限制下運營的日本證券市場,限制了企業的競爭和證券公司以及應變能力。因此,90年以后的改革主題定位為鼓勵企業的競爭、放寬條件限制、搞活證劵市場。政府盡最大努力制定了有關政策,目的就是為投資者的參與創造各種條件。例如:通過利用期權交易的優點建立股票期權交易制度,吸引更多的普通投資者來參與;廢除交易所集中交易業務,增加了有價證券的品種,全面采用網絡交易手段,并全部取消了有價證券稅等等。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為達到吸引外國企業到日本證交所上市的目的,制定了簡化上市手續,降低上

19、市標準與費用等,致使創造了許多優惠環境和條件。(三)緊跟國際步伐與科技發展、觀念創新水平有關特別地,從日本近年來的發展變化來看,日本是注重于觀念創新的國家。在客觀的經濟環境變化時,如果沒有觀念的及時更新,沒有改革創新的精神,證券市場的發展就跳不出舊的框架,也不會有上述的相關改革措施的出臺。日本證券市場經過近些年的改革,在一個新的理念和新的體制下,已逐步邁向一個與國際市場同步并相對穩定的新時期。日本政府不僅要求觀念的同步,更要有科技發展的同步。日本證券市場利用科學技術在改革中建立計算機的交易系統,建立了上市公司適時信息披露系統,確立了互聯網的交易方式,全面實現了電子化的管理。三、日本證券市場發展

20、特點(一)樹立證券市場理念,與國際同步發展日本證券市場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經營理念。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顯著加速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在這種經營理念的指導下,大力發展信息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同時使用最新的科學技術發展成果,改變證券市場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和會計信息披露方法,廢除傳統的交易方式,促進證券市場的觀念與技術與國際證券市場同步發展。雖然日本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大大低于美國證券市場,但在走出國門,到國際證券市場上開展證券業務和開放本國的債券市場上,日本并不落后。從這點來看,這也是證券市場的國際化。也正是因為日本效仿了美國證券的經營模式才得以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二)加強和完

21、善監管機制除市場理念外,日本對證券市場的管理比較多地借鑒了英、美兩國的經驗,在立法管理方面甚至比美國更為嚴格,但同時也注意吸取了英國自律監管制度方面一些合理的做法。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廢除了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禁令,允許金融機構組建金融控股公司,日本證券業經歷了由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的轉變。采用注冊制加強市場準入監管,通過對注冊資本金規定的細分,將一般概念的“承銷業務”與“主承銷業務”嚴格區分開來的,既給更多的券商留下了從事承銷業務的發展空間,又從根本上達到了控制風險的目的。總的看來,戰后日本監管部門對市場準入管制的效果很可觀,使得金融機構的數量不能任意增長,把超額利潤保留在金融業內部以

22、維持現有金融機構壟斷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趕超歐美發達國家,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三)擴大交易,放寬限制日本對證券市場放寬了限制。金融的自由化、國際化,促進了金融的證券化,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搞活證券市場,日本擴大了交易。主要體現在:允許金融機構可通過設立證券子公司進入證券市場,同時證券公司也可以設立銀行子公司,相互滲入對方業務領域;放寬了對自有股份回購的限制,同時證交法也相應地修改了有關公開回購、收購狀況等規定;引入股票期權制度,制定股份注銷特例法,針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一步完善了罰則;解除設立持股公司禁令,頒布金融監督廳設置法;分階段解除了有關股權憑證業務、股價指數期貨、期權交易的禁令;廢

23、除了傳統的交易廳,全面采用計算機交易。在金融大爆炸式的改革中,1998年12月日本廢除了證券交易集中在交易所的規定,認可上市企業的場外交易。這種金融大爆炸式的改革突破了單一市場集中交易的限制,促使證券市場的交易向多樣化的市場交易進行轉變。改變柜臺交易市場作為證券交易所的補充思想,重新確立柜臺交易在證券市場中的作用和地位,改善其流通環境和交易手段,強化其市場交易職能。此外,各大證券交易所降低了上市的標準,創設面向風險企業的“新市場”。(四)防范市場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是日本證券市場一貫堅持的宗旨。特別是泡沫經濟出現和亞洲經濟危機發生后,日本證券市場相繼采取了一系列的風險防范和保護

24、投資者利益的措施。如:強化企業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時,必須啟用“適時信息披露系統”實現信息披露電子化;為了防止不公平的交易,新建立了顧客資產分別保管制度和投資者保護基金,并進一步完善了證券公司自我資本和交易責任準備金有關規定等,從而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穩定了市場發展。四、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分析(一)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目前中國共有證券公司104家,2006年證券公司總資產6203億元,總收入600億元,全行業盈利255億元。但與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相比,證券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規模尚不及一些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的規模。一方面,由于分業經營體制的限制,目前,證券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盈利

25、渠道單一,僅僅能從事與傳統證券發行交易相關的業務。另一方面,中國證券公司傳統業務在盈利中占比過高且分布不均,包括:自營、經紀、股票承銷、委托理財等,直接投資、并購咨詢等高附加值業務,并且在客戶需求設計產品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同時,證券公司目前的經營模式太過單一,服務缺乏區域性,對客戶和產品服務缺乏分層。(二)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證券市場規模偏小,直接融資比重過低。目前中國金融資產結構中,銀行系統資產占比過高,證券市場資產(包括股票、企業債、證券化產品,但不包括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占比過低, 2006年,中國證券市場資產總額占金融總資產的比例僅為22%,而同期的美國和日本分別為81

26、%和65%,韓國和印度分別為67%和57%(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此外,中國居民所有金融資產中,僅有13%左右投資于證券市場,銀行存款比例高達75%,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證券市場在金融體系中總體比例過小。融資結構失衡使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系統,不利于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金融系統的穩定,同時,也限制了企業的融資渠道。(三)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法律、誠信環境及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監管有效性和執法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證券市場建立和發展以來,逐步建立了與其相適應的監管體系。但是,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證券市場在一開始就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導設立,并在1999年前后基本處于中

27、央政府為主控制的狀態之下,具有較濃的行政色彩,投資者對政府和政策的依賴程度較高,創新主體受到較多制約,創新機制不夠靈活。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中國證券市場若干領域內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多頭監管、監管缺位以及監管標準不一等情況,整體監管架構尚不完善。尤其是多層次市場、債券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體制和監管制度有待建立或完善,非上市公眾公司的監管及交易體制也有待進一步規范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創新產品的推出節奏不斷加快,創新產品之間以及創新產品與現存產品之間的關聯度不斷增加,跨行業交叉產品不斷涌現。這種趨勢使各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不斷擴大,監管難度不斷增加,對監管機

28、構的協調監管能力和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對監管人員的國際化要求不斷提高。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目前的證券違法違規的案件調查困難的問題比較突出,整體執法效率也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一,市場的調查力量分散,導致稽查力度不足。第二,由于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在地方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監管機構在對于這些上市公司立案調查時,經常會受到各種形式的干擾。再者,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造成執法中出現處罰難的局面。五、日本證券市場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日本證券市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無疑是有重要的啟示。我國證券市場的歷史僅有10年,不可能也

29、沒有必要去重復日本等西方國家上百年的證券發展史,目前完全可以借鑒它們的成功經驗,采取已被歷史和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來加速證券市場的培育和完善。(一) 適當擴大股票上市的規模,緩解日趨嚴重的供求矛盾。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股票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其重要原因是投票供給和需求失衡。而平抑結構失衡,進一步活躍證券市場,必須擴大市場規模,增加市場供給,這就需要加快股份經濟發育。(二) 加速二級市場的發育過程,護大二級市場的交易規模。目前,我國二級市場發育較慢,其規模遠遠小于初級市場規模。在今后幾年,要逐步擴大二級市場上證券的上市量和上市種類,盡力擴大證券的交易規模,以增強有價證券的流通性。(三) 健全有

30、關法規體系。我國現在既沒有公司法,也沒有證券交易法,從而造成在股份制試點、發行證券、證券交易中無法可依的現象。這是許多弊端的源頭。因此,必須盡快制定和頒布公司法和證券交易法等法規,對公司設立,公司類型和破產的程序,證券的格式、發行、交易,證券交易所,證券商,股東保護措施,對外國投資者的特殊規定等做出明確而詳盡的規定。(四) 建主統一管理,協調證券市場的權成機構。管理證券市場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必須建立專門的機構予以負責。對證券市場的行政監管,權力應統一在中央,法律法規的制定也應由證券管理機構來進行,并應防止法出多家、政出多門的現象產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政策和法律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并有效地保證各種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以培養投資公眾對政府的信心。六、結束語總的來說,我國年輕的證券市場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水平還不高,不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市場中介機構的誠信觀念、法制意識還較薄弱;投資者結構缺乏合理性;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機制還不完善;市場的功能、結構、品種以及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等。 在我國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需要許多觀念和做法進行轉變;相信我國證券市場的矛盾和問題也一定會在轉變的過程中逐步得到一一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受世界關注的證券市場,在短短的時間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