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臨床路徑_第1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臨床路徑_第2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臨床路徑_第3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臨床路徑_第4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臨床路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中醫臨床路徑 路徑說明:本路徑適用于西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階段以喘促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輕癥住院患者。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 適用對象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肺脹病(TCD編碼: BNF050)。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ICD-10編碼: J44.151)。 (二) 診斷依據1疾病診斷 (1) 中醫診斷: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ZYYXH/T11-2008)。(2)西醫診斷: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相關標準。輕癥指不伴

2、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合并上述并發癥者為重癥患者。證候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協作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 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的臨床常見證候:1、外寒內飲癥見: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脹滿,不得臥,痰稀泡沫樣,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飲,或伴惡寒重,發熱,肢體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脈浮緊。2、痰濁阻肺癥見:咳喘胸悶,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嘔惡納呆,便溏,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或濡滑。3、痰熱郁肺癥見:咳喘氣涌,咳吐黃粘痰,難咯,或痰兼血絲,伴煩熱,身熱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4、肺脾兩虛

3、癥見:胸悶氣短,動則氣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時自汗出,納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三) 治療方案的選擇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協作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及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ZYYXH/T11-2008)。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 2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為主的綜合治療。 (四) 建議標準住院日14天。 (五) 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為肺脹病(TCD編碼: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ICD-10編碼: J44.151)。2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療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

4、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3以下情況不進入本路徑 (1)入選前已接受治療且癥狀明顯緩解者;(2)嚴重免疫抑制,如惡性腫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長期使用大劑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患者;(3)合并其它重要臟器或系統嚴重功能不全 者;(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 (六) 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等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 (七) 入院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體(D-dimer)、血沉、C反應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學檢

5、查;(4)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B超、肺功能(病情允許時)。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纖維支 氣管鏡。(八) 治療方法 1. 辨證選用中藥湯劑(1)外寒內飲治法:宣肺散寒,溫化水飲代表方藥:小青龍湯加減基本處方:麻黃5g,桂枝10g,白芍10g,法夏10g,干姜5g,細辛3g,五味子5g,甘草5g,蘇子15g,地龍15g。加減:痰多加用杏仁、萊菔子;飲邪化熱去干姜、細辛、桂枝,加桑白皮、黃芩、知母以清熱化痰。(2)痰濁阻肺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嘔代表方藥:止嗽一方基本處方:法夏15g,陳皮10g,茯苓15g,白芥子5g,紫苑15,炒紫蘇子15,橘紅

6、15,炙麻黃10,前胡15,百部15,干姜5,甘草5g。加減:脾虛便溏加黨參、白術。(3)痰熱郁肺治法:清化熱痰,宣肺平喘代表方藥:清肺一方基本處方:桑白皮20g,黃芩15g,知母15,山梔子15,魚腥草10,瓜蔞仁15g,地龍15,苦杏仁10,麥冬15,浙貝母15g,桔梗10,甘草5g。加減:高熱去蘇子,加青蒿15克、石膏30克(先煎)、銀花30克、蘆根30克;喉癢加防風10克、白僵蠶8克。(4)肺脾兩虛治法:補脾益肺,降氣平喘代表方藥:陳夏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基本處方:北芪25g,防風10g,白術10g,陳皮10g,法夏10g,黨參25g,云苓15g,炙甘草10g,炙麻黃10,炒紫蘇子1

7、5。加減:痰多色黃稠者加用桑白皮、葦莖、黃芩、魚腥草。2. 辨證口服中成藥(1) 橘紅化痰膠囊作用:滋陰清熱,斂肺止咳。用法:每次2粒,每日3次。(2) 清音止咳顆粒作用:清熱利咽,化痰止咳。用法:每次10克,每日3次。3. 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成藥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4. 基礎治療: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相關標準執行。5. 中醫特色治療:(1)穴位敷貼:根據病情需要選擇(2)中藥沐足:根據病情需要選擇(3)耳穴壓豆:根據病情需要選擇(4)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選擇(5)中藥灌腸:根據病情需要選擇6. 西醫治療根

8、據患者病情采取相應西醫治療措施(1)抗感染治療,根據經驗或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靜脈滴注。(2)解痙平喘治療,根據病情口服、靜脈滴注或霧化吸入支氣管解痙劑。7. 護理:辨證施護。 (1)慢阻肺健康教育(2)飲食護理(3)心理護理(4)運動護理(九) 出院標準1 喘息、咳嗽、咯痰等主要癥狀緩解。2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其他并發癥。(十) 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 1治療過程中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生命體征不穩定、多臟器功能障礙/衰竭等, 病情加重,需要延長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增加。 2合并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等其他系統疾病者,住院期間加重,需要特殊處理,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3重癥感染

9、或繼發肺部真菌感染者,退出本路徑。 4對本路徑所涉的中藥或其組分過敏者,記錄過敏原,退出本路徑。 5患者及其家屬不意愿而影響本路徑執行時,退出本路徑。二、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肺脹病(TCD編碼: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ICD-10編碼: J44.151)。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0-14天時間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住院第4-7天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中醫四診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完成初步診斷和病情評估下達醫囑開具常規檢查、化驗單完成病

10、歷書寫和病程記錄初步擬定治療方案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項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預防并發癥和診治病歷書寫和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治療效果評估和診療方案調整或補充.完善必要檢查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預防并發癥和診治病歷書寫和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治療效果評估和診療方案調整或補充,視病情明確出院日異常輔助檢查的復查重點醫囑長期醫囑:肺脹病護理常規一級護理控制性氧療血氧飽和度監測等(重癥)中醫辨證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靜滴中藥注射液口服中成藥內科基礎治療其他療法臨時醫囑: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痰涂片(3次)+痰培養/藥敏胸部正側位片超聲心動圖+心功能測定(必要時)

11、長期醫囑:內科常規護理分級護理飲食(視具體情況)中醫辨證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靜滴中藥注射液口服中成藥內科基礎治療其他療法臨時醫囑必要時復查異常指標對癥處理長期醫囑內科常規護理分級護理飲食(視具體情況)中醫辨證,視情況調整用藥中藥湯劑靜滴中藥注射液口服中成藥內科基礎治療其他療法臨時醫囑必要時復查異常指標對癥處理主要護理工作評估患者的心理活動健康宣教指導氧療、霧化吸入方法完成護理評估表心理護理教會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教導陪護人員協助患者拍背排痰方法密切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指導呼吸康復訓練(縮唇呼吸、腹肌訓練及體力訓練)恢復期心理與生活護理根據患者病情指導并監督患者恢復期的治療與活動病情變異記錄無 有,原因:無 有,原因:無 有,原因:責任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住院第 8-9 天住院第 10-14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中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證候判斷預防并發癥和診治病歷書寫和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治療效果評估和診療方案調整或補充,視病情明確出院日 異常輔助檢查的復查如果患者可以出院:完成常規病歷書寫出院宣教: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項及隨診方案開具出院帶藥重點醫囑長期醫囑:長期醫囑內科常規護理分級護理飲食(視具體情況)中醫辨證,視情況調整用藥中藥湯劑靜滴中藥注射液口服中成藥內科基礎治療其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