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整形技術在面部碾挫傷中的應用_第1頁
微創整形技術在面部碾挫傷中的應用_第2頁
微創整形技術在面部碾挫傷中的應用_第3頁
微創整形技術在面部碾挫傷中的應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創整形技術在面部碾挫傷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 回顧性分析面部碾挫傷患者采用微創整形技術縫合的臨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9月共治療28例患者,傷口均在面部,采用精細的原位再生清創術和綜合性的整形縫合技術。結果:均達到期愈合,恢復快,創傷小,外觀自然,瘢痕不明顯,無明顯組織牽拉,患者對外形滿意。結論:在面部碾挫傷中,綜合運用微創整形技術,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創傷,促進愈合,避免術后瘢痕及畸形的發生,是處理面部急診外傷的好方法。 關鍵詞原位再生;微創;整形;碾挫傷 中圖分類號R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1

2、-0142-02 Applying minimally invasive plastic technology in treating facial grinding contusion MA Li,CHENG Wei-feng,ZHOU Jian-xi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Xinjiang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Force,Urumqi 830091,Xinjia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Retrospectively ana

3、lyze the clinical treat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orthopedic technology suture in facial grinding contusion patients. Methods From April 2006 to September 2009, 28 patients with facial wounds were treated with the fine debridement of situ regen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orthopedic suture technique

4、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healed with little trauma and recoveried fastly were satisfied of physical appearance with no obvious scar and tissue retraction. Conclusion In the facial grinding contusion patients, comprehensive us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stic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5、 trauma, promote healing and prevent postoperative scar or deformity. Key words:regeneration in situ; minimally invasive; plastic; grinding contusion 以往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患者面部因猛烈撞擊造成的碾挫傷,按常規清創縫合、植皮或后期換藥愈合后,結果往往因為外觀不美或瘢痕牽拉變形需要多次修復,故筆者在急診手術中需要選擇高效的方式減輕患者的痛苦,從2006年4月至2009年9月筆者采用精細的原位再生清創術和綜合性的整形縫合技術治療了28例面部碾挫傷患

6、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臨床資料 28例均為0.536h內的急診外傷患者,男23例,女5例,1483歲,平均年齡39歲,車禍16例,砍傷和砸傷9例,意外摔傷3例,傷口在面頰部10例,額部7例,眼周5例,鼻部3例,人中處2例,鼻唇溝1例。 2 治療方法 2.1 麻醉、消毒:傷口用碘伏消毒后局部浸潤麻醉,麻藥用2%利多卡因加0.1%腎上腺素適量,傷口面積大,創傷重的予以神經阻滯麻醉;麻醉生效后進行仔細反復的檢查傷口,傷口如果嚴重脫水,要先用生理鹽水浸透的紗布覆蓋12min。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及其周圍皮膚,清晰顯露組織各層次,檢查有無異物存留,再用碘伏或雙氧水輕柔的沖洗創面。有明顯出血的首先找到

7、出血點,結扎或電凝止血,肌肉滲血可行溫鹽水壓迫止血,有明顯神經損傷、腮腺導管損傷、骨折的請專科修復。 2.2 修整創面:用精細眼科剪修整傷口邊緣的灰塵和無活性組織,暴露較新鮮創面,真皮層污染重的傷口,用細軟的刷子反復刷洗,無法刷去的組織用鋒利的刀片削除,以防傷口對合不齊或遺留外傷性紋身。檢查傷口各層組織,除去異物(包括玻璃、石粒、金屬物、木屑等);組織邊緣嚴重卷曲的皮瓣要用軟骨鑷輕柔展平,縫合前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2.3 整形縫合:組織層次分明、無缺損的,分層縫合組織。組織層次混亂的首先將損傷的組織按照正常組織復位,仔細擺放所有撕裂的皮瓣,然后用6-0可吸收線縫合固定皮下。如有小缺損,可以將

8、周圍皮下組織略拉攏縫合縮小創面,較大缺損時,需要游離一段周圍正常皮下組織,用5-0可吸收線將四周組織荷包縫合,使周圍受力均勻,有些皮瓣可以潛行分離或延長,為封閉創面獲得更多資源;有的傷口掀起形成薄皮片,回縮明顯,用5-0可吸收線牽拉皮瓣的皮下組織,向傷口方向和較遠的基底縫合固定,以減少傷口張力,避免疤痕增生;卷曲脫失的表皮用鹽水浸泡,展開微小的折疊,固定在創面上,如果缺失了較大面積表皮,采用濕潤包扎法,上皮組織約710天長出,如果包含真皮的缺失,則取耳后薄皮片覆蓋,用絲線固定在創面上。皮膚縫合一般用6-0或7-0絲線,無張力連續縫合,面積大、出血多的傷口放置引流片或負壓引流管。 2.4術后處理

9、:肌注破傷風抗毒素,1500U,嚴重污染或時間較長傷口肌注3000U;術后傷口噴生長因子,用抗生素紗布覆蓋48h,皮瓣的包扎要略帶壓力,中間如果滲出多,可以換藥,換藥時用鹽水浸泡傷口處的紗布并揭掉,薄涂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較清潔傷口用美寶創愈貼,1次/日。靜滴廣譜抗生素5天,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日,5天;術后3天拔除引流條或引流管,暴露傷口,外涂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57天拆線。 3 結果 28例患者均期愈合,無組織缺損的平均6天愈合,創傷嚴重的平均12天愈合,6個月后外觀自然,無瘢痕增生,無明顯組織牽拉,患者對外形均滿意(如圖1示)。 4 討論 4.1 盡量保留傷口中存在的有活

10、力組織,實現原位再生。碾挫傷是由于鈍性物體推移擠壓與旋轉擠壓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肢體,造成以皮下及深部組織為主的嚴重損傷性疾病。面部碾挫傷后的大部分組織呈卷曲的灰紫色外形,按常規判斷是失活組織,往往被修剪掉,但是筆者的觀點是,處理急性創面的目的就是提供有利于創面愈合的最佳環境,一方面修剪壞死組織,暴露新鮮創面,另一方面有效判斷有生組織并盡可能保存,使組織在創傷最小的原位環境中再生。由于面部的急性創面存在十分豐富的生長因子及其特殊的結構,故筆者清創的原則如下:完全去除碎屑,避免外傷性紋身,但修剪傷口邊緣及組織要保守;表皮組織一定保留,紫紅的組織不要去除,黑色發硬的組織修剪到有滲出液為止,蒼白的皮瓣組

11、織要保留;缺損達3cm×3cm以上,牽拉試驗不能封閉創面,首先考慮局部潛行分離,如果設計局部皮瓣,要看皮瓣血運是否良好,輔助切口盡量設計在面部自然輪廓線或皮膚皺紋的走行線,糾正因損傷引起的難看瘢痕,總比矯正因為過于積極的治療和計劃不周而導致的畸形要好1。有時候一個微小的皮瓣就可以改變傷口的張力;同時最大限度的保守的去除傷口的邊緣,既利于傷口對合,防止外傷性紋身又保留了有生組織,尤其在組織缺損量大,或眼、口周圍的傷口,可以避免大量修剪組織造成縫合困難的尷尬,也降低了瘢痕增生和后期畸形的概率,有很多外傷遺留的瘢痕都是早期傷口處理不當造成的。筆者盡量將一個缺損創面的愈合轉變成縫合傷口的愈合

12、。面部的血供良好,再生情況明顯優于其他器官,胃腸粘膜器官再生需要1621天2,而Weerda Schewior報道耳部的組織原位移植后60%全部壞死3。 4.2 避免感染,實現早期愈合。創面如果能夠避免感染,不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愈合,而且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痛苦,縮短病程,降低醫療開支,此外,早期愈合的創面瘢痕也不明顯。急性創面愈合最大的障礙是感染因素。新鮮創面在傷后數h即開始上皮化,因此急性創面的初期治療十分重要,一般8h以內的黃金時段的創面較新鮮,時間較長或高度污染的創面,強調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減少殘留的沙粒、細菌和異物。初期創面處理的基本方法是止血、引流和閉合創面,縫合時避免死腔和

13、繼發血腫;術后創面采用濕潤療法,換藥時避免動作粗暴,誤將上皮組織撕掉,及時清除血痂。通常需要用無菌敷料保護創面至少48h。 4.3 熟練運用整形外科的縫合技術。不規則傷口的邊緣,在修整時不必修成直線,要按照原來的形狀修剪,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組織,一方面微小皮瓣的相互交錯可以使瘢痕不明顯。同時,為了創緣很好的嵌合,一般用6-0或7-0絲線精細縫合,縫線有切割作用,線結過緊也會影響血運,所以皮下組織盡量采用減張縫合,也可有效避免死腔和血腫;合適而良好的縫合創緣,可以使創面在624h后經上皮細胞覆蓋,能夠較早獲得早期創面上皮化,同時也能減輕患者的痛苦。 4.4 綜合運用藥物,抑制瘢痕形成。除了以上幾

14、個方面與傷口的愈合及后期的瘢痕有關,傷口的外用藥及敷料也很關鍵,它有兩個目的,一是制造無菌濕潤而透氣的環境,二是減輕傷口的疼痛,降低痛閾。臨床中常用藥物有兩個,一是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它具有抗菌作用,同時因含有4%的利多卡因而可以緩解傷口的不適;另一個是美寶創愈貼,可以直接與靶細胞接觸,縮短愈合時間,同時能作用于神經末梢表面,起到滿意的止痛效果4。對于要求較高的患者,也可以在傷口邊緣注射肉毒桿菌毒素,通過抑制肌肉收縮達到減輕疤痕的目的。瘢痕體質的患者在傷口邊緣可以視情況注射潑尼松龍溶液。外源性生長因子對創面的愈合也有促進作用,如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是第1個使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成纖維細胞等趨向遷移進入愈合中的皮面的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創面存在的幾種細胞包括成纖維細胞和角質細胞有促有絲分裂作用,還能刺激血管生成,在創面修復中有重要作用;表皮生長因子,可促進成纖維細胞和角質細胞有絲分裂,在上皮再生和肉芽組織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5。筆者在臨床中常用的是后兩種。 當然,碾挫傷患者往往合并骨折、神經等的損傷,需要多科室協作以利于患者早期康復。微創整形技術對面部碾挫傷有很好的術后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