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19《愛蓮說》教案語文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19《愛蓮說》教案語文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1 / / 4 419 愛蓮說第一課時了【學習目標】1 1了解有關周敦頤的文學常識;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識記重點文言詞語。( (重點) )2.2.抓住關鍵語句,把握蓮的形象。 ( (難點) )* *_了【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大自然為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萬紫千紅的花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有不少 詩人還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大多數人喜歡牡丹、梅花等名貴花種。但是,有一位古 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 學習的愛蓮說。二、自主預習1 1 .走近作者周敦頤

2、(1017(1017 1073)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歷任地方官吏, 曾任虔州通判等職。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書堂講書。世稱之為濂溪先生,卒謚元。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等。2 2文體常識“說”是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從內容上看,可以記事,可以說明,也可以議論。都是為 了說明一個道理,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象的看法。從本質上 說,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3.3.字音字形蕃(f(fan)n) 頤(y(y1)濯(zhu(zhuo)淤(y(y 口 )

3、 )漣(li(lian)n)蔓(m(man)n)褻(xi(xie) ) 噫(y(yi) ) 鮮(xi(xian)n)有聞4.4.積累文言字詞(1)(1) 重點實詞可愛者甚蕃.( (多) )濯清漣而不妖( (洗滌)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不莊重) )亭亭凈植( (豎立) )陶后鮮有聞( (少) )宜乎眾矣( (當然) )(2)(2) 詞類活用不蔓不枝( (名詞用作動詞,長蔓,長枝 ) )香遠益清( (形容詞作動詞,遠播) )(3 3)詞多義之:水陸草木之.花(結構助詞,的)2 2 / / 4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可愛者甚蕃(值得)不可褻玩焉(

4、可以)(4 4)朗讀課文,在原文中標出朗讀節奏明確:水陸/ /草木之花,可愛者/ /甚蕃。晉/ /陶淵明/ /獨愛/ /菊。自/ /李唐來,世人/ /甚愛/ / 牡丹。予/ /獨愛蓮之/ /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漣/ /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 /不枝,香遠/ /益清, 亭亭/ /凈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予/ /謂菊,花之/ /隱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貴者也;蓮,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愛, 陶后/ /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愛,宜乎/ /眾矣!(5 5)學生試譯課文。三、合作探究(一)重點句子翻譯1.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明確:我唯

5、獨喜愛蓮花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2.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明確:(蓮)中間貫通,外部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香氣飄得越遠就越清淡, 潔凈地挺立在水面上。(二)把握“蓮”的形象1.1.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 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 2作者具體從哪幾方面來描寫蓮花的?找出相對應的句子。明確:(1 1)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 2)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3 3)風度氣質: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3

6、3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角度歌頌蓮的高潔、質樸、莊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從體態方面突出蓮的正直、剛正不阿、威武不屈。“香遠益清” 是從香氣方面歌頌蓮花芳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方面寫蓮的端莊、清高。四、板書設計愛蓮說蓮花的生長環境蓮花的體態香氣蓮花的風度氣質五、課外拓展市花作為城市的標志和名片,體現著一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人文特色和精神氣質。20142014 年 1111 月,亳州市開展了一次市花評選活動,鄰居張大爺極力推薦荷花為亳州市市 花。請你仿照示例,幫他把推薦理由寫出來。示例:我推薦白玉

7、蘭為市花,因為它花開百花之先,花大而幽香,最早傳播春天的消息。 特別是它的花朵潔白,向上挺立開放,象征著開拓進取、朝氣蓬勃的風貌和性格。我 推 薦 荷 花 為 市 花,因 為 示例:荷花不擇環境。生于池塘、沼澤、湖泊。亭亭玉立于水中,出淤泥而不染,迎驕陽而 不懼。給人以清凈高雅之感。及至秋天,還要把蓮子奉獻給人們。做人就應當如荷,堅守心 靈深處的高貴,不隨波逐流,不為貪婪的人心3 3 / / 4 4所帶動。第二課時了【學習目標】1 1 理解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掌握襯托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重點)2 2理解文章主旨,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難點)* I【教學過程】一、 新課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

8、們了解到周敦頤筆下的荷花不僅有出眾的外表,還有君子一般的氣質。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愛蓮說。二、 自主預習1 1 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明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對人生 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也少。2 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度的強烈諷刺。三、 合作探究(一)問題探究1 1 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明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 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

9、,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 非常鮮明地闡 述了自己還有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度。2 2 課文前面按“菊一一牡丹一一蓮”的順序寫,為什么文末卻按“菊一一蓮一一牡丹”的順序呢?明確:前半部分按“菊一一牡丹一一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后文按“菊一一蓮一一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 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句,更 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二)探究寫法1 1 作者愛蓮,不僅因為喜歡它的外形,更是因

10、為它是君子的化身。你認為蓮與君子有 哪些相同之處?試結合文 中具體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明確:(1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一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 不隨俗浮沉;(2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一一象征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茍, 豁達大度;(3 3)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一一象征君子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 人敬重而不敢輕侮。2 2“愛菊” “愛蓮”“愛牡丹”分別比喻哪一類人,作者對其態度分別是什么?明確: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4 4 / / 4 4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 牡丹雍容艷麗,比喻富貴之

11、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的, 諷刺了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作者對愛蓮同氣相求,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蓮的 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3.3.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明確:這是運用了襯托的寫法。菊花具有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同時又是花中的 隱士,具有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從正面襯托蓮的形象。牡丹雍容華貴,歷來是富貴的象征,人們對它的喜愛充分反映了貪慕富貴、追逐名利的世風。因此它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形象。(三)賞析語言1 1本文除襯托手法外,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明確:排比(如第 5 5 句);比喻(如第 5 5 句

12、);對偶(如“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漣而不妖”) ;反問(如第 8 8 句)。2.2.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明確:散句和駢句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四、板書設計堅守原則.丫貓達大度不堆附權貴美名近揚正査不荀愈益商沽五、課外拓展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并以此來比喻君子不但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而且不孤高自許的品格。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明確: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 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六、教學反思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和作者入手,然后領讀,一字一句翻譯,再到文 章中心和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都講了,但學習效果一點也不好。這次上這課時,我換了一 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