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基礎練習_第1頁
《河中石獸》基礎練習_第2頁
《河中石獸》基礎練習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中石獸基礎練習1、本文選自 ,是以 形式寫成的志怪小說,以記錄狐鬼故事 、 為主。作者,字 , 人, 代 家。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1) 山門圮于河(圮: )2) 二石獸并沉焉(并: )3)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閱: )4) 求石獸于水中(求: )5) 竟不可得(竟: )6) 棹數小舟,曳鐵鈀(棹: 曳: )7) 爾輩不能究物理(物理: )8) 湮于沙上(湮: )9) 凡河中失石(凡: )10)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嚙: )11) 求之下流,固顛(顛: )12) 如其言(如: )13)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 3、古今異義二石獸并沉焉(并 古義: 今義: )閱十余歲(閱

2、 古義: 今義: )爾輩不能究物理(物理 古義: 今義: )是非木杮(是 古義: 今義: )但知其一(但 古義: 今義: )4、一詞多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 為 眾服為確論( )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 聞之笑曰( ) 沿河求之( ) 一老河兵聞之( ) 當求之于上流( )之 其反激之力( ) 至石之半( )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 然則天下之事( ) 6、翻譯下列句子。1) 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2)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3) 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4)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5) 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6)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3、?7)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8)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7、閱讀賞析1)文章中,作者以簡潔的 ,記敘了人們尋找石獸的經過及其令人驚訝的結局,而且從中悟出了天下事“ ”,不可“ ”的道理。2)文章是按照 的順序來寫的。第1段先寫石獸落水,再寫數十年后寺僧準備打撈,對于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 ,依據是 ;第2段寫講學家的分析,他的“笑”顯然是在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他認為“ ”,因此石獸應 ;第3段寫了老河兵的笑,“笑”的對象則變成了 他首先根據實際經驗指出 ,繼而解釋了原因。原來是水流受阻產生的強大反擊力,將石獸身下的河沙掏空,石獸就會往前倒,經年累月如此,就將石獸神奇地“搬運到”上游去了。 3)如何理解廟僧、講學家、老河兵這3個人物形象? 4)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誤?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的辦法? 5)文章中寫到了兩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