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珠海理想科學工業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GR/RA培訓教材|目錄|第一章、GR系列機型規格介紹4見附表1 4見附表2 41、操作程序42、用戶模式43、故障代碼54、操作5第二章、系列機型規格介紹 5第三章、拆卸外蓋5第四章、機器結構簡介 5機器可以分為10個部分:(見圖.1,圖.2) 5*.介紹印刷過程6*.介紹制版過程6第五章、第一進紙部分 61、進紙臺機構(見圖.3) 62、進紙部分(見圖.4) 73、旋轉系統84、調整85、拆卸和安裝9第六章、第二進紙部分 91、導向輥的旋轉(見圖.5) 92、定時輥的升降93、垂直位置控制系統(見圖.6) 104、調整105、拆卸和安裝11第七章、滾筒12
2、1、滾筒的鎖定(見圖-21-A) 122、 滾筒旋轉的控制(見圖-22) 124、 滾筒后部檢測系統(見圖20) 135、滾筒的結構(見圖.23) 136、拆卸15第八章、壓力部分151、壓力控制系統 (見圖.9) 152、壓力調節系統 (見圖.10) 173、拆卸18第九章、出紙部分191、分離單元(見圖.15) 192、吸風單元193、出紙傳感器 1( NO.19 )和出紙傳感器 2 (NO.20) 194、出紙形狀的控制(GR1700/1710無) (見圖.18) 195、調整:206、拆卸:20第十章、掃描部分(自動進稿) 201、概述202、原理(見圖.27) 213、調整214、拆
3、卸22第一章、掃描部分(平臺式) 221、適用機型:222、原理 (見圖.28) 223、調整234、拆卸23第十二章、制版部分 231、工作原理:232、熱敏打印頭定位系統 (見圖.30) 233、制版系統(見圖.31) 244、調整245、拆卸和安裝25第十三章、卸版部分 251、工作原理:252、裝夾系統(見圖.32) 263、卸版系統264、卸蠟紙檢測系統 265、故障提示276、調整277、拆卸和安裝28第十四章、上版部分 281、工作原理:282、裝載系統(見圖.34) 283、故障提示:294、蠟紙裝載的檢查系統 295、調整306、拆卸和安裝30附表1: 31附表2: 33GR
4、系列機型三級培訓教材2.0版本2000年1月第4頁共33頁珠海理想科學工業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GR/RA培訓教材第5頁共33頁珠海理想科學工業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GR/RA培訓教材0(3180珠海理想科學工業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第一章、GR系列機型規格介紹見附表i見附表21、操作程序1.1. 進入測試功能*同時按住操作面板上的“L/P ”鍵和“ M/P”鍵,然后打開電源。1.2. 測試的操作*鍵入測試代碼t按“ START鍵進入該項測試t再按“ START鍵退出該項測試宀按“ C”鍵或“ STOP 鍵消除該測試代碼t鍵入新的測試代碼t執行該項測試。1.3. 退出測試功能 *先按“ C'鍵或
5、“ STOP鍵,清除測試代碼,然后按“ ALL RESET”鍵退出。2、用戶模式2.1. 用戶的操作人員可使用用戶模式以選擇機器的初始設定值。2.2. NO.97測試狀態將把機器所有用戶模式初始化。23先按下“ *”鍵再按下“ 8”鍵即可進入用戶模式,用START鍵改變設定值。24按“ ALL RESET'鍵1秒鐘,退出用戶模式。2.5. 重點:No.05 :制版面積設定(GR1710無)No.07 :最少印刷量的限制No.12 :二合一功能版面(A5X2或B5X2 (只有1710有) No. 17:語言選擇3、故障代碼3.1. LED顯示機器:故障代碼有兩種:“E* ”直接顯示,可用
6、 RESET鍵消除,一般需聯絡技術人員解決;“ C* ”大部分不直接顯示,需按“* ”鍵來顯示,另有一些直接顯示,如C24 C60 C61、C62等。3.2. LCD顯示機器:只有一種故障代碼:“T* ”,含義與“ E* ”相同。其他則以文字顯示。4、操作4.1. 編程印刷功能(程序 A和程序B印刷)4.2. 自動印刷功能4.3. 二合一功能第二章、系列機型規格介紹RC 系列:RC4000 RC4500 RC5600 RC5600D RC5800 RC6300RA系列:RA4200 RA4300 RA4900 RA5900GR系 列:GR1700/1710 GR1750 GR2000 GR27
7、00 GR2710 GR2750 GR3710 GR3750 GR3770FR 系列:FR295Q FR3910 FR3950 FR3950a第三章、拆卸外蓋*前門/后蓋/右前蓋/入紙蓋板/上蓋板單兀 *實際操作第四章、機器結構簡介機器可以分為10個部分:(見圖.1 ,圖.2)1、第一進紙部分:通過搓紙輪、拾紙輪和搓紙墊,將單張紙送入第二進紙部分。2、第二進紙部分:通過定時輥和導向輥,控制進紙時序和縱向印刷位置,并把紙張送入印刷區域。3、 印刷部分:通過壓力輥將紙張壓向滾筒上的版紙,使油墨透過鋼網、紗網、版紙,將圖象和文 字印在紙上。4、出紙部分:從滾筒上分離出印刷過的紙,并送到收紙盤內。5、
8、滾筒部分:從油墨筒向滾筒供墨并控制油墨量。6、卸版部分:從滾筒上分離出廢版紙,并送到廢版盒中。7、掃描部分:通過圖象掃描器掃描原稿,將原稿的影像轉為數字信號。8、制版部分:通過熱敏打印頭將影象打印在蠟紙上。9、上版和夾版部分:將制好版的蠟紙傳送至滾筒上,并在適當的長度切斷版紙。10、主驅動部分:由主電機帶動的部分。*.介紹印刷過程*.介紹制版過程第五章、第一進紙部分1、進紙臺機構(見圖.3)1.1 作用:在印刷過程中,使進紙臺不斷提升,始終為搓紙輪提供進紙壓力。1.2. 組成:進紙盤,升降電機,上限傳感器,下限傳感器(NO.03),上限安全開關,下限安全開關,紙檢測傳感器,紙張幅面 傳感器(N
9、O.02),紙張幅面電位計(簡述每個部件的作用)1.2.1. GR1700/1710、GR2700無紙張幅面 傳感器和紙張幅面電位計1.2.2. 紙張幅面傳感器和紙張幅面電位計一起檢測紙臺上紙的尺寸及方向,從而決定制版的面積和出紙的形狀。1.2.3 .紙檢測傳感器和上限傳感器無檢測代碼。紙檢測傳感器可通過操作面板的LED提示來判斷,上限傳感器可通過系統電路板和電機控制板上的LED P-UP燈的亮滅來判斷。第7頁共33頁珠海理想科學工業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GR/RA培訓教材1.3工作過程:紙檢測傳感器檢測到紙印刷信號”至t升降電機旋轉,進紙盤上升t當上限傳感器的光路導 通時,電機停止(電機回轉、停
10、、正轉,到上限傳感器光路打開。減小慣性,使升降臺定位準確)7 隨著印刷過程紙的減少,上限傳器的光路被擋住T升降電機旋轉至上限傳感器的光路再次導通T當紙 用完后T升降電機反轉,進紙盤下降T當下限傳感器的光路被擋住時,電機停止。14故障提示1.4.1. C60 :進紙盤緊急停止判斷:上限或下限安全開關被觸動。原因:A、下限安全開關的活動臂變形,使開關斷開。B、上限傳感器位置過高或脫落,使上限安全開關被觸動。C連線斷或對地短路。D F3保險管燒。E、進紙臺上下有異物1.4.2. E02:升降電機鎖定判斷:A、升降臺上升,9秒內上限傳感器的光路未打開。B、升降臺上升,2秒內下限傳感器的光路未打開。C升
11、降臺下降,2秒內上限傳感器的光路未擋住。D升降臺下降,9秒內下限傳感器的光路未擋住。原因:A、上限或下限傳感器故障。B、升降臺卡死。C電機控制板故障。2、進紙部分(見圖.4 )2.1. 組成:搓紙輪,拾紙輪,搓紙片,堆進紙開關2.2. 進紙:進紙盤中的紙張是靠搓紙輪輸到拾紙輪和搓紙片之間的。拾紙:搓紙片靠彈簧壓向拾紙輪,產生進紙阻力,可從紙堆上分離出單張紙(拾紙輪轉速快于搓紙輪)。堆進紙開關:防止多張進紙。2.3. 搓紙輪和拾紙輪都裝有單向軸承(當印刷時,進紙離合器釋放,拾紙輪軸不轉,而紙張可自由向前輸送。)3、旋轉系統3.1. 組成:入紙離合器,入紙離合器傳感器(NO:24) , P盤,入紙
12、檢測傳感器(N0:25)3.2工作過程:印刷時,主電機旋轉t P盤旋轉t當入紙離合器傳感器的光路導通時t入紙離合器吸合t主皮帶 帶動的主動件和從動件咬合t拾紙輪軸轉動t搓紙輪和拾紙輪轉動t第一進紙進紙。3.3. 入紙離合器吸合條件:3.3.1. 有“印刷信號”;3.3.2. 入紙離合器傳感器的光路導通;3.3.3. 堆進紙開關未被壓下。3.4. 入紙離合器釋放條件:3.4.1. 無“印刷信號”;3.4.2. 入紙離合器傳感器光路中斷;3.4.3. 入紙檢測傳感器光路檢測到紙張前緣;3.4.4. 堆進紙開關被壓下。3.5. 進紙離合器吸合時間隨速度而變化(GR)(1-6)3.6. 正常印刷時入紙
13、檢測傳感器先檢測到紙,但在出樣張和“ CARD時入紙檢測傳感器不起作用。4、調整4.1. 上限傳感器的位置(見圖.7)4.1.1. 進入測試N0:102將進紙盤上升到最高位,使拾紙輪和進紙盤之間的間隙為1± 0.5 mm。4.1.2. 如果上限傳感器裝的太高,輸紙壓力會過大,易產生多張進紙。4.1.3. 如果上限傳感器裝的太低,輸紙壓力會過小,易產生卡紙或空進紙。4.2. 堆進紙開關的位置4.2.1. 在拾紙輪和搓紙片之間插入1.5mm厚的塞規,此時堆進紙開關應被壓下。4.2.2. 如果間隙過小,入紙離合器不能吸合,卡紙。4.2.3. 如果間隙過大,多張進紙時堆進紙開關不接通,多張紙
14、會進入第二進紙區,造成卡紙,容易損壞 機器。4.3. 搓紙片的角度4.3.1. 角度為18° -28 °,標準值為22°。4.3.2. 角度大:進紙阻力大,防多張,易卡紙4.3.3. 角度小:進紙阻力小,易進紙,易多張4.4. 搓紙片的壓力4.4.1. 壓力有 4 檔:250g , 300g, 350g , 400g,標準值為 350g。4.4.2. 壓力大:不易進紙,防多張,易卡紙。4.4.3. 壓力小:易進紙,易多張。4.5. P盤的位置(見圖-7-A)4.5.1. 確認機器的垂直印刷位置正確,滾筒處于A位置。4.5.2. B4機器:P盤的對位點應與入紙離合器
15、傳感器上沿對齊。A3機器:P盤的對位點應與入紙離合器傳感器中間對齊。4.5.3. P盤轉動時不能碰撞入紙離合器傳感器的任何部分。4.5.4. 如果P盤位置不當,會產生輸紙故障,或使印刷位置不穩定。4.6. P盤缺口的調整(GR*調整P盤的缺口范圍,可以改變入紙離合器斷開的時間(一般用于印厚紙時調整)。5、拆卸和安裝5.1. 進紙臺*使用No.102使進紙盤上升到1/3處一一方便拆卸升降電機5.2. 觀察下限安全開關、紙檢測傳感器、紙張幅面傳感器、紙張幅面電位計5.3. 升降電機5.4. 搓紙單元(觀察搓紙片角度的調整,搓紙片壓力的調整,堆進紙開關)5.5. 上限安全開關活動板5. 6.上限傳感
16、器(觀察上限傳感器位置的調整對進紙力的影響)5.7. 拾紙裝置5.8. 搓紙輪和拾紙輪(注意方向)5.9. 恢復注意:進紙臺的平行.第六章、第二進紙部分1、導向輥的旋轉(見圖.5 )1.1. 組成:導向輥,導向凸輪,扇形齒輪,扇形齒輪彈簧,導向輥齒輪,單向彈簧,裝載彈簧(制動,使印刷定位準確),紙傳感器(NO.06),入紙檢測傳感器(NO.25)1.2. 工作過程:主電機順時針旋轉t導向凸輪順時針旋轉t凸輪突起帶動扇形齒輪逆時針旋轉t扇形齒輪帶動導向輥齒輪順時針旋轉t導向輥順時針旋轉t第二進紙進紙t導向凸輪的低點轉到凸輪隨動輪處時T彈簧使扇形齒輪順時針旋轉T導向輥齒輪逆時針旋轉T由于單向彈簧的
17、作用,此時導向輥齒輪不傳送動力給導向輥,導 向輥不旋轉。2、定時輥的升降(見圖.5 )2.1. 組成:定時輥,定時凸輪,定時桿,定時桿彈簧2.2. 工作過程:主電機順時針旋轉t定時凸輪順時針旋轉t突起帶動定時桿逆時針旋轉t定時輥軸逆時針旋轉f定時輥的托架使定時輥下降f定時凸輪的低點轉到凸輪隨動輪處時f彈簧使定時桿順時針旋轉-定時輥軸順時針旋轉-定時輥的托架使定時輥抬升。23定時輥抬起接觸導向輥時,定時輥彈簧提供二者間的壓力。有3檔,如果壓力小,導致紙打滑,印刷定位不準或卡紙。24定時輥抬起時,導向輥軸上的齒輪 A和定時輥軸上 的齒輪B咬合,導向輥帶動定時輥同步旋 轉,將紙張送到印刷部分。2.5
18、. 導向輥軸上的裝載彈簧防止導向輥在旋轉力未傳遞到輥上時旋轉,其用作印刷定位。2.6. 改變導向凸輪的位置,可以改變第二進紙的啟動時刻,從而改變垂直印刷位置。2.7. 紙傳感器:2.7.1. 檢查印刷時的卡紙。2.7.2. 印刷時,當紙傳感器的光路被擋住時,壓力線圈吸合。2.8. 入紙檢測傳感器:印刷時(標準紙),當入紙檢測傳感器的光路被擋住時,入紙離合器釋放。3、垂直位置控制系統(見圖.6 )3.1 .作用:當使用操作面板上的印刷位置調整時,該控制系統改變垂直印刷位置。3.2. 組成:印刷位置電機,滑動齒輪,滑動板,惰性輪,垂直居中傳感器3.3. 工作過程:3.3.1. 操作面板上印刷位置向
19、前調整時f印刷位置電機順時針轉動f通過滑動齒輪使滑動板下降f固定在滑動板上的兩個惰性輪也一起下降f使主皮帶上緊下松f主皮帶帶動滾筒順時針轉 (由于主電機比滾筒的旋轉阻力大)f當滾筒回到 A位置時,導向凸輪相對于滾筒逆時針旋轉了一定的角度,從而導向凸輪凸起部頂起扇形齒輪的時間推后,推后進紙時刻f印刷位置前移。3.3.2 .操作面板上印刷位置向后調整時f印刷位置電機逆時針轉動f滑動板上升f惰性輪上升f使主皮帶上松下緊f主皮帶逆時針旋轉f提前進紙時刻f印刷位置向后移。3.4. E05:印刷位置電機鎖定判斷:當印刷位置電機開始旋轉后12秒內,如果垂直中心傳感器狀態未從通轉到斷(或從斷轉成通)。原因:A
20、、垂直中心傳感器工作故障,導致印刷位置電機一個方向走。(向上走)B、印刷位置電機未安裝好,與滑動齒輪未咬合好,電機空轉。C電路板上電機控制部分損壞。4、調整4.1. 定時桿的位置(見圖.8 )4.1.1. 旋轉系統電路板上 SW1使定時凸輪的小半徑對著定時桿的凸輪隨動輪。4.1.2. 檢查并調整定時凸輪與凸輪隨動輪之間的間隙,使其為2.53.0mmo4.1.3. 如果間隙過小,定時輥會下降得過多過早,當定時輥在最低位時,齒輪A和齒輪B會脫開,會出現印刷定位無規則性或卡紙。4.14如果間隙過大,定時輥會下降過少,造成印刷重影。4.2. 定時輥的平行度(見圖-8-A )4.2.1. 用兩根紙條檢查
21、兩輥的平行度。4.2.2. 如不平行,紙會在第二進紙處被拉皺,可調整定時輥的平行調整環。4.3. 垂直印刷位置機械調整標準位置時:A位置垂直居中位置時,主電機皮帶輪、滾筒皮帶輪與主軸面板上的孔分別對齊。4.3.1. 調整導向凸輪A、當印刷位置偏差在12mm以內時,使用導向凸輪調整。B凸輪順時針移動t印刷位置向后調整。C凸輪逆時針移動t印刷位置向前調整。4.3.2. 調整凸輪皮帶輪(見圖-8-B )A、當印刷位置偏差大于 12mm寸,使用凸輪皮帶輪調整。B滾筒停在A位置,用一根內六角扳手固定住主皮帶輪和滾筒,松開主皮帶:C凸輪皮帶輪相對主皮帶順時針錯一格移動t印刷位置向后調整12mmD凸輪皮帶輪
22、相對主皮帶逆時針錯一格移動t印刷位置向前調整12mm4.4. 導紙板的平行度4.4.1. 導紙板不平行則可能出現卡紙、紙皺、紙破損等現象。4.4.2. 調整導紙板兩邊固定螺釘。5、拆卸和安裝5.1. 按系統板上點動開關 SW1觀察第二進紙部分的動作5.2. 進紙臺、拾紙裝置和上限安全開關(進紙臺處于最低位置,否則導紙板無法拆卸)5.3 .定時彈簧,定時桿5.4. 導向輥(觀察單向彈簧和裝載彈簧)5.5 .導紙板(注意螺絲應從內部拆卸)5.6. 紙傳感器電路板一兩對傳感器(前:入紙檢測傳感器;后:紙傳感器。靈敏度可調)5.7 .印刷位置電機5.8. 恢復5.9 調整定時桿位置和定時輥平行度第七章
23、、滾筒1、滾筒的鎖定 (見圖-21-A)1.1. 拉出滾筒時:鎖定板插入滾筒體右支承的縫隙中。1.2. 放入滾筒時:由鎖定鉤鉤住滾筒導軌彎曲處;1.3. A位置時,前門打開,鎖定線圈吸合,帶動鎖定鉤移開,滾筒可被拉出,此時滾筒初始位置燈應是亮的。1.4. 滾筒到位開關:檢查滾筒是否裝入機器。2、 滾筒旋轉的控制(見圖-22)2.1. 組成:主電機、主皮帶、凸輪皮帶輪、編碼盤、編碼盤傳感器2.2. 工作原理:主電機順時針旋轉t主皮帶t主皮帶輪順時針旋轉t主軸離合器t滾筒順時針旋轉2.3. 主電機速度:由編碼盤和編碼盤傳感器控制2.4. 滾筒轉速:2.4.1 印刷速度 60, 80, 100, 1
24、20, 130 rpm (No.62)2.4.2. 裝載蠟紙速度 15rpm (No.60)2.4.3 .自由轉速 SW1 30rpm (No.61)3、滾筒的位置(見圖.21 )3.1. 滾筒的位置是通過滾筒控制電路板上的位置A和位置C傳感器檢查在滾筒右支承上的A C-1和C-2三塊金屬板來實現的。3.2. A位置:位置A傳感器光路剛好被板A擋住這是滾筒一個周期的基本位置,上版、卸版和印刷等許多操作的初始位置,并是裝、取滾筒的位置。3.2.1. 卸版前,角度傳感器檢測角度磁鐵的位置;3.2.2. 卸版和印刷前,印版傳感器檢查滾筒上有無印版。(RA機型)3.2.3. 位置A傳感器通過檢測滾筒旋
25、轉情況檢測主電機鎖定故障。3.3. E01:主電機鎖定判斷:A 在主電機啟動后 2秒后,位置A傳感器仍能檢測到 A位置。B 在主電機啟動后 5秒后,位置A傳感器未能檢測到 A位置原因:(1)滾筒(主電機)實際上能夠轉動A、A金屬片松脫B位置A傳感器損壞一一更換滾筒控制電路板C連線(2)拉出滾筒后主電機能夠轉動A、滾筒被分離爪或卸蠟紙鉤卡住B滾筒被后部螺絲卡住(拆卸驅動部分后易發生)(3)拉出滾筒后主電機仍不能轉動A、驅動部分被異物卡住B電機控制板損壞C主電機連鎖開關D連線不良3.4. C-1位置:位置C傳感器光路剛好被板 C-1擋住*裝版時,裝版傳感器檢查蠟紙是否正確地裝在滾筒上。*印刷和卸版
26、前,裝版傳感器檢查滾筒上是否有版紙。(GR機型)3.5. C-2位置:位置C傳感器光路剛好被板 C-2擋住*裝版后,切刀電機導通,裁切蠟紙。4、 滾筒后部檢測系統(見圖20)4.1. 檢查點1:壓力檢測傳感器光路剛打開(A位置t不到1/4 )*壓力線圈斷開,紙傳感器檢測無紙。4.2. 檢查點2:壓力檢測傳感器光路剛阻擋(A位置t不到3/4 )*印數累加,紙傳感器檢測有紙,出紙1傳感器檢測無紙5、滾筒的結構(見圖.23 )組成:油墨電機,油墨泵,油墨分配器,擠壓輥,刮墨輥,油墨驅動軸,油墨電路板,擠壓 皮帶,鋼網,紗網,滾筒體支承(左、右),滾筒控制電路板。5.1. 供墨系統工作:油墨電機帶動油
27、墨泵從油墨筒中抽出油墨T通過布墨輥將油墨分散送到擠壓輥上t擠壓皮 帶帶動油墨驅動軸反向旋轉使油墨攤開T擠壓輥旋轉時油墨通過擠壓輥和刮墨輥之間0.080.12mm的間隙給擠壓輥蓋上一層油膜t印刷時壓力輥上抬,使油膜傳送到滾筒內表 面。52油墨的檢測:通過油墨電路板上的油墨檢測傳感器來檢測油墨。(No.37 )未檢測到t油墨電機工作檢測到t油墨電機停止工作5.2.1. 油墨電機開始工作 20秒內,還未檢測到油墨,機器顯示“更換油墨筒” (No.101 )5.2.2. E04:油墨溢出傳感器檢測到油墨。(No.38)原因:A、油墨傳感器損壞;B油墨電路板損壞;C有油墨的滾筒豎放;D擠壓輥和刮墨輥不平
28、行,造成錐形油墨。E、使用假油墨。F、滾筒未到位時觸發滾筒到位開關。5.3. 滾筒控制電路板的設置:AOX(V) -22RA GR機器可以通過滾筒控制電路板上的開關SW1來設置滾筒的尺寸和顏色等信息。*如果設置不對,則可能會出現C61,C62,C63故障代碼。5.4. 擠壓間隙的調整:(見圖.24)擠壓間隙-擠壓輥和刮墨輥之間的間隙-0.080.12mm。可通過調節兩端的間隙調整螺絲來改變擠壓間隙的大小。*間隙過大:過多的油墨被送到滾筒體內表面,造成尾部漏墨。*間隙過小:油墨在擠壓輥表面鋪展不良,使印件不均勻。5.5. 擠壓壓力的平衡間隙:(見圖.25 )5.5.1. 調整板一背面用,順時針旋
29、轉,間隙增大,逆時針,間隙減小。5.5.2. 調整環A前面用,調整方法相同。5.5.3. 擠壓輥和滾筒體之間標準間隙為:0.51.0mmo5.5.4. 擠壓輥和滾筒體之間間隙過小:油墨被擠到滾筒尾部,造成漏墨。5.5.5. 擠壓輥和滾筒體之間間隙過大:印刷不均勻,滾筒體變形過大,降低其壽命5.5.6. 擠壓壓力不平衡,則印件的水平方向印刷濃度不均勻。5.5.7. 調整完成后,制機密版,并印刷500張,檢查有無漏墨,如有漏墨,則需重新調整。56油墨擋板的位置:(見圖.26)561.油墨擋板尖點與安裝螺釘的距離大于10mm離擠壓輥各端里邊約2mm5.6.2. 油墨擋板過于靠里:印張兩邊的內容印不出
30、來。5.6.3. 油墨擋板離擠壓輥過遠或其與滾筒體內表面未緊密接觸:油墨從滾筒體兩側溢出。6、拆卸6.1. 制一張保密版6.2. 觀察滾筒鎖定機構、到位開關6.3. 滾筒塑料蓋6.4. 滾筒控制電路板(觀察設置)6.5. 金屬板A C-1、C-2 (做好標記,防止裝錯。A位置是可以調整的)6.6. 整個滾筒體6.7. 觀察滾筒內部結構和調整擠壓間隙、壓力平衡的方法(無須調整)6.8 .油墨電路板保護片(安裝位置)6.9 .油墨泵單元(觀察油墨檢測傳感器和溢出傳感器。用紙包好油墨電路板插頭防止油墨污染)6.10. 觀察GR滾筒油墨瓶檢測開關(與 RC RA不同)6.11. 檢查油墨擋板的位置6.
31、12. 恢復(注意油墨電路板保護片的位置,主軸皮帶輪和滾筒體的相對位置,滾筒控制電路板的連線一定要扎好)6.13. 紗網(注意紗網彈簧的拉升方向,掛板的安裝方式。卸下后不要取下蠟紙,將紗網對折后 放好,勿卷起或壓疊,勿讓紗網粘上沙粒)6.14. 角度磁鐵片6.15 .夾板組件6.16. 恢復(注意特殊螺絲的安裝位置)6.17. 制一保密版后印刷 500張以上進行測試第八章、壓力部分1、壓力控制系統(見圖.9)(No.7),1.1. 組成:壓力凸輪,連動板,壓力鉤,壓力線圈(No.68),壓力盤,壓力檢測傳感器 壓力桿,壓力輥。1.2. 工作原理:通過壓力凸輪旋轉帶動連動板上下運動t以壓力軸為軸
32、心帶動鉤形桿上下 運動t紙傳感器檢測到紙,并有印刷信號t啟動壓力線圈,令鉤桿咬合壓力桿t帶動壓力 軸旋轉t壓力輥上升,擠壓滾筒,印刷。印刷過程中,當壓力檢測傳感器光路打開時,壓力線圈釋放,壓力鉤脫開壓力桿。所以在印刷過程中,壓力線圈并不是一直吸合的。1.3. 調整:1.3.1. 壓力桿的安裝位置(見圖.11 )制保密版,關機,此時鉤桿位于最低處t松開固定壓力桿的3mm六角螺絲t旋轉靜止位置調節螺絲令鉤桿下沿和壓力桿上沿之間距離為4.55.5mmT將2.5mm內六角扳子插入壓力軸的孔中,逆時針旋轉,令壓力輥緊貼滾筒t令壓力桿軸心的外沿與活動板 之間有1mm的間隙,擰緊固定壓力桿和壓力軸的六角螺絲
33、。*距離小于4.5mm壓力棍擠壓滾筒的力量小,印刷效果淺,印刷時噪音大;*距離大于5.5mm壓力棍擠壓滾筒的力量大,減少部件的壽命。1.3.2. 壓力輥的靜止位置(見圖.12)逆時針旋轉靜止位置調節螺絲,使壓力桿上升至最高點,按下 SW1令壓力鉤上升到最 高點,關電t旋轉靜止位置調節螺絲,令鉤桿下沿和壓力桿之間間隙為0.5mm,鎖緊螺絲。(建議0.3mm)*壓力桿高于鉤桿:壓力棍無法抬起,紙卡在滾筒下。*壓力桿與鉤桿平:壓力線圈釋放時,鉤桿與壓力桿不分,停機時壓力棍也上抬,滾 筒拉出時受損。*壓力桿過低:壓力棍靜止位置過高,易撞到夾板上。1.3.3. 壓力線圈的吸合位置(見圖.13)按下SW1
34、令鉤桿升到最高點t使用No.68號測試代碼,令壓力線圈吸合t松開壓力線圈的2個鎖緊螺絲,上下移動壓力線圈t使得鉤桿內壁和壓力桿邊沿的間隙為 0.5mm。(注意:線圈吸合時間不要過長,否則燒壞線圈)。*間隙過大:鉤桿會從壓力桿處滑掉,壓力棍無法抬起。*無間隙:鉤桿無法放開。1.3.4. 鉤桿的靜止位置(見圖.14)按下SW1令鉤桿下沿和壓力桿上沿對齊的位置t調整鉤簧板,令鉤桿和壓力桿的距離為0.5mm。*間隙過小:壓力線圈未接通時,鉤桿和壓力桿已嚙合。*間隙過大:壓力線圈接通時,鉤桿和壓力桿也無法嚙合。1.3.5. 壓力盤的位置主軸面板上的對齊孔與壓力凸輪上的對齊孔對齊時(A位置),壓力盤上的對
35、齊孔應對正壓力檢測傳感器的正中。*確保壓力盤轉動時不碰到壓力檢測傳感器。2、壓力調節系統(見圖.10 )2.1. 組成:壓力控制電機,壓力控制傳感器(NO.53),壓力彈簧,壓力調整齒輪,壓力調整螺絲2.2. 作用:2.2.1. 印刷壓力隨印刷速度、印刷濃度設定(GR1700/1710無)和滾筒內溫度而自動調整。2.2.2. 通過壓力控制電機改變壓力彈簧的長度而改變印刷壓力。2.2.3. 印刷壓力分為10級(RA機為12級),壓力控制傳感器用于確認最初的壓力位置(初始位置)。2.3. 壓力調節:壓力控制電機旋轉到指定位置t印刷壓力調整齒輪將動作傳送給印刷壓力調整螺絲t 改變壓力彈簧的張力t改變
36、印刷壓力。2.4. 初始壓力位置:2.4.1. 初始壓力位置為第 5級(RA機為第7級)。2.4.2. 每次開電源或機器復位時,機器都重新尋找初始壓力位置。2.5. 有兩種情況:2.5.1. 如果壓力控制傳感器的光路打開,壓力控制電機旋轉,直到光路被托架擋住,然后反向旋轉到光路打開。2.5.2. 如果壓力控制傳感器的光路被托架擋住壓力控制電機旋轉,直到傳感器的光路打開。2.6. E11:壓力控制電機鎖定判斷:A、 在壓力控制電機開始旋轉100 ms內,未檢測到壓力控制電機上編碼盤送出的脈沖。B、 在壓力控制電機開始旋轉5秒內,壓力中心傳感器狀態未從通轉為斷(或從斷轉為通)原因:A、壓力控制傳感
37、器損壞。B壓力控制鐵片脫落。C壓力調節螺絲、螺桿及彈簧的機械故障。D電機驅動板。2.7. 調整(見圖.10)2.7.1. 標準壓力位置A、拉出滾筒(避免滾筒溫度的影響,使用No.114 亦可),取下后蓋,打開電源,此時壓 力控制電機停在標準位置(5 級)上。B關電源,測量【X】值,即由壓力調整螺釘到壓力調節齒輪下平面的距離。C如果【X】值與標準值不符,則取下壓力控制電機,斷開接頭,調整X值使其相等。D打開電源,松開壓力控制傳感器的托架,使支架下落。E、 看著系統板上的 LED (PRP),漸漸抬升傳感器托架,直到LED發亮。F、固定傳感器托架。G關電,裝上電機,接上接頭,再開電,檢查確認 X值
38、。GR/RA機器【X】標準值GR機器RA機器滾筒類型標準值滾筒類型標準值A4X=18.0mmA4x=17mmB4x=19.0mmB4x=20mmA3x=18.5mmH如果X值過大,則在5級印刷時也會太濃。I、如果X值過小,則在5級印刷時也會太淡。3、拆卸3.1. 用慢速檔印刷觀察壓力組件動作3.2. P盤、壓力盤、入紙離合器傳感器、壓力檢測傳感器3.2壓力軸面板、電機主軸面板3.2. 壓力連接件3.3. 壓力桿3.4. 壓力輥3.5. 恢復3.5. 壓力桿的安裝(裝得太靠外,壓力連接件無法轉動;裝得太靠里,壓力連接件過于松動,印刷 噪音大)。第九章、出紙部分1、分離單元(見圖.15 )1.1.
39、 組成:分離爪分離風扇(NO.64)分離氣泵RA機型無吹風嘴與卸版共同使用無GR機型有吹風嘴單獨使用有1.2. 分離風扇A3的1個,B4的為2個,最新的吹口更靠下,防止向上干擾,使蠟紙起皺。1.3. 分離爪位置的控制(見圖.16)1.3.1. 分離爪分紙桿(與滾筒體支撐接觸,凸輪控制)1.3.2. 分離爪釋放桿(滾筒體拉出時,分離爪下降)2、吸風單元2.1. 組成:吸風風扇,出紙皮帶(NO.69,動力為主皮帶傳來),吸風離合器(RA沒有,GR1700/1710沒有)2.2. 出紙皮帶轉速由吸風離合器控制:印刷情況皮帶轉速1,2速1.8倍3, 4, 5 速1.2倍A3紙張1.8倍*目的是使紙有挺
40、度,不卷紙,出紙堆疊整齊。3、 出紙傳感器1(NO.19)和出紙傳感器 2(NO.20)3.1. 檢查出紙部分是否卡紙;3.2. 當壓力檢測傳感器的光路從“打開”變成“關閉”,如出紙傳感器1檢測到紙張,則正常;否則出現卡紙提示C32。當出紙傳感器2兩次在A位置都能檢測到紙張,機器認為出現卡紙,提示C32。3.3. 出紙傳感器2損壞:每印兩張停機4、出紙形狀的控制(GR1700/1710無)(見圖.18)4.1. 根據紙張幅面自動控制出紙形狀4.2. 組成:翼電機(NO.80),翼形板,側板,皮帶輥,跳翼開關SW1跳翼開關SW2紙張幅面跳翼開關的狀態紙張形狀A3SW1釋放SW2釋放一字形A3-A
41、4SW1壓下SW2釋放W形V A4SW1釋放SW2壓下U形4.3. E20:翼形板電機鎖定5、調整:5.1. 分離爪的位置(見圖.19)5.1.1. 滾筒在A位置;5.1.2檢查分離爪與滾筒的間隙應為1.02.0mm;5.1.3. 如不是,則松開分離調整板的螺釘,調整到正確的間隙。5.1.4. 如果間隙太小,分離爪可能劃傷蠟紙,在印件中間出現一條黑線,或使紗網損壞。5.1.5. 如果間隙太大,可能分離不下紙張,造成滾筒下卡紙。5.2. 分離風扇風力的調整5.2.1. 使用內存開關 No.89012100%50%30%5.2.2. 內存開關值只有在更換系統板或使用No.98時才會被清除。6、拆卸
42、:6.1. 吸風單元(觀察出紙1傳感器和出紙2傳感器,靈敏度可調)6.2. 分離爪6.3. 分離風扇* GR B4機器有兩個風扇,GR3750有一個風扇。6.4. 恢復(分離爪間隙調整完成后先按點動開關觀察后方可開機運行)第十章、掃描部分(自動進稿)1、概述1.1. 適用機型:(GR17OO/GR171O/GR17501.2. CCD : 4600個感光單元300DPI : 300DPI個單元/英寸400DPI : 400DPI個單元/英寸1.3. 作用:自動送稿單元(ADF將單張或多張原稿按順序從掃描器中輸送過去,掃描器讀取原 稿上的圖文密度,并把它轉換為數字信號。2、原理(見圖.27 )2
43、.1. ADF 組成2.1.1. 自動送稿開關2.1.2. 拾稿線圈,拾稿電機,讀脈沖電機;檢測代碼:No.76, No.78, No.1052.1.3. 原稿檢測傳感器,原稿對準傳感器,原稿進傳感器,原稿出傳感器檢測代碼:No.34, No.35,No.36,No.452.1.4. AD F電路板2.1.5. 掃描器組件2.1.6 .自動送稿輥,拾紙輥,分紙輥,傳送輥,讀入輥,退出輥2.2. 裝稿系統工作過程:放置原稿t原稿檢測傳感器檢測到原稿t面板由印刷轉換到制版狀態(2S)t拾稿線圈吸合,拾紙墊抬起(200ms)T拾稿電機啟動t拾紙輥,分紙輥 轉動t分離出一張原稿T輸送原稿T原稿對準傳感
44、器檢測到原稿(200ms)t拾稿線圈,拾稿電機關閉(10ms)T讀脈沖電機啟動t傳送輥,出稿輥轉 動t原稿繼續輸入t原稿進傳感器檢測到原稿頭(315±x )t讀電機關閉。(見圖.27 )注意:315±X為掃描開始位置,可用 No.86調整。2.3 .圖象掃描系統工作原理:按START鍵t發光二極管點亮t補償操作t讀脈沖電機啟動(520脈沖)t讀/寫信號開始t掃描原稿t原稿進入傳感器檢測到原稿尾部(652脈沖)t讀/寫信號關閉t讀脈沖電機轉動T( 1575脈沖后)讀脈沖電機停轉t輸送原稿到原稿托盤。3、調整3.1. 原稿進傳感器的靈敏度ADF電路板:有紙時無紙時TP1, TP
45、2 電壓1.0 ± 0.2V> 3.0VLED (IN)狀態亮不亮調整VR1:順時針增加靈敏度。32掃描開始位置內存開關 No.86 標準:5± 2mm3.3 圖象伸縮的校正8號測試圖一一頭尾兩端刻度線誤差在4mm之內。圖象處理板上SW3開關(在5-C之間進行調整)。3.4. 水平掃描位置內存開關No.83*注意:調整完成后,用8號測試圖檢查。如果兩側大幅仍失內容:進紙臺使用小紙張紙張幅面電位計損壞4、拆卸4.1. 掃描器上蓋No.105代碼進給原稿,觀察掃描動作。4.2. 掃描器4.3. 恢復第十一章、掃描部分(平臺式)1、適用機型:GR2000/GR2700/GR
46、2710/GR2750/GR3710/GR3750/GR37702、原理(見圖.28 )2.1. 組成2.1.1. 平臺到位開關,互鎖開關檢測代碼:No.39 (主電機及TPH安全開關),自動進稿暗調傳感器2.1.2. 稿架蓋板傳感器,原稿檢測傳感器,掃描器初始位置傳感器檢測代碼:No.51, No.52,No.49,No.502.1.3. 讀脈沖電機檢測代碼:No.1082.1.4. 掃描器2.2. 掃描系統: 2.2.1掃描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一:用于平臺掃描且無書本處理功能時(觸發初始位置傳感器)初始位置二:用于自動送稿或書本處理功能時(觸發自動送稿暗調傳感器)222工作原理:初始位置一時
47、:稿臺蓋板合上t原稿檢測傳感器檢測到原稿t自動轉換到制版狀態t按START鍵t發光二極管亮t補償操作t讀脈沖電機工作,掃描器右移t掃描原稿t掃 描結束(以進紙臺檢測到的紙張幅面大小為準)t發光二極管滅t讀脈沖電機反向轉動 掃描器回復位。初始位置二時:補償操作t CCD左移,找到原稿尺寸和刪除部分(預掃描)t回到初始位置一處t正式掃描z GR2750/GR3750有自動調整背景底色功能:補償操作tC右移t I9mn處讀取背景底色t2.57mm讀取背景底色t 2.57mm讀取背景底色t回到初始位置一處t進行正式掃 描z 照片掃描,加網點掃描和書籍處理是消底色功能無效。3、調整3.1. 掃描開始位置
48、內存開關 No.873.2 圖象伸縮的校正圖象處理板上SW2幵關。3.3 水平掃描位置內存開關No.84*注意:調整完成后,用 8號測試圖檢查。4、拆卸4.1. 稿臺蓋板4.2. 稿臺玻璃4.3. 掃描器(掃描排線請勿折疊,不可用力拔插)4.4. 觀察傳感器第十二章、制版部分1、工作原理:熱敏打印頭根據圖象處理板送來的信號控制其熱量發熱器件在蠟紙上加熱并打孔,完成對原稿圖 象的制版過程。(見圖.29 )2、 熱敏打印頭定位系統(見圖.30)2.1. 組成:熱壓電機、熱敏打印頭壓力開關、熱敏打印頭初始位置開關、熱壓電機凸輪、 開關凸輪、熱敏打印頭壓力彈簧。22作用:2.2.1. 熱壓電機:帶動熱
49、敏打印頭上升和下降(N0.111);2.2.2. TPH壓力開關:制版時控制熱敏打印頭與寫入輥接觸到位(NO.32);2.2.3. TPH初始位置開關:確定熱敏打印頭的抬升初始位置(N0.31);2.2.4. 熱壓電機凸輪:在熱壓電機的旋轉過程中,帶動熱敏打印頭托架上升或下降;2.2.5. 開關凸輪:在熱壓電機的旋轉過程中,控制壓力開關和初始位置開關的開閉狀態;2.2.6. TPH壓力彈簧:對熱敏打印頭托架產生向下的壓力。2.3. 故障提示信息:E19 (熱壓電機鎖定)3、制版系統(見圖.31 )3.1. 組成:熱敏打印頭(TPH),寫脈沖電機、寫入輥、寫入輥皮帶、寫入輥齒輪3.2. 作用:3
50、.2.1. 熱敏打印頭:通過發熱在蠟紙上燒孔,完成圖像的制版;3.2.2 .寫脈沖電機:通過寫入輥皮帶帶動寫入輥的轉動;3.2.3 .寫入輥:在制版過程中,傳送蠟紙。3.3. 動作:按“開始”鍵制版t掃描動作開始tTPH控制信號接通,加電t熱壓電機啟動tTPH下降與蠟紙接觸(壓力開關動作后,熱壓電機停止)T讀/寫開始信號接通T寫脈沖電機啟動T寫入輥轉動傳 送蠟紙T熱敏打印頭對蠟紙打孔T制好的版輸送到蠟紙儲存槽T讀/寫開始信號關閉T寫脈沖電機停止轉動t TPH控制信號關閉,TPH關電t熱壓電機旋轉抬起,TPH離開蠟紙(初始位置開關動作,熱壓電機停止)3.4. 分紙風扇與裝載風扇3.4.1. 制版
51、時:分離風扇開始吸蠟紙(NO.64 )3.4.2. 裝版時:裝載風扇開始吸蠟紙(NO.72 )3.5. 故障問題:3.5.1. 印刷件上有細白線:用 N0.117、N0.118、N0.119、NO.120測試確認是熱敏打印頭還是掃描頭、圖象板的問題。3.5.2. 制版后部分無圖象:寫入輥齒輪內六角螺釘松動。4、調整4.1. ( GR175O/GR275O/GR3750 熱敏打印頭的電壓 .4.1.1. 關閉電源;4.1.2. 確認圖象處理板上的SW4為E, SW5為D;(1700/1710,SW1為9)4.1.3. 根據TPH上的電阻值找出相應的電壓值(GF打印頭皆標于打印頭上);4.1.4.
52、 在熱敏打印頭電源板上 TP1 ( +)和TP2 (地)接上電壓表,拔下TP3插頭;4.1.5 通電讀取電壓表上的數值是否與規定的電壓值一致;4.1.6. 不正確,微調 VR1和粗調VR2校正;4.1.7. 關閉電源,插回TP3插頭。(注:GR1710熱敏打印頭的熱功率除了B點不同,其它調整方法一樣。在B點中如下:確認圖象處理板上的SW偽9)4.1.8. 調整不當:電壓高:圖象變形,易損壞熱敏打印頭的加熱元件。電壓低:圖象模糊,發虛。4.1.9 新的TPH電壓調整:GR技術通告 GRT-0164.2. 制版長度(寫脈沖電機動作時間)4.2.1. 用A3幅面沒有天頭空白的原稿(有從頂部到尾部的一
53、根豎線)制版、印刷;4.2.2. 測量印刷件上線的長度,對B4滾筒應為357mm A4應為290mm4.2.3. 不正確,用 NO.85調整。4.3. 制版寬度4.3.1. 在進紙盤中放一張 210mm( A4)或257mm( B4)的紙,滑動兩側導紙板靠近紙邊;4.3.2. 用NO.91測試功能:A4 會顯示“ 90 ”或“ 190 ”( RA 163)B4 會顯示“ 63 ”或“ 163 ”( RA 136)4.3.3. 不正確,調整圖象處理板十六位開關SW7每一刻度變化是 1mmSW7數值增大,增加制版寬度;SW7數值減小,減小制版寬度。4.3.4. 熱敏打印頭功率的輸出比率(GR用NO.88記憶開關調整:01234TPH功率100%105%95%90%85%5、拆卸和安裝5.1. 熱敏打印頭(不能觸碰打印頭的接頭)5.2. 寫脈沖電機5.3. 寫入輥齒輪5.4. 寫入輥6、TPH 的通用:1700/1710=2700; 2000=2710 1750=27507、GR系統板通用,SW3開關需調整。第十三章、卸版部分1、工作原理:通過卸蠟紙鉤,從滾筒上剝下廢蠟紙,并旋轉滾筒,在上下垂直傳送輥的轉動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高級運籌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交通工具集成燈具》課件
-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統計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白山職業技術學院《聚合物表征與測試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鄉工程學院《建筑結構新技術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重唱與合唱(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小貓咪找伙伴》課件
- 2025至2031年中國拼接信封睡袋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兒童房吊頂施工方案
- 唐山高科總部大廈幕墻工程幕墻招標技術評估總結
-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 第三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測試卷
- 生產作業流程圖
- 10kV線路拆除
- 高中學生選課指導手冊
- 為老年人更換紙尿褲評分標準
- 教務管理系統UML模型PPT課件
- 吸收塔及煙囪施工方案
- 山東省醫院目錄
- 高中數學答題卡模板word版(共2頁)
- 小型構件預制場建設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