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呼吸道傳播的細菌_第1頁
第5章呼吸道傳播的細菌_第2頁
第5章呼吸道傳播的細菌_第3頁
第5章呼吸道傳播的細菌_第4頁
第5章呼吸道傳播的細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5 章 呼吸道感染細菌學習要點一、結核分枝桿菌1. 生物學性狀( 1) 形態與染色: 細長微彎, 常聚集成團, 或分枝狀排列。 抗酸染色陽性。 有莢膜。( 2)培養特性:營養要求高。專性需氧,生長緩慢。菌落表面干燥呈顆粒狀,似菜花。( 3)變異性:可發生形態、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藥性變異。( 4)抵抗力:對乙醇、濕熱、紫外線等敏感。對酸、堿和干燥有較強抵抗力。( .致病性與免疫性( 1)致病性1)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損傷的皮膚粘膜等傳播2. 致病因素: 不產生內、 外毒素, 其致病性可能與細菌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癥、菌體成分和代謝產物引起的免疫損傷有關。3)臨

2、床上肺結核最常見,如肺門淋巴結核、粟粒性肺結核等。其次是肺外感染,如胸膜、腎、腸、膀恍結核等。( 2)免疫性:抗感染免疫以細胞免疫為主,屬于傳染免疫,即有菌免疫,當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存在時才有免疫力。結核菌素試驗是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來檢測受試者是否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及細胞免疫功能是否正常。原理: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細胞免疫和 IV 型超敏反應同時并存,注射一定量結核菌素誘導致敏TDTH 細胞釋放細胞因子, 形成以單核巨噬細胞浸潤為主的局部炎癥反應。方法及結果分析見教材。3. 微生物學檢查( 1)標本: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標本。可先濃縮集菌,以提高檢出率。( 2)直接涂片鏡檢:取標

3、本直接厚膜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鏡檢。( 3)分離培養與鑒定:將經集菌處理的沉淀物,接種于固體培養基上,37培養,通常34w可長出粗糙的菌落。也可將標本接種于液體培養基中,57d取沉淀物涂片 染色鏡檢,獲結果較快,有助于治療。(4)快速診斷:目前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已用于結核分枝桿菌的鑒定,每毫升標本中幾個細菌即可獲陽性結果。但應注意排除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 5)血清學試驗:用ElISA 測定待檢標本(腦脊液、血液或胸腹水)中的抗體,明顯增高者有助于活動性結核病的診斷。4. 防治原則( 1)預防:主要通過及時發現和治療痰菌陽性患者和應用卡介苗接種。接種對象為新生兒和結核菌素試驗陰性

4、的兒童。接種方法為皮內注射0.1ml (內含0.50.75mg) 的卡介苗。另外,卡介苗為活菌制劑,應注意低溫保存。(2)治療:目前,我國采用WHOS議推廣的“直接督導下的短程化療"(DOTS方案,即病人每次均由“督導員” (醫務人員、社區志愿者或家屬)在場目睹其服用規定藥物。療程可縮短至6 個月。國內外均推行三藥聯合方案。在耐藥病例發生率較高地區,頭 2 個月強化期需加第 4 種藥。二、腦膜炎奈瑟菌1. 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腦膜炎奈瑟菌呈腎形或豆形,成雙排列,凹面相對,直徑 0.60.8m0革蘭陰性,新分離的菌株有莢膜和菌毛。( 2)培養特性:營養要求高,最常用的是巧克力

5、色培養基。最適溫度3537,pH7.47.6,專性需氧。菌落1.01.5mm、圓形、無色透明、光滑似露滴狀。因產生自 溶酶,培養超過48h 即死亡。( 3)抵抗力:本菌抵抗力弱,對冷、熱、干燥、紫外線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2. 致病性( 1)傳染源:主要是帶菌者和病人,經飛沫傳播為主要途徑,密切接觸(如同睡、喂乳、親吻)對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的傳播有重要意義。( 2)致病因素:主要有內毒素、莢膜及菌毛。內毒素在發病中起主要作用( 3)流腦潛伏期110d。臨床表現有普通型、暴發型、輕型和慢性敗血癥型。臨床特點:以冬春季發病較多。 15 歲以下兒童易感,以 6 個月至 2 歲發病率最高。3微生物學檢查(

6、 1)根據病程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血液、瘀點瘀斑滲出液或腦脊液等不同標本。( 2)直接涂片染色鏡檢( 3)分離培養:應立即保溫送檢或床邊接種。( 4)血清學方法快速診斷。4防治原則( 1)疫菌接種:保護率可達90%以上。( 2)流行期間可短期應用磺胺藥口服或滴鼻。( 3)治療:可選用青霉素、磺胺、氯霉素等抗菌藥物及對癥治療。三、流感嗜血桿菌( .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為革蘭陰性短小桿菌。無芽胞或鞭毛,多數菌株有菌毛,有毒株可有莢膜。( 2)培養特性:本菌營養要求特殊,生長需X 因子(血紅素及其衍生物)和 V 因子(輔酶I或H)。在巧克力(色)平板上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與金黃色葡萄球

7、 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共同培養,可見衛星現象。( 3)抵抗力:流感嗜血桿菌抵抗力弱,對氨芐青霉素、鏈霉素、磺胺類、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敏感。( .致病性與免疫性( 1)傳染源:是帶菌者和病人,主要經呼吸道傳播。( 2)致病因素:主要是莢膜、菌毛及內毒素,致病力強的細菌同時具有IgA 酶。( 3) 引起原發或繼發感染:原發感染以小兒多見。 可致腦膜炎、 鼻咽炎、 咽喉會厭炎、關節炎、心包炎等急性化膿性炎癥,甚至敗血癥;繼發感染多見于成年人,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腦膿腫、急性化膿性結膜炎、亞急性心內膜炎和菌血癥等。( 4)免疫性:以體液免疫為主。抗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3微生物學檢

8、查(1) 根據感染部位不同采集標本。(2) 直接涂片染色鏡檢(3)分離培養:標本接種于巧克力色培養基上,經 37c培養2448h,根據菌落形態、衛星現象、生化反應及莢膜腫脹試驗予以鑒定。4防治原則(1) 疫菌接種:對18 個月以上的兒童接種后一年內保護率可達90%以上。(2) 流行期間可短期應用磺胺藥口服或滴鼻。(3) 治療:可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及對癥治療。四、肺炎支原體1生物學性狀(1)形態與染色:肺炎支原體呈球形或絲狀,長約 25仙m。無細胞壁。可通過濾 菌器。(2)培養特性:營養要求高。絕對需氧。生長緩慢,16h分裂一代,750d后于40 倍顯微鏡下可見油滴狀菌落。多次傳代后生長加快,菌

9、落為典型的荷包蛋樣。( 3)抵抗力:抵抗力弱,56很快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對交沙霉素、強力霉素、氯霉素、鏈霉素、紅霉素類及新一代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等敏感。2致病性與免疫性(1) 傳染源:是帶菌者和病人,主要經呼吸道傳播。(2)致病因素:主要通過其特殊的頂端粘附蛋白P1,粘附于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上,使細胞膜受損。(3) 肺炎支原體致病力不強,不侵入組織與血流,可刺激機體產生炎癥反應,使局部組織產生病理損傷。引起支原體肺炎。其病理特征為肺部間質性炎癥,又稱原發性非典型肺炎。(4) 臨床特點:多發生于夏末秋初,以 515 歲的青少年多見。3微生物學檢查取病人痰或咽拭子作分離培養,

10、或增菌后再作分離培養。但因支原體生長緩慢,且陽性率低,故對臨床治療意義不大,有助于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試驗有助于診斷。目前傾向于早期尋找抗原,如用單克隆抗體經 ELISA 檢出患者痰、鼻或支氣管洗液中的肺炎支原體抗原;或用 PCR 技術檢測標本中的肺炎支 原體 DNA 以協助臨床診斷。五、其他細菌1肺炎鏈球菌(1)生物學性狀:肺炎球菌呈矛頭狀,直徑0.51.5仙叫常成雙排列,以鈍端相對在體內有較厚的莢膜。無芽胞及鞭毛。革蘭染色陽性。本菌營養要求高,在含血或血清的培養基中才能生長。最適生長溫度 37C,最適pH7.47.8。菌落細小、圓而光 滑,透明或半透明,可形成 a溶血環,須與甲型鏈球菌區別

11、。若培養超過 48h,由于 細菌產生的自溶酶可使菌體自溶,菌落中央下陷呈臍狀。所以常用菊糖分解及膽汁溶菌試驗與甲型鏈球菌區別。抵抗力弱,加熱56 20 min 即死亡。對一般消毒劑敏感。有莢膜的菌株對干燥抵抗力強,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 12月。對青霉素、紅霉素、林 可霉素、頭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敏感。( 2)致病性:本菌的主要致病物質是具有抗吞噬作用的莢膜。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該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及鼻咽部,一般不致病。當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營養不良、嬰幼兒或年老體弱等抵抗力下降時易患該病。肺炎后可繼發胸膜炎、膿胸,也可引起支氣管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心內膜炎、腦膜炎及敗血癥等。( 3)微生物

12、學檢查:取痰、膿液、腦脊液和血液等,涂片鏡檢或將標本接種于血平板,培養后取有草綠色溶血環的菌落,作膽汁溶菌和菊糖分解試驗可進一步鑒定確 診。( 4) 防治原則:疫菌接種: 對 18 個月以上的兒童接種后一年內保護率可達90%以上。流行期間可短期應用磺胺藥口服或滴鼻。治療:可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及 對癥治療。預防可用莢膜多糖疫苗(商品名為紐英法23)。使用對象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 2 歲以上兒童及慢性病患者。2 .百日咳鮑特菌為革蘭陰性小球桿菌,用甲苯胺藍染色可見兩極異染顆粒。無芽胞及鞭毛。光滑 型菌株有莢膜和菌毛。營養要求高,初次分離需用鮑-金培養基。專性需氧。抵抗力弱。 該菌的致病物質主要有

13、菌毛、莢膜、內毒素及外毒素。引起人類百日咳,是兒童常見 的呼吸道疾病,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為特征。5歲以下兒童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再 感染少見。采用 “白百破”三聯疫菌進行人工自動免疫,效果較好。必要時可用高效 價百日咳免疫球蛋白進行緊急預防。治療選用敏感抗生素和對癥治療。3 .白喉棒狀桿菌菌體細長微彎,一端或兩端膨大似棒狀,革蘭染色陽性。有異染顆粒,為該菌的 特征之一,具有鑒別意義。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外毒素是白喉棒狀桿菌的主要致 病物質。通過呼吸道感染后在鼻咽喉部生長繁殖,局部形成灰白色假膜。釋放的外毒 素吸收入血,形成毒血癥。毒素與心肌、腎、腎上腺等結合引起細胞變性、壞死、內 臟出血和

14、神經麻痹,成為白喉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白喉以體液免疫為主。在病后、 隱性感染和預防接種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 注射白喉類毒素(或三聯疫苗)是防治白 喉的主要措施。對密切接觸白喉患者的兒童,應立即肌肉注射白喉抗毒素作緊急預防。 治療白喉應盡早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先作皮試),同時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復習題一、名詞解釋1 .抗酸桿菌2 .結核菌素試驗3 .衛星現象4 . DPT疫苗二、填空題1 .結核菌素試驗所用的試劑有 和 兩種。2 .根據麻風的臨床病理表現分為 和 兩型麻風3 .結核分枝桿菌侵人機體的途徑有 、4 .結核分枝桿菌對干燥、 和 的抵抗力較強。5 .引起人類呼吸道感染常見的革蘭陰性小

15、桿菌包括 和。6 .培養流感嗜血桿菌必須在培養基中加入 ,以提供 因子和 因子.7 .流感嗜血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共同培養時可出現 現象,其原因是靠近金黃 色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桿菌可得到更多的 。8 .流感嗜血桿菌的致病物質主要有 、和。9 .流感嗜血桿菌的強毒株有 ,其型別為 引起繼發感染的多為 株10 .軍團菌廣泛存在于各種 ,侵入人體后可寄生在 細胞內。11 .培養嗜肺軍團菌需提供 和。12 .治療軍團菌病首選藥物是 ,并可與 聯合應用。13 .預防百日咳可接種 或。三、選擇題A1型題1 .下列細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A.大腸埃希菌B.丙型鏈球菌C.腦膜炎奈瑟菌D.結核分枝桿菌E.肺炎鏈球

16、菌2 .致病物質中既無內毒素又無外毒素的細菌是A、白喉棒狀桿菌B、百日咳鮑特菌 C、葡萄球菌 D、結核分枝桿菌E、肺炎鏈球菌3 .分離結核分枝桿菌常用的培養基是A血平板B、SS平板C、沙保培養基 D 、羅氏培養基 E、 巧克力培養基4 .人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免疫特點是A、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并重B 、以體液免疫為主G為有菌免疫D、可引起1型超敏反應E、不能獲得人工自動免疫5 .卡介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A結核性腦膜炎患者 B、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 C、嚴重的結核病人D新生兒和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E、月中瘤患者6 .可鑒別流感嗜血桿菌的試驗是A 在B-G培養基上形成珍珠樣菌落R與金葡菌共同培養形成&quo

17、t;衛星現象"G產生水溶性色素D懸滴法直接鏡檢可見細菌的活潑運動E、在亞硫酸鉀培養基上形成黑色菌落7 . 流感嗜血桿菌可引起的疾病中不 包括A鼻咽炎 B、慢性支氣管炎C、敗血癥D、流行性感冒E 、中耳炎8 . 下列哪項不 是腦膜炎奈瑟菌的特點A革蘭染色陰性B、可有莢膜和菌毛 C、營養要求高D、呈腎形或豆形E、對青霉素不敏感9 . 對腦膜炎奈瑟菌敘述錯誤 的是A、無芽胞及鞭毛B 、腦脊液中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G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弱D 、治療可選青霉素 E、可引起流行性乙型腦炎10 . 對腦膜炎奈瑟菌致病性的 錯誤 敘述是A通過飛沫傳播感染R機體抵抗力低下是發病的重要因素G可在吞噬細胞內寄生

18、D主要靠內毒素致病E、不侵入血流,僅引起呼吸道局部損傷11 . 目前預防百日咳可采用A注射類毒素B、注射減毒活疫苗 C、注射抗毒素D 、注射白百破三聯疫苗E、注射百日咳亞單位疫苗B1 型題(供13題備選答案)A.BCYE® 養基B.巧克力(色)平板C.鮑金(B-G)培養基D.厭氧培養,初次分離加5%COE.普通培養基1. 分離流感嗜血桿菌應用2. 分離腦膜炎奈瑟菌應用3. 分離百日咳鮑特菌應用(供47題備選答案)A. 通過飛沫傳播引起腦部感染B. 通過飛沫傳播引起咽喉部感染C. 通過飛沫傳播引起氣管、支氣管感染D.可引起原發感染(以小兒多見),也可引起繼發感染(成人多見)E.水中常居

19、菌,通過食人引起腹瀉4. 流感嗜血桿菌5. 百日咳鮑特菌6. 白喉棒狀桿菌7. 腦膜炎奈瑟菌(供810題備選答案)A. 莢膜B.蠟質DC.索狀因子D.硫酸腦甘酯E.磷脂8. 能引起遲發型超敏反應的物質是9. 能促進結核結節形成和干酪樣壞死的物質是10. 抑制白細胞游走和引起強烈的局部肉芽腫反應X型題1 .流感嗜血桿菌的特點包括A為革蘭陰性小桿菌B、有鞭毛和芽胞 C、屬嗜血桿菌,生長需X和V因子D強毒株可引起小兒原發性急性化膿感染E、弱毒株可引起呼吸道繼發感染2 . 百日咳鮑特菌與流感嗜血桿菌的相同點包括A、均為革蘭陰性小桿菌 B 、有菌毛和莢膜C、可產生外毒素D經飛沫傳播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人

20、工免疫可有效預防感染四、問答題1. 簡述結核菌素試驗的原理、方法和結果分析。2. 簡述腦膜炎奈瑟菌主要傳播方式和預防措施。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 分枝桿菌屬用石炭酸復紅染色時不易著色,但經加溫和延長染色時間,著色后則能抵抗鹽酸酒精的脫色,故又稱抗酸桿菌。2. 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目前常用純蛋白衍生物于前臂內側作皮內注射,48 72h觀察結果,若局部出現紅月中硬結直徑大于 5mmf為陽性反應,大于15mm強陽 性。可判定受試者是否受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3. 將流感嗜血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共同培養,由于后者可合成V因子,促進前者的生長,因此,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圍生長的流感嗜血桿菌菌落較大,遠處的菌落較小,此稱為衛星現象,有助于對流感嗜血桿菌的鑒定。4. DPT疫苗即由百日咳死菌苗和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成的“白百破”三聯疫苗, 用于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的預防,效果較好。二、填空題1.OT; PPD; 2. 結核樣型;瘤型; 3. 呼吸道;消化道;損傷的皮膚; 4. 紫外線;酸、堿;5. 流感嗜血桿菌; 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