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維重建指南_第1頁
CT三維重建指南_第2頁
CT三維重建指南_第3頁
CT三維重建指南_第4頁
CT三維重建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T三維重建指南1、脊柱重建:腰椎:西門子及GE圖像均發送至西門子工作站,進入3D選項卡A、椎體矢狀位及冠狀位:a. 選擇骨窗薄層圖像(西門子 1mm 70s;GE 0.625mm BONE),載入3D重建,調整定位線,使椎體冠狀位、矢狀位定位線與解剖位置一致,并將橫斷位定位線與兩者垂直,將三幅圖像模式改為MPR;b. 橫斷位作為定位相,做矢狀位重建,打開定位線選項卡,點擊垂直定位線,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右向左,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體軸線,兩邊范圍包全椎體及橫突根部(一般為19層),點擊確定,保存;c. 矢狀位作為定位相,打開曲面重建選項卡,沿各椎體中心弧度畫定位相

2、曲線,范圍包全,雙擊結束,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前向后,范圍前至椎體前緣,后至棘突根部(一般為19層),點擊確定,保存。B、椎間盤重建:a. 選擇軟組織窗薄層圖像(西門子 1mm 30s;GE 0.625mm STND),載入3D重建,調整定位線,使椎體冠狀位、矢狀位定位線與解剖位置一致,并將橫斷位定位線與兩者垂直,將三幅圖像模式改為MPR;b. 矢狀位作為定位相,做椎間盤重建,打開定位線選項卡,點擊水平定位線,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上向下,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層數5層,方向沿椎間隙走行方向,做L1/2-L5/S1椎間盤,注意右下角圖像放大,逐個保存。注意:

3、脊柱側彎患者,椎間盤重建過程中需不斷調整冠狀位定位相上矢狀定位線(紅色),使其保持與相應椎間隙垂直。C、椎體橫斷位重建:椎體骨質病變者,如壓縮性骨折、骨轉移、PVP術后等病人,加做椎體橫斷位重建,矢狀位圖像做定位相,沿病變椎體軸向,做橫斷位重建,注意重建圖像放大,保存。打片:矢狀位及冠狀位二維一張:8×5;椎間盤一張:6×5;若為椎體骨質病變者,椎間盤圖像不打,打椎體橫斷位重建圖像,共兩張膠片。頸椎A、椎體矢狀位及冠狀位:a. 選擇骨窗薄層圖像(西門子 1mm 70s;GE 0.625mm BONE),載入3D重建,調整定位線,使椎體冠狀位、矢狀位定位線與解剖位置一致,并將

4、橫斷位定位線與兩者垂直,將三幅圖像模式改為MPR;b. 橫斷位作為定位相,做矢狀位重建,打開定位線選項卡,點擊垂直定位線,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右向左,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體軸線,兩邊范圍包全椎體及橫突根部(一般為17-19層),點擊確定,保存;c. 矢狀位作為定位相,打開曲面重建選項卡,沿各椎體中心弧度畫定位相曲線,范圍包全,注意從斜坡開始,雙擊結束,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前向后,范圍前至椎體前緣,后至棘突根部(一般為15-17層),點擊確定,保存。B、椎間盤重建:a. 選擇軟組織窗薄層圖像(西門子 1mm 30s;GE 0.625mm

5、STND),載入3D重建,調整定位線,使椎體冠狀位、矢狀位定位線與解剖位置一致,并將橫斷位定位線與兩者垂直,將三幅圖像模式改為MPR;b. 矢狀位作為定位相,做椎間盤重建,打開定位線選項卡,點擊水平定位線,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上向下,選擇層厚2mm,層間距2mm,層數5層,方向沿椎間隙走行方向,做C2/3-C6/7椎間盤,注意右下角圖像放大,逐個保存。注意:脊柱側彎患者,椎間盤重建過程中需不斷調整冠狀位定位相上矢狀定位線(紅色),使其保持與相應椎間隙垂直。C、椎體橫斷位重建:椎體骨質病變者,如壓縮性骨折、骨轉移、PVP術后等病人,加做椎體橫斷位重建,矢狀位圖像做定位相,沿病變椎體軸向,做橫斷位

6、重建,注意重建圖像放大,保存。打片:矢狀位及冠狀位二維一張:6×5或8×5;椎間盤一張:6×5;若為椎體骨質病變者,椎間盤圖像不打,打椎體橫斷位重建圖像,共兩張膠片。胸椎A、椎體矢狀位及冠狀位:a. 選擇骨窗薄層圖像(西門子 1mm 70s;GE 0.625mm BONE),載入3D重建,調整定位線,使椎體冠狀位、矢狀位定位線與解剖位置一致,并將橫斷位定位線與兩者垂直,將三幅圖像模式改為MPR;b. 橫斷位作為定位相,做矢狀位重建,打開定位線選項卡,點擊垂直定位線,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右向左,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體軸線,兩邊范圍包全椎體

7、及橫突根部(一般為19層),點擊確定,保存;c. 矢狀位作為定位相,打開曲面重建選項卡,沿各椎體中心弧度畫定位相曲線,范圍包全,雙擊結束,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前向后,范圍前至椎體前緣,后至棘突根部(一般為19層),點擊確定,保存。打片:矢狀位及冠狀位二維一張:8×5;椎間盤一張:可選擇6×8。胸腰椎聯合:A、椎體矢狀位及冠狀位:a. 選擇骨窗薄層圖像(西門子 1mm 70s;GE 0.625mm BONE),載入3D重建,調整定位線,使椎體冠狀位、矢狀位定位線與解剖位置一致,并將橫斷位定位線與兩者垂直,將三幅圖像模式改為MPR;b. 橫斷位作為

8、定位相,做矢狀位重建,打開定位線選項卡,點擊垂直定位線,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右向左,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體軸線,兩邊范圍包全椎體及橫突根部(一般為19層),點擊確定,保存;保存完胸腰椎聯合片后,可相應放大胸椎及腰椎范圍矢狀位,分別保存,利于圖像觀察。c. 矢狀位作為定位相,打開曲面重建選項卡,沿各椎體中心弧度畫定位相曲線,范圍包全,雙擊結束,選擇層厚3mm,層間距3mm,變換數字順序,使其從前向后,范圍前至椎體前緣,后至棘突根部(一般為19層),點擊確定,保存。保存完胸腰椎聯合片后,可相應放大胸椎及腰椎范圍冠狀位,分別保存,利于圖像觀察。視情況需要,決定是否做腰椎間

9、盤重建。B、椎體橫斷位重建:椎體骨質病變者,如壓縮性骨折、骨轉移、PVP術后等病人,加做椎體橫斷位重建,矢狀位圖像做定位相,沿病變椎體軸向,做橫斷位重建,注意重建圖像放大,保存。打片:共四張:冠狀位及矢狀位胸腰椎聯合圖像,冠狀位及矢狀位打兩張5×4,橫斷位骨窗兩張膠片。椎體特殊增強重建要求(介入科):脊柱增強掃描:用增強薄層序列軟組織窗進行重建,病變范圍累及椎體做橫斷位軟組織窗重建,以顯示病變與血管關系。骨折、骨質破壞等椎體橫斷位重建時注意保留后方皮膚,不宜放過大,以用作穿刺通路測量關節二維+三維重建:各關節重建均要順關節面方向做冠狀位及矢狀位圖像,而非掃描圖像的冠狀位及矢狀位,因此

10、載入西門子工作站3D選項卡后,需調整定位線,使各定位線沿關節面走行方向,并保持各線之間的垂直關系,并以橫斷面作為定位相,做冠狀位及矢狀位重建,層厚選擇3mm,層間距3mm。特殊關節重建:肘關節:因肘關節擺位問題,較難同時顧及肱骨內外側髁及尺橈骨上段解剖關系,因此,需要根據病變部位,若位于肱骨下端,則以肱骨內外側髁為基準線,做冠狀位矢狀位;若病變位于尺橈骨上段,則以尺橈骨上段關節面作為基準線,做冠狀位矢狀位;髖關節:以髖關節走行方向做冠狀位矢狀位之外,在髖關節冠狀位圖像上,平行于股骨頸走行方向,做股骨頸長軸位重建。手及足:手及足做冠狀位重建時,調整定位線角度,盡可能使多的掌骨或跖骨位于同一層面上

11、。長骨:肱骨、尺橈骨、股骨及脛腓骨重建時,至少以一端關節面作為定位標準。打片:二維重建一張膠片,平掃橫斷位骨窗一張膠片,三維一張彩色膠片。腹盆部二維重建:定位線調整至標準解剖位置,橫斷位做定位相,做冠狀位及矢狀位成像,層厚5mm,層間距5mm,范圍包全。打片:冠狀位及矢狀位兩張膠片,橫斷位兩張膠片(僅腹部的只打一張)食管氣管二維重建:定位線調整至標準解剖位置,橫斷位做定位相,做矢狀位圖像,包全食管及氣管范圍,層厚3mm,層間距3mm;冠狀位:以矢狀位做定位相,沿食管氣管走行方向做曲面重建,層厚3mm,層間距3mm。打片:二維一張膠片,橫斷位縱隔窗及肺窗兩張膠片。血管重建:頭頸部血管CTA:GE

12、掃描:A. 血管剪影:AW461工作站左側ADD/SUB標簽,選擇薄層動脈期所有圖像(注意確保最下一欄所有圖像被選中),點擊Select Series,同樣選擇平掃薄層圖像,點擊后面一個Select Series,中間換成 - ,單擊=,形成新的序列;B. 血管三維重建,選擇剪影后圖像,進入Volume Rendering選項,采用修剪或清除左上角長血管方式,將頭頸部血管顯示全,利用Batch存圖(注意圖像放大),向左旋轉加向下旋轉;C. 血管二維評價:選擇原始未剪影增強薄層圖像,進入Vessel IQ選項,選擇Bilateral Carotid Vertebral Artery,分別標注兩側

13、頸內動脈及椎動脈,頸內動脈范圍選擇自掃描起始點,至大腦中動脈M1中段,椎動脈自掃描起始點至基底動脈上段;(注意選擇Multiple points);每根血管存圖,照相(4×4,一張膠片)。打片:彩圖一張:腦血管三維,3×4,向左旋轉6張,向下旋轉6張,可隔一張打一張;上述血管拉直圖膠片一張;橫斷位厚層圖膠片一張。現西門子頭頸部動脈掃描較少,暫不詳細介紹。肺動脈血管CTA:GE能譜掃描:A. 選擇薄層能譜圖像,點擊VR進入,自動載入能譜數據。根據需要,可選擇長血管或切割,最終留肺動脈主干及分支,盡量去除肺靜脈及心腔。B. 打開能譜,左鍵圖像左上方 GSI,改為MONO,調Ke

14、V至55,以更好顯示末端分支。旋轉存圖。C. 利用定位線及旋轉,在二維MIP圖(5mm,不宜過厚,會遮蓋小栓子),顯示兩肺各葉、段分支主干,若有栓子,箭頭標注。D. 選做冠狀位或斜冠狀位MIP圖。打片:三維彩圖一張;MIP圖一張;橫斷位肺窗及增強縱隔窗各一張。西門子掃描:夜班西門子掃描圖像可傳至GE工作站做,無能譜處理一項,其他同前。西門子工作站可用Circulation選項卡自動篩選栓子,Inspace做三維圖像,3D做各分支MIP圖像。要求同前。主動脈CTA:主動脈全程或胸主動脈CTA:A. 選擇薄層圖像,點擊Vessel IQ,選擇主動脈程序,進入自動去骨;B. 利用剪切或者長血管,從主

15、動脈瓣,至掃描野下緣,留主動脈全程,保留三根毛、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腎動脈等主要分支起始段,末端細小分支可不顯示,以免遮蓋主動脈顯示。存圖,照相。C. 利用血管分析包,選擇主動脈瓣水平為Start Point,向下延伸,若為主動脈全程,末端點擊至一側髂動脈近段(若有病變,如夾層累及一側髂動脈,則一直延伸至病變范圍),拉直及曲面MIP圖像存圖。D. 以主動脈弓方向,做主動脈斜矢狀位,層厚3mm,層間距3mm,范圍包全主動脈即可。打片:三維彩圖一張;MIP及斜矢狀位可打至一張;橫斷位3張,共5張片子。腸系膜上動脈CTA:A. 選擇薄層圖像,點擊Vessel IQ,選擇腸系膜上動脈程序,進入自動去

16、骨;B. 長全殘缺血管,可先存3D旋轉圖像;存儲后,左上角圖像改為VR,利用剪切工具內Keep Object工具,點擊主動脈,去除雜亂血管,存圖。C. 利用血管分析包,選擇腹腔干上緣主動脈管腔為起始點,點擊腸系膜上動脈延伸,末端至腸系膜上動脈主要分支末端;同樣方法標記腸系膜下動脈;拉直血管及曲面MIP圖存圖照相。D. 利用厚層(20-25mm)MIP圖像,多幅顯示腸系膜上動脈及腸系膜下動脈末端細小分支,存圖。打片:三維彩圖一張;MIP圖一張;增強橫斷位(若開腹部增強,上腹部三期三張,腹盆三期部四張)。門靜脈CTV:A. 視情況選擇門脈期或延遲期門靜脈顯示最好的一期薄層圖像,進入VR。B. 可選

17、擇長血管,長齊門靜脈主干及主要分支、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及屬支、腸系膜下靜脈以及可能擴張迂曲的門靜脈屬支血管;若門靜脈顯示欠佳,可用厚層圖像,改為VR模式,旋轉顯示門靜脈及屬支;C. 順門靜脈方向做斜冠狀位重建,并利用定位線,盡量顯示門靜脈及屬支MIP圖。打片:三維彩圖一張;MIP圖一張;橫斷位。下肢動脈CTA:A. 選擇薄層圖像,點擊Vessel IQ,選擇下肢動脈程序,進入自動去骨;B. 長全殘缺血管,可先存3D旋轉圖像;正位、后位全程存圖;放大,上下分兩節分別旋轉存圖;C. 模式改為VR,上段及下段分兩節,旋轉存圖;D. 選做,雙下肢血管分析包拉直圖像;E. 選擇薄層圖像,進入VR,除去

18、除比較明顯的肌肉等遮擋雜物,其他不予去除,分上、下段放大,留存帶骨血管圖像;放大足部,分別留取兩足足背及足底動脈。打圖:正位及后位全程血管MIP圖膠片一張;去骨VR血管一張,上段及下段各6張,共4×3格式;帶骨上段、下段各六張,雙足足背及足底血管4張,共4×4一張;拉直血管(有leg vessel膠片格式)或上下段分段MIP圖膠片一張。冠狀動脈:序列:2:平掃鈣化積分序列3:增強測試序列5-6:45%及75%薄層原始圖像7:5%-95%心動周期每隔10%重建的薄層原始圖像8-9:SS-Freeze序列選取的45%及75%心動周期圖像,用于生成SS-Freeze序列圖像(重建

19、不用此序列)10:厚層圖像用于打片108-109:基于8-9序列,AW461工作站自行生成的SS-Freeze序列,此序列用于三維重建(此序列僅在AW461工作站上生成)重建步驟:A. 瀏覽SS-Freeze 75%及SS-Freeze 45%序列圖像,比較兩個時相冠脈穩定程度,選擇運動偽影較少的時相用于三維重建;B. 選擇合適時相序列,單擊Auto Coronary Analysis,進入自動提取過程;利用長血管工具,長齊各分支冠脈,并去掉靜脈;C. 血管修飾完畢,點擊血管分析包下方Relaunch按鈕,自動定位Aorta Center,根據血管走行,標記好Left Anterior Des

20、cending Artery、Left Dircumflex Artery、Right Coronary Artery,若對角支或鈍緣支較粗長或有病變,一并標記上;D. 單擊Next,進入血管分析;若血管徑路識別有問題,利用工具里面的Edit-Edit trace進行路徑修正;旋轉角度進行觀察各血管拉直圖像,在最好顯示病變部位的角度存圖、照相;各血管MIP曲面圖,不同角度存圖照相;E. 若血管有錯層偽影,在Filter里將IBR開開;若有血管狹窄或斑塊,利用左側分析包里面的狹窄及斑塊分析工具,在病變的起始及結束端分別選擇,進行分析,存圖,注意測完后刪除測量數據;F. 各血管分支分析完畢,單擊左

21、側Previous按鈕,退回上一步,單擊Clear All,清楚血管標記,放大冠脈三維圖像,存圖,正位、六個標準位,從下向上穿透為,共8個位置;G. 心臟融合:將冠脈三維圖像拖至右側窗口,改為Tree VR,左上角窗口改為Heart,修剪心臟,去除多余組織,將右側冠脈三維圖像拖回左側窗口上方方框內,融合圖像,在VR選項卡分層工具中,將心臟透明度調至50%左右,放大,存圖,正位、六個標準位及心尖向下后室間溝位置,共8幅;H. 鈣化積分:選擇鈣化積分平掃序列,單擊SmartScore,填寫病人身高體重,單擊第二個選項卡,進入圖像瀏覽,沿冠脈各分支走行,尋找綠色標記,單擊工具欄內彩色立方體標記,在冠

22、脈上鈣化點單擊左鍵,標記所屬分支,標記完成,單擊左側第三個選項卡,點擊Send,生成報告,退出。打片:冠脈拉直及曲面二維圖像1張,冠脈及心臟融合三維彩圖1張,2.5mm厚層橫斷位圖像1張。左房肺靜脈:GE:選擇薄層圖像,進入Vessel IQ,選擇Left Atrium,進入左房肺靜脈分析包A. 三維體積測量:機器自動提取左心房,若提取失敗,將左上角圖像清楚,利用Add Structure 長出左心房及肺靜脈根部;(注意不要單純利用裁剪,體積會有較大差別);長好的三維圖像,利用體積測量工具(Display選項卡里立方體里小球按鈕)測量體積,旋轉存圖;B. 仿真內鏡:改為Endocardial

23、View模式,分別留取各肺靜脈開口及左心耳開口圖像;C. 利用二維圖像,量取左心房前后徑、左右徑及上下徑;量取左心耳長度,開口寬度。打片:三維體積及仿真內鏡圖像彩圖一張;橫斷位厚層圖像加量取各徑線圖像膠片一張。西門子:A. 三維體積測量:一樓西門子副機,薄層圖像載入Inspace選項卡,右下角左心房圖標,在左心房內單擊,自動提取左心房及肺靜脈根部;放大圖像,存圖;B. 仿真內鏡:二樓西門子工作站,3D選項卡內仿真內鏡工具,于各肺靜脈開口及左心耳開口存圖;C. 利用二維圖像,量取左心房前后徑、左右徑及上下徑;量取左心耳長度,開口寬度。打片:三維體積及仿真內鏡圖像彩圖一張;橫斷位厚層圖像加量取各徑

24、線圖像膠片一張。CTU:A. 選取延遲期薄層圖像,GE進入VR,可選擇切除或生長方式,留取兩腎、兩側輸尿管及膀胱,VR模式旋轉照相;B. 冠狀位重建,范圍包全兩腎及膀胱、輸尿管,層厚5mm,層間距5mm;矢狀位選做;西門子圖像可直接去骨,做三維,二維同前;打片:三維彩圖一張;冠狀位重建一張;橫斷位(平掃+增強+延遲)共5張。腎臟占位CTA+CTV+CTU融合重建:A. 同時選擇動脈期及靜脈期薄層圖像,進入Reformat,左上角改為VR模式;B. 清楚左上角圖像,利用生長功能長出腎臟占位,拖入其他格內;繼續清楚左上角,長出主動脈一段及雙側腎動脈,注意盡量長至腎動脈最遠末梢,拖至另一格;C. 換

25、做Volume 2(靜脈期),長出下腔靜脈一段及雙側腎靜脈極其屬支;D. 長出雙腎;利用VR選項卡高級功能,改變各部分顏色,建議:占位亮黃色、動脈紅色、靜脈深藍色、腎臟利用模板顏色;調節顯示范圍,各部分亮一點;分別融合,腎臟、占位及腎動脈;腎臟、占位及腎靜脈;所有融合;分別旋轉存圖(朝左轉及朝下轉各12張)。E. 延遲期薄層圖像,進入VR,利用CTU方式,留取CTU圖像;拖入其他一格,左上角長出占位圖像,同上改變顏色,融合,顯示占位及腎盂腎盞關系;旋轉,存圖。打片:動脈融合、靜脈融合、全部融合及CTU融合彩圖各一張;橫斷位5張。肺結節分析:GE:A. GE AWS工作站,選擇薄層縱隔窗圖像(S

26、TND或S40),選擇Lung VCAR,初診患者選擇Lung VCAR Single,人工確認各標紅結節灶,確認結節的,利用左側工具欄最下方按鈕,標記結節;B. 結節分析,標記完所有結節后,單擊左側最上方按鈕進入分析模式,右側最下方圖像三維結節體積及徑線存圖,相應部位橫斷位及冠狀位圖像存圖;可根據結節組成,切換實性(S)、部分實性(PS)及非實性(NS)結節;切換下一個結節用按鈕。打片:對應結節三維體積、橫斷位及冠狀位肺窗彩圖一張;橫斷位肺窗、縱隔窗膠片各一張。西門子:A. 選取薄層肺窗圖像,載入LungCARE選項卡,機器自動分析結節;分析完畢,單擊右側中部肺結節按鈕,顯示各結節;B. 人工確認各結節,確認是結節的,在結節部位單擊右鍵,右下角VOI,在右下角三維圖像上黃色結節上單擊右鍵,右下角Evaluate Nodule,測出結節體積,旋轉,顯示最佳層面存圖,相應部位橫斷位及冠狀位圖像存圖;C. 若結節范圍不正確,可用右鍵的Modify編輯;打片:對應結節三維體積、橫斷位及冠狀位肺窗彩圖一張;橫斷位肺窗、縱隔窗膠片各一張。腦灌注成像分析A. 選擇序列,進入CT Perfusion 4D,選擇CT Brain StrokeLoading panelOKB. 動靜脈系統自動選擇,確認一下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單擊右鍵刪除后重新選擇,并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