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翻譯賞析_第1頁
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翻譯賞析_第2頁
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翻譯賞析_第3頁
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翻譯賞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翻譯賞析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句解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亮亮的。開篇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冷”字,暗點出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初落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寒意。訝”字,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于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正如陶淵明寫雪名句所謂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這兩句是

2、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時聽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聞)寫出。用的是倒裝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通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判斷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已。詩人的感覺確實細致非常。折竹聲”于夜深”而時聞”,顯示出雪夜的寧靜。這一結句以有聲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

3、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相媲美。【題解】這首五絕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鐘的詩思寄托物。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名句。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臺下,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年。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不過,以夜

4、雪”為題的并不多見。因此,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可說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賞析:這首五絕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贊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么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

5、從捕捉。然而,樂于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巴訝衾枕冷工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里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于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裟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工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

6、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工這里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于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裟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于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于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