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物體1、發現物體的特征【教學目標】科學知識概念目標1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物體,這些物體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可以用一些科學詞匯來描述物體的特征??茖W探究目標1用各種感官觀察和描述不同的物體。2用兩兩對比的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茖W態度目標發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它們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窘虒W重難點】重點:用觀察和比較的方法對物體的特征進行描述。難點:學會用兩兩對比的方法進行觀察,學會用科學詞匯描述物體特征。【器材準備】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塊、紙片、木塊、一次性塑料杯、學生活動手冊、 班級
2、記錄單、課件等。【教學過程】一、聚焦1導言:同學們,你們喜歡玩猜謎語的游戲嗎?那我來說你來猜。(出示謎語:體形有圓又有方,皮膚有白又有黃,發現哪個字寫錯,馬上搖頭來幫忙。謎底:橡皮)2你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學生可以從橡皮的顏色、形狀、用途來表述自己的理由。)設計意圖:表述理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每種物體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時培養學生說話時要有理有據。- 3 -3每個物體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體的特征,我們要學會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讓別人猜猜它是什么嗎?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描述來了解學生對物體的觀察、比較和描述能力,為教師后面的教學調整提供借鑒。4我們怎樣
3、才能發現物體更多的特征,而且還能把它準確地描述出來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發現物體的特征)設計意圖:明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二、觀察物體(一)觀察一個物體1.我們如何發現物體更多的特征呢?(要認真觀察)2應該怎樣觀察呢?回憶一下我們在上學期學習過的觀察植物的方法,誰來說說。利用眼、鼻、手等多種感官進行細致觀察(特別提醒學生在未經教師允許的情況下,不能用嘴接觸任何物體)。(板貼:眼睛看、鼻子聞、手摸,同時進行聞和摸的安全教育)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學期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觀察方法。3教師出示要觀察的物體,逐個認識8 種物體: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塊、紙片、木塊、一次性塑料杯。
4、4現在,我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來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物體的特征。5學生匯報,教師總結出描述物體特征一些科學詞匯記錄在班級記錄單上。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導學生調動所有感官來觀察物體的特征,如用眼看顏色或形狀、用手摸軟硬、用鼻子聞到氣味,這樣可以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詞匯,同時為下面的“兩兩對比觀察法”活動埋下伏筆。(二)對比觀察兩個物體1剛才大家發現了物體的一些特征,你們想發現物體更多的特征嗎?2例如:我們要觀察木塊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將木塊與乒乓球對比,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木塊是正方體,乒乓球是球形,它們的形狀不同,所以說形狀就是物體的一個
5、特征。這種方法叫兩兩對比觀察法。然后把木塊再分別與螺母、橡皮、泡沫塊、紙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較觀察,看你能不能發現木塊更多的特征。3隨機抽取學生表述如何去做。4 4 人一組,通過小組合作,將物體進行兩兩比較,看看有沒有更多的發現。5怎樣詳細記錄物體的特征呢?我們先來看看活動手冊吧?。?)教師示范活動手冊的使用:投影展示實物,指導學生先填寫日期。(物品名稱可 替換)(2 )指導學生填寫記錄表格。以木塊為例:把木塊與乒乓球對比后發現形狀不同,形狀就是物體的一個特征,然后填寫在記錄表上(強調:(1)可以把活動手冊最后一頁詞匯表上的詞匯剪下來,粘貼在相應位置,也可直接填寫,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2
6、)邊觀察邊記錄,順序建議是:顏色形狀氣味是否透明粗糙程度輕重,但不強調一定是這個順序)。設計意圖:學生利用活動手冊記錄物體特征,書寫上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耐心指導、示范。通過指導,使學生認識到要邊觀察、邊比較、邊記錄,記錄結果要真實。交流評價“我的記錄”。( 1)請學生到展臺展示并介紹“我畫的記錄”。( 2)學生相互評價觀察和記錄的是否準確。( 3)教師小結:記錄時要真實、準確。設計意圖:學生到展臺展示并介紹自己的記錄,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學生對物體特征的科學認識,引導學生用“準不準”的標準來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記錄,進一步強調科學記錄要真實、準確。7 出示班級記錄表單,
7、交流觀察到的信息。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補充班級記錄單。8看看我們的班級記錄單,你有什么發現?9教師總結:通過兩兩對比觀察,我們能發現物體更多的特征。10通過觀察比較活動,我們對木塊已經非常熟悉了,誰來描述一下木塊的特征?比一比誰描述得最好。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是為了考察學生是否學會了利用各個感官及兩兩對比觀察的方法來更全面、更準確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征。三、小結、延伸1誰來說說我們怎樣才能發現物體更多的特征?2要想更全面、更準確地描述物體,應該怎么做?3課后,同學們也可以根據物體的特征編一些小謎語讓別人猜,這樣可以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描述能力。設計意圖:突出學以致用,同時用編謎語的方式繼續培養學
8、生觀察和表述能力?!景鍟O計】1、發現物體的特征、形狀聞氣味兩兩對比觀察法摸表面粗糙程度掂輕重2、誰輕誰重【教學目標】科學知識概念目標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茖W探究目標1 .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 確程度不同。2,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可作為稱量的標準物。科學態度目標發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掂量、稱量等方法的準確程度不同?!窘虒W重難點】重點:1.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2.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難點:用稱量的辦法
9、進行測量并記錄【器材準備】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簡易天平 1臺(含稱量盤)、同樣大小的回形針若干、學生活動手冊每組 3條記錄單、班級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聚焦概念展示上節課用到的各種物體(乒乓球、木塊、橡皮)的圖片,提問:“看一看我們 觀察過的這些物體,我們怎樣知道它們的輕重呢?”讓學生說說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設計意圖:調查學生對比較輕重方法的原有認知水平,了解學習前的概念掌握程度,為認識并實踐科學的比較方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圍繞概念,實踐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較5 個物體的輕重并排序。1預測物體的重量。( 1)出示 5 個物體
10、 :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在預測輕重之前,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這幾個物體的形狀及大小。(其中,木塊和塑料塊的大小一樣,兩個橡皮的材質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塊大)( 2)安排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預測排序結果并記錄下來。排序方法采用先提問“我們怎樣記錄排列的順序呢”,引導學生討論記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學生討論的方法統一為一種,比如用數字表示輕重,數字越小,表示越輕,即學生認為最輕的物體,就用 1 表示,認為第二輕的,用2 表示,最重的,用5 表示。準備一張記錄單發給每個小組,填好預測結果后貼在黑板上(這樣便于對比較的結果進行討論
11、)。鼓勵學生說說預測的理由。( 3)對每組的排序進行比較,將學生的討論聚焦在“對于兩塊橡皮,你們是如何預測的?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你們又是如何預測的?”這類問題上,以引發他們的進一步思考。適當時,做簡要的小結,說明預測有可能不準,我們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輕重,比如,掂量和稱量。設計意圖:借此活動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比如,對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現狀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們輕重學生是如何判斷的。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繼續指導、落實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2掂量不同物體的輕重。( 1)掂重。學生親自動手掂量5 個物體,感受5 個物體的輕重,這時需再次將比較的結果記錄
12、下來(提醒學生統一用數字來表示輕重)。分發給學生一條記錄單進行記錄,然后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 2)掂重后,先小組研討,再圍繞數據全班研討。設計意圖:通過數據對比,使學生認識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準確。3稱量物體的重量。( 1)首先要確定標準物。教師通過多媒體屏幕呈現幾個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該選什么樣的物體作為標準物呢?“比較重的物體可以嗎?比如玻璃珠?!?“比較大的物 體可以 嗎?比如乒乓球。”通過這樣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應該選擇比較輕的、小的、容易放在盤子中的物體作為稱量的標準物。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證明,回形針的大小和輕重比較適合作為標準物。(2)說明稱重方法。將一個物體放在
13、簡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個放入回形針(雖然這里不強調“左物右碼”,但仍建議給學生養成“左物右碼”的習慣),直到天平平衡。 數出放入的回形針數量,根據回形針的數量比較物體的輕重,并記錄稱量結果。稱量后,學生要根據回形針的個數來給5 個物體的輕重排序并記錄下來。(3)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記錄單進行記錄,然后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4)學生用稱量的方法進行比較并記錄。設計意圖:讓小組把稱量的結果呈現在黑板上,為后續的集體研討做準備。通過自己動手稱量物體重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記錄數據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探究習慣和態度。三、研討數據,獲得概念1班級匯總完成后,要先組織學生分別查看三次排序的結果,小
14、組內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將小組的數據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可能會發現,自己小組三次結果可能都不一樣,其他小組三次排序的結果也不盡相同。2接下來,小組內要先討論三種比較輕重的方法中,“哪種方法的排序結果更準確”,從而轉入對不同測量方法準確程度的探討。預測是猜的,不太準確;不同的人感覺可能不同,掂量也不準;掂量次數多了,容易亂;用簡易天平稱量是比較準確、比較科學的方法。設計意圖:目的是讓學生發現,不同的人預測的結果可能不同,甚至差異會比較大,因此預測是不可靠的。第二種方法是根據掂量的方法判斷輕重,這種方法需要兩兩比較,引導學生發現,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覺,當物體的輕重差不多時,會出現不同的
15、判斷結果;而且這種方法的操作次數比較多,當有更多的物體時,操作會更麻煩,結果會更不準確。第三種方法是用同樣大小的回形針作為標準物測量,測量后記錄回形針的個數,這樣得出的結果不僅比較精確,而且適合測量更多的物體。四、應用概念,拓展延伸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發現了大小相同的木塊和塑料塊,輕重是不一樣的。以此為基礎給出問題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屬碗一樣重嗎?學生先相互交流,再發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聯系之前的實驗結果說出判斷的理由,再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輕重可能不同等。設計意圖:問題指向核心概念 “大小相同材質不同的物體, 輕重可能不同”, 比較出 “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
16、同的碗,它們的輕重有可能不同”。五、小結今天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在班級記錄單上做記錄。設計意圖:對一整節課進行歸納總結,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3、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目標】科學知識概念目標1許多物體具有固定的形狀,形狀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2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平鋪方式。科學探究目標1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比較出不同物體的形狀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體,會有不同的擺放或堆放方式。科學態度目標發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2認同物體的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體會到生活中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有可能其擺放、拼接或堆
17、放的方式也不同?!窘虒W重難點】重點:知道許多物體有固定的形狀,并且從“占據空間”的角度理解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之一。難點:探究多種“平鋪”方式,意識到物體形狀會影響其平鋪的方式?!酒鞑臏蕚洹坑幸欢ǜ叨鹊姆胶凶?、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塊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內 裝一個乒乓球和一塊橡皮)、課件、班級記錄單。【教學過程】一、聚焦1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用“稱一稱”的方法比較了幾種物體的輕重。還記得是哪幾種物體嗎?(學生回憶:乒乓球、木塊、塑料塊、大橡皮、小橡皮)- 9 -2出示小布袋。不打開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裝的是哪兩種物體嗎?是怎樣猜到的?引 導學生用“摸”“看”的方法進行猜測,根據“形
18、狀”判斷布袋內的物體是乒乓球和橡 皮。3出示另外兩種物體木塊和螺母,讓學生說說這兩種物體是什么形狀。強調形狀也是物體的重要特征。4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物體的形狀。(課件展示猜測的方法及四種物體的形狀)(板書:認識物體的形狀)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上節課研究的內容導入本課,體現了課程內容的連續性。將兩種形 狀明顯不同的物體用布袋裝起來,讓學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測是什么,調動學生 的好奇心,同時直接引導學生關注物體形狀上的不同。5提出問題。這里有四個同樣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這四種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裝進 里面,怎樣才能裝得更多呢?學生交流裝盒子的方式,教師規定統一用“平鋪一層”的 方式進行。
19、(課件演示:“平鋪一層”)二、探究將物體平鋪在盒內的方式1演示平鋪的方法,記錄數據。怎樣平鋪一層乒乓球呢?請一位學生來演示平鋪的方法,并且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課件演示平鋪的方法及如何填寫表格)設計意圖:通過演示,指導學生理解平鋪的方法,并學會操作及記錄數據。2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將四種物體分別平鋪在盒內,并且將數據記錄下來。比一比,哪組最快,哪組裝得最多。3分組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各小組的數據填寫在班級記錄表單中。設計意圖:用“比一比”的形式開展一個發散式的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擺放方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怎樣才能將四種形狀的物體盡可能多地平鋪到
20、盒子中。當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時,數量肯定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學生自己在活動后產生的疑問。這時再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理解 形狀對物體占據空間會產生影響,這樣知識對于學生是認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師強加 給學生的。三、研討:“形狀”對物體占據空間的影響1觀察班級記錄單:有什么發現嗎?引導學生發現:每個小組乒乓球和木塊數量都一樣,而螺母和橡皮的數量就不一樣了。這是怎么回事呢?2交流展示“擺放”的方式: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物體都是怎么擺放的吧。( 1)各小組將擺放的方式展示出來,并標清數量。共同體驗: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擺放,真的能夠都擺進盒子嗎?師生共同確認上述問題后,將數據寫在對應的擺放方
21、式旁邊。(2)乒乓球和木塊只有一種擺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種擺放方式,而且擺放方式不同,裝的數量也不一樣。設計意圖:將擺放的方式及對應的數據匯總在一起,方便學生觀察、比較。對于螺母的不同擺放方式,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做一遍,親身體驗一下:物體是立體的,是有很多個面的,每個面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以不同的面放進盒子時,它們在盒子中占據空間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礎。3分析研討:為什么會這樣呢?( 1)同一種物體不同的平鋪方式占據空間狀況不同。引導學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塊每個側面都是一樣的,所以怎么擺都一樣,擺的方式只有一種,所以平鋪一層的數量也不會有變化,螺母“躺”著擺和“立”著擺是不
22、一樣的,用來平鋪的 “面” 形狀不一樣,所以平鋪一層的數量也不一樣,橡皮 “躺” “立” “側”,裝的數量都不一樣。設計意圖:學生大膽表述他們的想法。因為通過活動,學生已經意識到平鋪的面不同,會影響到擺放的數量,但是這只是學生心里的感受,還需要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并能夠與伙伴分享。經過這樣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形狀對物體占據空間的影響”。(2)不同形狀的物體在平鋪時占據空間的狀況不同。思考:為什么乒乓球能擺進盒子的數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塊少這么多?分析:由于形狀的原因,乒乓球沒有將盒子鋪滿,中間有空隙,所以裝得少。(如果學生認為是因為“乒乓球”比“木塊”大而造成上述結果,教師可以進行演示實
23、驗:與木塊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塊和乒乓球可以裝同樣多的沙子,說明乒乓球與木塊大小一樣,也可以將兩個相同的燒杯裝同樣多的水,將乒乓球和木塊輕輕按入水中后,看兩個燒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設計意圖:對于“乒乓球與木塊的分析比較”放在研討的第二個層次,是順應學生認知的需要。先通過展示、匯總數據,顯而易見的是:同樣的物體擺的方式不同,數量就不同。于是,學生很自然就會產生“為什么會這樣?”的疑問。因此,順應學生的思維,緊接著就分析原因滿足了學生好奇心與認知的需要。而對于“乒乓球與木塊”的分析,則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從視覺上,乒乓球比木塊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塊數量少,并不是首先引起學生關注的問題。當學
24、生發現 “乒乓球”與 “木塊” 差不多大的時候,排除了 “大小”這個因素,學生將思維再次定位于“形狀”的分析,進一步認識到: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體,形狀不同,占據空間的狀況也不相同。)四、拓展、延伸以螺母“躺著”平鋪一層和“立著”平鋪一層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滿了 嗎?說說你的看法?!景鍟O計】認識物體的形狀乒乓球.木塊.棕辱1組J4-'2維、如JJ4組,S紙,好組。產爐盧認識物體的形狀將平鋪放入盒子的物體數量記錄下來。將物體放在盒子中乒乓球木塊橡皮擺放數量4、給物體分類【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 . 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2 .根據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可
25、以更清晰、有序地認識物體??茖W探究目標1 .能夠根據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2 . 了解給物體分類時,依據的特征不同,分類的結果會有所不同科學態度目標1 .繼續發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2認同物體可以根據某一特征被歸類??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體會 , 人們可以利用分類的方法整理身邊的各種信息。【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根據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難點:了解科學準確的分類需要將標準細化。【器材準備】乒乓球、大木塊和小木塊、與木塊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塑料塊、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塊、玻璃珠、紙片、不干膠貼紙、記號筆、印有圓圈的白紙、學生活動手冊、若干個帶有兩個大圓圈的小組記錄單
26、、班級記錄單等。一、聚焦1小朋友到超市想買酸奶,你能幫他找到酸奶嗎?(播放課件,選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超市怎樣找到酸奶的)設計意圖:通過一個找酸奶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類,體會分類對于人們生活的幫助,分類可以讓人們更便捷的生活。2我們也觀察了許多物體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嗎?這些不同物體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嗎?(學生根據前幾節的活動手冊和班級記錄單描述前幾節課上觀察的物體特征)設計意圖:從物體特征入手,聚焦分類標準指向的是物體的特征,并貫穿全課。3我們能不能用一種特征作為標準給它們分類,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它們。(板書:給物體分類)設計意圖:聚焦話題,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教師利用任務驅動組
27、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二、給物體分類1描述物體特征,確定分類標準。( 1)教師分發活動器材,學生拿出活動手冊。( 2)說說自己計劃以什么特征作為標準進行分類,并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理解分類是以特征作為標準的,而且標準有很多,為開展分類活動明確主線和目的。2初次體驗分類并為物體編號。( 1)引導學生根據制訂的分類標準進行首次分類活動(全班統一確定一種相對簡單的分類標準,如:大?。?,將物體放在小組記錄單的圓圈中。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利用直觀實物進行初次分類,幫助學生明確分類活動的目的和過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11 -( 2)引導學生發現使用實物擺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時開展不同
28、標準的分類,并且這種方法的分類結果無法懸掛展示,不便于交流。(學生思考,商量改進辦法。)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行給物體做編號的活動做好 鋪墊。( 3)指導全班同學按照統一標準為物體進行編號。我們有什么辦法進行編號呢?上學期,我們在比較恐龍大小的時候,有個編號的方法可 以幫助我們。我們也來給這些物體進行編號吧。(學生按照相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編號)設計意圖:學生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先對物體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學會分類的基本操作方法,為后邊的活動開展打好基礎;再從中發現不方便、無法反復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問題而找尋改進措施,從而開展編號活動,為后邊的活動開展以及交流研討
29、活動 做好鋪墊。開展小組分類活動。( 1)小組總結物體特征。觀察前幾節的記錄單,你們都發現了物體哪些方面的特征?(學生發現有大小、形狀、輕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據物體 大小進行分類的活動已經做過,不再重復)( 2)根據特征制訂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上。(學生制訂分類標準,明確分類標準,將小組制訂的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一 張記錄單填一種標準)( 3)小組合作開展給物體分類的活動。(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開展探究活動,將分類結果以物體編號的形式填寫在小組記錄單 不同的圓圈里)( 4)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填寫小組記錄單。( 5)學生懸掛展示小組記錄單,并遮擋住分類標準部分。
30、(學生遮擋住分類標準,并向全班同學展示小組記錄單)設計意圖:根據特征制訂分類標準,指向分類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特征,便于尋找和生活便利。學生通過形狀、輕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為標準對物體多次分類,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體的特征,而且對分類的科學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學習與體會。展示小組記錄單,并遮擋住分類標準是為了給下一環節做鋪墊。4解密活動。( 1)全班共同解密各組的分類標準。通過觀察小組記錄單的分類結果,逆向分析分類標準是哪種特征,并說明理由。( 2)相應小組進行展示揭秘,說說自己的分類標準和分類結果。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對于分類標準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體
31、會到分類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觀察、總結物體的特征,方便我們的生活。三、交流研討1大家是根據物體的哪些特征分類的?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分類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種方式分類的標準,都是物體比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2根據同一特征分類,分類結果有哪些不同?你發現在哪個相同標準的分類中有不同的結果,為什么?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讓大家統一?學生通過交流發現,有些相同分類標準的分類結果要想達成一致,還要有相同的細化標準界限。以輕重這一特征為標準的分類,不同于大小的比較。同樣的物體有大有小,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但是對于輕重這一特征,在制訂標準的同時還要細化輕重標準的界限,也就是說只有將標準制訂得更準確,才能
32、進行更準確科學的分類。3根據發現細化小組記錄單的分類標準,確定關于輕重的分類界限,再次調整輕重的分類。設計意圖:學生在上一活動的交流中已經發現這一問題。本環節是讓學生對于相同標準,分類結果卻不同的現象進行研討交流,進而發現分類的標準除了特征之外還要有細化的標準,從而掌握科學分類的正確方法。四、完成個人、小組、班級記錄單內容1學生完成個人活動手冊。2各小組共同完善小組記錄單。3師生完善班級記錄單。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填寫并修改完善記錄的過程就是梳理和總結本課知識的過程,從而完成本課教學目標。4觀察生活中身邊的分類。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分類給我們帶來幫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類?是如何給我們帶來幫助的
33、?(播放課件,學生根據課件演示分別說說是哪些方面的分類,又是如何幫助我們便捷生活的)設計意圖:理解分類的意義不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還能幫助我們便捷生活。【板書設計】給物體分類特征分類標準細化標準5、觀察一瓶水【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水有許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無顏色、無氣味、會流動、透明等。2水和洗發液一樣,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與木塊等物體相比,水沒有固定的形狀??茖W探究目標1學習觀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聞、手摸等方法比較水與洗發液、木塊的不同之 處和相同之處。2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能用語音簡單描述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3在教師指導下能夠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4在教師指導下能夠
34、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茖W態度目標1愿意傾聽他人觀點,樂于講述自己觀點。2樂于參與小組合作探究,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水是珍貴資源,需要珍惜和保護。【教學重難點】重點: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難點:水無固定形狀,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也是固體與液體的主要區別?!酒鞑臏蕚洹克?、乳白色洗發液、不同形狀的透明容器、木塊、活動手冊、觀察記錄單?!窘虒W過程】一、聚焦導入:教師出示一瓶礦泉水,請同學們說一說瓶子里面裝的是什么?關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請同學們一起來觀察。(板書:觀察一瓶水)(學生觀察礦泉水)設計意圖:激活學生對水的認知和激發新的興趣
35、,了解學生對水的概念掌握情況。二、觀察比較水與洗發液1觀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發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標簽),請學生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學生可能會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適當表揚生活中善于觀察的同學,告訴學生是洗發液)。怎樣比較觀察水和洗發液?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幾節課學習中用了哪些觀察方法。學生提議可以用眼睛看、鼻子聞、手摸(因為洗發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師要及時提 醒不能用“嘗”的方法,強調任何場合都不能用“嘗”的方法)。(學生觀察比較礦泉水與洗發液并回答老實的問題)設計意圖:學生交流觀察方法,教師提示注意事項和安全要求,再次對前四課觀察活動做了鞏固和發展。2學生觀察水和洗發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36、教師提問:大家一起來觀察水和洗發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學生分組觀察并匯報。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它們顏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過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與無色,透明與不透明,對比觀察)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 2)聞一聞教師提問:水和洗發液還有什么不同?怎樣才能知道它們的氣味不同呢?學生提議聞一聞。教師示范聞的標準操作方法,并指出這樣做對安全的重要意義。(聞的標準操作方法:打開瓶蓋,左手持瓶身,右手從瓶口上方將空氣扇向鼻子,聞到氣味即可蓋上瓶蓋。)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 3)摸一摸教師提示:水和洗發液除了顏色、氣味不同,它們用手摸起來一樣嗎?怎樣證明洗發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
37、指摸一摸。- 23 -教師講解手摸對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發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 同樣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進行對比。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3總結水與洗發液的異同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活動的過程和觀察的結果,并總結水和洗發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記錄 在班級記錄單上。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能流動洗發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動(播放課件,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得到觀察比較的方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分步驟完成對水和 洗發液的觀察比較任務,得到觀察比較結果。學生匯報、教師匯總,最后完成班級記錄 單的填寫。
38、這里觀察比較是為了更準確地發現水和洗發液的自身特點。最后的總結,一 是為強調觀察結果,二是為對水和洗發液各自的特征做完整表述。過渡: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水和洗發液有相同之處也有著很多不同。如果把它們和木塊比 較又會有什么發現呢?三、觀察比較水、洗發液和木塊的不同和相同1不同教師把洗發液和水分別倒入不同形狀的瓶子里讓學生與木塊對比觀察。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1)它們放進容器的方式不同,水與洗發液能流動,木塊不能流動。( 2)水和洗發液的形狀隨容器形狀發生變化,沒有固定形狀,木塊的形狀不隨容器的 變化發生改變。教師板書學生觀察結果。(播放課件,讓學生觀察三個圖片并思考問題)2相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水
39、、洗發液、木塊有沒有相同之處。學生觀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觀察上面的現象,發現盡管水和洗發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狀不同,但它 們仍然有形狀,只是形狀不固定。教師板書:它們都有形狀。(播放課件,看圖思考問題)3總結水、洗發液與木塊的不同和相同教師請同學根據板書總結它們的不同和相同。學生發表觀點:我們發現盡管水、洗發液的形狀可以變化,木塊形狀不變,但它們都有形狀。(播放課件,回顧探究過程,反思探究結果,總結固體、液體的不同)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圖在于使學生觀察發現液體沒有固定形狀的特點。因為水與洗發液都能流動,所以倒入不同形狀容器中都能形成不同的形狀。課堂上演示將液體倒入容器的過程,目的就是讓學生觀察
40、液體從原有形狀變成現有形狀的現象,而木塊只能擺放進容器,形狀不發生改變。這一演示操作會有助于學生理解液體沒有固定形狀,進一步認識到盡管在形狀上不同,但不管固體還是液體都有形狀,如此就指向“形狀是物體重要屬性”這一概念。四、完成班級觀察記錄單和活動手冊1教師請一位同學到臺上執筆,全班同學一起根據觀察結果共同完成班級記錄單。2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班級記錄單,完善自己的活動手冊第1 課內容。設計意圖: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用圖表進行信息交流。從課堂環節二、三開始教師幫助學生記錄觀察結果,課堂環節四有同學將自己的觀察結果整理后形成班級記錄單,再從班級記錄單中抽取相應信息
41、填寫自己第1課的活動手冊,使各節課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3拓展延伸回家后完成活動手冊上“看誰流得快”活動。(播放課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錄)【板書設計】5 、觀察一瓶水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能流動 無固定形狀洗發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動 無固定形狀木塊:有顏色、有氣味、不透明、不能流動有固定形狀6、他們去哪里了【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2能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3能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混合??茖W態度目標1認識到可以用對比的方法觀察現象。2認可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是一種嚴謹的科
42、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窘虒W重難點】重點:有些物體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體很難溶解。難點: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體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器材準備】為學生準備:3 個裝水的透明杯子、3 個小玻璃盒、放大鏡、攪拌棒、小勺、食鹽、紅糖(塊狀)、小石子、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單。【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聚焦問題1問題導入。( 1)上節課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水,誰還記得水都有哪些特征?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為后續學習物質放入水中是否會發生變化做好了鋪墊。(2)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水,誰能說一說水有什么
43、用處?(3)水還有一個本領,可以加很多東西進去,比如媽媽做湯時會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湯更加鮮美。類似的情況你們還見過哪些?在哪里見過?(在這里,學生可能會根據一些生活經驗,提到“溶解”這個詞)(4)所有的東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嗎?(課件展示一些生動的溶解現象)(設計意圖:從生活實際引入,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都有科學存在。)2聚焦問題。如果我們把食鹽、紅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會發生變化嗎?會發生什么變化?食鹽、紅糖或小石子會發生變化嗎?設計意圖:教師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進行探查,同時,也可以根據他們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即“它們去哪里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二、學習新課,探
44、究發現1描述并記錄現象。( 1)師:老師為每一組都準備了這三樣物品,請你們認真仔細地觀察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教師指導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課件出示三種被觀察的物質)( 2)小組成員分頭觀察,交流匯報。設計意圖:讓學生先觀察物體原始特征,為稍后對放入水中前后的對比觀察做好準備。在觀察的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地科學態度。同時,在交流過程中,繼續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3)師:要想看到它們放入水中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打算怎么做?( 4)學生分組研討,拿出實驗方案,教師加以指導。指導要點:使學生明確要用小勺來取物質,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靜靜地觀察這些物 質進入水中的情況,并與物質
45、之前的狀況進行對比;提醒學生不能晃動水杯;在物 質進入水中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棒充分攪拌,讓物質與水充分混合;攪拌停止后,再 次觀察、對比物質的變化情況、混合液的情況以及杯底的情況。同時,教師還要提示學生將觀察結果及時記錄在活動手冊中??梢杂梦淖直磉_,也可以通過圖畫來表示。要特別強調沒有變化與有變化同樣重要,所有觀察結果都要記錄下來。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分組商量實驗方法。但學生畢竟年齡小,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完善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步驟,為下一步準確地進行操作打下基礎。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需繼續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 習慣。( 5)學生小組實驗觀察并做好
46、記錄。( 6)教師巡視和指導。設計意圖:使學生會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質充分混合。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進行實驗,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個環節是否做到仔細觀察,是否在學生活動手冊上及時記錄等。2研討交流,達成共識。( 1)把鹽、紅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引導學生分別描述3 種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詢問學生哪些發生了變化、哪些沒有發生變化,并對比3 種物質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加以說明,食鹽和紅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解。(播放課件)(2)鹽、紅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嗎?引導學生在說出自己判斷結果
47、的同時,說出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實驗現象來說明)。鹽放入水中后,鹽水是咸的,說明鹽還在水中,只是看不見,紅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顏色的、甜的,說明糖還在水中,只是看不見(課堂上不允許學生品嘗,學生歸納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經驗)。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將鹽、紅糖在水中的共同現象與小石子在水中的現象進行對比,明確“鹽和紅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解”,從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溶解 現象。同時,鼓勵學生對現象進行解釋,指向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他們研究的欲望, 發展他們的為自己觀點尋找證據的能力。在學生交流環節,繼續強調落實說和聽的習慣 養成。不同的學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觀點
48、,教師要鼓勵他們說出觀點和理由,不必急于糾 正他們的想法??梢怨膭钏麄兝^續學習、研究,尋找能夠被人信服的證據。三、課堂小結、擴展延伸1通過我們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誰愿意來談一談?2課堂伊始,大家說倆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質,現在再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里?哪些不會溶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學到的方法試一試,下一堂課跟大家分享。(播放課件)設計意圖:教學首尾呼應,擴展延伸,鞏固所學。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 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7、認識一袋空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2與木塊、水相比,空氣有許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茖W探究目標1進一
49、步運用感官,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空氣的特征。2空氣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描述的??茖W態度目標1發展學生對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2意識到可以利用所學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空氣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窘虒W重難點】 重點: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與其他物體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難點:通過本課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雖然空氣是看不見的,但是課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 進行研究。【器材準備】學生準備: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燒杯或塑料杯、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單(用于單元知識總結)?!窘虒W過程】一、聚焦1導入:回想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
50、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總結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進行對比觀察的方法。2提問:回憶一下,在本單元中我們學過哪些描述物體特征的科學詞匯?(教師出示前面幾節課的班級記錄單)設計意圖:用曾經在本單元中學過的描述物體特征的科學詞匯,如顏色、氣味、輕重、形狀、是否透明、是否流動等來研究今天的主題空氣。二、探索(一)指導學生收集一袋空氣,并進行觀察。(教師出示一個空燒杯或一個空玻璃杯,讓學生觀察)1提問:老師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沒有嗎?再想一想。設計意圖:用身邊的事物對學生的前概念進行探查,同時引發學生深入思考。2教師引導:你們真聰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邊盛滿了空氣
51、。(板書:空氣)設計意圖: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空氣雖然是看不見、總被我們忽略的,但 我們的周圍充滿空氣,我們離不開空氣。3 教師提問:你認為空氣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就用本單元學過的方法認識它吧?。ㄒ龑W生說出“空氣是看不見的” “摸不著的” “很輕”)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步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4提問。( 1)要想研究空氣,你有什么好方法嗎?設計意圖:首先使學生意識到研究需要有明確的方法(但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只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用提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同時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2)空氣在空中我們
52、怎么研究呢?設計意圖:將問題縮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3)我們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可以把它“逮”住呢?設計意圖:問題更加具體!通過交流,使學生的思維更有指向性,便于實現學習目標。(4)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塑料袋兒,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辦法了嗎?設計意圖:問題指向到一個具體的方法。使學生的研究落實。(5)我們“逮”到了空氣,你將怎樣用學過的方法去觀察空氣的特征?設計意圖:研究材料的問題已經解決,下邊的問題指向我們研究的目標觀察空氣的特征。(二)指導學生將空氣與水和木塊進行比較;1提問 .( 1)可以用什么感官來觀察空氣?學生可能會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顏色”“形狀”“是否透明”用
53、鼻子“聞”等。(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貼:眼睛、 鼻子、 手, 同時進行聞和摸的安全教育)(2)引導:本單元我們曾經研究過什么物體呀?設計意圖: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回憶之前研究過的專項“水”。也暗暗地提示學生回憶研究水時用的研究方法。(3)大家還記得,水有哪些特征嗎?設計意圖:問題具有直接指向性,讓學生思考“水專題”的研究方法。(4)我們從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5)我們研究水的時候,是將水與哪些物品進行比較研究的?(6)現在,你能把空氣與水和木塊,再進行比較研究嗎?看一看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交流觀察到的信息,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發現。設計意圖:通過空氣與水和木塊的比較研究,引導學生重點關注空氣的流動性、沒有固定的形狀。教師要用關鍵詞,將補充的方法呈現在班級記錄單上。2 .描述并記錄空氣的特征.(1)提問:還記得在第一課和第五課的時候,我們使用過的記錄單嗎?設計意圖:記錄單的再現,使學生對本單元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回顧。經歷從木塊到水, 再到空氣的科學觀察歷程,初步感受科學觀察的方法。繼續加強培養說和聽的習慣。(2)小組內討論,怎樣描述空氣的特征。(3)說一說:你是通過什么方法觀察到這些特征的?學生:“用眼睛觀察空氣是透明的、無色的、跟水是一樣的”“跟水對比,水是流動的,打開袋子,空氣就跑了,說明空氣也是流動的”等。(4)班級集體論證:“空氣有什么特征” “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無錫市積余中學2025年初三年級8月摸底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重慶市江津區2025年初三第五次適應性訓練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重慶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期末仿真模擬生物試題含解析
- 互聯網時代干部培訓策略與實施
- 棗強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 目標控制程序培訓資料
- 2025租賃合同范本:測量儀器出租合同
- 2025筆記本電腦買賣合同
- 2025財經大學服務合同(教室租賃類)
- 2025年建筑項目基礎施工合同范本
- 導線的連接精品課件
- 論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 開題報告
- 059.商業計劃書和可行性報告精制食油廠年產萬噸精制山茶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米度盾構導向系統
- [說明]心血管內科(心內科)_見習教案_6_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 Q∕GDW 11257.3-2020 熔斷器技術規范 第3部分:跌落式熔斷器
- 汽車焊接夾具設計外文文獻翻譯
- 濃縮機的選擇與計算
-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單詞表
- 紅星美凱龍租賃合同
- 最新投標書密封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