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要求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究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2.認識生字。借助詞典,聯絡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3.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難點1.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2.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教具準備世界地圖和地球儀教學課時一課時課文詳解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魏格納因病住進了醫院。病房潔白寧靜,就連穿著白大褂的醫生也是腳步輕輕。段導讀:文章開篇簡介魏格納因病住進了醫院,并著力營造出一種安靜的氣氛,為下文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魏格納性格豪放,天性好動,在靜謐m
2、236;舒適的病房里坐臥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他常常耐著性子,面對墻上的地圖呆呆地出神。實在無聊了,魏格納就站起來,用食指在地圖上畫著各個大陸的海岸線,借此消磨光陰。他畫完了大洋洲,又畫南極洲;畫完了非洲,又畫南美洲。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地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呈chén直角凹o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地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地吻合!這句話有什么作用?魏格納被自己偶爾的發現驚呆了!他精神大振zhèn,仔細打量著美洲和非洲大陸形狀上的不同點。果然,巴西東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狀相似
3、的海灣;同時,巴西的每個海灣,又能在非洲找到相應的突出部分。段導讀:第2自然段寫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有了偶爾的發現。“這不會是一種巧合吧?魏格納興奮極了,將地圖上一塊塊陸地進展了比較,結果發現,從海岸線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塊都可以較好地吻合在一起。段導讀:第4自然段講魏格納仔細觀察世界地圖,發現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塊都可以較好地吻合在一起。于是,這位年輕人的腦海里形成了一個嶄新的奇想:在太古時代,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都是連在一起的,后來因為不斷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個大陸,它們的海岸線才會驚人地吻合。段導讀:第5自然段寫魏格納由觀
4、察和分析世界地圖得出的奇想。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描繪了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有了重大的發現及由此引發的考慮和假想。第二天一早,他叩kòu開了著名科學家柯k彭pén教授的大門,把自己這個想法告訴了他。“一早這個詞說明了什么?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說也曾有人提起過,但都沒有足夠的事實加以證明。句導讀:這句話講了兩層意思。一層是教授對魏格納的假想給予肯定;另一層意思是這樣的假想以前有人提過,但都沒有足夠的事實加以證明。教授勸他消除念頭,不必為此枉wn費心機。段導讀:第6自然段寫魏格納向柯彭教授請教以驗證假想的正確,但碰壁了。 魏格
5、納并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開場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絡和比照中進展考察,在浩hào如煙海的資z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浩如煙海這個詞語可以說明什么?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陸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一種叫中龍的爬行動物,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顯然,這些動物當時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否那么,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難以飛渡重洋。這個重要的發現大大鼓舞了他。他充滿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證工作。段導讀:第7自然段詳細描繪魏格納不畏困難,勇于求證的經過,表現了他嚴謹的科學精神和頑強的毅力。1912年,在法蘭克福召zhào開的地質學會
6、上,魏格納作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yuán?的演講,提出了關于大陸漂移的假說,引起了地質界的震動。聯絡上文,說說什么是大陸漂移假說。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主要講魏格納進展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找到了許多證據,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知識點詳解 魏格納18801930,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1915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全面論證了大陸漂移學說。 引出下文。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覺。由于病房生活的無聊,魏格納無意識地用食指在地圖上畫大陸海岸線,借以消磨光陰,由此引出
7、一個重大的地理發現。推動故事情節的開展,巴西在南美洲,幾內亞灣在非洲,中間隔著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陸地的突出部分竟然與幾內亞灣的形狀非常吻合,魏格納由此進一步觀察和深化考慮。 較,讀jiào,不要誤讀為jio。海岸線:海洋與大陸的分界限。 太古:人類最古的時代。我國以唐虞以前為太古。 說明魏格納迫不及待地想求證自己的假想是否正確,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探究科學的執著精神。 說明魏格納為驗證假想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他從那么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猶如在大海撈針一樣困難,但他在困難面前并沒有退縮,他的探究精神確實讓人欽佩。 中龍:大約生活在晚石炭紀至早二疊紀,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動物。一 課 時教學
8、目的一質疑導入1.讀課文題目,你有什么疑問?誰發現的?在什么地方?發現了什么?2.帶著問題讀課文。二自讀課文,初步感悟1.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2.反響自讀情況。1難理解的詞語。靜謐:安靜。不可思議: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2指名分段讀課文。誰在什么情況下發現了什么?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發現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形狀非常吻合。3找到有關段落,再次明確魏格納的發現。三觀察理論,印證發現1分組觀察世界地圖或地球儀,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那塊突出的陸地和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看看是否吻合。2再觀察,知道地球上所有大陸塊都能較
9、好地吻合在一起。3這樣的發現,引發了魏格納的什么想法?讀第5自然段四再讀課文,深化體會導入:在發現了這一奇特現象之后,魏格納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結果怎樣?1.讀第58自然段。魏格納有了這樣的發現后,在腦中有了奇想:在太古時代,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都是連在一起的,后來因為不斷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個大陸。為了證明這一發現,他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了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2.再讀第7自然段。學生對照地圖,研討這一資料怎樣證明了魏格納的發現的正確性。老師小結:中龍是爬行動物,它既見于巴西,又見于非洲。爬行動物是不可能飛渡重洋的,由此證明:當時中龍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五總結全文,交流感受1
10、.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可按文題擴展法來概括,也可以按事情的六要素概括。2.魏格納在醫院的病房中,隨意描摹大陸海岸線,不僅有所發現,更可貴的是,他能不顧一切地去尋找證據,印證了自己提出的大陸漂移的假說,從而引起地質界的震動。對此,你有什么感受呢?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課后反思1.四年級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的時機還不多,教學中的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為此,在課前,老師可準備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理解。教學時,老師可通過大屏幕把世界地圖放大在學生面前,讓每個學生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2.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所得時,老師可讓學生從地球儀上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
11、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如書上說的那樣驚人地吻合。這樣可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濃重興趣。3.總結課文時,還可以讓學生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進展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認真考慮,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還可以鼓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和愿望。板書設計課堂作業新設計1.在括號里填上適宜的詞語。的性格地出神的病房一般說來,“老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非常漫長的歷史。楊士勛唐初學者,四門博士?春秋谷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后歷代對老師的
12、別稱之一。?韓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老師。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老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老師,因為“老師必需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對象和本身明確的職責。地吻合的海岸線地叩門觀察內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后動,由近及遠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對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展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說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
13、確的觀察方法,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點觀察,觀察與說話相結合,在觀察中積累詞匯,理解詞匯,如一次我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觀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烏云密布,我問幼兒烏云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孩子說:烏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云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云滾滾。當幼兒看到閃電時,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我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較觀察,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雨后,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朗讀自編的一首兒歌:“藍天高,白云飄,鳥兒飛,樹兒搖,太陽公公咪咪笑。這樣抓
14、住特征見景生情,幼兒不僅印象深化,對雷雨前后氣象變化的詞語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會應用。我還在觀察的根底上,引導幼兒聯想,讓他們與以往學的詞語、生活經歷聯絡起來,在開展想象力中開展語言。如啄木鳥的嘴是長長的,尖尖的,硬硬的,像醫生用的手術刀樣,給大樹開刀治病。通過聯想,幼兒可以生動形象地描繪觀察對象。2.聯絡上文解釋下面的詞語。“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如今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
15、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漸漸“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老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老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不可思議:文中指巴西陸地的突出部分竟然與幾內亞灣的形狀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難以相信。浩如煙海:指魏格納在證明自己的發現時,需要查找的資料非常多,困難重重。3.魏格納發現了什么重要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4.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魏格納勇于
16、探究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因為“大陸漂移說并非憑空設想,而是來源于魏格納在世界地圖上的一次偶爾發現。課文以“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為題,既可以說明“大陸漂移說的由來,也能反映魏格納的探究和求知精神,還能引起讀者的考慮,激發閱讀興趣。備課資料大陸漂移說大陸漂移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大陸大洋分布的一種假說。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于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程度運動,稱為大陸漂移。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宏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結合古陸,從中生代開場,泛大陸分裂并漂移,逐漸到達如今的位置。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竭力。較輕的硅鋁質的大陸塊漂浮在較重的黏性的硅鎂層之上,由于潮汐力和離竭力的作用使泛大陸破裂并與硅鎂層別離,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規模程度漂移。1620年英國人培根提出了西半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與員工租房合同范本
- 離婚協議中關于個人財產分割的合同
- 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合同
- 游戲劇情創作與世界觀構建考核試卷
- 2024年04月江蘇揚州市高郵市衛生健康系統事業單位招聘專業技術人員76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文化創意產業文化消費升級與新消費場景的構建考核試卷
- 云計算服務平臺考核試卷
- 批發商財務分析與風險控制考核試卷
- 電工儀表的遠程操作與遠程維護考核試卷
- 云南省石林縣鹿阜中學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二章 第一節 地圖的基本要素教學設計 (新版)商務星球版
- 導線的連接精品課件
- 論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 開題報告
- 059.商業計劃書和可行性報告精制食油廠年產萬噸精制山茶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米度盾構導向系統
- [說明]心血管內科(心內科)_見習教案_6_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 Q∕GDW 11257.3-2020 熔斷器技術規范 第3部分:跌落式熔斷器
- 汽車焊接夾具設計外文文獻翻譯
- 濃縮機的選擇與計算
-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單詞表
- 紅星美凱龍租賃合同
- 最新投標書密封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