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研究進展_第1頁
畢業論文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研究進展_第2頁
畢業論文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研究進展_第3頁
畢業論文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研究進展_第4頁
畢業論文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研究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 業 論 文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研究進展專 業: 園林 主考學校: 甘肅農業大學 準考證號: 440510116023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甘肅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印制2012年 03月19日園林專業本科論文論文標題: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研究進展論文標題: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Forestry Engineening目 錄1、園林工程的相關概念················

2、3;·······························32、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發展趨勢················

3、························32.1、建造技術························

4、83;·····························32.2、植物栽培技術··················

5、3;·······························42.3、水景技術·················&

6、#183;····································42.4、計算機輔助技術···········&

7、#183;····································52.5、照明技術···········

8、3;··········································52.6、鋪裝技術······&

9、#183;···············································52.7、公眾參與

10、3;·················································

11、3;···62.8、小結·············································

12、83;············63、國外案例介紹····································

13、··················63.1、美國·······························

14、;···························73.2、歐洲·····················

15、3;····································73.3、新加坡············&#

16、183;···········································73.4、小結·····&

17、#183;·················································&

18、#183;··74、總結··············································&#

19、183;·············7參考文獻準考證號:4405116023姓 名:張忠勝獨創性聲明本人聲明所呈交的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盡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為獲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或其他教育機構的證書或學位而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了謝意。簽名: 日期: 1、園林工程的相關概念園林工程是以工程為

20、基礎且運用于風景園林建設的專業課程,是園林本科專業重要的專業主干課之一,也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它將園林藝術和市政工程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園林工程構筑物既能發揮自身的功能,又與園林環境相協調。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必須既掌握園林工程的基本理論,又具備工程施工的基本技能。園林工程的研究范疇包括工程原理、工程設計、施工技術和養護管理。教學環節包括講授課程設計與模型制作、現場教學三部分。園林工程主要研究園林建設的工程技術,包括土方工程,假山工程,園林理水工程和園林駁岸工程,噴泉工程,園林的給排水工程,園路工程,種植工程,園林供電工程和園林機械等。園林工程的特點是以工程技術為手段,塑造園林藝術的

21、形象。在園林工程中運用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是當前的重大課題。園林工程的中心內容是如何在綜合發揮園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功能的前提下,處理園林中工程設施與風景園林景觀之間的矛盾。我國園林工程研究的內容與國外類似課程相比較,基本內容和章的劃分大同小異,不同之處在于我們突出了中華民族園林傳統的民族風格,以自然山水園中的山、水、路、石為重點,含假山工程。而歐美的課程則在噴水和人工水池和園林機械方面有所側重。園林工程要求將園林藝術和市政工程融為一體,同時具有工程構筑物的功能和與園林環境相協調的外貌。園林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變理想為現實,化平面為立體,要把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結為一

22、體才能創造出技藝合一、功能全面、既經濟面又實用、美觀的好作品。2、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發展趨勢在當今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風景園林工程技術的發展無疑也受到很大影響,生態性成為風景園林設計和工程的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1969年,麥克哈格的設計結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書提出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建造與人共享的人造生態系統的思想,并進而提出生態規劃的概念,發展了一整套的從土地適應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規劃方法和技術,即計算機輔助疊圖分析法(“千層餅”模式)。從那時起,園林技術的發展就已經開始關注到生態性的大原則。 在這個大原則主導下,不斷的研究開發新理念、新材料、

23、新工藝等是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以下是風景園林工程中幾個重要方面的技術進展。2.1、建造技術由于現代建造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受建筑設計理論的影響,很多景觀設計作品也表現出高技派、銀色派的特點,精細的節點構造和細部,先進的施工技術,使景觀建筑、小品越來越多地呈現工業設計的表現手法。當代的技術觀念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現代主義的技術化觀念,是一種多樣化的技術觀。相繼出現的新媒介、新技術在環境設計之中的應用,給當代景觀設計提供多種表現手段,同時也為景觀增加了新的甚至是完全區別于傳統的環境景觀的全新內容。通過各種手段(嗅覺、聽覺、觸覺等)去豐富人們的審美內容,如音樂噴泉、人造霧、視頻技術等現代手段

24、。 新型材料的運用能夠帶來不可替代的表現張力,能夠喚起人們特定的感受和情緒,深受一些意識前衛的設計師所喜愛。在現代園林中新材料的質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等特征,成為傳統材料無法達到的規模。如玻璃等透明材料越來越多地進入園林景觀,使景觀設計出現一種走向透明的趨勢,如美籍越南設計師安迪曹設計的玻璃庭院,圓錐狀的白色玻璃象鹽堆一樣從寧靜的水池中冒出來,樹根上鋪著精致混合的彩色玻璃碎片,使人想起法國點彩派的油畫;令人感覺新奇的合成纖維、橡膠等軟質材料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景觀設計中,其構成的軟質景觀形態流暢柔和,富于有機物的生命感和動態感,給人們帶來新鮮的感受;具有現代工業色彩的金屬的運用使種滿自然植物的

25、庭院很有現代感,如俞孔堅設計的中山岐江公園、秦皇島湯河公園中運用了具有個人特色代表的紅色不銹鋼材料制成的景觀構筑物,與自然景觀產生強烈對比。(圖1)2.2、植物栽培技術種植工程也是園林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先進的植物栽培技術同樣給設計師帶來新的靈感和創造能力。先進的植物栽培技術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圖2)如無土栽培技術,針對城市土地稀缺的現狀,占有極少的空間卻能夠增加綠化面積,節約了城市資源,創造了生態效益。無土栽培是由人工配置的營養液代替土壤,節省了很大空間,被很好地利用在屋頂花園及其他立體綠化的設計中。植物的栽植與培育不再受場地的限制,有的設計師利用這一技術制作了“移動庭院”。雖然無

26、土栽培還有成本高、一次性投資大,管理水平要求高等問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項新技術本身固有的種種優越性,已向人們顯示了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日本最先提出了“植物工廠”的概念:利用環境自動控制、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機器人和新材料等進行植物周年連續生產的系統,也就是利用計算機對植物生育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使設施內植物生育不受自然氣候制約的省力型生產。植物工廠中兩個最重要的技術是營養液栽培技術和環境控制技術。營養液栽培的方法有NFT、湛液培、噴霧培、固體基質培等,與土壤栽培相比,營養液栽培能加速作物生育進程;對植物工廠進行環境優化控制,最根本的是要明確

27、作物光合作用、產物積累、轉流分配、發育和呼吸等生理過程與全部或部分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日本植物工廠環境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過程控制反饋控制、ON OFF控制、PID控制;計算機控制分布式控制、分時集中控制、分層網絡化控制、最適化、適應化和智能化控制。 圖1 圖22.3、水景技術 風景園林工程中的水景技術包括理水方式、園林給排水,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結合市政工程,會承載一定的城市水系防護、改造等功能,單純為了景觀效果的水景技術已經朝著多功能方向發展。水景技術在手法上非常豐富,設計師利用發動機等設備將運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進行探索,有的設計甚至把灌溉系統設計成為一個動態的雕塑。這類高科技打造的現代水景空間

28、讓人們耳目一新,讓游人參與到水景設施當中去,進行全新的體驗,同時它又是凝集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附加價值的水景。上海世博會上丹麥館就設計了一個震動控制的水景噴泉,需要人們的跳動來打開噴泉,充分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是目前國外開始推崇的一種暴雨管理技術,已被美國、瑞典、新西蘭、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廣泛采用。低影響開發是指基于模擬自然水文條件原理,采用源頭控制理念實現雨水控制與利用的一種雨水管理方法。其主要工程措施包括雨水花園、植被淺溝與緩沖帶、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等。這幾個措施都可以結合一定的審美特性,賦予景觀效果,一舉多得。目前該方法與傳

29、統雨水管理方法相比,LID不但可以提高開發項目的環境效益,而且還能降低項目開發的費用。LID不僅能夠有效地在源頭去除雨水中營養物質、病原體、重金屬離子等,最大程度地減少和降低土地開發對于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還可有效減少地表徑流量,減少徑流峰流量,降低建筑區域洪澇發生的頻率,并能有效控制雨水沖刷帶來的污染物對受納水體的污染。(圖3)2.4、計算機輔助技術園林學科不再僅僅占據自己小小的領域,與地理學、城市規劃、建筑學與土木工程學等學科進行頻繁的交流,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在園林學科中的應用正處于一個急速發展階段,也算是風景園林工程技術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圖4)GIS是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起來的新

30、技術。它最初為解決地理問題而起,至今已成為一門涉及測繪學科,規劃設計、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1963年加拿大測量學家R.F 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統這一術語,用于自然資源的管理和規劃。進入70年代以后,由于計算機軟硬件水平的提高,促使GIS朝著實用方向迅速發展,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先后建立了許多專業性的GIS,在自然資源管理和規劃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80年代后興起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使地理信息的傳輸時效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它的應用從基礎信息管理與規劃轉向更復雜的實際應用,成為輔助決策的工具,并促進了地理信息產業的形成。目前發達國家普遍利用GIS建立公路數據庫;通過計算機模擬,建

31、立多種分析、評價模型,制訂并多次修訂通行能力手冊,為規劃、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決策方法與分析手段。作為風景園林學科的教育和從業人員,我們可以把地理信息系統GIS理解成一個去繁化簡的運行機器,以其為工具使用到設計過程中,推測模擬規劃方案可能導致的結果,以達到可能的“最理想效果”,避免“最壞的可能性”。我們應該走出傳統的專業界限,增加與相關學科的交流、融貫與合作,掌握更多的方法和工具,幫助我們規劃設計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不僅要占領自己的領域,更應面向時代任務,自主努力地去創造和拓展專業范圍。 圖3 圖42.5、照明技術在景照明技術方面,景觀照明技術已從過去追求高照度逐步向注重景觀照明質量、藝術性

32、、視覺的舒適性方面轉化。目前光纖照明系統經常被用于水池、噴泉里,如舒沃茲在瑞歐購物中心庭院的黑色水池池底分格條采用了光纖代替燈光效果。太陽能燈是完全利用太陽光及風力轉換成電能的零污染能源,不需任何燃料,適用于任何地區,并可以自動定時控制,其一體化設計易于維護,故障率低。太空燈球則是用一種特殊的漫透射材料制成,里面充有氦氣(也有的是普通氣體)和光源的氣球,使用十分簡便靈活,特別適用于大面積照明,可為重大節日慶典渲染喜慶氣氛。LED波長類型豐富,可調控的余地較大,應用在園林景觀照明中,既可以對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抗病抗蟲、抗寒抗旱等加以選擇性的調適,又能在園林夜間造景中啟用低碳、節能、環

33、保新光源產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低碳節能。(圖5)2.6、鋪裝技術園林道路通常由大面積的硬質鋪裝構成,因而人為割裂了生態的豎向循環,比如雨水的循環,蚯蚓、地鼠等小生物的正常生活等,因此道路鋪裝也正朝著生態型轉變。各種生態型地面材料正在興起,如現澆的透水性鋪裝面層,其使用的多孔透水性瀝青混凝土、多孔性柏油、植草磚路面、吸聲抗塵路面等材料都體現了諸多優越性,對于城市地下水資源保護、改善城市聲和光環境、緩解“熱島效應”、鋪裝地表土壤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防澇和水體凈化、減少地表徑流等方面的作用都有體現,且改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環境。下雨后,經透水路面保存下來的雨水可以慢慢蒸發出來,釋放到

34、空氣中,增加城市的濕度和舒適感,尤其解決了水資源匱乏的問題,讓城市富有生機。(圖6) 圖5 圖62.7、公眾參與國外的一個景觀工程建成后,通常會進行長期跟蹤調查,對使用者來說存在什么問題、如何進行改進,才是對今后設計最好的借鑒。 如日本、新加坡,在建設前的調查階段,將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的調查置于社會經濟條件調查之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對心理的調查包括:利用的目的如體育運動、休閑或祭祀活動等,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研討班等形式,以喚起民眾的參與意識,在匯集各區市民的意見并請專家論證后,才能確定規劃的目標。這種公眾的參與也是風景園林工程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外國的模式值得我國借鑒

35、與學習。2.8、小結在風景園林工程中,除了各種新型技術外,長期維護也至關重要。比如植物三分靠種、七分靠養,只有長期的養護好植物才能有效的發揮其景觀和生態效益。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應該逐步完善,以及監管制度的建立,才能令工程設施延年。3、國外案例介紹在風景園林工程技術領域,發達國家更加成熟,在一些新理念、新技術方面都有大量研究和實踐。由于水景技術目前囊括了多個學科的內容,占有很大比例,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而我國城市中大多有水,河道水系發達,與水相關的園林工程還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在理念和技術上都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下面就以城市河道的理水治水這一方面,介紹一些外國的成功案例,為我國的相關領域提供借

36、鑒。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國內外城市河流治理思路由過去單純注重防洪、供水功能,逐漸向在保證防洪、供水安全的前提下,重視河流生態修復和濱水景觀建設方向轉變。目前,國外河道生態修復技術包括:根據“給河道以空間”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設分洪道、降低河漫灘高程;恢復河道連續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態防護;重建深槽和淺灘序列;恢復洪泛區濕地;創建河道內生物棲息地結構;建設親水設施;應用多孔和透水護岸材料和結構等。同時,利用生態學理論,采用生態技術修復受污染河水,恢復水體自凈能力,如: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河道直接凈化技術、氧化塘處理系統、植物土壤處理系統、水生植物處理系統、生物操縱技術等。3.1 美國:早在

37、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將生態學的概念應用于工程建設中,進一步推動了人們對生態治河工程措施的認識,其根本任務是根據河流的自然狀況和生態特點,采用近自然的工程措施治理河流,以滿足人類對河流功能的需求,并同時保護河流的生物多樣性。美國的南佛羅里達州在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漸發現周圍濕地越來越干,生物多樣性也急劇減少,馬上進行有效的改造和修復,目前己恢復河道的蜿蜒狀態。著名的洛杉磯河也正在拆除襯砌。另外,美國著名的科羅拉多河的生態修復也受到人們的關注,美國調查局對該河開展了大量工作,包括電站運行對該河下游泥沙的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資源調查、濱水植物和相關野生動物、鳥類的調查,娛樂價值及其它

38、非使用價值計算、文化資源調查等。3.2 歐洲歐洲國家重視河流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對于“跨國界的河流”萊茵河,荷蘭、德國、法國、瑞士和盧森堡在巴塞爾成立了“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ICPR,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Rhine)”, 總體指揮和協調萊茵河的治理工作。德國境內萊茵河沿岸, 興建了污水處理凈化設施, 特別是在魯爾河段建設了許多水利工程與污水處理廠,并采用向河中充氧的措施,以進行水污染的治理和預防。 上世紀 60 年代以來,德國在萊茵河沿岸城市和工礦企業陸續修建了 100 多個污水處理廠, 排入萊茵河的工業廢水和生活

39、污水的 60%以上得到處理,每個支流入口也都建有污水廠,各工礦企業也都設有預處理裝置。此外,德國政府還成立了一個“黃金艦隊”,負責處理壓艙水等含油污水。在污染較為嚴重的河段采取人工充氧的措施, 直接向水中充氧,增加水中的 DO;對水量較小、河水溫度較高且接納大量污水的河段,則在水中安裝增氧機,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通過流域各國共同制定修復計劃,萊茵河水質狀況大大改善,通過有計劃地修復萊茵河兩岸濕地,使河流的棲息地質量提高,久違的鳥類重新回到人們的身邊,萊茵河又重現了往日的美麗景色。3.3 新加坡:新加坡河是新加坡人的母親河,到20世紀70年代,這條承載著巨大的生活和經濟功能的黃金水道由于長期過度

40、使用逐漸衰退成一條垃圾遍地的污水溝。河道更新的第一步從清潔水源開始,具體措施和步驟是:禁止流域內養豬,將露天排擋轉入室內經營,禁止餐飲行業或其他生產行業直接向外排放污水;鋪設下水管道,使工業與生活廢水全部通過下水道排出;清潔沿河環境,疏浚河道,修復河床,興建護岸;同時修建水渠和水庫,匯聚雨水,增加水資源的儲備。河道更新的第二步即:有計劃地發展以河流為軸線,輻射四周的城市區劃、景觀、商業和道路、交通建設。將原有的舊店鋪和舊倉庫因地制宜地改造成了精致并極具特色的高級餐館、酒吧、咖啡廳或商店,同時積極開發上游北岸克拉碼頭的夜間景觀,挖掘沿岸中國城和小印度歷史街區的傳統特色旅游。河道更新的第三步即試圖

41、在該地區原有商業活動的基礎上添加各種娛樂和慶典活動,使其成為一個24小時始終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濱水空間。整個河道更新工程歷時30余年。3.4 小結國外的做法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對于水環境的治理,不應該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進行末端治理,而應該積極的對其進行保護,從源頭開始防治水污染;要大力加強對民眾環保意識的宣傳,只有懂得了水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自身生活質量和健康安全的道理,民眾才能自覺保護水環境;除了先進的技術應用于河道治理,強大的監管制度至關重要,我國應當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具有綜合決策和協調手段的流域管理機構,這才是整治流域水污染的基本條件。 4、總結隨著國內技術水平、施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外風景園林界的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