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博物館導游詞_第1頁
最新上海博物館導游詞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文檔系列 文檔編號:YL-SY-28639 第 1 頁共 6 頁 最新上海博物館導游詞 上海博物館導游詞篇一 Shan ghai Museum Brief : Shanghai Museum is a must-see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Shan ghai. Shan 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treasures of bronzes , ceramics ,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raditional pain ti ngs. Location : The Shan ghai

2、 Museum is situated in the heart of Peoples Square. Opposite to the City Hall 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moon and sun Corridor.實用文檔系列 文檔編號:YL-SY-28639 第 2 頁共 6 頁 History : It was built in the 1930s , formerly occupied by Zhong Hui Bank owned by a Shan ghai celebrity Yueshe ng Du. I n 1952 , it was con

3、v erted in to a museum. The new museum buildi ng was erected in September 1994 and most of the facilities were in stalled in 1995. It was en tirely ope ned on October 12 in 1996. The five big gilt characters on the lintel were written by Yi Chen , the first mayor of Shanghai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

4、w Chi na. crafts and costumes of Chin ese mino rities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collection of bronze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nd there is also a special gallery of don ated relics and three temporary exhibiti on halls. With a collection of over 120 , 000 pieces of cultural relics With a colle

5、ction of over 120 ,000 piec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12 categories , in cludi bronze , ceramics (pottery and porcelai n ,calligraphy , paintings ,jade and ivory ware nu ,furniture , seal carvings ,sculptures , arts and ,Shaceramics , 實用文檔系列 文檔編號:YL-SY-28639 第 3 頁共 6 頁 in 12 categories , including bro

6、nze , ceramics (pottery and porcelain ware) , calligraphy , paintings , jade and ivory ware , numismatics , furniture , seal carvings , sculptures , arts and crafts and costumes of Chinese minorities , Shan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collection of bronzes , ceramics , pain ti ngs and ca

7、lligraphy. And there is also a special gallery of don ated relics and three temporary exhibiti on halls. 博物館導游詞篇二 西安碑林,以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 (公 元 1087 年),歷經 900 多年的歷史,由孔廟和碑石陳列室、石刻藝 術室組成,我國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藝術寶庫。該館藏石 3000 余方, 現展出的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別陳列在 6 個碑廊、7 座碑室、8 個碑亭中。1961 年西安碑林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下面,請大家盡情地欣賞一

8、番碑林的藝術精華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廟和西安碑林舊址上建立起來的, 到的 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館前院,也就是文廟,文廟就是孔廟,現在仍保 持著實用文檔系列 文檔編號:YL-SY-28639 第 4 頁共 6 頁 孔廟建筑的格調。大家已經看到博物館門外南墻上,有兩個蒼勁 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廟,是由清末陜西著名書畫家劉暉所書。 請大家看這個牌坊,它叫太和元氣坊。按照當時的禮制規定, 進入孔廟應先經過太和元氣坊,但因為太和元氣坊的南面是城墻, 不便人們出入,所以在東西兩面開了供人們出入的 禮門和義路。 中間有座是半圓形的池子。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會,只有考上秀才 方可進人孔廟朝拜,并在泮池洗筆。

9、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 沿祭孔的路線,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儀俗。接著進入欞星門,這也是 孔廟的第二道門。門額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門,每到 祭孔大典時,中門只能進出主祭人員或最高官員, 一般官員走西門, 東門是其他人員出入的。戟門,又稱儀門,是進入孔廟的第三道門。 這是古代孔廟陳列兵器用的,兩側室則為祭孔人員熟悉儀規和整理衣 冠而設。 好了,關于孔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里。現在請大家隨我看兩件 國寶級文物,它們分別是唐景云鐘和大夏石馬,現立于戟門內的左右 兩側。 唐景云鐘因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鐘重約 6 噸, 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銅鐘之一。 鐘身最頂端蹲有蒲牢, 傳說它是

10、龍的九 子之一,因善鳴,所以伏于鐘頂。鐘上銘文共 292 個字,是唐睿宗 李旦所撰寫的, 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對景云鐘的贊語以及鐘的 鑄造經過。銘文外,鐘身分別布著雕刻精美紋飾及 32 枚鐘乳,既裝 飾了鐘表,實用文檔系列 文檔編號:YL-SY-28639 第 5 頁共 6 頁 又起到調節音韻的作用。這座鐘移被選入世界名鐘之列。 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第一聲鐘響, 即是景云鐘鐘聲的 求曰。 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記年的文物, 稱為”大夏石馬”。 大夏即為大 夏國,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族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家, 擁有陜西北 部和內蒙部分地區。赫連勃勃命其長子赫連鎮守長安,這匹馬便立于 赫

11、連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國鐵騎神駿征戰南北的紀念與見證。 石馬由 整塊石料雕刻而成,肌肉豐滿,馬腿間有兩組石柱,使馬站的很穩, 這也是它從戰火紛飛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博物館導游詞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 西安碑林創建于公元 1087 年,是收藏 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 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 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 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 ;記述了 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 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唐代人所稱的 實用文檔系列 文檔編號:YL-SY-28639 第 6 頁共 6 頁 石經,包括公元 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寫的和公元 837 年刻成的。 西安碑林博物館(ForestofStoneStelesMuseum) 是陜西創建最 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及石刻為主,成 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 11000 余件,其中 國寶級文物 19 個號 134 件,一級文物 535 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