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的進展_第1頁
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的進展_第2頁
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的進展_第3頁
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的進展_第4頁
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的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的進展臨床實踐證明,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的進展主要有下列幾方面:(1)改善癥狀和生存質量,提高生存率;(2)對放、化療起減毒增效的效應;(3)提高外科治療效果;(4)預防復發、轉移,阻斷癌前病變。中醫藥與其它治癌手段綜合應用,遵辨證論治,應 用 現代科 技,辨 證與 辨 病 結合、局 部 與整 體 結 合、扶 正 與 祛 邪 結合,中 西 醫 相輔相成,盡力讓癌癥患者接受最適 當的規 范化治療,另在 腫瘤舌象研究,抗癌的 思路上亦 有了新 的進展。隨著腫瘤分子生 物學發 展,中醫 藥防治惡性腫瘤機制有了新的進展。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的新探索1、辨證與辨病2、扶

2、正與祛邪:鱉甲煎丸、大黃庶蟲丸、化癥回生丹,即為扶正祛邪的治療樣本。扶正:1)補氣養血: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及紅細胞的免疫功能,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2)滋陰養血:逆轉機體的虛性亢奮狀態,延長補體的存在時間,保護骨髓的功能。3)養陰生津:延長補體的存在時間,逆轉(改善)機體的虛性亢奮狀態,改善內環境,保護腎上腺。4)溫腎壯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垂體-腎上腺-性腺軸的功能,減少多藥耐藥現象。5)健脾和胃:提高免疫力,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6)健脾益腎:提高免疫力,保護骨髓,刺激造血干細胞的分化。祛邪:(1)疏肝理氣:促進胃腸蠕動、有毒氣體、物質的排出,恢復正常細胞的接觸性抑

3、制功能。(2)活血化瘀:改善腫瘤周圍的高凝狀態,改善血液循環及手術損傷,減輕癌腫疼痛,增強手術、放化療、免疫治療的療效,調整免疫。(3)化痰祛濕:可直接抑制腫瘤細胞。(4)軟堅散結: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使腫塊縮小或消失。(5)清熱解毒:此法抗癌活性強,同時對帶瘤機體有各方面的作用及抗炎作用。(6)以毒攻毒:誘導凋亡,直接殺傷瘤細胞。有些藥物作用在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阻斷其增殖或誘導其分化。3、局部與整體:中醫從辨證論治出發,對腫瘤患者進行整體調治和局部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即根據各個患者總體情況,以中醫藥試圖改善宿主體質,提高免疫功能,調節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避免腫瘤的復發、轉移。同時又以中醫或中西結

4、合的方法,強化局部治療(手術、放療、介入可作為局部治療的一種有效手段),試圖對其進行根治。這樣既符合辯證邏輯,又有臨床與實驗對照數據分析,推動了腫瘤的防治。4、預防與治療:80年代WHO提出“三分之一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癥如能早期診斷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癌癥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中醫對疾病的防治有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思想。通過中西醫的戰略思想,一反過去“癌癥不可治”,“癌癥等于死亡”的陳腐觀念,形成了對惡性腫瘤新的概念,即“癌癥可治”,“癌癥不等于死亡”。中藥具有抗突變、抑制誘癌發生以及癌細胞生長等作用。在腫瘤的防治中既要強調整體觀念,又要重視有效控制和消滅癌細胞;既要扶正,又

5、要祛邪;既要審證,又要求因;有防有治,形成中醫藥及中西結合防治腫瘤的新概念。5、 臨床與實驗:6、建立規范化綜合治療方案:根據腫瘤患者的全身狀況、腫瘤病理類型、臨床分期綜合辨證分析,進行評估,確定對每一個腫瘤患者選擇最選擇適當的規范化綜合治療方案。采取局部與整體結合的原則,按誘導緩解扶正治療(中藥或BRM生物反應調節劑)鞏固治療扶正治療的程序,以期根治,或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和生存率。實 驗 探 索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實驗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單味中藥抗癌實驗;二是中西醫綜合治療中中藥作用的研究;三是對辯證論治規律的探索。中藥抗復發、轉移和逆轉多藥耐藥(MDR)的實驗研究正在成為腫瘤研究熱

6、點之一,以下重點討論后兩方面。(1)綜合治療中中藥減毒增效的研究。漢防已、補骨脂、莪術、當歸、澤瀉、人參等有逆轉腫瘤細胞MDR(多藥耐藥現象)的作用。黃芪、黃芩、人參等通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五加皮、當歸、枸杞保護DNA;人參、丹參、莪術、枸杞、三七通過改善微循環、促進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改善造血功能;并均起到放射保護劑的作用。(2)辨證論治規律的探索。辨證論治是臨床試驗的最高層次,辨證論治如何對腫瘤患者起作用,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設想在同一種瘤患者身上,既有腫瘤又有“證”大致有三種可能:即先因某些因素形成癌,由于癌發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形成 1“證”,由癌到證;或者,先由于某些因素,形成

7、“證”,以后再形成“癌”,簡稱由“證”到“癌”;另一方面癌與“證”同時出現。在同一患者身上,癌與“證”同時存在,必須有某種相應關系,治癌必須影響“證”,治“證”必須影響癌。 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實驗設計,即選擇實驗動物或誘癌,或移植癌,在癌形成前后,觀察其“證”進行辯證論治,探索其機制,但這個設計不能對“證”定性。另一設計即定向造成“證”的模型動物,然后誘癌或移植癌,再辯證論治。觀察療效探索其機制。這可能比較接近臨床的辨證論治實際情況。如消化道腫瘤中最常見的證是“脾虛”用大黃、芒硝等形成脾虛模型,然后荷瘤,用健脾法治療,探索療效機制。提示健脾藥可使癌細胞周期S期比例降低,且具免疫調節作用。中醫藥防

8、治惡性腫瘤機制研究1、對腫瘤的預防作用抗突變作用: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是導致癌變的重要途徑。抗突變、抑制畸變對于癌變的早期防治具有積極意義。實驗發現,某些中藥復發具有抗突變作用,可用于腫瘤的預防和治療,其中補益中藥防突變研究占主導地位,如炒白術、肉蓯蓉、仙茅、沙參、天冬、枸杞、人參、黃芪、絞股藍以及復方四君子湯、桂枝甘草湯等具有明顯抗突變作用。抑制誘癌發生:六味地黃丸對N亞硝基肌氨酸等誘癌具有抑制作用。養陰中藥復方在抑制黃霉素B1(AFB1)誘肝細胞癌變過程中有明顯阻斷作用:補益中藥提取物如黃芪注射液對MCA碘油溶液誘發的大鼠肺癌有明顯抑制作用。2、直接的細胞毒作用某些中藥是通過細胞毒作用,損

9、傷DNA而發揮抗腫瘤效應的。實驗證實,莪術提取物欖香稀乳對癌細胞有直接破壞作用;冬凌草、大黃、人參、茯苓等均具良好的損傷DNA而抗白血病作用。3、免疫增強作用 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機體免疫功能衰退密切相關,腫瘤又加深免疫抑制,助長其發展。臨床上免疫機能活躍的腫瘤患者比免疫機能受抑制的預后好,提高免疫功能已成為腫瘤防治中的重要一環。實驗證明,某些中藥能保護或提高免疫水平,從而間接起到防治腫瘤目的。如地黃多糖,可提高免疫小鼠T淋巴細胞增殖能力及NK細胞活力,相對提高荷瘤小鼠IL-2分泌能力,及CTL細胞活力,從而發揮免疫抑瘤效應,另外茯苓、丹參、莪術、白術、牛膝多糖、茯苓多糖等均有良好的免疫增強作用。

10、4、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分化細胞惡變是由于增殖、分化兩者平衡失調或偶聯解除,失控增殖和去分化是多數惡性腫瘤的特征。80年代以來,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其分化已成為腫瘤研究熱點之一,研究表明許多中藥或其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誘導其分化作用,如淫羊霍甙(ICA)、人參皂甙對HL-60細胞有誘導分化作用,機理可能與升高細胞內cAMP/cGMP比值有關;丹參酮對人宮頸癌細胞株ME180有較好的誘導分化作用,與維甲酸作用相仿;大蒜素對人白血病細胞株K562和大腸癌細胞株HR8348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人參皂甙、苦參等均有此作用。5、誘導腫瘤細胞凋亡1972年Kerr等首先提出細胞凋亡(a

11、poptosis;APO)的概念。APO是具有特殊形態學和生化改變的一種細胞死亡形式,一系列基因(bcl-2、P53、C-myc等)參與了凋亡調控。APO與腫瘤發生和抑制有密切關系。誘導APO是某些化療藥抑制腫瘤的主要機理之一。實驗證實,中藥亦有誘導APO發生的作用。如莪術提取物欖香稀、大蒜油、As2O3等以及復方長必安、康爾愛片等能誘導APO的發生。其它如美州商陸、柴胡甙也具有誘導APO作用。6、逆轉MDR 多藥耐藥(MDR)是指腫瘤細胞對一種抗腫瘤藥物出現耐藥的同時,對其它結構、作用靶位不同的抗腫瘤藥物也產生耐藥性的現象。腫瘤細胞的耐藥性是導致化療失敗的重要因素。據美國癌癥協會估計,90以

12、上腫瘤患者的死亡不同程度受耐藥的影響。闡明耐藥機制,研究行之有效的耐藥逆轉策略,可為腫瘤的治療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實驗證明,川芎嗪、防已堿、黃芩、茵陳、當歸、澤瀉、小柴胡湯、四物湯等具有逆轉MDR的效應。7、抑制腫瘤血管形成 1971年,Folkman首先發現腫瘤血管形成因子(TAF),提出腫瘤生長和轉移具有血管依賴的觀點,并認為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可作為腫瘤治療的一個途徑。腫瘤不僅通過腫瘤血管從宿主獲得豐富營養,而且還通過腫瘤血管向宿主輸出大量惡性細胞導致腫瘤不斷生長和轉移。因此,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切斷其生長和轉移依賴的“命脈”成為重要的抗癌戰略。隨著腫瘤的生長機體內抑制腫瘤生成因素與促進因素(如

13、PDGF、VEGF 2等)平衡失調。因此尋找有效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AIF)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而中藥抑制腫瘤血管形成有潛在優勢和理論基礎。(1)云芝多糖、香菇多糖、十全大補場、小柴胡場以及柴胡、當歸、川芎、桂枝等均有良好的誘生TNF、提高TNF活性的能力,黃芪、黨參、當歸、芍藥、豬苓多糖等皆可誘生IFN。TNF抗癌機理之一是能夠抑制腫瘤血管形成,IFN能抑制體外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體內血管形成。(2)臨床實踐證實,某些中藥和復方具有抑制腫瘤的轉移的作用,可能與其抗腫瘤血管形成機制有關。8、對腫瘤細胞膜、腫瘤細胞信息傳導的影響 細胞膜是細胞接受外界信息,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也是細胞與細胞

14、之間及細胞與基質之間相互作用的部位。伴隨細胞的惡變,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會發生一系列改變,細胞信息傳導也發生異常改變。因此通過改變細胞膜提高腫瘤細胞對抗癌藥物的敏感性,以及阻斷異常信息傳導,對發現新的抗癌藥和解決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抗癌中藥巴豆有效成分生物堿可使紅細胞膜流動性減少,膜蛋白二級結構發生改變,而發生藥理作用。牛膝多糖的抗腫瘤機理與其改變腫瘤細胞膜生化特性有關。9、對基因表達調控的影響 腫瘤的發生是多基因、多階段的過程,各種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異常表達,二者平衡失調是癌變的重要環節。探討中藥對基因表達調控的影響,對臨床用藥有重要意義,已有實驗證實,丹參酮可明顯降低人宮頸

15、癌細胞株ME180中的癌基因C-myc、Ha-ras的表達。推測其誘導分化的作用可能是通過對癌基因表達抑制實現的。10、影響細胞周期素(Cyclin) 細胞的增殖、分化依賴于細胞有序的周期活動,惡性腫瘤的本質在于細胞周期調節失控。而細胞周期受控于細胞周期素(Cyclin)的調控。Cyclin其表達量隨細胞周期各個時相的轉換而改變,不同的Cyclin在不同的時期通過相應的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CDK)起到細胞完成周期的作用。Cyclin與多種癌基因有密切關系,其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先于各種癌基因發揮作用,并繼之與癌基因產物協同作用。有實驗證明當歸龍薈丸有效成份靛玉紅及其衍生物可阻斷依賴細胞周

16、期蛋白的激酶(CDKs),阻滯細胞增殖,加強中藥這方面研究,對探討中藥抗瘤機制有深刻意義。11、對端粒及端粒酶的影響 惡性腫瘤細胞與端粒酶的活性之間存在相應激發關系,在腫瘤細胞惡性進展和永生細胞的維持,端粒酶起到關鍵作用。研究表明近90以上的人類腫瘤組織及永生性細胞中可以檢測到端粒酶,而幾乎所有正常體細胞和組織中都查不到端粒酶的活性。有關端粒酶(Telomerae)與惡性腫瘤相關性的研究,已成為腫瘤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熱門的課題之一。研究提示,某些中藥及復方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12、對熱休克蛋白(HSP)的影響制研究 生物體在熱誘導下能合成一組高度保守性蛋白熱休克蛋白(HSPs),作為分子伴

17、侶參與蛋白質的折疊、運輸等過程。在腫瘤細胞內常高度表達HSP90及HSP70,HSP90能與許多癌基因、抑癌基因產物結合且與腫瘤細胞周期調控、免疫、腫瘤發生發展關系密切;HSP70在體外許多不利于腫瘤細胞生長的環境中具有腫瘤細胞保護作用,HSP70的高表達嚴重影響抗腫瘤治療效果。對HSP深入研究,有助于抗癌機理的進一步完善。槲皮素是一種天然生物黃酮,可特異阻斷HSP70表達,產生抗腫瘤作用。中醫藥防治惡性腫瘤前瞻在腫瘤防治上運用中醫理論可以充實現代醫學。同時運用中醫開放性思維,從現代醫學治療手段和抗癌藥作用方式考慮辨證論治、扶正祛邪、局部和整體治療方法,完善腫瘤綜合治療方案,可擴大中醫藥應用范圍。著眼于臨床療效的提高,尋找防治腫瘤臨床突破口。中醫藥治療腫瘤表現在調節機體內環境,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方面已有很大優勢,這與現代生物治療著眼于調理、抑制癌基因、促進免疫功能或通過刺激造血因子促進病人骨髓功能恢復以抑制腫瘤目的是吻合的。隨著腫瘤分子生物學的深入研究,循證醫學(EBM)在中醫腫瘤學中的應用,相信可進一步提高療效,直至治愈。在中醫辨證論治思維指導下,革新腫瘤實驗研究,結合基礎和臨床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最新進展和抗復發、轉移的機理研究。使中醫藥對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