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古民居的建筑特點_第1頁
晉江古民居的建筑特點_第2頁
晉江古民居的建筑特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晉江古民居的建筑特點閩南晉江一帶,明、清古民居建筑沿襲中原漢族古民居建筑的風格特征:其一,沿襲北方漢族四合院住宅布局,左右均齊配置;其二,屋頂人斜面皆成凹曲線,兩端為燕尾脊;其三,木、磚、石等建筑構件裝修裝飾花樣繁多;其四,建筑著色配以五行而為五色;其五,建筑用材以木材與磚石混合為主。而由于受到海外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在建筑材料、建筑形式上也兼容海外的建筑特色。但是,即使是現代私人別墅仍然具有傳統古民居的建筑風格特征。晉江典型傳統民居為“皇宮式”大厝,這種“皇宮式”大厝民居建筑特征與古代由中原南遷的族姓大多是官宦人家有直接關系。“皇宮式”大厝建筑布局特點是軸線對稱,多層次進深,前后左右有機銜接

2、,均齊配置。這種建筑布局特點至少從秦朝起就一直沿襲下來。如秦代被項羽一把火燒了三月之久的阿房宮就已經有這樣的建筑布局特點?!盎蕦m式”大厝一般為四柱三開間或六柱五開間。大厝諸房必然左右均齊配置,廳堂、天井、房間必然由走廊連通一體,體現中華民族的對稱、連絡的審美意識、形成以廳堂為主軸,以天井為中心的建筑格局?!盎蕦m式”大厝為封閉式建筑。大厝前一般鋪設寬敞的石埕。大厝的墀頭大門門位凹入,有的兩側有小邊門。入門處有下廳,左右建兩間下房。下廳止步銜接天井,天井兩側有走廊并建有廂房。走過天井踏上石階及廊沿石即到主屋正厝,中為廳堂,廳堂左右各有大房,其后有小后廳及兩側的后房,這部分是主人的起居住房。廳堂和大

3、房前走廊鋪設巨大的廊沿石,兩側辟有兩個小邊門,可通厝外或護厝。規模完整的“皇宮式”大厝出后廳復有天井,兩側有走廊和廂房,后面建有一排平屋作廚房、雜間。主屋正厝兩邊建有護厝。正厝邊門有廊道通護厝中間小廳,其余房間亦為住房。護厝房間前仍有走廊,有的并辟有小天井。這樣,就形成了“皇宮式”大厝左右均齊配置,而又渾然貫通的建筑特征。“皇宮式”大厝屋頂為懸山式曲線燕尾脊,屋面頂鋪紅瓦,間以瓦簡壓,檐口掛滴水、瓦當。下房、廂房、護厝的屋頂較低,為硬山式屋頂或馬頭式山墻。這種屋頂斜面成凹曲線,屋脊兩端高高翹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曲紅審美意識。而且主屋屋頂較傾斜,廂房、下房屋頂較低且緩傾斜,于是大厝屋頂的輪廓就成

4、三段折曲線,即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段脊和高低檐,重疊向兩邊翹起的態勢,使整座建筑更具有美感。據史籍所載,屋頂成凹曲線自秦代就形成了,而閩南古民居保存了這傳統建筑的特征。“皇宮式”大厝大都為穿斗式木構架、柱、梁、枋、檀、椽等木質構件皆用榫卯鉸接成為框架式結構,以承載屋頂。墻體反而不甚承重而僅起阻隔作用。如大廳與大房的隔墻,有的用蘆葦或竹片編軹而成,外面再涂上灰泥即成墻體。有些廳房隔墻則純用木材構成。這種墻體由于輕薄,具有抗震力。而閩南沿海一帶因明末清初禁海遷界,民居被夷為廢墟,故清代的古民居有不少外墻體為“出磚入石”墻,即利用廢墟里的舊磚瓦、石、磚混砌成的墻體。這反而成為蘊涵歷史文化的一種建筑

5、特色?!盎蕦m式”大厝的木、磚、石構件裝修樣式在明、清初時較為簡樸,用材也較大,如衙口施瑯府第的梁柱,池店李五故居的廊沿石等。至晚清及民國,木、磚、石構件越來越講究精雕細琢,樣式富有變化。作為宅門的廊檐,明代少有雕飾,晚清發來,檐桁、月梁均予雕刻。廳堂斗拱、雀替、駝峰等木質構件亦雕刻有花卉、動物、人物等形象,橫枋上楣額則裝飾各種拼木圖案。挑檐支承的垂簡木則有圓雕花藍或倒吊蓮花等造型。凹斗式大門門額嵌有主人姓氏郡望的石雕匾額,并裝飾石雕“伍員目”。曲墻裝貼細磨石板或花磚,以花鳥、動物或人物故事組雕裝飾。廳堂上有木制格扇門,格扇分格芯和裙板兩部分,均有作各種圖案木裝飾,尤以花鳥木雕透鏤窗最為精致。諸

6、房間均有木制窗欞,樣式有格扇窗、支摘窗、欄桿窗、檻窗,均有木雕圖案。主房正厝有“光廳暗房”的特點,大房、后房天窗小,向外窗位高且小。向厝外的窗欞一般用石雕欄桿裝飾。大厝外面墻體裙采用細磨條石裝砌,而門墻墻裙則有浮雕、線雕透雕等,圖案有花鳥、人物及名人詩文題贈等。墻裙上不當之處還往往配以磚雕裝飾。大厝大門有的配置一對門枕石,有抱鼓石、上馬石式樣,并加以雕飾。木柱石礎有砧、盆、鼓、瓶等式樣,明代一般無雕飾,清代以來則加以花樣雕飾?!盎蕦m式”大厝室內地面鋪設正方形紅色地板磚。廳前走廊邊沿鋪設大規格的條石。天井亦鋪設條石,并修設排泄污水的地下涵洞,有的還放養烏龜于涵洞之中,使其保持通暢。宋、明代對民居

7、建筑著色繪彩有嚴格規范,清代以來民居建筑開始有著繪彩。由于我國自古有陰陽五行之說,因此著色亦配以五行而為五色,即青、赤、黃、白、黑。閩南“皇宮式”大厝一般以青、赤著色繪彩。如梁柱門窗漆以朱紅色,墻裙石材喜用“青草石”(綠輝巖),外墻體飾以紅磚,屋頂飾以紅瓦?!盎蕦m式”大厝以木料和磚、石混合為主體結構。木質構件多為杉木,磚瓦選取本地紅土繞制的產品,石材為各種花崗巖。建筑結構上體現了木、磚、石混用的楣式和拱式兼容的構造特色。中國自古就有祭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的風俗,即自然物崇拜。閩南傳統民居建筑也有些相關的習俗。建宅,俗稱“起大厝”之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地擇向。一般民宅忌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大都采用

8、兼字。晉江古民居一般坐東北向西南,為“艮坤丑未”方位,這和閩南一帶夏秋常刮東南季風有關系。“起大厝”一般依山勢,即順靈脈。這些都是很有科學性的。但亦有地點方位確定,還要根據歲次“年利”來確定方位及建設時間的。施工之始要 “動土”,祭“土地公”,即用鐵錐自東向西沿宅基四周挖一圈,并在宅基的廳中位置設“土地公”靈位,上書“福德正神”。在施工過程中,每逢農歷初二、十六都要犒祭“土地公”。一般厝宅的東邊留水溝,西邊留狗洞。謂之“東龍西虎”。新建的大厝,一般習慣在天井的廊檐下懸掛“天地燈”,每年更新一次。此即是自古沿襲的對于天地的崇拜。在廚房灶壁一般設置小神龕。貼有灶君圖像,并以紅紙書上“灶君司令”,按

9、規定時間祭祀。一般民宅不繪“門神”,但民間有貼神符護厝宅的習俗,還有在門頂上懸掛“八卦圖”以御兇辟邪的習俗。在一些三岔路口的墻壁上,還嵌有“石敢當”石碑?!笆耶敗弊钤绯鲎晕鳚h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最著名為“泰山石敢當”。民眾信其能鎮鬼怪,消災禍。此外,還有忌厝宅門窗相對向的習俗,要建照墻堵隔。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閩南民居出現了融合海外建筑風格的華僑民居建筑,但仍然保留濃郁的民族特色。及至六、七十年代,閩南民居涌出了大量結構單一的石頭房屋。一方面反映歷經劫難的閩南鄉村資源的枯竭,經濟的衰敗,一方面也反映民族傳統文化的失落。閩南古民居建筑是中華民族文明結晶之一,其嚴謹、精致

10、、實用、美觀,即使在現代化別墅面前,也毫無一點點遜色。閩南晉江古民居建筑體現了中華民族和閩南地域的歷史文化特色,是不可再生的寶貴的文化資源。閩南晉江古民居建筑與中國漢民族古民居建筑杰出范例的山西晉中平遙古民居和被譽為中國南方建筑的典型精作的廣州陳氏書院相比較,有其共同建筑特征,即均為布局嚴謹的四合院形式,具有中軸明顯,左右對稱,主次有序特點的封閉型建筑,在木、磚、石建筑構件上均有著精美花紋圖案雕飾。但也有其不同的特點,與平遙古民居比較,平遙古民居墻磚、地磚、瓦蓋均為青灰色,屋頂沒有兩端翹起的燕尾脊,沒有紅磚、綠瓦、白石建筑構件,不如閩南晉江古民居瑰麗多彩。與廣州陳氏書院比較,陳氏書院屋頂斜面沒有凹曲線美感,石雕略遜于閩南古民居,而木雕則勝之。閩南古民居建筑還有其突出特點,即于大門門額嵌有鐫刻主人姓氏郡望堂號的石匾。目前,許多從事建筑歷史和理論研究的學者認為傳統古民居建筑是一個遠未被現代人充分認識的智慧寶庫。古民居建筑涵蓋著科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項內容,突出了古人在兼顧地理環境、經濟利益和文化傳統三方面需求的高度智慧。我們保護、研究這些建筑遺存,應該在文化、經濟等方面具有繼承與發展的雙重意義。中國的古代建筑是中國人文精神和生命血脈的一部分,古民居建筑蘊含著成熟的審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