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環境條件下聚乳酸纖維降解行為的研究開題報告_第1頁
不同環境條件下聚乳酸纖維降解行為的研究開題報告_第2頁
不同環境條件下聚乳酸纖維降解行為的研究開題報告_第3頁
不同環境條件下聚乳酸纖維降解行為的研究開題報告_第4頁
不同環境條件下聚乳酸纖維降解行為的研究開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 . 開題報告學院: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 系別:紡織服裝系專業班級: :指導老師:一、 聚乳酸纖維研究領域概論1.1 聚乳酸的研究背景聚乳酸(Poly一lactic一acid)簡稱,PLA,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所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的生產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石油原料合成法,另一個是發酵法。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從玉米淀粉中得到右旋葡萄糖,經過微生物發酵生產乳酸的工藝獲得成功后,使發酵法生產乳酸的成本遠遠低于合成法。用玉米加工乳酸的工藝流程如下:玉米玉米淀粉微生物發酵乳酸目前乳酸聚合主要采用丙交醞法,又稱兩步法,其生產工序為:第一步將乳酸脫水環化制成丙交醋;第二步將丙交酷開環聚合

2、制得聚乳酸。聚乳酸纖維是一種性能較好、可自然降解的纖維,可采用玉米的自然資源制取,從原料到廢棄物完全可以再生利用。用玉米等天然原料加工聚乳酸產品對綜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義和開發價值,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2 聚乳酸纖維國外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當今世界隨著以石油為原料制造合成纖維的生產過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和溫室效應以與世界圍的原油消耗量擴大,原始自然資源的嚴重減少。綠色環保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核心。聚乳酸纖維是一種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纖維,它可從谷物中取得。其制品廢棄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經微生物作用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燃燒時,不會散發毒氣,不會造成污染,是一種完

3、全自然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環保生態纖維。 聚乳酸的結構中含有酯鍵,易水解,這使制品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被廢棄后能迅速降解,最終降解產物為CO2和H2O,不會污染環境。聚乳酸的降解可分為簡單水解降解和酶催化水解降解2種。1.3聚乳酸纖維的性能1.3.1 聚乳酸纖維的機械性能 聚乳酸纖維的細度1.5dtex,強度30- 50CN/tex,伸長率%30- 40,回潮率% 0.4- 0.6,卷曲30- 50/10,cm 比重1.25g/cm3,熔點170。聚乳酸纖維的比重小于滌綸,大于錦綸6,因此聚乳酸纖維的制成品比較輕盈。聚乳酸纖維的熔點與滌綸,錦綸比較要明顯低,聚乳酸纖維的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都于

4、滌綸接近;因此,聚乳酸纖維屬于高強、中伸、低模型,這些使得其面料能夠制成高強力、延伸性好、手感柔軟、懸垂性好、回彈性好以與較好卷曲性和卷曲持久性的紡織品。1.3.2 聚乳酸纖維的熱學和光學性能聚乳酸纖維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并且極限氧指數是常用纖維中最高的,它的發煙量少,在燃燒中只有輕微的煙霧釋放;聚乳酸雖不屬非燃燒性的聚合物,但是與滌綸和棉相比更易自熄,且放出的熱量少,引起火災的危險性小。耐紫外線,和滌綸相比,它在紫外線下吸收值較低,可以在疝弧光下不褪色,故能保持其織物不受侵害。1.3.3 聚乳酸纖維的特殊性能生物可降解性 (綠色環保性) 聚乳酸纖維與其共聚物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在土壤、淤泥、海

5、水等具有一定溫濕度的自然環境中,PLA 纖維首先開始水解,降低聚合度,分解為CO2 和H2O,二者通過光合作用,又可變成乳酸的原料淀粉。抑菌性 聚乳酸纖維制品具有抗菌和防腐性能,可用于服裝、服飾醫用防護與其他各領域的紡織品。人體可吸收生態性 聚乳酸纖維具有無毒、防毒和抗菌作用,它的人體可吸收性在醫學上開發了免拆手術縫合線。1.4 聚乳酸纖維的降解特性 從化學結構角度看,高分子材料的降解主要有3 種方式:( 1)主鏈降解生成低聚體和單體; ( 2) 側鏈水解生成可溶性的主鏈高分子;( 3) 交鏈點裂解生成可溶性的線性高分子。聚乳酸的降解, 一般認為主要方式為本體降解,即以第1 種方式降解1 。從

6、聚乳酸類材料來看其降解又可分為簡單水解降解和酶催化水解降解。簡單水解降解是水分子攻擊聚乳酸分子中的酯鍵,使其分解為羧酸和醇的反應,是酯化反應的逆反應。脂肪族聚酯的水解2 起始于水的吸收,小分子的水接觸樣品的表面,擴散進入酯鍵或親水基團的周圍,在介質中酸、堿的作用下,大分子主鏈中的酯鍵發生自由水解斷裂,樣品的數均分子量緩慢降低,失去原有的力學強度,當分子量小到可溶于水的極限值時,整體結構即發生變形和失重,樣品開始溶解,生成可溶的降解產物 3 。有些研究認為降解時不僅發生酯鍵的自由水解斷裂, 末端基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降解生成的羧基末端基對水解的自催化現象就是證明 4 。ChungShih 5 對聚

7、D,L- 乳酸的水解研究發現,末端基(羥基或羧基)的水解斷裂速度比自由鏈斷裂速度快10倍。聚乳酸的酶催化降解和纖維素等天然聚合物的降解是不同的。天然聚合物的降解,一般是直接和酶反應;而聚乳酸酯不接受直接的酶攻擊,在自然降解環境下首先發生水解,使其相對分子質量有所降低,分子骨架有所破裂,形成較低相對分子質量的組分。水解到一定程度,方可以進一步在酶的作用下新代,使降解過程得以完成。在這里,第一步的水解作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聚乳酸酯的酶降解過程是間接的。研究表明6 ,唯一能使聚乳酸酯不經水解而直接發生作用的只有蛋白酶K,但水的加入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導致聚合物溶脹而容易被酶進攻。聚乳酸與其共

8、聚物由于主鏈上含有酯鍵,可以被酯酶加速降解。早在20世紀80年代Williams 就指出7 : 鏈霉蛋白酶、K-蛋白酶和波羅蛋白酶,在L-聚乳酸的降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后Ashley和McGinit y8 證實, D, L-聚乳酸可以被K-蛋白酶降解。另一方面,Fukuzaki等人發現PLLA 的低聚物可以被大量脂肪酶型生化酶加速降解,尤其是根霉脂肪酶9 。1.5 聚乳酸纖維的降解影響因素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機理是非常復雜的,且影響其降解的因素更加繁多,其中:分子結構、結晶度、分子量、pH 值等因素對其降解具有較顯著的影響作用,以下就這些因素對聚乳酸的降解的影響作詳細闡述。1.5.1 分子結構

9、的影響分子結構是影響聚乳酸類材料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本身有部分酸性成份的聚合物比放在酸性環境中的聚合物的降解速率要快,這說明聚合物本身的結構比降解的自然環境更重要。S. H . Lee 等4 制備了3 臂、4 臂的聚乳酸,一樣分子量的不同星形結構的聚乳酸分子的端基數目不同,降解速度也不一樣。Li 等人10 報道隨著極性端基數目的增加降解速度呈上升趨勢,由于含支化結構的聚合物具有較低的結晶度和較多的末端基,因此這同樣可以解釋一樣分子量的星形結構的比線性結構的聚乳酸降解快的道理。人們通過合成聚乳酸為基的各類共聚物來改變化學結構與性能,達到控制其降解速度。如PLGA 共聚物 11,PEG的引入不但提

10、高了PLA 的親水性,降低了其結晶度,使聚合物的降解速度加快,同時還賦予材料新的特性和功能。共混改性中,引入基團的親水性在聚合物的水解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親水性越好,水解降解越顯著。S.M.N.Scapin 12 通過添加檸檬酸三乙酯改變PLLA 的多孔性可以控制PLLA 的降解時間,而且沒有破壞聚合物的生物適應性。端基的種類對PLA的降解也有重要的影響。S.H.Lee 4 等合成了不同端基(胺基、氯酰基、羧基和羥基) 的聚乳酸,并對其降解性進行了研究,發現NH2-PLA、C-lPLA 比COOH-PLA、OH-PLA的降解速度較慢,說明NH2-PLA和C-lPLA有一定的抗水解性能。可能由于

11、Cl-和NH -2極性比OH-的小,導致較低的降解情況。另外,NH-2能和加速水解降解的酸性基團配位,可能也是導致降解速度降低的原因之一。乳酸的構型也會對其降解產生影響。McCarthy 6 的研究小組用K-蛋白酶在PLLA 降解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根據實驗觀測,和D- 聚乳酸相比,K- 蛋白酶優先降解L-聚乳酸,D-聚乳酸幾乎不能被降解。在K-蛋白酶降解3 種混合共聚物的實驗中,可以得出結論,K- 蛋白酶優先降解L-L、L-D、D- L, 不降解D-D的共聚物。1.5.2 結晶度的影響 聚乳酸在蛋白酶中的酸性水解降解速率與結晶度有關,Lijian Liu 等 13 在用K- 蛋白酶降解聚乳酸

12、的研究中,發現K-蛋白酶優先降解PLLA 的無定型區域, 很難降解PLLA 晶體。無定型的PLLA- PDLA 共聚物的降解速率比部分結晶的PLLA-PDLA 的快的多,這可以認為是鏈的排列分布不同導致的, 反映出K- 蛋白酶對聚乳酸的結晶度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在結晶區域分子結構排列緊密,酶分子很難進入到聚乳酸分子部,因此降解速度很慢。但也有人認為結晶度的增加是由于無定型區的水解使得剩余樣品中結晶相的比例增加的原因。無定型領域降解速度快,生成的短鏈產物迅速增加, 分子鏈重排也可能導致結晶度增加。Yo shihiro Kikkaw a 等14用不可結晶的和可結晶的兩種類型的聚乳酸來做實驗的試樣,研

13、究它們在K-蛋白酶緩沖液中的降解。在降解的初期同樣可以直接的觀察到,晶體周圍的無定形區域優先降解,晶體PLLA薄片在酶的降解過程中沒有明顯變化,然而在堿性水解中薄片減少。純晶體PLLA 的酶降解優先出現在晶體邊緣而不是排列整齊的表面,而堿性水解同時侵蝕晶體邊緣和表面。T suji 15 也研究了在K蛋白酶作用下PLLA膜降解過程中晶粒的影響,發現和晶粒之間的無定性區域相比,降解主要發生在晶粒外界的無定形區域。1.5.3 分子量的影響對于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在一樣降解時間和一樣降解環境下,分子量較高的降解相對較慢, 分子量低的降解相對較快。幾乎所有降解實驗的結果都符合這個規律。X.S.Wu 等人

14、16 認為: 共聚物的分子量和聚合度分布性顯著影響材料的水解速度。分子鏈上的酯鍵水解是無規則的,每個酯鍵都可能被水解,分子鏈越長,被水解的部位越多,分子量降低地也越快。分子量低了,端基數目增多,是直接加速其降解的原因之一。且共聚物的結晶度和熔點亦與分子量直接相關,因此分子量的大小對聚乳酸的降解有著關聯影響。1.5.4 PH的影響聚乳酸類聚合物的化學降解是在酸性條件下,由于氫離子的作用是酯鍵斷開引起的,因此溶液的pH 是影響聚乳酸與其共聚物降解的又一因素。Hideto Tsuji 17 等研究了在pH 圍從0.9 12.8的水溶液中聚乳酸的降解情況,GPC和DSC 結果說明,殘余晶體的水解從pH

15、 背離7 時開始加速,說明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接觸對晶體的水解有影響。馬曉妍等18 的研究發現,聚乳酸在去離子水、0.01mol /L鹽酸溶液、pH 為7.4的磷酸緩沖液、0.01mol/L氫氧化鈉溶液4種降解介質中的降解速率,從快到慢的順序為: 堿液酸液去離子水緩沖液。在堿液中的降解速率最快,是因為聚乳酸水解生成羧酸產物與堿中和,促進了水解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聚乳酸在磷酸緩沖液中的降解,雖然生成羧基使溶液酸性增加,但是由于磷酸緩沖液可以保持溶液的pH在一個恒定的圍,因此降解較慢。而在去離子水中,由于聚乳酸水解產生的羧基可以催化和加速酯鍵的水解,所以聚乳酸在去離子水中的降解比在磷酸緩沖液中快

16、。1.5.5 濕度的影響由于聚乳酸酯在降解機理上存在的特殊性,它的降解總是必須先行水解,并在水解至一定程度后方可以進行酶解。因此,適宜水解的環境條件,可以明顯地影響降解的速度。聚乳酸酯的水解速度與環境溫濕度條件有很大關系。錢以宏19 專門對聚乳酸在不同濕度下的降解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濕度為80%時的降解速度是相對濕度20%時的降解速度的3 倍以上。環境濕度越大,溫度越高,水解就越快,降解時間便越短。Yo shihiro Kikkaw a 等14 在真空環境和在水環境下,用原子顯微鏡( AFM) 研究300nm 厚的PLAs 膜的性質和薄膜表面分子的活性的關系。觀測發現PLA 表面在水環

17、境中比在真空條件下有更低的玻璃熔融溫度。在水環境下c-PLA 的冷結晶溫度比在真空條件下降低。這些都充分證明環境濕度增大,分子活性增強,加快降解速度。除了環境的濕度,材料本身的親水性對其降解和應用也有重要的影響。共混改性中,填料的親水性在聚合物的水解過程中起決定作用,填料的親水性越好,水解降解越顯著。Yun-Qi WANG 20 等通過改變聚乳酸表面的親水性和粗糙度,用鼠L929 纖維原細胞來測定PLLA表面的細胞親和力,發現隨著親水性的改善和粗糙度的增加,PLLA 表面鼠L929纖維原細胞的支持和生長都得到了明顯的改進。因此改良表面的親水性是聚乳酸在組織工程方面應用的研究重點之一。1.5.6

18、 其他敏等21 考察了環境中微量金屬離子的存在對PLA 降解的影響。實驗表明M g2+ 、Zn2+ 和Ca2+ 這3種金屬離子對PLA 的生物降解速度為:Ca2+Mg2+Zn2+普通土壤提取液。此外UV 照射、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配、等離子體處理等均對聚合物的生物降解能力產生很大影響。將醋酸纖維素膜在UV照射下進行微生物酶的降解,其質量損失率可提高37%,表明UV照射對生物降解性有大的影響 22。共混物相分離情況的考察是通過熱處理后 23,使混合物形成了被分離的微小結構,使混合物產生最佳相位分配,這樣可提高生物降解能力。1.6 聚乳酸纖維的抗紫外線研究1.6.1 國外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全球氣候變暖

19、,尤其夏季紫外線照射強烈,而人們穿著較薄、衣服顏色較淺,這很容易對人體皮膚造成傷害,嚴重者還可能導致皮膚癌的發生24。有資料顯示,臭氧層每減少1 %,紫外線輻射強度就增大2 %,患皮膚癌的可能性將提高3 %。這樣一來,就要求構成織物的紗線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線性能,以此來減少紫外線的輻射25。抗紫外線纖維最早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日本26。由于滌綸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工業化生產,且產量居三大合成纖維之首,所以,最初的抗紫外線纖維就以滌綸為研究對象。90 年代后期,美國兩家大公司聯合開發了玉米聚乳酸纖維,它們以玉米為原料,首先建立了生產能力很大的試驗工廠,從此聚乳酸纖維也被納入抗紫外線纖維

20、的研究領域27-29。在2002 年我國華源股份與美國CDP公司合作,成為國第一家實現工業化開發聚乳酸纖維產品的化纖企業。從此,我國開始了對滌綸與聚乳酸纖維的抗紫外線性能研究。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現在的抗紫外線品種有滌綸短纖維、POY、FDY、DTY等品種,部分產品的紫外線阻擋率可達94%98%30。1.6.2 前沿發展狀況1.現階段的主要理論觀點和技術目前,國外生產抗紫外線滌綸纖維主要采用共混法、共聚法。是指在合成纖維生產過程中摻入二氧化鈦、氧化鋅、滑石粉、土、碳酸鈣等無機添加劑,或者有機防紫外線添加劑來達到耐紫外線的目的31,用共混、芯硝等方法紡絲,使滌綸纖維具有耐紫外線的功能。這種方法所

21、得到的織物,抗紫外線效果明顯,耐久性強,手感好,并能滿足服裝面料的要求32。然而,聚乳酸纖維本身就是一種優良的防紫外線纖維,而且可自然降解,在紫外線的長期照射下,其斷裂比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均變化不大33。現階段對織物耐外線性能的測量與評價有許多標準,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AS/NZS 4399,中國GB/T18830,美國AATCC183和ASTM13.65,英國BS7914、BS794934。2.已有的研究成果國際上抗紫外線紡織品始于90年代初, 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地處低緯度、日照較強的國家,率先開發抗紫外線紡織品對人體進行防護,并使抗紫外線紡織品進入了商品化階段35。日本在開發抗紫外線織物中一直

22、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相繼推出具有抗紫外線輻射功能的運動服、襯衫、帽子和太陽傘等制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國方面:東華大學化纖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出化纖級抗紫外線超微粉體和母粒;巨龍化工公司將紫外線吸收劑和屏蔽劑合理配合,研制成功用于棉織物的抗紫外的線整理劑;華普高技術產業開發的納米級瓷棉紡織品,同時具有抗紫外線、抗菌與遠紅外保溫功能36;交通大學的科研人員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氧化鈦與聚酯原位聚合使材料的力學、熱學性能得到了較大提高,在280400 nm 波段紫外線屏蔽率大于 95%,紫外線透過率小于3%37。已有研究成果認為:滌綸長絲和聚乳酸纖維的斷裂強度分別是滌綸4.04.8cn/dtex

23、、聚乳酸纖維4.04.4cn/dtex,斷裂伸長方面滌綸長絲1925%、聚乳酸纖維2535%38。相關研究表明,聚乳酸纖維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線、耐日曬耐氣候性(PLA纖維在室外暴曬500小時后,強度仍可保留55%左右)的特長,而且聚乳酸纖維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被廢棄后可在自然界中完全分解我水和二氧化碳。聚酯纖維中的PEN類纖維與滌綸相比具有較好的抗紫外線和耐老化性能。二、 課題的研究意義和目的(一)已有成果的不足或疏漏已有成果對如何提高滌綸長絲和聚乳酸纖維的抗紫外線性能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而且也生產出了許多高性能的產品,對抗紫外線產品在服裝的生產方面具有很好的實用性。但是對于一些經常暴露在

24、戶外的產業用紡織品來說,特別是在一些海拔較高的地方,日曬強烈,輻射中的紫外光等高頻光波對產品的破壞更為強烈,使用者對產品的屏蔽紫外線性能要求不高,使用者關心的是產品在風吹日曬的情況下的耐受程度、產品的使用壽命以與產品廢棄后對環境的影響等。現有成果對這方面的研究卻很少見,因此,研究未經處理的纖維產品的耐日曬、耐紫外線程度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二)觀點與論文題目在裝飾和產業用纖維產品的使用過程中,人們總會選擇成本較低的滌綸、丙綸做原料,但是在如今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具有良好自然降解性的聚乳酸纖維似乎更具優勢。本論文選取滌綸纖維做參照,研究聚乳酸纖維對以與紫外線的耐受能力,用兩者的性

25、價比來指導生產,從而達到既經濟實用又生態環保的目的。我的研究題目為:紫外線、真空和大氣環境下聚乳酸降解行為的研究(三)選題的目的和意義為了研究聚乳酸纖維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如大氣、真空、溫度、水環境下、不同酸堿溶液中的降解行為,筆者進行多次實驗,得到相關實驗數據,進而對聚乳酸的降解行為有更加系統和深入的了解。考察其在不同條件下的降解情況,可以有效的指導聚乳酸相關材料的開發和生產。隨著環境和能源危機的日益嚴重,人們已經認識到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勢在必行。目前,全世界圍都在倡導和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對這些塑料的生物降解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國對PLA的研究和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隨著研

26、究的深入,加大對PLA系列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對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白色污染問題有積極的作用;同時,PLA產品的原料來源于每年再生的天然資源如農產品玉米等,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研究聚乳酸類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機理和影響降解的因素,對其作為生活與醫用材料的研究和可行性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作為紡織材料、無紡布、藥物載體,作為紡材的性能要求,無紡布的適用條件,精確控制藥物釋放距離、釋放量以與達到靶向定點釋放,這些都和聚乳酸的降解速度,以與在生物體的降解情況有著直接的關系。總之,了解PLA的降解機理,發現更多影響其降解的因素,將有利于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聚乳酸具有良

27、好的生物相容性,又有可持續的原料來源,因此作為新型高分子材料,將在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發展前景可觀。三、 研究思路與方案(一)研究思路1.通過閱覽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影響聚乳酸纖維降解的因素,針對現階段國聚乳酸相關研究現狀和不足之處,結合實驗條件,確定課題研究方向。2.根據課題,設計實驗方案,規劃實驗步驟,統計實驗數據。3.利用Excel和lingo等數據處理軟件對已有實驗數據進行統計,模擬,擬化成相關變化曲線,繪制成圖,結合已有相關理論知識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4.根據結論,展望聚乳酸的應用前景并作出相關述。(二)研究方法與手段1.根據課題,選定實驗條件,合理選擇

28、實驗材料,確定所需實驗儀器。2.用FA1004N電子天平準確稱量多份實驗所需聚乳酸纖維樣品,重量為w0,置于培養皿中,實驗前先進行恒溫烘干以備用。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對實驗器材進行必要的調試、校正。配置不同PH的酸堿性溶液,置于200ml滴瓶中備用。3.對不同實驗條件分步進行,設定時間所需時間,實驗結束后稱量樣品重量為w1。4.計算不同實驗條件下樣品重量的變化百分率,統計成表格,利用相關數據處理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化,繪制成圖。5.分析實驗數據和結果,定性分析圖像,得出實驗結論。四、 進度計劃日 期周 次 容20133.25315撰寫實習報告20134.11467初步擬題與文獻檢索20134.1

29、52889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撰寫20134.295.121011開始試驗20135.131912擬寫論文初稿20135.20311314修改定稿20136.1151516畢業答辯和成績評定參考文獻1 紹華.綠色包裝包裝工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最佳途徑J .中國包裝,2001,(1):5155.2 世普,郭奕崇.紙漿模塑工業包裝制品緩沖機理研究與有限元模擬J .中國包裝工業,2002,( 7) :3437.3 夢潔,永銘,甘霖,等. HP Pavili on 系列主機紙漿模塑包裝與其試驗研究J .包裝工程,2006,27(4) : 3840. 4 勇,胥華兵,甘霖.紙漿模塑結構設計與應用J .

30、全球瓦楞工業, 2006,( 8):8286.5 新昌,林冬鳴,等.紙漿模塑包裝襯墊結構設計規(上)J.紙包裝工業,2008,(1):6566.6 新昌,林冬鳴,等.紙漿模塑包裝襯墊結構設計規(下)J.紙包裝工業,2008,(3):6667.6 REEVE M S,Mc C ART HY S P,GROS S R A.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poly(B-hydroxy butyrat e)-poly(E-caprolactone) and (R)-poly (B-hydroxybu tyrate)-poly(E-lactide) De

31、gradable Dib lock Copolymers J .Macromolecules,1993,26( 5):888894.7 WILLIAMS D F. Enzymic Hydrolysis of Polylactic Acid J .Eng Med,1981,(10):57.8 ASHLEY S L, MCGINITY J W. Enzyme- mediated Drug Release from Poly(DL-lactide) MatricesJ.CongrInt TechnolPharm, 1989,37(5):195204.9 FU KU ZAKI H,YOSH IDA M

32、 ,ASANO M, et al. Synthesis of Copoly( DL-lact ic acid) with Relatively Low Molecular Weight and in Vitro DegradationJ .Eur Polym, 1989 (25):10191026.10 LI S M,GARREAU H,VE RT M.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the Case of the Degradation of Massive Poly ( a-hydroxyacids ) in Aqueous Media. part

33、 1: poly( DL-lactic acid) J .J Mater Sci Mater Med, 1990,(1):123130.11 曉然,袁曉燕.聚乙二醇- 聚乳酸共聚物藥物載體J.化學進展,2007,6(19):9798.12 SCAPIN S M N, SILVA D R M , JOAZEIRO P P, et al. Use of Triethy lcitrat Plasticizer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L-lactic Acid Implants with Different Degradation Times J.Materials in

34、 medicine,2003,(14):635640.13 LIU L-jian , LI Su-min g, GARREAU Henri, et al. Selective Enzymatic Degradations of Poly ( L-lact de) and Poly (E-caprolactone) Blend FilmsJ.Bio macromolecules,2000,(1):350359.14 KIKKAWA Yoshihiro, FU JITA Masahiro, ABE Hideki, et al .Effect of Water on the Surface Mole

35、cular Mobility of Poly(lactide) Thin Film s: An Atomic Force Micros copy Study J .Biomacromolecules,2004, (5):1187-1193.15 H IDE TO Tsu ji, MIYAUCH I, SHINYA. Poly ( L-l act ide) : VIE ff ect s of Cry st all init y on En zymati c H ydrolysis of Poly ( L-lactide) with ou t Fr ee Amorphous Region J .

36、Polym er Degradati on and St abilit y, 2001, 71:415424.16 尚春. 影響聚乙交酯丙交酯降解性能的因素J . 口腔材料器械雜, 2002,11( 4 ):201203.17 TSUJI Hideto, IKARASHI Kensaku. In Vit ro Hydrolys is of Poly( L-lactide) Crystal line Residues as Ext ended-chain Crystall-ites III. Effects of pH and EnzymeJ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04,( 85):647656.18 馬曉妍, 石淑先, 夏宇正,等. 聚乳酸與其共聚物的制備和降解性能J .化工大學學報, 2004, 31( 1) : 5156.19 錢以宏. 聚乳酸酯與其降解特征J .紡織導報,2004,(4):3840.20 WANG Yun-qi, CAI J-iye. Enhanced Cell Affinity of Poly( L-lactic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