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高中生物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兩處變化_第1頁
請關注高中生物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兩處變化_第2頁
請關注高中生物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兩處變化_第3頁
請關注高中生物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兩處變化_第4頁
請關注高中生物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兩處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請關注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兩處變化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和“免疫調節”兩節教學內容上的描述與舊教材有很大的變化。就這兩處變化,我分別同人教社本部分教材內容的編寫者桑建利老師(北京師范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生導師)和包春瑩老師(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進行了聯系,并得到了確認。同時,近兩年的高考試題在這兩部分內容的考查上也與新教材的觀點相一致。2010年我就將我們之間來往的電子郵件上傳到了教研論壇上,近期經常接到老師們對這兩部分內容的詢問,同時在聽課調研過程中,發現一些老師仍是按照舊教材的論述進行授課的。現再次公布我們之間來往的電子郵件,同時附上近兩年相關的高考試題,請

2、老師們參考。寫給桑建利老師的信桑老師:您好!我是鄭州市生物教研室的張俊杰老師,鄭州市生物教材初中和高中年級使用的都是人教版的,老師們對該教材的評價很高。在使用過程中,老師們也會提出專業性很強的一些問題,需要向專家請教。據趙占良老師介紹,您是細胞生物學方面的專家,現想就細胞生物學的一個問題向您請教。在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上,高中教材涉及到四種方式,即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內吞和外排(新版本教材稱胞吞和胞吐)。對自由擴散、內吞和外排這兩種運輸方式的描述,新舊教材都是一樣的,但對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描述是有差別的,具體如下。若按照舊版本教材的理解:1物質(小分子或離子)出入細胞膜是協助擴散還是

3、主動運輸取決于分子或離子的性質,而與物質的濃度無關。且協助擴散的例子極為少見,僅見于紅細胞吸收葡萄糖這一例子(高校細胞生物學教材中也僅列舉這一個例子),其它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則是主動運輸。2氨基酸、葡萄糖和各種離子都是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出入細胞(暫不考慮離子通道),不論這些物質濃度的高低,都只能是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出入細胞,主動運輸通過消耗能量既能將物質從低濃度的一側運輸到高濃度的一側;也可以通過消耗能量將物質從高濃度的一側運輸到低濃度的一側,這時物質既順著濃度梯度又消耗能量,運輸的速度會大大加快。但按照新版教材的理解,結果應是這樣的:物質(小分子或離子)出入細胞膜是協助擴散還是主動運輸不是取決

4、于分子或離子的性質,而是取決于物質的濃度。氨基酸、葡萄糖和各種離子出入細胞時,若從高濃度的一側到低濃度的一側,只需載體,不消耗能量,都稱之為協助擴散;若這些物質從低濃度的一側到高濃度的一側,這時既需要載體又需要消耗能量,稱之為主動運輸。由此可見,新舊教材對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描述是不同的,通過下面這一個例子就可以清楚看到二者的不同:飯后(腸腔葡萄糖的濃度是很高的),葡萄糖是以何種方式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的?若按照舊版本教材的理解,葡萄糖無論什么時候都是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細胞的,當然是主動運輸。此時既順著濃度梯度又消耗能量,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也大大加快。若按照新版本的理解則是:開始腸腔葡萄糖

5、的濃度高于小腸上皮細胞的,此時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僅需要載體,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此時這種運輸方式稱之為協助擴散,只有當腸腔葡萄糖的濃度低于小腸上皮細胞中的濃度時,才消耗能量,這時才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小腸上皮細胞。請問桑老師,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理解這兩種運輸方式?請您能于百忙之中不吝賜教,在此我代表鄭州市的高中生物教師向您表示感謝!順祝工作愉快!桑建利老師的回信張老師:新版教材的論述是正確的,舊版的論述顯然不對。對于小分子或離子來說,跨細胞質膜運輸是采取被動運輸還是主動運輸取決于物質跨膜的電化學梯度,并不是某種分子一定是主動運輸,而某種分子一定是被動運輸。你們可參考一下較新版本的大學教材,

6、會有詳細的論述。祝好。桑建利附:相應的高考試題(2010年 全國理綜卷)32(9分)請回答: (1)葡萄糖由腸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需要 蛋白的協助并消耗能量,小腸上皮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屬于 的過程。(2)小腸上皮細胞中的葡萄糖濃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細胞進入血液,驅動該轉運過程的動力來自于 (葡萄糖濃度差、ATP的分解)。答案:(1)載體 主動運輸(每空1分,共2分)(2)葡萄糖濃度差(1分)同時,老師們還可以再參考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76頁中的“四、思維拓展”這部分內容。寫給包春瑩老師的信包老師:您好!我是鄭州市生物教研室的張俊杰老師,很榮幸于2009年在河南師范大學(新鄉市)新課程培訓

7、期間結識了您。鄭州市生物教材初中和高中年級使用的都是人教版的,老師們對該教材的評價很高。在使用過程中,老師們也會提出專業性很強的一些問題,需要向編者請教。下面我就老師們經常提及的有關免疫方面的兩個問題向您請教一下。1教材必修3第37頁,圖2-15體液免疫示意圖,該圖與舊版本教材的有差異,新教材強調了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必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抗原的刺激和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只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B細胞才能完成向漿細胞的分化(這是您在新課程培訓期間強調的)。在體液免疫過程中,舊教材強調的是T細胞呈遞抗原的作用,新教材就T細胞呈遞抗原這一點沒有說明,請問,新教材除了認為在體液免疫的過程中T細胞分泌

8、淋巴因子,還是否認為T細胞具有呈遞抗原的作用?2教材必修3第37頁第4自然段中的“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受到刺激后,”少數抗原應怎樣理解?是少數種類的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還是同一種類抗原的少數個體直接刺激B細胞?請您在百忙之中能不吝賜教,在此我代表鄭州市的生物教師向您表示感謝!包春瑩老師的回信張老師,您好!最近太忙,剛剛看到郵件,抱歉! 1、請問,新教材除了認為在體液免疫的過程中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還是否認為T細胞具有呈遞抗原的作用? 答:目前我沒有看到資料表明T細胞具有呈遞抗原的作用。T細胞在受到抗原刺激之后,細胞表面的信號分子會發生變化的,這一信號變化會傳遞給B細胞。但沒有資料表明

9、這一信號是抗原信號。 2、少數抗原應怎樣理解?是少數種類的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還是同一種類抗原的少數個體直接刺激B細胞?答:指的是同一種抗原的少數,并不是少數種類。 若有問題,請您參考網上的文章中學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免疫學知識概述 祝好!附:相應的高考試題(2011年 全國新課程)30.(10分)回答問題:(2)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腸桿菌堿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體內抗體水平的變化,提取大腸桿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內,進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時間后,檢測到抗體水平達到峰值。在這個過程中,_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細胞可以產生抗體。經過一段時間后,再用大腸桿菌AKP進行第二次免疫,_細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產生大量抗體。上述免疫屬于_(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答案:(2)B 漿 記憶 特異性(2011年全國理綜)5研究發現兩種現象:動物體內的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質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為效應B細胞;給動物注射從某種細菌獲得的物質乙后,此動物對這種細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則這兩種物質中( )A甲是抗體,乙是抗原 B甲是抗體,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