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題附參考答案_第1頁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題附參考答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題(附參考答案) 張上明整理( ()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A.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B.B. 且欲常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 C

2、其真無馬邪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D.D.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執策而臨之2.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策之不以其道譯句。2食之不能盡其材譯句。3.3. 文中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對此表現出強烈的 之情4.4.文中?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一句強調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華不被 人發現,完全可以(填相關成語),把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地顯露出來;而在位者也應 (填 相關成語)正確識別、選拔和任用人才。(二)(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采,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

3、竭駑 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子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臣受命之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1 1)。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 者謂為非計(2 2). .今賊適疲于西,又務子東,兵法乘勞,此進趨(3 3)之時也。(選自諸葛亮后 出師表)注釋:并日而食:兩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飯。非計:不正確的計策。進趨:趕快進兵。1 1 填空答問:這兩段文字都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國”除蜀國外,另兩國是 與_;文中的“先帝”指,“陛下”指。2 2 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及作用。

4、1夙夜憂嘆:。2寢不安席,食不甘味:。3.3.兩文都提出了蜀軍北伐的有利條件,分別找出有關句子:甲文:。乙文:。4.4.申、乙兩段文字都緊扣“諸葛亮上出師表”這一中心,寫出了哪兩層意思?請分層概括回答:1。2。(三)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方輒默記。暮歸, 亡其牛。或牽牛來責蹊 田,父怒,撻之,己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 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2 2)映長明燈(3 3)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4 4)若不見。安陽韓性(5 5)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6 6)。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

5、時冕父 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牛駕母車,自被(7 7)古冠服隨車后。鄉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注釋:(1 1)蹊:踐踏。 策:通“冊”。(3 3)長明燈:佛像前的燈,晝夜不滅。 恬:心 神安適。(5 5)韓性:紹興人,大學者。 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7 7)被:披1.1.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A. 依僧寺以居 無從致書以觀B.B.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 恃衛之臣不懈于內C.C. 暮歸,亡其牛其真無馬耶D.D. 錄為弟子.或異二者之為,何哉?2.2.對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A.或牽牛來責蹊田-有時候牽著牛

6、來責怪王冕踏了他們的田地。B.B.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手拿著書照著佛像前長明的燈光讀書C.C. 門人事冕如事性一一他門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韓性一樣。D.D. 自被古冠服隨車后-自己穿戴著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隨在車子后面。3 3 將文中加橫線的兩個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A.A. 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 譯句: _B.B. 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 譯句:_4 4.從這兩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樣的品質 ?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答_。(四)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 有得爾。古人云:?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 嘗謂,讀書有

7、三則,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 只漫浪(1 1)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 2).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 到乎?注釋:漫浪:隨隨便便。急.:要緊。1 1.解釋加點的詞。1可以有得:2其義自見:3自曉其文:2 2讀書要分哪兩步進行?怎樣才算達到了要求呢?(?(請用文章原句答)。3 3作者在“三到”中,強調了 _的重要,這是因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 4、作者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答:。(五)晉平公問子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 (1 1)乎?”平公 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

8、乎?”師曠曰:“盲臣(2 2)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 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注釋: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蠟燭。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1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問于師曠:安敢戲君乎:3如日出之陽:臣聞之:2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譯句:。3 3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 指什么?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擔心?答:。4 4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么意思 ?他為什么要這樣理解? 5 5、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答:(六)動筒

9、(1 1)嘗于國學(2 2)中看博士論難(3 3)云:“孔子弟子達者有七十二人。 動筒因問曰:“達 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4 4)? ?幾人未著冠?”博士曰:“經傳無文。”動筒曰:“先生讀書,豈合(5 5)不解孔子弟子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者有四十二人 ?”博士曰“據何文,以知之” 動筒曰“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 豈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無以對。注釋:動筒:人名。國學:京師官學的通稱。論難:針對對方的論點進行辯論。著冠:成年。豈合:怎么能。1 1 解釋下列加點詞:嘗于國學中看博士論難:達者七十二人:3經傳無文: 博士無以對:2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為

10、現代漢語(1 1)據何文,以知之 (2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3 3、動筒的說法為什么引人大笑答:4.4. 請舉動筒或博士(任選)角度,談談給你的啟示。答: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一)1 1.考查虛詞能力,答案 A A。(? ? “而”都表示轉折關系。)2 2.考 查古文翻譯能力。要通觀全文;抓住關鍵詞、(如“策” ? “道”“食”“盡其材”)坐實詞 義,疏通句意,譯句便水到渠成。答案: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讓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3 3 考查提取文段要點能力。“不知馬”是貫穿全文的核心,造成千里馬悲劇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4 4、命運起決定作用。

11、毛遂自薦知人善任或舉賢授能(二) 1 1 魏吳;劉備劉禪。2 2 ( 1 1)通夜憂慮感嘆(2 2)睡不安寧,吃不好飯(或寢食難安)3 3 甲文今南方己定,兵甲已足;乙文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4 4 (1 1)表達了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2 2)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積極主張(三) 1 1 A A 2 2 A A 3 3 A A 偷偷地進學校去聽學生讀書 B B (這孩子對讀書)如此入迷,為什么不(何不)就讓他去讀書呢 4 4 勤奮好學 孝敬父母。(四) 1 1 考查解釋詞義能力。三個同均表明讀書效果答案:收獲同“現”明白 2 2 考 查理解層意能力。解析第 1 1、2 2 句,從“先須”“繼以”可

12、看出句序;再從句中兩個“使其 言”“使其言,把握層意要點,最后提取相關語句,整合要點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讀”, 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第二步要“精思”, 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 吾之心。 ” 3 3考查篩選提要能力。答案:心到心既到矣 眼口豈不到乎。4.4.考查概括文段 主旨能力。答案:讀書要熟讀精思,要做到“三到”。(五) 1 1 考查詞語理解能力。答案:向戲弄 明亮聽說,2 2 考查古文翻譯能力。聯系上文,抓住關鍵詞“孰與”“昧”可譯句:(秉燭之明)比摸黑走路,誰(哪個)好(強)?)?3 3、考查文意理解能力。文中兩人的心態不同,對“暮”字含義解說各異。答案:前者“暮” 為時間晚了,遲了。晉平公怕來不及學,學了沒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師曠借 題發揮,引出秉燭之喻 5 5 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能力答案:活到老,學到老;或學無止境, 終身學習,受益終生等。(六)1 1 考查解釋詞語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