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慢性胃炎_第1頁
中醫治療慢性胃炎_第2頁
中醫治療慢性胃炎_第3頁
中醫治療慢性胃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脾胃虛弱證:可見胃院痞滿脹痛,納差,食后腹脹,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宜選人參健脾丸、香砂養胃丸等.脾胃虛寒證:可見胃院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肢冷便清,舌淡胖或邊有齒痕,脈細或遲.宜選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溫胃舒沖劑膠囊、口服液等.飲食停滯證:可見胃痛,腕腹脹滿,曖腐吞酸或吐食、惡食,食后甚,空腹、吐 食或矢氣后痛減,大便泄瀉臭穢或不爽,舌苔厚或黃膩,脈滑或實.宜選山楂丸、 保和丸口服液、枳實導滯丸、沉香化滯丸、健胃消食片等.胃陰缺乏證:可見胃痛隱隱,知饑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苔或光凈 無苔,脈細數.宜選胃安膠囊、玉竹沖劑等.肝氣犯胃證:可見胸月完脹悶,攻撐作痛,胃痛

2、連脅,曖氣頻繁,大便不暢,且諸 證與情緒因素相關,或有咽部異物感.舌苔薄白,脈弦.宜選逍遙丸、舒肝健胃丸、 胃蘇沖劑、氣滯胃痛沖劑片、三九胃泰等.肝胃郁熱證:可見胃院灼痛,痛勢較急,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苦口干,便秘, 舌紅苔黃,脈弦數.宜選丹桅逍遙丸、清胃黃連丸、胃炎康膠囊、加味左金丸等.濕困脾胃證:可見胃院痞滿不舒,食少無味,惡心嘔吐,曖氣吞酸,頭重身困,怠惰嗜臥,多便清,舌淡苔白膩,脈濡緩或弦滑.宜選香砂平胃顆粒丸、覆香正氣丸水、膠囊、參苓白術散等.濕熱互結證:可見胃院灼熱脹痛,痞悶,口苦尿黃,舌紅邊尖深紅,苔黃厚或膩,脈滑數.宜選甘露消毒丹、胃痛寧片等.瘀血內阻證:可見胃月完刺痛或割痛

3、,痛處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點,脈澀.可選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氣丸、元胡止痛片等.中醫治療慢性胃炎有很好的療效.慢性胃炎在中醫多屬于胃院痛、胃痞證.常見7個類型:a.脾胃虛弱型: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饑飽失常,使脾胃受傷而虛弱,表現為胃月完痞滿脹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倦怠乏力,治療以香砂六君子湯健脾和胃;b.脾胃虛寒型:脾虛較重,脾陽缺乏,或貪食生冷,損傷脾陽,致陰寒內盛,表現 為胃院隱痛、喜得溫按、飯后痛減、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黃茂建中丸湯 溫脾暖胃,緩急止痛;c.肝氣犯胃型:情志不暢,郁怒傷肝,肝氣犯胃,氣機阻滯,升降失常,表現為胃 脅脹痛、曖氣頻繁、曖氣或排

4、氣后減輕,或伴有心煩易怒、胸悶善太息、頸部憋悶、 咽部有異物感等病癥.治療以氣滯胃痛沖劑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或加用逍遙丸、元 胡止痛片;d.肝火犯胃型:肝氣郁滯,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胃中灼痛、口苦、心煩、大便 枯燥,治以清瀉肝胃之火,用左金丸;e.胃陰虧虛型,肝火灼傷胃陰或嗜食辛辣,耗傷胃津,引起胃院隱痛、知饑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治療以一貫煎合芍藥湯滋陰養胃;f.血瘀胃絡型:肝郁氣滯或脾氣虛,日久使血行不暢,瘀停于胃,產生胃院刺痛或 割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舌質暗或有瘀暗斑點.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 合溫養胃氣;g.寒熱錯雜型:既有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熱、想飲食冷物、大便枯燥等

5、胃熱 病癥,又有胃部怕冷、進食冷飲食或胃部受寒后引起胃部不適、胃痛、胃脹等脾寒 的病癥.我以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效果很好.大家都知道中藥治療無毒副作用,中藥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療,患者反映的效果 也不錯,以下是本院著名中醫給的出的幾種慢性胃炎的處方,大家可根據自己的病 情酌情使用.1、云豆500克,紅棗250克,紅砂糖150克,糖桂花適量.將云豆以水泡發后, 放在鍋內加水適量,煮至爛,待冷卻后包在潔凈的布里揉搓成泥,備用;把紅棗以水洗后除核,煮爛,趁熱加紅砂糖 150克,糖桂花適量,拌壓成泥冷卻后備用;再把云豆泥攤在案板上,用菜刀手抹成等厚的長片,上面再攤拌一層棗泥,縱向卷起,垂 直方向切成回形卷塊

6、,即可食用.本方補脾益胃,有助于脾胃虛弱所致的慢性胃炎 的治療.2、粳米100克,生姜9克.將粳米用水浸泡后,用麻紙 56層包好,燒成炭, 研成細末;用生姜煎水,沖服粳米炭粉末 69克,早晚各1次.服藥后1周內以流 食為主,忌吃生冷油膩等食物.本方補中和胃,適用于慢性胃炎.3、蓮子、糯米各 50克,紅糖1匙.將蓮子開水泡脹,剝皮去心,人鍋內加水 煮30分鐘后加粳米煮沸,慢火燉至米爛蓮子酥,早餐服食.本方溫胃祛寒,適用于 虛寒所致的慢性胃炎.方四黨參10克,白術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陳 皮9克,廣木香5克,砂仁4克.水煎服,日1齊山分2次服.本方健脾和胃,有 助于慢性胃炎的治療.4、柴胡

7、10克,香附6克,綠梅花9克,佛手15克,枳殼、陳皮各 6克,白芍 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齊上2次服.本方疏肝和胃,適用于肝胃不和所致 的慢性胃炎.5、沙參10克,麥冬15克,玉竹12克,石斛、百合各10克,山藥、扁豆各 12克,白芍9克,川楝子12克.水煎服,日1齊上2次服.本方益胃養陰,適用于 胃陰缺乏所致的慢性胃炎.6、陳皮10克,青皮9克,川楝子6克,丹皮9克,桅子6克,黃連5克,蒲 公英、白芍各9克,元胡索10克;水煎服,每日1齊山日服3次.本方清胃疏肝, 適用于肝胃郁熱 所致的慢性胃炎.方八丹參10克,赤芍9克,五靈脂6克,生蒲 黃9克,檀香、砂仁、香附各 6克,川楝子9克

8、.水煎服,日1齊IJ,分2次服.本 方活血行氣,有助于氣滯血瘀所致慢性胃炎的治療.用于脾胃病的八種中成藥祖國醫學認為,胃氣主降,脾氣主升.胃降濁陰,糟粕得以下行;脾升清陽,精氣才 能上輸.脾胃臟腑陰陽相合 ,升降相合,燥濕相濟,形成對立統一的整體,才能維持人 體飲食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平時饑飽無度,寒溫不適,暴飲暴食,飲食不節;或勞逸過度;或精神刺激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于肌體,可使脾胃的受納、腐熟、運輸、運化等各個功能失調,那么會出現腹痛、泄瀉、胃脫痛、嘔吐、 痞滿和消化不良等脾胃病.中醫臨床治療多項選擇用健脾燥濕、開胃消食、行氣解 郁、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等方藥.以下介紹

9、用于脾胃病的八種中成藥.香砂六君子丸處方由黨參、清半夏、陳皮、白術妹炒、木香、茯苓、甘草、砂仁共八味藥組成.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用四君湯健脾祛濕,扶助運化;木香、砂仁、 陳皮行氣散寒,溫中止痛;半夏合陳皮燥濕化痰,降逆除滿;甘草補中和胃.諸藥配合, 對脾胃氣虛,寒濕中阻之月完腹脹滿,嘈雜或嘔吐,腹痛泄瀉,舌苔白膩等癥共達助氣健 胃,止痛化痰的成效.臨床上常用于腸胃虛弱,氣陽兩虛的胃寒痛:以寒濕中阻為病機,腕腹疼痛,胸 隔滿悶為主癥:用于脾胃虛弱,腹痛腸鳴泄瀉清瀉:以胸悶腹脹為主癥,兼見咳嗽 多痰的患者.本品為水丸,口服,1次9克,1日12次.香砂枳術丸處方由枳實款炒、白術款炒、香附

10、醋制、神曲款炒、陳皮、山楂、枳 殼款炒、砂仁、木香、麥芽炒共十味藥組成.本方為?景岳全書?加減方.方用枳實、白術行氣散滿 ,健脾燥濕,使升降有序以 和脾胃;木香、砂仁、香附、陳皮理氣寬胸消脹滿 ,降逆止嘔;神曲、山楂、麥芽消食 導滯,增強食欲.諸藥配合消補兼施 ,寓消于補,補中兼消,以到達健胃消食的目的.臨床上常用于胃院痛:表現為胸腹脹滿,食欲不振,胃氣上逆,倒飽嘈雜及嘔吐 等癥;用于脾胃不和泄瀉:表現為腹隱痛,胸腕脹滿和食物不消等.本品為水丸,口服,1次9克,1日1次.越鞠保和丸處方由蒼術、桅子姜制、川苜、香附醋制、廣木香、神曲款炒、檳榔共 七味藥組成.本方出自?丹溪心法?,以“越鞠丸加味,

11、為通治六郁之劑.六郁的成因主要是 由于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常,以致濕、食、痰、火、血、氣等相因郁滯 ,故出現胸膈 痞滿或腕腹滿痛,嘈雜吞酸,飲食不化,曖氣嘔吐等癥.香附、木香開氣郁,利胸膈,除脹滿;蒼術燥濕郁,健脾胃,化痰飲;川苜調血郁,止胸膈刺痛;桅子解火郁,止嘔吐、 吞酸嘈雜;神曲消食郁,增強食欲;木香、檳榔行氣導滯.假設氣機流暢,五郁得解,那么痰郁隨之而解.全方共達舒氣解郁,開胃消食之效.臨床主要用于六郁郁滯胃實癥:表現以腕腹脹滿、口臭、曖腐、大便不爽為主 癥;用于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的肝郁氣滯、肝脾不調和脾虛濕阻類型.本品為水丸,口服,1次6克,1日12次.調味丹處方由木香、甘草、枳實款

12、炒、香附醋制、五靈脂醋制、砂仁、檳榔、厚 樸姜制、豆蔻、丁香、肉桂、高良姜共十二味藥組成.本品為臨床經驗方.方用木香、砂仁、枳實、豆蔻、厚樸、香附、檳榔行氣健 胃消食,使胃氣得降,食積得消;高良姜、丁香、肉桂、五靈脂溫中散寒,散瘀止痛,故對氣滯胃寒兼食積停滯者效果最正確.臨床常用于氣滯胃寒痛:癥見胸腕脹滿,疼痛喜按,連及兩脅,曖氣頻繁及倒飽 嘈雜等;食積停滯:癥見厭食納差,曖腐吞酸,胸腕不舒,時有惡心嘔吐等.本品為水丸,口服,1次3克,1日2次.百補增力丸處方由神曲款炒、蒼術、黨參、陳皮、麥芽 炒、山楂、白術款炒、蘇梗 共八味藥組成.本品為臨床經驗方. 方中黨參健脾養胃,補中益氣;蒼術、白術健

13、脾燥濕,扶助運 化;神曲、麥芽、山楂消積導滯 ,以助消化;陳皮、蘇梗行氣開胃,以除脹滿.全方共 奏益氣健脾,寬胸開胃之功.寓補于消,消而不過,無傷中之弊,為消補兼施之良劑.臨床常用于脾胃虛弱,面色萎黃,胸腹脹滿,精神倦怠和四肢無力等;用于身體衰弱,食欲不振,浮腫肢倦;對慢性病患者的恢復期有增加食欲,促進健康的作用.本品為蜜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人參健脾丸處方由神曲款炒、白術款炒、麥芽炒、陳皮、枳殼款炒、黨參、山楂炒、 人參共八味藥組成.本品為?濟生方? “白術飲加減.方用人參、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白術健脾燥濕, 扶助運化;陳皮、枳殼行氣寬胸,以除脹滿;神曲、麥芽、山楂消積導滯,以助消化.

14、 諸藥合用有健脾開胃,增強體質的成效.臨床常用于身體衰弱:表現為面色萎黃,腸鳴腹瀉,精神彳t怠,胸腹脹滿及舌苔 白膩;用于泄瀉:表現為大便清瀉,時清時瀉,飲食不消,腸鳴,納呆,消瘦等;用于 小兒疳積:表現為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精神萎靡,頭發枯干等.本品為蜜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附子理中丸處方由附子制、甘草、黨參、干姜、白術 款炒共五味藥組成.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治療脾胃虛寒的常用成藥.方用附子辛熱 ,性 走不守,回陽,增強血液循環以充四味;干姜溫中散寒,恢復脾陽;黨參補氣健脾,振奮 脾胃功能;白術健脾燥濕,以助脾運;甘草調和諸藥兼補脾和中.諸藥配合 ,具有溫中 助陽,補益脾胃之功.臨床常用于慢性腸炎:癥見食欲不振,皖腹疼痛,喜溫喜按,不能吃生冷硬物, 手足厥冷,屬于脾胃陽虛的脈微弱者 ;用于急性胃腸炎:癥見嘔吐腹痛,下利清稀, 四肢冰冷,舌苔白及脈濡弱者:用于婦女痛經,白帶多而清稀,腹部喜溫喜按者.本品為蜜丸,口服,1次1丸,1日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