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足病中醫診療方案(共7頁)_第1頁
消渴足病中醫診療方案(共7頁)_第2頁
消渴足病中醫診療方案(共7頁)_第3頁
消渴足病中醫診療方案(共7頁)_第4頁
消渴足病中醫診療方案(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消渴足?。ㄌ悄虿∽悖┲嗅t診療方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慢性并發癥,是由于糖尿病代謝紊亂、周圍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感染及燙、凍、燒、擠壓傷等因素致皮膚、血管、神經肌肉、肌腱、骨骼損傷乃至壞死的慢性進行性病變,臨床約96%發生在四肢末端,尤其以足為主,故稱之為糖尿病足。本病屬中醫“消渴”、“”、“”等范疇,發病與濕、熱、毒、氣血疑滯、陰虛、陽虛、氣虛有關,其病變趨勢為:脈皮肌筋骨損害。本病臨床分為濕性壞疽、干性壞疽、混合性壞疽三型。1、臨床表現1.1 癥狀本病初期,患者多有皮膚瘙癢,肢端發涼,感覺遲鈍,浮腫等。繼之出現雙手、雙足手套樣、襪套樣的感覺。多數可出現痛覺減退或

2、消失,少數出現患處針刺樣,刀割樣,燒灼樣疼痛,夜間加重,或伴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1.2 體征患者下肢及足部皮膚干燥,光滑,浮腫,毳毛脫落。下肢及足部變小,抬高下肢時,雙足發白,下垂時,則呈紫紅色。趾甲變脆、變形、增厚、脫落等,肌肉萎縮,肌張力差,足畸形、跖骨頭下陷,跖趾關節彎曲,呈弓形足,槌狀趾,足趾過伸如爪狀,足背動脈閉塞時,雙足皮色青紫,搏動極微弱或消失,肢端感覺遲鈍或消失,音叉震動感消失,跟腱反射極弱或消失。足部慢性潰瘍時,足跖部、跖骨頭處形成圓形的穿通性潰瘍。有時出現韌帶撕裂、小骨折、骨質破壞、并有夏科關節,干性壞疽時,全足、足趾干枯、變小、皮膚呈淡紫色,趾尖邊還可見有為數不等的黑點

3、、黑斑,濕性壞疽時,足部發紅、腫脹、皮膚破潰、形成大小、形態、深度不等的潰瘍或膿腫,皮膚、血管、神經、骨組織壞死。1.3 理化檢查臨床理化檢查可能有:血白細胞升高,中性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微循環異常,神經傳導速度減慢,X線片可以提示骨質疏松,骨質破壞,甚者可見到硬化的血管;雙下肢血流圖示病變肢體血流速度減慢,管腔變窄,甚至閉塞不通;亦可以做動脈造影,提示動脈阻塞部位。2、臨床診斷2.1 臨床分型2.1.1 濕性壞疽 多由于肢端動脈和靜脈血流同時受阻、周圍神經病變而致微循環障礙、皮膚創傷、感染而致病,病變多在足底胼胝區、跖骨頭或足跟處。病變程度不一,由淺表潰瘍至嚴重壞疽 。局部皮膚充血、腫脹、

4、疼痛,嚴重時伴全身癥狀、體溫升高、食欲不振、惡心、腹脹、心悸、尿少等菌血癥或毒血癥表現。2.1.2 干性壞疽 下肢中小動脈粥樣硬化,肢端小動脈硬化,管腔狹窄,血栓形成,閉塞,但靜脈血流未受阻。局部表現:足部皮膚蒼白,發涼,足趾部位有大小與形狀不等的黑色區,足趾疼痛,常發生于足及趾的背側,有時整個足趾或足變黑、變干、變小。2.1.3 混合性壞疽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時呈現干性壞疽和濕性壞疽,病情較重。2.2糖尿病足的臨床分級:O級:無開放灶。級:肢端皮膚有開放性病灶。級:病灶已侵犯深部。級:破壞。級:嚴重感染已造質破壞。級:足的大部或足的全部感染或缺血,導致嚴重的濕性或干性壞疽,肢端變黑,常波及踝

5、及小腿。上述分級中O級、級歸于中醫糖尿病足的早期,、級歸于中期,、期歸于晚期。3、辨證論治早期:1. 氣陰兩虛、絡脈不和型 :,遲鈍,局部皮膚色暗,或見有皮膚潰口,肉芽暗淡;神疲乏力,懶言,;舌淡暗,脈細或繼數。治法:益氣養血,活血通絡方藥:生黃芪15g 生地黃15g 麥冬10g 10g15g 10 g 10 g 丹參10 g10 g。2. 陽虛血瘀型 主證:四肢發涼,腫脹喜暖,間歇性跛行,足背顏色蒼白,足趾皮色紫暗,搏動減弱或消失;畏寒乏力,夜尿頻多,大便溏瀉;舌淡胖,邊有齒痕、瘀斑,舌底曲張,苔薄白,脈沉細。治法:溫經通陽,活血化瘀方藥:桂枝6g 3g 6g 6 g當歸15g 赤芍10g

6、丹參15g 木瓜10 g15 g.3. 熱毒熾盛型主證:局部皮膚、咽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消腫方藥:15g 15g 15g 10g10g 10g 15g 當歸15g。中期:1. 氣血虧虛,內蘊型 主證:患肢疼痛明顯,局部紅腫,間歇性跛行,或見瘡口膿汁清稀較多,經久不愈,動減弱或消失;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口渴欲飲;舌淡胖,苔薄白,脈細無力。治法:益氣養血,清毒方藥:加減。生黃芪20g 當歸15g 黨參15 g 土茯苓30g10g 10 g 生10g 15g10g。2. 熱毒熾盛、胃腸結熱型主證:患肢皮膚色澤暗紅,灼熱伴有腫脹疼痛,趺搏動消失,足端紫紅,皮膚起水泡,重者足趾發黑潰爛,黃稠

7、,甚則潰爛;發熱、口渴、便秘、尿黃濁;舌紅或絳,苔黃厚或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治法:清熱、方藥:加減。金銀花30g 玄參15g 10g 黃柏10g生大黃10g 枳實10g 知母15g 蒲公英30g30g。3. 虧虛、脈絡閉阻型 主證:皮膚潰白,肉芽色淡暗,或足趾干黑,趺陽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畏寒肢冷,夜尿頻多;舌淡暗,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治法:溫通陽氣、化瘀方藥:制附片6g 片3g 15g 6g細辛3g 丹參15g 地龍15g 10g晚期:1. 肝、痰瘀互阻型主證:病變已傷及、,潰口色暗,肉色暗紅,久不收口;腰膝酸痛,雙目干澀,五熱,;口唇舌暗或紫暗有瘀斑,舌瘦苔膩,脈沉弦。 治法:調補肝腎、活

8、血化瘀祛痰 方藥:加減。20g 懷山藥15g 10g 土茯苓30g生仁10g 土貝母10g 粉3g 三七粉3g。2. 脾腎陽虛、不通型 主證:局部病變傷及骨質、筋脈,下肢發涼,皮降,潰口色暗,久不收口,趺陽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耳鳴,耳聾,肌瘦乏力,肌膚甲錯;舌淡暗,脈沉細澀。 治法:調補脾腎、活血通脈方藥:。杜仲10g 15g 子10g 狗脊10g川15g 制6g 白芷10g 木瓜15g粉5g 穿山甲10 g。3. 氣血陰陽俱虛、痰瘀濕毒互阻型 主證:局部皮色暗淡,久不收口;神疲乏力,面色蒼黃,四末不溫,不耐寒熱,消瘦乏力,或五心,肌膚甲錯;舌暗淡有瘀點或瘀斑,苔白膩或黃膩,

9、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陰陽,化痰祛瘀,解毒祛濕。 方藥:生黃芪30g 當歸15g 熟地20g 10g山萸肉10g 10g 川斷10g 制附片6g 地龍15g 穿山甲10g 水蛭粉3g 3g。4、中醫特色療法4.1中藥足浴:具有活血通絡、散寒除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對于所有糖尿病病人,均使用這一中醫特色療法,改善末梢循環,防治糖尿病足的發生,使活化瘀的作用貫穿于糖尿病治療的始終。 組方:黃柏30g 金銀花30g 桂枝10g 雞血藤30g 當歸20g 威靈仙20g煎法;外用藥加水3000毫升煎30分鐘,取湯36度泡足,每天1次,每次20分鐘。4.2針灸療法:可根據病情選擇體針、耳針等。

10、 陰虛熱盛證:魚際、太淵、心俞、肺俞、脾俞、玉液、金津、承漿。氣陰兩虛證:內庭、三陰交、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陰陽兩虛證:太溪、太沖、肝俞、脾俞、腎俞、足三里穴位注射5、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 如丹參注射液、黃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鹽酸川芎嗪注射液等。6、基礎治療 6.1降糖治療: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診療指南選擇治療方案。配合使用“雙C方案”即動態血糖監測加胰島素泵治療。6.2并發癥治療: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診療指南選擇治療方案。7、非藥物療法7.1膳食與藥膳調配:做到個體化,達到膳食平衡。盡可能基于中醫食物性味理論,進行藥膳飲食治療。原則:“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

11、菜為充應做到合理搭配,食養以盡,勿使太過。謹和五味,膳食有酸、苦、甘、辛、咸等五味以入五臟。五味調和,水谷精微充足,氣血旺盛,臟腑調和。食應有節:一日三餐應做到定時定量,合理安排。主食量分配:早餐占全日量的25%、午餐為40%、晚餐為35%、或全日主食分為5等份,早餐為1/5,中餐和晚餐各2/5。并提倡適量膳食纖維、優質蛋白、植物脂肪。戒煙限酒:煙可促進患者大血管病變的發生加重。酒精可誘發使用磺酰脲類藥或胰島素患者低血糖??上蘖?-2份標準量日(每份標準量啤酒285ml、白酒30ml等約含l0g酒精)。限鹽:每天限制食用鹽攝入在6g內,高血壓患者應更嚴格。7.2氣功療法:可根據病情選擇八段錦、

12、六字訣、易筋經、五禽戲、丹田呼吸法等。7.3加強足部護理:冬天注意保暖,避免使用熱水袋保暖,謹防燙傷皮膚而引起感染;經常按摩足部;每天進行適度運動,如散步、起坐等,以促進血液循環。選擇合適的鞋襪,足部受傷患者應選輕巧柔軟、大小適中的鞋;襪子以彈性好,透氣及散熱性好的棉毛質地為佳。預防外傷:指導病人不要赤腳或穿拖鞋走路,以防扎傷;足部有疾患,應及時治療。 8、療效評定8.1 治愈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血壓均控制在正常范圍;體重向標準方向發展,并在標準體重上下20%以內;臨床癥狀消失;0期病人皮膚顏色恢復正常:期以上病人瘡面完全愈合。8.2 顯效空腹血糖7.22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0

13、.08mmol/L,血脂TC5.96mmol/L,TG 1.47mmol/L;體重向標準方向發展,療程內體重趨向標準體重2Kg(偏瘦者,體重增加2Kg,偏胖者,體重減少2Kg);臨床癥狀好轉,等級癥狀資料下降50%以上;0期病人皮膚顏色改善,期以上病人瘡面2/3以上愈合,或按分期標準,糖尿病足分級好轉二級以上者。8.3 有效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血脂TC6.48mmol/L,TG 1.7mmol/L;體重向標準方向有所發展;臨床癥狀好轉,等級癥狀資料積分下降30%50%;0期病人皮膚顏色改善,I期以上病人瘡面1/2以上愈合,或按分期標準,糖尿病足分期好轉一級以上者。 8.4 無效:各項指標達不到有效標準者。9、 中醫治療難點分析及解決思路 糖尿病足的中醫治療主要難點有:1.目前中醫防治多為個人經驗總結,研究設計不嚴謹,客觀指標觀察較少,療效判定標準不一致,缺乏實驗研究等諸多不足之處,尚待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其治療機制有待進一步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