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_第1頁
淺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_第2頁
淺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_第3頁
淺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_第4頁
淺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The Impact of FDI on Employment in China【摘要】外商直接投資在我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為我國的就業問題作出了很大貢獻。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擴大對我國就業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文根據我國1979-2012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實證分析方法,探究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勞動力就業的影響,提出一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促進就業的對策。【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就業;效應;政策Abstra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created a

2、lot of jobs and has alleviated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n China,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mployment.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ttracted many foreign investors to invest in China, the expans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employment in our country cannot be ignore

3、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1979-2001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our country employment by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our country labor employmen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 and advice.Keywords: FDI Employment Effect Policy 一、引言我國

4、是一個人口大國,就業情況一直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促進就業的持續增加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和任務。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把引進和利用外資作為緩解勞動力就業問題的重要政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優惠的外商政策,積極地吸引外資,外資的大量流入不僅帶來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等資源,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諸多外商直接投資與本國經濟發展的研究中,外商直接投資與就業的關系研究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外資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其在解決就業問題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其二,外商直接投資的就業效應比較復雜。外商

5、直接投資對國內就業的影響不僅只有投資拉動就業的創造效應,還有與國內投資之間存在的擠出關系而引起的替代效應。科學認識和評價外商直接投資對就業的影響,從而完善對外商直接投資的認識,進而適時調整和制定出更為合理的利用外資的政策,將有助于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外商直接投資是全球化進程中產業鏈跨境延伸與世界經濟整合的直接驅動力量,鑒于就業在一國經濟社會政治中的特別意義,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資對就業的影響。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資是否促進了我國就業數量的增長,對就業數量的影響有多大,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能否成為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一個主要途徑,結合前人相關研究及實證分析,以期得出相關結

6、論和一些有益的啟示。二、文獻綜述(一)國外研究綜述外商直接投資的就業效應研究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焦點,國外學者關于FDI與東道國就業的關系問題,存在相對的兩種觀點。Tomasz Mickiewicz(2000)等人通過對匈牙利等四個中歐國家的研究,認為FDI在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hristoph Ernst(2005)通過對阿根廷、巴西、墨西哥FDI的研究發現,其對就業增加的影響不顯著,甚至還導致大量的勞動力失業。這是因為FDI主要以并購的方式進入到東道國,FDI的進入提高了生產的現代化。而Rhys Jenkins(2006)通過對越南的研究更是發現FDI對這個經濟上的

7、發展中國家直接就業效應很小。其分析認為由于外資的進入擠出了部分越南國內的投資,FDI對越南的間接就業效應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一度表現為抑制了當地的就業水平提升。(二)國內研究綜述FDI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如何,我國學者也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在時間序列模型研究方面,國內學者所得結論差異較大。蔡昉、王德文(2004)認為,FDI對東道國就業的增加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雖然當前FDI就業份額仍然占比較小,但由于其在我國增長速度非常快,使得該領域就業對中國總體就業增長的貢獻率很高。王劍、張會清(2005)通過構建FDI與東道國就業的聯立方程模型,將外資對就業的直接、間接效應納入到一個理論模型中進行綜合分析,

8、分析表明FDI通過直接效應帶動了我國就業的增加,但同時對國內投資的擠出、對生產率水平的提高則產生了縮減就業崗位的間接效應,但總體效應是正的。牟俊霖(2007)的研究就認為,初始階段的FDI主要是技術水平偏低的勞動密集型投資,對我國的直接就業效應非常顯著,但隨著FDI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國內企業競爭力的提升,FDI的直接就業效應減小。郭志儀、楊曦(2008)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有明顯的差別,外商直接投資作為一種資本流入,對東部地區經濟的影響作用明顯,對中、西部地區的作用卻不大。牟俊霖(2009)其后的研究更是認為,外商投資流量對就業有促進作用,而外商投資存量對就業有抑制作

9、用,多數年份外商投資的凈就業效應為負數,對就業不存在顯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上述研究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資對一國就業的影響,為我們認識外商直接投資的就業效應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充分的研究外商直接投資的特征及變化趨勢,用動態的眼光科學的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是極其必要的。三、1979-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分析為了探究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本文先對1979-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與就業增長的狀況進行說明。(一)1979-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與就業增長狀況1. 1979-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總概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利用外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9

10、-201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2761億美元,1984-2012年以年均18.0%的高速度增長,世界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成為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在1979 -20012年間,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呈現出來一個分階段快速增長的勢頭,特別是1992年后,這種增長勢頭突飛猛進,實際利用外資額都大幅增加(見表1)。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外商直接投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表1 1979-2012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狀況 單位:億美元 年份金額總計FDI外商其他投資額1979-1984181.8741.0410.42198547.619.562.98198

11、676.2822.443.7198784.5223.143.331988102.2631.945.451989100.633.923.811990102.8934.872.681991115.5443.6631992192.03110.082.841993389.6275.152.561994432.13337.671.791995481.33375.212.851996548.05417.264.11997644.08452.5771.31998585.57454.6320.941999526.59403.1921.282000593.56407.1586.412001496.72468.7

12、827.942002550.11527.4322.682003561.4535.0526.352004640.72606.334.422005638.05603.2534.82006670.76630.2140.552007783.39747.6835.722008952.53923.9528.582009918.04900.3317.7120101088.211057.3530.8620111176.981160.1116.8720121132.941117.1615.781979-201212761.08581.7注: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2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情況如表1所示,除了199

13、9年、2005年、2009年、2012年實際外資利用量出現較小的負增長外,其余年份我國實際外資使用量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比例。1991年實際利用外資43.66億美元,是1985年19.56億美元的2.23倍,增勢平穩。而從1992年開始,實際利用外資額迅速增長,1992年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為110.08億美元,較1991年增長了1.52倍。在1992-2004年的13年間,外商直接投資額以年均15.28%的速度增長, 到2012年,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117.16億美元,占全部實際利用外資額的98.61%。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利用外資的方式以對外借款為主,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較低。1992年我國

14、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外商直接投資迅速增加,占利用外資額的比重為57.33%,以后逐年上升。從表1可以看出,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與國際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如1999年和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出現了負增長,此時正處于經濟危機時期。2. 1979-2012年中國就業增長狀況從圖1可看出,1979-2012年中國總就業人數增長緩慢,1991年前就業增長率保持在3%左右。1991年以后,就業增長率呈下降趨勢,平均就業增長率僅為0.8%,說明90年代以來,我國就業增長緩慢。注:1990年為異常數據,作圖時將該值去掉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圖1 19792012年我國總就業人數情況(二)1979-2012

15、年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分析1. 外商直接投資的就業創造效應就業創造效應包括直接創造效應和間接創造效應。直接創造效應是指外商直接投資創辦企業,增加新的生產能力從而增加就業人數。間接創造效應是指外商直接投資帶動了前后向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從直接就業創造效應來看,首先,直接就業創造效應的發揮取決于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一般來講,外資的進入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是新建企業,也稱之為“綠地投資”,即在東道國新建企業。第二是跨國并購,投資者收購或兼并東道國的現存企業進入東道國。第三是投資者增加投資擴展自己境內的原有企業。由于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不同,其對直接就業的創造效應也有所不同。這

16、三種方式中第一種和第三種能直接促進東道國的就業增長,因為采取創辦新企業的時候需要修建廠房,這就制造了大量短期的就業機會,而基礎設施建好之后投入正式的生產需要大量的工人和銷售管理人員,出于成本的考慮,員工必然會本土化,這將會極大的增進東道國的就業。而擴展原有企業也一樣會增加企業對用人的需求,所以對我國的就業貢獻較大。外商投資并購我國企業在短期內并不能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因而其在短期內不存在直接就業創造效應。其次,外商投資對東道國直接創造就業機會的效應與生產過程的勞動密集程度息息相關。如果勞動密集程度較高,亦即通常所言的勞動密集型生產,則可吸納較多的勞動力,直接創造就業機會的效應也就較大。在勞動密集

17、型的工業部門,如服裝業、電子制造業和食品飲料加工業,FDI的直接就業效應是非常突出的。也就是說與外商直接投資來源結構和投資結構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就外商直接投資的間接就業創造效應而言,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通過與東道國企業建立的各種連鎖關系及乘數效應間接創造就業機會。產業的關聯效應,如汽車、電子等許多外商直接投資的行業都具有廣泛的前向與后向聯系,可以使供貨商、銷售商和服務代理商創造就業機會。通過投資乘數效應,外商投資又可以帶動其他領域和企業就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從而間接增加就業。外商投資企業所產生的技術溢出效應又會促進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和高新產業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快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步伐,推動了經

18、濟增長從而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我國企業生產的投資品的購買有限,因此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與其相關的前后向產業及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也極為有限,因而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是有限的。而且在相關的統計資料中也并沒有詳細的統計出外商直接投資所產生的間接就業人數。隨著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數額的增加,外資企業的就業人數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盡管外資企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很小,但是其增加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外商直接就業效應的計量分析,即中國外商投資企業的就業數量和每年的外商投資量的計量分析。本文將通過1985-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就業人數,分析外商直

19、接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21979-201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和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就業人數從圖2可以看出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數一直處于增長的趨勢,但是每年外商企業的就業人數增長速度不同,且有時差距較大。1985-1991年期間,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數的增長都相當緩慢;而1992-1998年,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長的速度非常快,由110.08億美元增長到454.63億美元,同時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數由138萬人增長到293萬人,與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增長速度保持了相同水平;2001-2011年,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金額基本保持了穩定的增長,期間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數也相應增長。可見,外商投

20、資企業就業人數的變化趨勢與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金額相一致的,說明了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就業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促進我國就業的重要力量。注: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圖2 19852012年FDI與外商投資企業就業情況3. 1979-2009年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3.1數據來源及分析方法本文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等,計量過程中,數據樣本區間為1985-2012年的數據。采用EViews6.0作為實證分析軟件,分析方法主要為計量經濟學中的回歸分析法。 3.2建立模型 以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從業人數Y作為被解釋變量,外商直接投資額FDI和GDP作為解釋變量,建立如下模型:lnY=c+1lnF

21、DIt +2lnGDPt+ut t=1985,1986,19872012(T=28)GDP:國內生產總值(億美元)利用EViews6.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表2結果:根據表2數據,估計出模型結果為:lnYt=-2.912192+0.514814lnFDIt +0.626206lnGDPt從該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FDI每增加1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就業人數就增加0.514814萬人,回歸結果中R2為0.947767,修正后的R2為0.943588,可見模型的擬合程度很高。通過t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以及GDP對外資企業的就業人數都具有顯著的影響。四、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效

22、應的因素外商直接投資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找出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就業效應的影響因素,分析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的,有利于我們現階段最大化發揮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的就業效應。本文主要從外商直接投資方式的改變、區位因素、產業結構演變下外商直接投資就業結構的變動、技術進步等幾個方面深入分析這種影響機理。(一)外商直接投資方式的改變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是指外商投資企業的經濟類型構成。外商直接投資在我國的投資方式主要有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合作開發企業。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在中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過程:第一個階段是1979-1985年以合作經營企業為主的投資結

23、構。在此階段,合作企業迅速發展,占同期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造成這種格局的原因在于當時中國還處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初級階段,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還不完善,而合作企業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因而可以適應這種不利環境,減少外商投資風險。第二個階段是1986-1997年合資經營企業為主的投資結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投資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管理水平的不斷完善,外商在中國的投資方式逐漸轉向合資經營企業。第三個階段是1998年至今,外商直接投資方式越來越傾向于獨資經營。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以獨資經營方式的金額為861.32億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的77.10%,合資經

24、營企業金額為217.06億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的19.43%,前者約是后者的4倍,獨資化明顯。不同的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吸納就業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按其吸納就業的能力從大到小排序為合作經營、合資經營、合作開發經營、獨資經營。前三種經營方式不僅能自身吸納一部分的就業,還能更多的與中國內地企業進行合作,這樣就能盡可能多的從內資企業釆購原材料、中間產品和相應的配套服務,這部分的聯動作用又能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外商獨資企業則是從全球市場選擇供應商和配套服務,因此其吸納就業的能力遠遠小于前三者。中國吸納外商直接投資的初始階段主要以合作經營為主,因為這個階段能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就業,促進了中國就業的增長。隨著外

25、商直接投資方式逐漸轉向獨資化,其對就業的吸納能力越來越弱,甚至出現擠出效應,因而對就業并未產生拉動作用。(二)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就業效應的區位因素外商直接投資的區域結構,是指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在全國各地的分布情況,也稱地區分布。長期以來,我國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區域結構很不平衡。這種區域結構的不平衡,突出表現為:我國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無論是項目數量、協議金額,還是實際利用額,大部分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而中西部內陸地區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較少。這種結構對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長期維持這種區域結構格局,對我國的就業也產生了相應的消極影響。FDI 在我國東西部的不均衡

26、分布,會使勞動力就業的地區結構差異增大。目前,我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 80%以上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使得企業的勞動就業也都集中在沿海地區,一方面沿海地區的勞動力相對不足,另一方面內陸地區的勞動力又嚴重過剩,從而加劇了年復一年的民工潮等社會問題。五、政策建議FDI對我國就業在總體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長期看,FDI就業的創造效應會帶動我國的就業人數的增加,但在短期內可能會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這也會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通過前文分析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如下建議:(一)擴大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從長遠看來,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辦廠依然是在增加就業機會的,尤其對第二產業就業有正向促進作用。在努力吸引外資的同

27、時,我們應當繼續擴大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為中國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當前,由于外商直接投資進入方式的改變,技術進步帶來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外商直接投資的就業效應。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我們更應當對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進行宏觀調控,依據具體地區的特點科學選擇“高品質”的FDI,發揮FDI的進入對該地區的產業關聯效應,從而擴大就業人數、提高勞動力的素質。(一) 引導外商直接投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根據外商直接投資吸納就業能力的階段性特征,我們知道東部地區己處于發展階段甚至是飽和階段,但中、西部地區由于其自身經濟的發展吸納外商直接投資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外商直接投資對中、西部地區就業的

28、拉動作用還很小,其潛力也是無限的。因此,在當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地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外商直接投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與此同時,要繼續保持政府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努力發展和完善當地的投資環境,加強有利于引進外資的基礎設施和行業的發展,使外資產業政策和投資環境與外商的投資動機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從而達到較好的引資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投向中、西部地區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和土地使用權方面的優惠,這樣通過政策導向加大外商直接投資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不僅加快了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也能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區吸納就業的巨大潛力,平衡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結構

29、差異。(三)引導外商直接投資在第三產業的投入根據研究發現第三產業的外商直接投資份額雖然小,但是帶動的就業量可觀。在短期內,由于地方政府追求GDP的沖動以及國外資本的趨利性,同第二產業的重要性以及高利潤率相吻合,導致第三產業投入較少。所以引導外資在第三產業的投資,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投資,要采用鼓勵和限制性的產業政策,有意識地消除外商直接投資在產業間的不完全分布,通過直接和間接作用影響外商直接投資的抉擇,引導外商直接投資流向。參考文獻 1 蔡昉,王德文. 比較優勢差異、變化及其對地區差距的影響J. 中國社會科學. 2002(05) 2 方浩.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就業增長的影響及其政策含義J.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2 (4): 106-112. 3 郭志儀, 楊曦.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東, 中, 西部地區經濟增長作用機制的差異1990-2004 年地區數據的實證檢驗J. 南開經濟研究, 2008, 1: 75-86. 4 劉宏, 李述晟. FDI 對我國經濟增長, 就業影響研究基于 VAR 模型J. 國際貿易問題, 2013 (4): 105-114. 5 盧荻, 黎貴才. 外商直接投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評價J. 當代經濟研究, 2007, 7: 52-57. 6 羅翊龍, 劉欣. 外商直接投資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