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課件_第1頁
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課件_第2頁
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課件_第3頁
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課件_第4頁
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2013年3月19日1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主要內容 規范艾滋病疫情數據統計和病例報告 明確HIV新發感染相關概念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一、規范艾滋病疫情數據統計和病例報告工作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1.統一艾滋病疫情指標的統計規則統一“傳染病年報”和“艾滋病年報”統計規則明確艾滋病病人數和死亡數定義規范使用疫情報告地、現住址和戶籍地2.科學規范處理既往報告的“匿名檢測”和“查無此人”病例3.嚴格執行經 “既往采血漿”和經“輸血/血制品”途徑感染HIV的病例報告標準4.規范全國艾滋病/性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月/季/年報的分

2、析內容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統一“傳染病年報”和“艾滋病年報”指標的統計規則: 每年1月1日12月31日,按“終審日期”統計明確AIDS病人數和死亡數定義新報告的AIDS病人數:當年新發現的AIDS病人數和既往HIV感染者在當年轉化為AIDS病人數報告的艾滋病死亡數:當年死亡數和當年報告的既往死亡數。每年根據死亡補報情況,更新既往各年度死亡人數規范使用報告地、現住址和戶籍地統計統一艾滋病疫情指標的統計規則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核實為重復報告的,按“保留先報者、補全其資料、刪除后報者”的原則進行處理。不能明確為重復報告的,根據AIDS疾病自然史,由性艾中心在疫情數

3、據庫中剔除,統一備案,備查。2003年12月31日及以前報告的“匿名檢測”或“查無此人”病例,已于2013年1月1日進行剔除并備案;2003年12月31日以后報告的“匿名檢測”或“查無此人”病例,將于2014年起,每年1月1日對累計報告時間已達到9年的“匿名檢測”病例予以剔除并備案。科學處理既往“匿名檢測”和“查無此人”病例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可能再次被發現并作為病例上報,但由于缺少姓名和身份證信息無法識別,作為重復病例混在數據庫中。統一備案處理后,疫情信息更加準確為高效、合理配臵國家衛生資源提供一個更為準確的疫情信息更有效提供隨訪、干預、治療等艾滋病防治領域的各項服務“匿名

4、檢測”和“查無此人” 病例處理原因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依據AIDS疾病自然史每年處理9年前的“匿名檢測”和“查無此人”病例死亡8-10年(平均9年)1-2年AIDS艾滋病發展的自然進程2013年HIV+處理時間: 2003年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經 “既往采血漿”和經“輸血/血制品”途徑感染艾滋病的病例報告標準對新檢測發現擬報告為經 “既往采血漿”、“輸血”和“輸血制品”途徑感染的病例,須按照以下標準進行核實后再報告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既往采血漿”途徑感染的病例報告標準在排除其他傳播途徑后,應具備以下必要條件并至少符合參考條件中的一項必要條

5、件11980年及以前出生2CD4檢測結果在350個/l及以下參考條件11998年及以前的采血漿證或在當地相關機構的采血漿記錄中能夠查到其相關記錄;2既往獻血員大篩查時HIV檢測結果為陽性(包括初篩陽性、替代策略陽性)后因各種原因未進行HIV確證實驗而未報告的病例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輸血”途徑感染的病例報告標準在排除其他傳播途徑后,分以下兩種情況11998年及以前輸血感染,應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應有醫療文件證明其受血地點和受血記錄(2)所在醫院曾經有過輸血感染HIV案例(3)CD4檢測結果在350個/l及以下如果能追溯到供血者,其HIV檢測結果若為陰性,則應排除輸血感染

6、21999年及以后輸血感染,應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應有醫療文件證明其受血地點和受血記錄(2)要進行血源(或供血者)追溯,血源HIV核酸檢測(或供血者HIV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既往輸血制品”途徑感染的病例報告標準在排除其他傳播途徑后,應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報告病例有明確的醫療文件或醫療記錄證明1998年之前曾經輸注過因子;若是自購因子,應提供當時購買發票或其他票據2CD4檢測結果在350個/l及以下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規范全國艾滋病/性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月/季/年報的分析內容1. 以“報告現存活HIV/AIDS”數據替換原累計報告

7、HIV/AIDS”數據2. 死亡數分別統計當年報告當年死亡人數和當年報告既往死亡人數3. 新增艾滋病相關死亡和艾滋病無關死亡的分類統計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二、明確艾滋病新發感染相關概念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新發感染者與新發現感染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使用新發現的感染者代替新發感染者作為艾滋病疫情趨勢的判讀指標HIV新發感染者:是指HIV進入人體,使一個健康人變成一個新的HIV感染者新發現的HIV感染者:是指以前沒有檢測過、首次檢測發現的HIV感染者,他們可能是當年感染的,更多的人則是既往感染的 新發感染者只占新發現感染者的一部分,這部分的比例大小,取決于開展

8、HIV檢測的力度和頻度艾滋病新發感染者新發現感染者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利用CD4計數水平構成評價擴大檢測落實情況按照WHO頒布的AIDS診斷(CD4200個/ul),我國2012年新報告病例中,發現即為艾滋病病人的比例平均為29.5%,個別省份高達42.1%。說明在這些省份,很多感染者不能夠被及早發現,檢測工作還有很多盲點CD4分組推算感染年限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年)1098.5876.565431.5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新發感染、病死率評估方案(草稿)介紹2013年3月19日17艾滋病疫情統計

9、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 目標:到2015年底,.艾滋病新發感染數比2010年減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數控制在120萬左右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一、關于HIV新發感染率評估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HIV新發感染的判斷HIV新發感染的判斷至今仍是科學難題 基于實驗室技術的新發感染診斷HIV抗體檢測分析方法:BED方法、親和力實驗等。受方法特異性影響不能做個體診斷。HIV抗原檢測分析方法:可以做個體診斷。HIV核酸檢測分析方法:視不同方法決定個體診斷或群體判斷。 基于數學模型的新發感染人數推算大多數歐

10、美國家利用數學模型,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質量我國基于“工作簿法”為主的疫情估計和基于病例報告BED檢測結果“分層外推法”估計新發感染人數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國內外艾滋病新發感染評價方法 UNAIDS/WHO:推薦在廣泛流行地區使用EPP/Spectrum模型;在低度流行地區使用Workbook模型 美國:2011年以前使用“后退法”,從2011年開始使用病例報告BED結果的“分層外推法”推算2009年新發感染 科學研究:高危人群的隊列觀察,基于橫斷面調查BED結果,計算調查人群新發感染率或發病密度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2005200720092011201

11、3新發感染人數7(67)5(46)4.8(4.15.5)4.8(4.15.4)?現存活人數65(5476)70(5585)74(5692)78(6294)?基于“工作簿法”疫情估計結果的新發感染估計 數據需求:高危人群規模、HIV感染率和HIV/AIDS死亡人數 適用條件:2011-2013-2015年疫情估計中的人群類別需相對穩定 2013年艾滋病疫情估計,工作簿法為基本方法 HIV感染率:2011-2012年間數據 人群規模:快速開展暗娼、吸毒者和男男性行為人群規模調查 各省上報時限:“工作簿法”估計結果于2013年6月15日前上報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基于病例報告BED檢

12、測結果的“分層外推法” 數據需求:2012.7.1-2013.6.30間新發現病例的既往HIV檢測史信息和BED檢測結果 適用條件:加強病例報告工作質量(足夠的CD4檢測覆蓋面、準確的疾病狀態登記) 2013年新發現HIV感染者BED檢測、填報檢測信息 BED檢測工作、新增檢測史信息填報工作納入2013年度工作考評 2012年僅有14個省份報告了病例報告BED檢測結果,檢測比例僅為15%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二、關于艾滋病病死率的評估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國內外相關艾滋病病死率評估方法 UNAIDS/WHO:估計死亡人數 美國CDC:年齡標化的每10萬人口中艾滋

13、病相關疾病的死亡人數 科學研究:多為隊列研究,使用人年病死率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我國艾滋病病死率計算方法定義:當年符合治療標準的感染者和病人中當年死亡人數所占比例分母:當年符合治療標準人數=年初存活符合治療標準人數+當年新增符合治療標準的人數。分子:符合抗病毒治療標準人群中當年死亡人數。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相對簡單,易于理解。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我國艾滋病死亡報告人數校正方法按年齡構成進行標化 根據2010年年齡構成對未來5年結果進行標化,校正死亡延遲報告 使用次年6月底數據庫分析上年艾滋病病死率 根據既往遲報比例調整死亡人數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艾滋病病死率信息公布模版“我國(我省、我地區)艾滋病病死率從2010年的XX到201X年的XX,其中201X年死亡病人中,死于艾滋病相關疾病的占X,非相關疾病X,意外X。艾滋病疫情統計規則及報告標準解讀(版)年度艾滋病病死率(%)200614.4200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