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1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_第1頁
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1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_第2頁
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1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_第3頁
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1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_第4頁
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1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1 - 課時分層作業 (十四) 群落的演替(建議用時: 45分鐘)基礎達標練1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 棄耕的農田經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過程中()a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結構逐漸復雜化c群落優勢種無明顯變化d森林形成后苔蘚會消失b 棄耕的農田進行的是次生演替,不存在任何生物生長的演替才是初生演替。在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會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鏈增加,群落的結構逐漸復雜.在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的優勢種會發生更替,這也是演替的本質.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蘚植物會減少,但通常不會消失 .2下列關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階段和灌木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草本階段

2、與灌木階段群落的豐富度相同b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復雜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2 - c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抵御環境變化的能力強d草本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造了適宜環境d 草本階段在群落演替過程中先于灌木階段出現,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即物種的豐富度逐漸增大,所以草本階段和灌木階段的物種豐富度不同,灌木階段的物種豐富度較大。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群落的空間結構逐漸變得復雜,所以草本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要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簡單。草本階段的物種豐富度小于灌木階段,抵御環境變化的能力比灌木階段弱。在群落演替過程中,前一個階段能為后一個階段創造適宜的環境.3

3、 下列人類的活動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著對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的是 ( )a引入外來物種,增加物種多樣性b在沙漠邊緣種樹種草c我國西部地區山坡上退耕還林還草d減少草原放牧量a 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因當地環境條件適于其生長,再加上沒有天敵,造成瘋長,而對當地物種構成嚴重威脅,破壞當地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3 - 生物多樣性 ,破壞生態平衡,從而不利于群落的演替朝著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 4下列不能演替為森(樹)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草原b大興安嶺火災后的林區c沂蒙山區的裸露巖地d黃河三角洲的棄耕土地a 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群落能演替為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區由于缺少水,群落演替

4、很難形成森(樹)林。 5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圍湖造田活動對群落演替有影響b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遭火燒后的森林中發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d 圍湖造田等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的組成是不斷變化的;遭火燒后的森林中發生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要快于初生演替。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4 - 6如圖表示兩種群落演替的類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處可表示發生特大火災原有生物徹底滅絕bb 處可表示火山爆發形成火山巖c甲、乙演替的起點均具備基本的土壤條件d如果時間允許,甲

5、、乙都會形成森林b 由題圖分析可知,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a處遭受破壞但是物種豐富度并未降到0,即原有生物沒有徹底滅絕;而 b 處遭受的破壞導致物種豐富度降為0,即原有生物徹底滅絕 ,可表示火山爆發形成火山巖 ;初生演替的起點不具備基本的土壤條件;群落演替最終能否形成森林不是時間問題,而是主要取決于氣候條件。 7 太平洋深處的一座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種獨特,登島研究的人員逐漸增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島嶼物種發展到現階段是初生演替的結果b研究人員的到來可能會影響該島嶼的群落演替c 調查島上一種陸生動物的種群密度需要考慮遷入和遷出的影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

6、精- 5 - 響d群落演替過程中島嶼上物種豐富度增加c 火山噴發后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a 正確;人類活動會影響該島嶼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正確;該島嶼處于太平洋深處,與世隔絕 ,調查島上一種陸生動物的種群密度不需要考慮遷入和遷出的影響, c 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島嶼上物種豐富度增加,d 正確。 8下列關于群落的描述不準確的是( )a水平結構上種群分布與土壤的濕度、光照強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長特點有關b同一時間栽培, 長勢相同的人工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結構的分層現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種豐富度越來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d沙丘上造林、滄海桑田等現象說明了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

7、方向和速度b 植物群落出現分層現象的原因主要與光照(森林 )、溫度(高山)等因素有關,環境因素影響植物群落的分層現象,因此長勢相同的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6 - 人工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結構的分層現象.9 如圖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災完全燒毀前后植被的分布及變化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b段,三類植物呈斑塊鑲嵌分布屬于水平結構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燒毀,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一直增加dbd段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的優勢種沒有發生變化a 由于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同一地段種群密度有差別,常呈鑲嵌分布 ,為群落的水平結構, a 正確;bd段,由于森林完全燒毀

8、,植被雖消失,但原有土壤條件保留,所以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 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逐漸增加,最后趨于穩定 ,c錯誤;bd段群落演替的過程中優勢種不斷地變化,d 錯誤。 10根據群落演替的理論 ,在光裸的巖地上經過一定的時間,最終就會演替為森林。請據此回答問題:(1 ) 光 裸 的 巖 地 最 終 演 替 為 森 林 , 其 過 程 大 致 是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7 - _ 。(2)地衣首先在裸巖上定居。同時,地衣分泌的 _腐蝕了堅硬的巖石表面,加速了巖石風化成_的過程。(3) 各 種 昆 蟲 及 其 他 小 動 物 開 始 進 入 生 物 群 落 的階 段

9、 是_.(4)地衣階段與苔蘚階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較多的是_ ,微生物種類較多的是 _。(5)在以上演替的各階段中,所需時間最長的是_。地衣和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到灌木階段灌木階段到森林階段森林階段解析: (1)在群落的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會越來越多,群落的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據此可以排列各演替階段的順序。(2)地衣的出現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地衣會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8 - (3)草本植物的出現為昆蟲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條件。(4)地衣階段之后的一個階段是苔蘚階段,二者相比,土壤中有機物含量和微生物種類較多的是苔蘚階段。(5)地衣階段和苔蘚

10、階段土壤條件較差,所以所需時間較長。答案: (1)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2)有機酸土壤(3)草本植物階段(4)苔蘚階段苔蘚階段(5)11某地實施退耕還林若干年后,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系列跟蹤研究。(1)實施退耕還林后, 耕地逐漸過渡為灌木叢和林地的過程叫做_。該地段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_。研究發現,該地段不同區域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區域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且呈鑲嵌分布 ,這種差異稱為 _.(2)對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進行研究得到如下數據:群落類型樹種數量平均胸徑 (cm) 平均高度( m):撂荒 7年的次生林228.76.3:25年的次生林8

11、110.48.4:50年的次生林9611.89.2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9 - : 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13。710.5分析上表可知:_._ 。解析: (1)群落演替的過程就是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研究群落在同一區域, 不同地段在水平上的差異,為水平結構, 而不是垂直結構 .(2)由表格看出,從撂荒7 年到 150年的近天然林中樹種數量由 22種達到了 128種, 對于部分個體平均胸徑和高度均呈上升趨勢,所以隨著次生演替的進行,次生林的恢復是向著物種數量的增加、林木的不斷生長的方向進行的.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10 - 在次生演替的前 50年內, 群落內樹種種

12、類增長為962274,而 50年150年之間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長的速度為1289632, 后期增長比較慢。答案: (1)群落的演替物種豐富度群落的水平結構(2)隨著次生演替的進行 ,次生林的恢復是向著物種數量的增加、林木不斷生長的方向進行的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內,群落內樹種種類增長比較快,而50年150年之間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長的速度放緩12黃土丘陵溝壑區位于黃土高原北部,已成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同時也是我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目前通過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已成為該地區治理水土流失的最重要措施之一。(1)通過人為因素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會影響該地區群落演替的_。(2)封禁能使黃

13、土丘陵溝壑區的植被逐步恢復。植被的恢復是_ 演替的過程。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顯恢復,主要表現在植物種類增多、植被覆蓋率和生物量提高、植被保持水土 功 能 增 強 。 若 實 施 中 期 封 禁 , 請 預 測 植 被 的 恢 復 狀 況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11 - _ 。(3)中期封禁后,物種的豐富度_(填“增加 “減少”或“不變 ) 。(4)封禁后群落垂直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人工喬木林的垂直結構逐漸明顯 ,這種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_ ,還為動物創造了_ 。解析: (1)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黃土丘陵溝壑區的植被的恢復是在保留了基本的土壤條件和保留了一些

14、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進行的,屬于次生演替 .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顯恢復,主要表現在植物種類增加、植被覆蓋率和生物量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強。若實施中期封禁,則植物種類繼續增多、植被覆蓋率和生物量繼續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進一步增強。 (3)中期封禁后 ,隨著演替的進行 ,物種的豐富度還在增加。 (4)封禁后群落垂直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人工喬木林的垂直結構逐漸明顯,這種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12 - 的能力,還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答案: (1)方向和速度(2)次生植物種類繼續增多、植被覆蓋率和生物量繼續提高、

15、植被保持水土功能進一步增強(3)增加(4)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能力提升練 13下圖表示某海島珊瑚礁群落演替過程中魚的種數、魚的個體數及珊瑚礁體積的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過程屬于次生演替過程b珊瑚礁體積增加為魚類生存提供了更復雜的空間c演替過程中魚類豐富度逐漸增加并趨向穩態d演替過程中魚的種數增加導致珊瑚礁體積下降d 珊瑚礁上發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條件下發生的演替,原有條件就含有魚類等生物 ,所以發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魚類等生物生存的環境,它的體積增加導致魚類等生物的豐富度增加,從而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13 - 為魚類等生物

16、提供了更復雜的生存空間;三條曲線的變化過程趨勢都是逐漸增加并趨于穩定的過程.14某林區因森林火災導致生態系統被毀,成為禿山。下面是之后 20年間該林區植被變化情況圖示。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地區 20年間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不斷增加c喬木層的疏密程度會影響草本層的垂直結構d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c 據題圖分析 ,20年間生物種類由少到多, 說明發生的是次生演替,a 正確;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不斷增加,b 正確;喬木層的疏密程度會影響到草本層接受光照的多少,從而影響草本層的水平結構,c 錯誤;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越來越大,所以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 d

17、 正確.15下圖是某生態系統內種群類型數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14 - as點之后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rs 時間內該生態系統可能遭到了嚴重的自然災害cr 時和 t 時種群類型數量相等 ,但物種類型不一定相同dr 時之前和 t 時之后,群落均未出現演替d rs段群落可能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影響,群落遭到了破壞,但仍保留了一部分種群,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演替應屬于次生演替; r 時和 t 時,生物種群類型數量相同,但具體種群類型不一定相同;群落演替普遍存在.16下圖 af 表示 10萬年前某水體演替的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上圖中af 演替過程屬于_演替,判斷理由為_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 15 - (2)在 f 階段遭受了一場火災,重新演替到f 階段所需的時間較上圖過程較短,原因是_ 。(3)群落演替至頂級階段 ,其中還能找到苔蘚植物、 草本植物及灌木嗎?說出你的理由。_ 。解析:(1)a過程為原生裸地階段 ,即起始條件為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因此af 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2)在 f 階段遭受了一場火災后,由于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