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詞類活用_第1頁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詞類活用_第2頁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詞類活用_第3頁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詞類活用_第4頁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詞類活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文言文句式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種: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被動句。一、判斷句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的句子,叫判斷句。文言文中,判斷句有以下八種形式:()、用“者,也”來表示。1、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2、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二)、用“者也”來表示,即主語后面不用“,”號。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4、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知殊遇,欲報之于殿下也出師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斷,翻譯時“者也”不譯。1、二者不可

2、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我所欲也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3、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四)、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情況:(1)主語后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1、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2、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十則4、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5、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潮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2)主語后無“,”號,只在主語后加“是”,“也”字不譯。1、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2、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4、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5、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

3、先生傳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動詞“為”作判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1、此為何若人公輸2、為與此同類公輸3、 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4、 4、號為張楚陳涉世家5、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6、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六)、用副詞表示判斷,這個副詞不代替判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后加判斷詞“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七)、用“是”表示判斷。1、斯是陋室陋室銘2、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八)、否定判斷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譯成“不是”,“也”字不翻譯。1、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2、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4、,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倒裝句現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古漢語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一)主謂倒裝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二)賓語前置1、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銘2、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所思何)木蘭詩3、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4、會賓客大宴(大宴賓客)口技5、菊之愛(菊),陶后鮮有人愛蓮說6、蓮之愛(蓮),同與者何人愛蓮說7、 牡丹之愛(牡丹),宜乎眾矣愛蓮說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東陽馬生序9、微斯人,吾誰與(誰)歸岳陽樓記1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

5、之知(之)也滿井游記11、 時人莫之許(之)隆中對12、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輸13、萬鐘于我何加(何)焉魚我所欲也14、何以(何)戰曹劌論戰15、忌不自信(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三)介詞結構后置它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1、投以骨(以骨投)狼2、戰于長勺曹劌論戰3、 祭以尉首(祭)陳涉世家4、徐噴以煙(以煙徐噴)童趣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6、 相與步于中庭(步)記承天寺夜游7、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觀潮8、 不戚戚于貧賤(戚戚)五柳先生傳9、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假借)送東陽馬生序10、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11、 倉鷹擊于殿上(擊)唐雎不

6、辱使命12、 信義著于四海(著)隆中對13、 躬耕于南陽(耕)出師表1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師表15、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起)公輸16、胡不見我于王公輸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魚我所欲也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四)狀語后置介詞短語作狀語,為強調該狀語而后置于動詞后。1、 又七年,(自)還自揚州傷仲永2、蒙辭以軍中多務(辭)孫權勸學3、 (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記5、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瀉出)者醉翁亭記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滿井游記7、舜發于畎畝之中(發)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五)定語后置常用“者”作標志,

7、翻譯時放在名詞前面。1、蓋簡桃核修狹者(桃核)為之核舟記2、 其兩膝相比(兩膝)者核舟記3、遂率子孫荷擔(子孫)者三夫愚公移山4、馬之千里(馬)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5、更有癡似相公(癡)者湖心亭看雪6、鳶飛戾天(鳶)者,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7、諸郡縣苦秦吏者(郡縣),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8、居廟堂之高(廟堂)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江湖)則憂其君岳陽樓記三、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古漢語中省略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省略主語1、(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2、(漁人)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3、(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4、(佛印)臥右

8、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5、(我)還自揚州傷仲永6、(他們)見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7、(高山)互相軒邈與朱元思書8、(吾)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與朱元思書9、(余)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10、(余)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送東陽馬生序11、(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記12、(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13、守丞死,(起義軍)乃入據陳陳涉世家14、(殿下)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15、(吾)由是感激出師表16、(子)胡不見我于王公輸17、(此人)必為有竊疾也公輸18、(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二)省略謂語1、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2、陳涉自立為將軍,(立)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三)省略

9、賓語1、問(之)所從來桃花源記2、便要(之)還家桃花源記3、使(之,身子)與臺齊童趣4、可以(之)為師矣十則5、愿為(此)市鞍馬木蘭詩6、投(之)以骨狼7、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記8、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9、上使(之)外將兵陳涉世家10、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之)用者陳涉世家11、獨守丞與(之)戰譙門中陳涉世家12、與(之)俱來隆中對13、將以(之)攻宋公輸14、貨惡其棄(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四)省略介詞“于”1、場主集薪(于,在)其中狼2、吾既已言之(于,對)王矣公輸3、驅之(于)別院童趣4、與同人飲(于)樓上山市5、彼其受之(于)天也傷仲永6、予獨愛蓮之出(于,從)淤泥而不

10、染,濯(于,在)清漣而不妖愛蓮說7、各隱(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記8、飲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時觀潮9、急湍甚(于,比)箭。與朱元思書10、寓(于,在)逆旅送東陽馬生序11、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記12、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記13、獨守丞與戰(于,在)譙門中陳涉世家14、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陳涉世家15、一厝(于,在)朔東,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五)省略量詞古漢語中,數詞可直接修飾名詞,表數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詞。1、船頭坐三(個)人核舟記2、 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口技3、 孔子東游,見兩(個)小兒辯斗兩小兒辯日4、一(個)男附書

11、至,二(個)男新戰死石壕吏四、被動句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屬于被動式關系的敘述句叫被動句。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1、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觀潮2、山巒為晴雪所洗滿井游記3、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二)用“為+動詞”表示被動。1、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2、賢能為之用隆中對五固定句式所謂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達中的一種習慣用法。了解常見的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義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列出文言文中較為常見的固定句式。何之有:表反問,其中“之”字是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志,“有”是動詞,“何”是它的賓語。可譯為“有什么呢”。特別注意,“何”并不是

12、賓語,而是賓語的定語。如:宋何罪之有?(公輸)不亦乎:表反問語氣,相當于“不是嗎”。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得無乎:表猜度語氣,譯為“恐怕(莫非)吧”。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但(惟)耳:只不過罷了。如: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寧乎,顧(獨)乎(邪、哉):表反問,譯為“難道嗎”。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蛐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何(奚)以為:反問語氣,相當于“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著呢”。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論語?季氏)何所:是“所(者),(為)何”的主謂倒裝,相當于“所的,是什么”。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如何,若何,奈何:

13、都是表示疑問的句式,可譯為“把怎么樣”“拿怎么樣”“對怎么樣”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其其:表選擇,相當于“是還是”。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與其孰若:表選擇,可譯為“與其不如”或“與其哪比得上”。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孰與:表示“與相比,誰”,可譯為“與比較起來怎么樣”。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即這個詞本是名詞,在語境義中作動詞使用。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處(口技):2、形容詞用作動詞:原本詞性為形容詞,由于語言環境的不同詞形發生改變充當動詞使

14、用。例如(1)香遠益清(愛蓮說):(2)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3、形容詞用作名詞:原本詞性為形容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充當名詞使用。例如(1) 此皆良實(出師表:(2)陳涉世家:4、名詞作狀語:名詞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不用在動詞前面作狀語,但在古漢語中有一些名詞用在動詞的前面充當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方式、地點、所用的工具。例如(1)當是時,婦手拍兒聲。(2)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5、使動用法:謂語動詞含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例如(1) 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2) 忿恚尉,令辱之(陳涉世家)(3)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兩章6、意動用法謂語動詞含有“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當

15、作什么”的意思。例如(1)邑人奇之(傷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一)名詞活用(一)名詞作動詞1、天雨墻壞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智子疑鄰2、婦撫兒乳乳:名詞用作動詞,喂奶。口技3、不能名其一處也名:名詞用作動詞,說出。口技4、會賓客大宴會:名詞用作動詞,恰逢,正遇上。宴:名詞用作為動詞,舉行宴會。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聞名。陋室銘6、腰白玉之環腰:名詞用作動詞,腰佩。送東陽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狼8、恐前后受其敵敵:名詞用作為動詞,攻擊。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狼10、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16、隧:名詞用作動詞,(從柴草中)打洞。狼11、聽婦前致詞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下霜。三峽13、雖乘奔御風不以及也奔:名詞用做動詞,飛奔的馬三峽14、皆披發文身文:名詞用作動詞,畫文彩。觀潮15、以光先帝遺德光:名詞用作動詞,發揚光大。出師表16、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給取名。17、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醉翁亭記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名詞用作動詞,汲泉水。滿井游記茗:名詞用作動詞,煮茶。罍:名詞用作動詞,端酒杯。紅裝:名詞用作動詞,穿著艷裝。蹇:名詞用作動詞,騎驢。19、皆指目陳勝目:名詞用作動詞

17、,用眼睛示意。陳涉世家20、尉果笞廣笞:名詞用作動詞,用竹板打。陳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下:名詞用作動詞,攻下,攻克。陳涉世家22、 陳勝王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陳涉世家23、 置人所罾魚腹中罾:名詞用作動詞,用魚網。陳涉世家24、 功宜為王功:名詞用作動詞,論功勞。陳涉世家25、 皆刑其長吏刑:名詞用作動詞,懲罰。陳涉世家26、 策勛十二轉策:名詞用作為動詞,記下。木蘭詩27、 愿為市鞍馬市:名詞用作為動詞,買。木蘭詩28、 處處志之志:名詞用作動詞,做標記。桃花源記29、 未果,尋病終果:名詞用作動詞,實現。桃花源記30、 流血五步,天下縞素縞素:名詞用作動詞,穿孝服。唐

18、雎不辱使命32、 恵子相梁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恵子相梁33、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名詞做動詞,賜福,保佑。曹劌論戰34、 一鼓作氣公將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曹劌論戰35、 肉食者謀之,又何加間焉間:名詞用作動詞,參與。曹劌論戰37、鞭數十,驅之別院鞭:名詞用作動詞,用鞭子打。童趣38、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用作動詞,用鞭打。馬說39、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餉:名詞用作動詞,送食物。觀刈麥40、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詞用作動詞,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用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傷仲永43、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的發髻。核舟記46、聽婦

19、前致詞前:名詞用作動詞,上前。石壕吏47、客此客:名詞用作動詞,客居。湖心亭看雪48、大雪三日雪:名詞用作動詞,下雪。湖心亭看雪49、任意東西東西:名詞用作動詞,往東往西(漂流)。與朱元思書50、 腰白玉之環腰:名詞用作動詞,腰佩。送東陽馬生序5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太守):名詞用作動詞,做太守。岳陽樓記(二)名詞作狀語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作狀語,每天。論語十則2、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按時。論語十則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隆中對4、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外:名詞作狀語,對外。內:名詞作狀語,對內。隆中對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蛇:名詞作狀

20、語,像蛇那樣。小石潭記6、 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7、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小石潭記8、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醉翁亭記9、山行六七里山:名詞作狀語,順著山路。醉翁亭記11、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鄒忌諷齊王納諫1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詞作狀語,用箕畚。愚公移山14、北飲大澤北:名詞作狀語,到北方去。夸父逐日15、道渴而死道:名詞作狀語,在路上。夸父逐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狼18、復前行前:名詞作狀語,向前。桃花源記19、石青糝之石青:名詞作狀語,用石青。核舟記20、空谷傳響空谷

21、: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三峽22、手自筆錄手:名詞作狀語,親手。筆:名詞作狀語,用筆。送東陽馬生序23、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傷仲永24、夜篝火,狐鳴呼曰篝:名詞作狀語,用篝罩。陳涉世家25、四面竹樹環合環:名詞作狀語,像環一樣。小石潭記(三)名詞作形容詞:1、宜乎眾矣眾:名詞作形容詞,很多,多。愛蓮說2、其色墨墨:名詞作形容詞,黑色。核舟記3、道阻且右右:名詞作形容詞,彎曲。蒹葭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二)動詞活用(一)動詞作名詞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駿馬。三峽2、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奔跑的馬。與朱元思書3、宜枉駕顧之駕:動詞用作名詞,指

22、車、馬。隆中對4、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騎:動詞用作名詞,戰馬。木蘭詩5、傳不習乎傳: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論語十則6、選賢與能能:動詞用作名詞,有才能的人。大道之行也8、入則無法家拂土入:動詞用作名詞,國內。9、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動詞用作名詞,國外。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0、止增笑耳笑:動詞用作名詞,笑料。狼(二)動詞作副詞:尋病終尋:動詞作副詞,不久。桃花源記(三)動詞作狀語:忽啼求之啼:動詞作狀語,哭著。傷仲永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三)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一)使動用法1、此教我先威眾耳威: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威服。陳涉世家2、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惱怒。陳涉世家3、必

23、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苦。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疲勞。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饑餓。空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資財缺乏。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顛倒錯亂。動:動詞使動用法,使驚動。忍: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堅韌。4、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固: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鞏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鄒忌諷齊王納諫8、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陋室銘9、望峰息心息:動詞使動用法,使停止。與朱元思書10、食之不能盡其材盡: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盡。馬說11、凄神寒骨凄:形容詞使動用法,

24、使凄涼。寒: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寒透。小石潭記12、 請廣于君廣: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擴充。唐雎不辱使命13、因屏人曰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退避。隆中對(二)意動用法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感到驚異。傷仲永2、父利其然也利: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有利可圖。傷仲永3、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奇。傷仲永4、故人不獨親其親親: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親人。大道之行也5、不獨子其子子: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孩子。大道之行也6、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醉翁亭記7、先主器之器: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有才能。隆中對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鄒

25、忌諷齊王納諫9、輕寡人與輕: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輕視,小看。唐雎不辱使命10、 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聰明。智子疑鄰11、 智子疑鄰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聰明。智子疑鄰12、漁人甚異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詫異。桃花源記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四)形容詞活用(一)形容詞作名詞1、將軍身被堅執銳堅:形容詞用作名詞,鐵甲。陳涉世家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2、此皆良實良:形容詞用作名詞,善良的人。實:形容詞用作名詞,忠實的人。出師表3、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用作名詞,舊知識。十則新:形容詞用作名詞,新知識。4、 眾妙畢備妙:形容詞用作名詞,妙處。口技5、 二男新戰死新:形容詞用作

26、名詞,新近。石壕吏6、 親舊知其如此舊:形容詞用作名詞,舊友,故友。五柳先生傳7、 百廢俱興廢:形容詞用作名詞,廢棄的事。岳陽樓記9、吾與汝畢力平險險:形容詞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愚公移山10、義不殺少而殺眾義:形容詞用作名詞,少數人。眾:形容詞用作名詞,多少人。公輸(二)形容詞作動詞1、賢于材人遠矣賢:形容詞用作動詞,勝過,超過。傷仲永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盡:形容詞用作動詞,盡興。五柳先生傳3、如鳴玨環,心樂之樂:形容詞用作動詞,喜歡。小石潭記4、日光下澈澈:形容詞用作動詞,透射。小石潭記5、吾義固不殺人義:形容詞用作動詞,按道義(行事),堅持道義。公輸6、公輸盤之攻械盡盡:形容詞用作動詞

27、,用盡。公輸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恢弘志士之氣恢弘:形容詞用作動詞,發揚擴大。出師表9、親賢臣,遠小人親:形容詞用作動詞,親近。遠:形容詞用作動詞,疏遠。出師表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鄒忌諷齊王納諫1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用作動詞,擅長,善于。口技15、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形容詞用作動詞,顯靈。陋室銘16、惟言德馨馨:形容詞用作動詞,香氣遠播,美名遠揚。陋室銘17、 欲窮其林窮: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盡。桃花源記19、香遠益清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播。清: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得清香。愛蓮說20、 既而漸近近:形容

28、詞用作動詞,逼近。觀潮21、互相軒邈軒:形容詞用作動詞,往高處伸展。邈:形容詞用作動詞,往遠處伸展。與朱元思書22、 風煙俱凈凈: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凈,散凈。與朱元思書23、 亦不詳其姓字詳: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楚的知道。五柳先生傳24、一食或盡粟一石盡:形容詞用作動詞,吃光,吃盡。馬說28、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怪。陳涉世家29、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詞用作動詞,為所苦。陳涉世家30、 此教我先威眾耳威:形容詞用作動詞,樹立威信。陳涉世家31、人恒過過:形容詞用作動詞,犯過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三)形容詞作狀語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形容詞作狀語,在空中。小石潭記(四)形容詞作

29、副詞1、賓客意少舒少:形容詞作副詞,稍微。口技2、良多趣味良:形容詞作副詞,實在,真的。三峽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歸納七年級上冊:童趣鞭數十,驅之別院。(鞭:名詞用作動詞,用鞭子打。)十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名詞用作狀語,時常。)傳不習乎?(傳: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形容詞用作名詞,舊的知識。新:形容詞用作名詞,新的理解與體會。)山市樓五架,窗扉皆洞開。(洞:名詞用作狀語,像洞一樣。)智子疑鄰天雨墻壞。(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聰明。)七年級下冊:傷仲永父異焉,借旁近與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30、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奇: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賓客:名詞意動用法,以賓客之禮相待。)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意動用法,認為有利可圖。)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木蘭詩愿為市鞍馬。(市:名詞用作動詞,購買。)口技婦撫兒乳。(乳:名詞用作動詞,喂奶。)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用作動詞,說出。)狼恐前后收其敵。(敵:名詞用作動詞,脅迫、攻擊。)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一狼洞其中。(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用作動詞,從柴草堆中打洞。)八年級上冊: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異: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31、窮:名詞意動用法,走到盡頭。)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志:名詞用作動詞,作標記。)未果,尋病終。(果:名詞用作動詞,實現。)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得靈異。)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愛蓮說不蔓不枝。(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節。)核舟記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發髻。)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親:名詞意動用法,以為親,奉養。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子,撫養。)盜竊亂賊而不作。(賊:名詞用作動詞,害人。)三峽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

32、,飛奔的馬。)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下霜。)觀潮方其遠出海門。(方:名詞用作狀語,當時。)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玉城雪嶺:名詞用作狀語,像玉城雪嶺一般的。)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文:名詞用作動詞,畫著文彩。)湖心亭看雪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詞用作動詞,客居。)八年級下冊:與朱元思書風煙俱凈。(凈: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五柳先生傳銜觴賦詩,以樂其志。(樂:形容詞意動用法,為感到快樂。)馬說祗辱于奴隸人之手。(辱:名詞用作動詞,受屈辱。)一食或盡粟一石。(粟:形容詞用作動詞,吃完。)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

33、里:數詞用作動詞,日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用作動詞,用鞭子打。)送東陽馬生序腰白玉之環。(腰:名詞用作動詞,腰間佩戴。)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缊袍敝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破舊的衣服。)小石潭記如鳴佩環,心樂之。(鳴:動詞用作名詞,碰撞發出的聲音。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快樂。)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用作狀語,在空中。)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斗折蛇行:名詞用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前行。)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名詞用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名詞用作狀語,在之前。后:名詞用作狀語,在之后。)醉翁亭記山行六七里。(山:名詞用作狀語,沿著山路。)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用作動詞,起別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