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考試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 考試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1整體設想:最后一課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小說將普法戰爭這一重大社會歷史題材濃縮在一所小學最后一堂法語課的場景里,譜寫了一曲悲壯昂揚的愛國主義頌歌,創造了短篇小說藝術的典范,為世界人民廣泛傳誦。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第二課時著重探討小說的藝術特色,本課為第一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小說背景理解“最后一課”的含義。2、分析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是怎樣的人,從而感受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懂得母語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樹立熱愛漢語、學好漢語的意識,培養自己的愛國感情。教學
2、重點: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教學難點:1、小弗郎士的情感變化線索。2、分析韓麥爾先生的藝術形象。教學方法:概括法討論與點撥法教學準備:掛圖教學過程:一、 導語設計: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愛國的表現,失去民族語言就等于喪失國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再也不能學習漢語,每天你掛在嘴邊的普通話不能再用了,從今天開始你只能用日語交流,那么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發表感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都德的最后一課,體會一下國家被占領,將要失去自己祖國語言的法國人民是什么樣的感受。二、了解作者及文體知識1、阿爾封斯?都
3、德(18401897),法國十九世紀小說家。28歲的時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獲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課是他短篇小說的代表作,這篇小說寫于1873年,當時正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時期,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占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地區。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普魯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就產生于這樣的時代背景。2、*的體裁為短篇小說,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今天我們將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體會小說所要表達的情感。三、整體感知課文,正音正字。郝ho叟su 懊o悔 字帖ti強qing迫 踱
4、du步 哽咽gng y四、深入探討1、最后一課的情形和平時有什么不同嗎?(可從氣氛、學生、老師等角度歸納)(結合課堂實際情況,調動氣氛)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侯,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溫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后排還坐著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教室里有一種嚴肅的氣氛。2、在整堂課的過程中變化的人物是誰?(小弗郎士)3、在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對什么的思想感情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請大家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從對學習,對老師、對祖國幾個方面來談小弗郎士的變化。(小組討論)a、小弗郎士本來是
5、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他總是想著逃課,去找鳥窩,去溜冰,最討厭課本,覺得它們很討厭,帶著又那么沉重。而現在他覺得它們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b、以前他覺得韓麥爾先生是個很嚴厲的人,現在他稱韓麥爾先生為“可憐的人”,開始理解和同情韓麥爾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c、對于祖國,作為小學生的小弗郎士一開始并沒有失去國土的悲痛,沒有愛國的意識,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還覺得比學習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課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義,懂得去仇恨普魯士的侵略者,說他們是“壞家伙”,成長為了一個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4、是什么讓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呢?是他的老
6、師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國的慘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課的典型環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進了他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5、看來韓麥爾先生對于小弗郎士的影響非常大。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結合具體內容來談。(學生小組討論)學生談時提醒:自己思考準備回答的同時注意傾聽同學的發言,進行反駁。教師調控為三種理解。a、學生發言,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是一個嚴厲的人是一個普通的人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是一個有勇氣的人是一忠心耿耿的人是一個愛國的人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b、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韓麥爾是一個
7、普通的人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的人:鎮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這是他給孩子們及鎮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離開他工作40年的地方,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語了,他能做的就是教一節課又一節課,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這個可憐的人異常的難受,他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也說不下去。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后一課,以
8、表示對失去國土的敬意;對自己從前的工作態度進行了反省,對阿爾薩斯人進行了直率的批評;贊美法語,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說明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面對即將要喪失的祖國語言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這些都足以證明韓麥爾先生對于祖國的熱愛。(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種“見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韓麥爾先生的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最后一部分,作者從人物描寫的哪些方面來刻畫韓麥爾先生?語言: “我的朋友們啊”、“我我”;神態: “臉色慘白”“呆在那里”;動作:轉、拿、使、寫、靠、做手勢。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9、。(結合討論,有感情的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6、最后一堂法語課上,無論是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還是原本普通的韓麥爾先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畫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傳達給讀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作者借助于對最后一課的描述,深入的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形象,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于祖國的熱愛,對于侵略者的仇恨。五、拓展延伸1、普魯士侵略者為什么不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人民學法語了?因為語言是民族的標志和象征,是聯系人民思想的紐帶,它能使人們不忘自己的祖國,團結起來和侵略者斗爭,求得民族的
10、解放。普魯士侵略者想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自己的祖國,他們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禁止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國人民。補充資料:在我們國家也同樣出現過這樣文化侵略的現象,日本占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后,為了奴役中國人民,日本人在東北強制中國人學習日語,給中國人灌輸自己是日本統治下的滿州人的思想,想從思想上徹底的奴役中國人,把中國人變為他們的奴隸。當然日本人的陰險用心并沒有得逞,否則今天我們就不能夠在這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2、如今,隨著時代的需要學外語變成一種潮流,同學們如何看待學外語這個問題。(學習外語同樣是為了愛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11、3、如果這最后一節法語課結束前韓麥爾先生讓聽課的人各講一兩句話,請你選擇一個人物,根據他的個性,以他的身份寫出要說的話。六、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習了這篇小說,我們明白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是也有個別嘴里喊著愛國,心里也想愛國,卻并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既然懂了這個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漢語的學習中去。七、布置作業:下堂課我們討論這篇小說藝術魅力的另一個方面:藝術特色。同學們可在這方面先作思考。板書:最后一課都德(法)環境:(時代背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敬仰人物: 小弗郎士 韓麥爾先生喚
12、醒貪玩、不愛學習、幼稚 普通教師、不大負責任的人情節:變懂事、愛學習、愛祖國 愛國志士情感: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考試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2一、課文悟讀畫蛇添足寫的是某舍人違反常理,受主觀意識支配而硬給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會變成謬誤,如果做多余的事,就會徒勞無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說:“事莫妙于適可而止,過則生災。”這則寓言還包含著對原始圖騰崇拜的批判。楚人以龍為圖騰,某舍人潛意識受龍的形象支配,故畫蛇添足。而戰國已進入理性覺醒時期,人們認為把蛇畫成龍的樣子是違背了常理,故予以嘲笑。這則寓言批判了原始思維方式,是人們理性覺醒的飛躍。寓言的寓體多重性決定
13、了寓意的多樣性。買櫝還珠即似雙刃劍,具有雙重諷刺作用。從賣方說,為了賣出寶珠,把珠盒“包裝”得富麗華美,結果將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珠盒上而事與愿違,這就說明做事應注意目的,不可主次顛倒。從買方說,有眼無珠,被華美的珠盒所眩惑,只重形式,忽略內容,以致取舍不當。可見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看清本質。否則,就會成為人們的笑柄。濫竽充數也有多重寓意,它諷刺了沒有真才實學而最風的溫床。從齊滑王這一角度進行橫向思維:他改革用人制度,“好一一聽之”,說明要打破傳終原形畢露的人,也提出了“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大問題。春秋戰國時期,群雄蜂起,“樂以教化”漸成風氣,人才爭奪日益激烈。從文中兩君主“好音”的場面,
14、可以窺見當時的政治體制:齊宜王好大喜功,講求排場,南郭處士得以尸位素餐,而齊閔王銳意改革,事必躬親,南郭處士無法蒙混過關。結合韓非子的好“帝王之術”可知:對人才必須全面考察,逐一考核,擇優錄用,謹防假冒。塞翁失馬體現了淮南子人間“人間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幾”的要旨,塑造了一個“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的善術者形象。這位失馬的塞翁,不以眾人之“吊”為憂,不以眾人之“賀”為喜,在復雜的現實面前,沉著冷靜,方寸不亂,既看到了“禍福同門,利害相鄰”,也看到了“禍福相轉而相生”,充分地體現了道家“淡泊無為,蹈虛守靜”的心態。這種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觀點是符合辯證法的。但這種隨緣自適、
15、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及相對主義觀點,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是不夠科學的。同時,文末以“丁壯者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格調也較低。二、亮點探究1.畫蛇添足中某舍人為何要給蛇添上足?這則寓盲對你有什么啟迪?學習探究:蛇本來無足,某舍人卻陶醉于先畫完蛇的自得之中,自作聰明,做多余的事。寓言告訴我們,脫離實際,只能弄巧成拙。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本身規律,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同時也要把握做事的分寸。2.蛇果然無足嗎?探究學習: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據1982年9月15日北京晚報報道,泰國博他倫府高頌縣瑪呂區第一村就發現了一條有兩足的毒蛇。3.買櫝還珠諷刺的對象究竟是誰?
16、探究學習: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層寓意是針對具體事件而發的,它是“個別的”;深層寓意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特有的精神現象,反映了某個民族乃至人類共同的思維積淀,它是“一般的”。關于買櫝還珠的諷刺對象,歷來見仁見智。從文中主要描寫對象和結尾來看,諷刺對象應是楚人,楚人本想以華麗的匣子來顯示寶珠的貴重,卻因喧賓奪主而事與愿違。但看*要兼及整體,從文中關鍵語句“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即事情的結局)來看,諷刺的對象還可以是鄭人,鄭人雖只寫一句,但他并非陪襯,他只看外表,忽視實用,沒有眼光,舍大取小,他的選擇實際上是對楚人“包裝”行為的嘲弄。理解了這點,我們便可開掘思維,洞悉寓言的哲學意蘊。4.聯系生
17、活實際,買櫝還珠給了你什么啟示?探究學習:看問題應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予以審視,并密切聯系實際,使見解更有針對性和批判性。就楚人而言,可以肯定其精于商道,善于“賣櫝”。生活中,“酒香還怕巷子深”,“好花還靠綠葉扶”,適當“包裝”是一種精明巧妙的經營策略。也可以批評其喧賓奪主,蒙騙顧客。一些商家不在商品質量上出力氣,卻熱衷大做廣告;某些政府不在增產增效上下功夫,卻沉迷“形象工程”自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鄭人而言,可以批評其沒有眼光,取舍不當。用人單位只注重對象“豪華”的檔案,消費者只癡迷商品“華麗”的盒子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也可以跳出定勢思維,肯定其眼光獨到,大膽取舍,說明一個事物的價
18、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它的認識,在一定條件下人們不妨追求商品的藝術價值,滿足于對商品的審美享受。5.從濫竽充數這一寓言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探究學習: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濫竽充數則給我們提供了多角度思維的藍本。據文中四個方面的人物活動,我們可相機進行思維發散。從南郭處士這一角度進行順向思維:他不學無術,不懂裝懂,終于原形畢露;進行反向思維:他只身逃走,具有自知之明;還可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再次進行逆向思維:他的逃走是出于被迫無奈,毫無自知之明可言。從齊宣王這一角度進行橫向思維:他好排場,“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實行“大鍋飯”制度,這是滋生各種不正之統的制度,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從
19、南郭處士周圍的樂工這一角度進行側向思維:樂工與南郭處土相安無事,不敢揭露事情的_,說明了不正當的人際關系的危害性。6.聯系實際,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認識。探究學習:塞翁失馬較好地說明了要用發展的、變化的、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問題的辯證觀點。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禍福可以互相轉化,要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求得轉移,對各種生活現象,宜積極樂觀,忌消極悲觀;要學會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做到心存憂患,居安思危。其次,要有成熟的生活態度,禍福的到來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生死、利害、得失等,并不都是可以預測的,因此,應力求考慮周全,處事謹慎,多一些準備,少一點幻想,這樣一旦面臨禍患,就能安之若泰,處變不驚
20、。三、選題設計1.蛇龍及圖騰崇拜。研究方法:(1)實地考察法。深入自然,參觀蛇館,了解蛇的形狀、種類、特點、作用等。(2)閱讀書籍法。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蛇、龍及圖騰崇拜方面的書籍。(3)類比聯想法。由蛇類比似蛇的龍,聯想到古代的圖騰崇拜現象。參讀書目: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學宛出版社,1993年出版;信仰的坐標,海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圖騰文化,藍天出版社,1998年出版。2.竽古代樂器及古典音樂欣賞。研究方法:(1)參觀調查法。到博物館參觀、了解竽、笙、琴、編鐘等古代樂器的形狀、特性和歷史演變等。(2)搜集資料法。閱讀相關書籍,了解古代樂器、古典名曲的知識。(3)鑒賞品味法。聆聽品味
21、廣陵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古典音樂。參讀書目:音樂欣賞手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出版;音樂作品導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3.我國古代音樂的歷史、質及作用。研究方法:(1)網絡搜索法。上網搜索,了解古代音樂的產生、演變等。(2)問題討論法。分組討論,明確“樂”與“禮”的關系,理解“樂以教化”的作用。(3)論文撰寫法。結合實例,就音樂的運用與鑒賞撰寫小論文。參讀書目:龍文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吐,1991年出版;中華文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出版;絲竹九章,沈陽出版社,1997年出版。4.我國古代成語、典故、寓言中的“馬
22、”。研究方法:(1)相關鏈接法。圍繞“馬”進行相關鏈接,如九方皋相馬、千金市馬、驥遇伯樂、指鹿為馬、按圖索驥、老馬識途等。(2)意義探究法。分析探討,洞悉這些成語、典故、寓言的意義。(3)聯系實際法。結合實際,深化對這些成語、典故、寓言的理解。參讀書目:百子全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詩詞典故詞典,書海出版社,1990年出版;戰國策;淮南子;郁離子;列子;新語;藝林伐山。四、備教卡片卡片畫蛇添足選自戰國策齊策。戰國時,楚王派大將昭陽領師擊魏而奪得八城,又令昭陽移師伐齊,齊請陳軫勸阻昭陽。陳軫見昭陽,先賀軍功,再談楚的軍功獎賞是“令尹”,又講了這個“畫蛇添足”的故事,并說:“今君相楚而
23、攻魏,破軍殺將是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意思是,現在你已幫助楚王打敗了魏國,以此撈到的名利已是夠用了。因為楚不會再設兩個令尹的,所以再打齊國,齊怕你。你以此稱名也足夠用了,官職也加不上什么,還不知足,性命難保,即使是再加官進爵,也只能歸于后人,這種情形不是同那個本來已畫成了蛇,可是硬去畫足,反而連酒也喝不到的人一樣嗎?昭陽聽了,便班師回國。后歷代詩人常引此寓言。唐韓愈感春四首之四:“畫蛇著足無處用,兩翼霜向趨埃塵。”唐偓安貧:“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須。”宋蘇軾與葉淳老、侯敦夫、張柬道同相視新河,
24、乘道有詩,次韻二首之一:“從來自笑畫蛇足,此事何殊食雞肋。”卡片買櫝還珠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王問墨家學派的田鳩:墨子學派,多不講究辭令,這是為什么?田鳩先說了一個故事:“泰伯嫁其女于公子,令為之飾裝,從文衣至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又講了“買櫝還珠”的故事,再謂:“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應其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后人亦多用其意,元張養浩讀詩有感自和其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還珠買櫝非。”清史騏生馬懷:“世人憎愛?
25、考試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3教學目標:一、學習*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二、掌握*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教學設想:一、安排三課時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從三方面記敘_表演的奇妙,一是寫_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_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的教學的重點。關于*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三、教學方法:*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
26、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一教時教學要點: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教學內容和步驟: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_(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二、課題。_,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_,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
27、技藝的高超。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_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_這段*,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四、教師范讀課文。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然后上黑板注音):宴(yn)屏障(pngzhng)少頃(shoqng)吠(fi)曳(y)叱(ch)少舒(shosh)撤(ch)六、指導學
28、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京中有善_者。”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_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_。)者:代詞,代藝人。“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_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_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
29、,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_,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_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
30、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喧鬧,聲大而雜亂。以上是第一段,交代_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七
31、、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
32、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_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
33、,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_藝術的高超。八、布置作業 。考試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4教學目標:1、景物描寫2、了解對比手法教學過程:一、復習檢查:1、在
34、故鄉,“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著重寫了哪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又以寫誰為主?2、作品通過閏土、楊二嫂兩個人物前后的變化,揭示了什么問題?二、示標三、新授:1、魯迅對“故鄉”景物的描寫共有哪幾次?“我”回到故鄉時見到的“蕭索的荒村”;開頭 (現在)“我”回憶起的“神異的圖畫”;中間(過去)“我”“在朦朧中”想象到的圖景。結尾(未來)2、蕭索的荒村:(討論) 一般地說,冬天的景象如何?“深冬”呢?“天氣又陰晦了”的“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寫冷風發出嗚嗚的響聲?“蒼黃”的“蒼”照應了前文的哪一個詞?“深冬”“陰晦”“嗚嗚”“蒼黃”各是寫什么?這些背景給人一種什么感覺?“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一句中,
35、哪兩個詞是說明“蕭索”的?它們各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會產生“悲涼”的心情?作者要反映的僅僅是“幾個”荒村嗎?3、神異的圖畫:(討論)故鄉近三十年前后有什么差異?“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沙地”;“深冬”、“陰晦”、“冷風”、“蒼黃”、“蕭縈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天空”“圓月”“沙地”“西瓜”,“深藍”“金黃”“碧綠”,從所寫景物和色彩看,這幅圖畫給人什么感覺?上一段說“沒有一些活氣”,那么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歲”“銀圈”“捏”“刺”又給人什么感覺呢?“我”兒時的故鄉只是一個一般的村莊,兒時的閏土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少年,作者為什么要寫得這么美呢?4、朦朧中的想象作
36、者寫了“蕭索的荒村”、“神異的圖畫”,為什么結尾還要寫“朦朧中”的想象?而且基本上是“神異的圖畫”的重復?難道二十多年前的“故鄉”就是美好的天堂?這是為了反映“我”對現實的故鄉的不滿,希望能改變現實,有一個光明的世界,也就是文中所說的“希望”。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進一步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體會結句的含義)有沒有希望,取決于自己的努力。只要努力奮斗,希望一定能夠實現。5、齊讀三處有關景物描寫的部分。6、作品對景物的描寫在寫作上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寫景要配合人物,要為表現主題思想服務,不能為寫景而寫景。四、作文片斷訓練:景物描寫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安
37、排情節2、對比手法突出中心3、準確生動的語言教學過程:一、主題: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與剝削之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揭示了封建傳統觀念對勞苦大眾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二、寫作特點:1、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安排情節。按“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順序,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憶的各種材料組織起來。2、通過景物描寫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為表達中心意思服務。“我”回到故鄉時見到的“蕭索的荒村”;開頭 (現在)“我”回憶起的“神異的
38、圖畫”;中間(過去)“我”“在朦朧中”想象到的圖景。結尾(未來)3、通過肖像、語言、神情、動作的描寫刻畫鮮明的人物形象。閏土:政治上受迫害、經濟上受剝削、精神上受毒害的貧苦農民的形象楊二嫂:既被侮辱、被損害,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市民的形象“我”: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4、語言準確、生動,富有個性化。三、課堂練習(一)填空:1、故鄉體裁是 ,選自 ,作者是 ,原名 ,是我國偉大的 家、 家、 家。2、在故鄉,“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著重寫了 和 兩個人物,運用 的手法突出了他們二十多年前后的變化。3、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沒有現成模式可循,
39、只有上下齊心,勇于實踐,努力探索,方能成功。用故鄉一文中的話來形容就是 。(二)閱讀“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我也說不出話”1、選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2、選文分別從 、 、 等三方面對“他”作了描寫。3、“老爺”這一稱呼寫出了在“他”心目中兩人之間 的變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a生活經驗豐富了 b精神變麻木了c出于禮節的需要 d社會地位懸殊增大了4、“厚障壁”比喻( )a外貌的巨大差異。b經濟狀況的巨大差異。c久別重逢的陌生感。d人與人之間的隔膜。5、“似乎”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6、“我也說不出話”表達出“我”此時此刻的感情是( )a無可奈何b難堪、惱怒c震驚、悲哀d興奮、歡喜
40、三、閱讀“我問問他的景況可以聽他自己去揀擇。”1、“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中的“刻”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刻”字扣“全然不動”和“石像”,描繪了閏土麻木的表情。b“刻”字揭示了閏土內心的苦悶。c“刻”字是閏土飽經生活磨難的寫照。d“刻”字表現出閏土自愧不如的呆滯。2、閏土的性格特點是( )a辛苦麻木b呆滯麻木c勤勞呆板d怯懦無情3、填空:從選文最后一段中找出與以下語句相呼應的詞語。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總是吃不夠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錢4、以上這些內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閱讀故鄉最后三段:1、第一段中三個“辛苦”的含義各不相同分別是: ; ; 。2、第一段中“我們”是指, “他們”是指
41、 ,“別人”是指 。3、第一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的意思是: 。4、第一段中“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中“一氣”的意思是 。5、文中說“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樣的生活?6、第一段中最后一句中的兩個“生活”的詞性分別是 詞、 詞。7、第二段中“手制的偶像”的含義是( )a親手用木頭或泥土做成的神像。b比喻讓下一代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c比喻沒有壓迫和剝削的美好未來。d比喻聊以自慰的不切實際的幻想。8、“朦朧”中再現月下瓜地有什么作用?9、“這正如地上的路,也便成了路。”深刻含義是( )a地上的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有人走,就有路,沒有人就沒有路b希望的有無如同地上的路,努力去實踐就有希望,
42、不去實踐就沒有希望c地上的路是一代代人走出來的,后人要沿著前人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d路是人走出來的,每個人都要走出一條自己的人生之路。10、文中“我想:”這段話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思想感情?( )a對未來道路迷茫的悵惘。 b對見到光明前途的喜悅。c對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d對美好前景的熱切向往。11、“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一句所用的修辭手法有考試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5知識與能力1.準確認讀文中的詞語,明了詞語含義。2.休會*雅致雋永的環境描寫,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4.感知文中景隨情移的寫作手法。過程與方法1.學生預習,教
43、師講解,輔導完成課堂練習。2.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比較法。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其認識到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2.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質。重點難點疑點剖析重點1.景物描寫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2.帶領學生體會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形成的別具特色的景物描寫。3.整體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難點1.景隨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寫手法。2.人物性格的探討研究。疑點這篇小說怎樣渲染了老英雄的傳奇色彩?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對作者孫犁及白洋淀的情況應有詳細了解。2.復印該篇*作者孫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學生準備1.瀏覽有關白洋淀的資料,形成對該地區的基本認識。2.預習課文,準確認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和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步驟(第1課時)一、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文(約_分鐘)二、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故事情節,梳理*思路(約_分鐘)三、分析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土地承包合同協議書樣版
- 外貿委托代購合同協議
- 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協議
- 圖紙審查合同協議
- 外墻水電施工合同協議
- 培訓班合作協議合同
- 啤酒專賣合同協議
- 商鋪租賃水電合同協議
- 商鋪樓盤購買合同協議
- 外賣承運合同協議
- 卡西歐手表EFA-120中文使用說明書
- 加油站變更管理制度
- 75%食用酒精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小學英語人稱代詞與物主代詞講解課件(共58張課件).課件
- 醫學課件疼痛的護理
- 船舶采購建造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走近湖湘紅色人物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學
- 2024年初級養老護理員職業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模塊21.CR400AF型動車組轉向架 《高速鐵路動車組機械設備維護與檢修》教學課件
- GGD交流低壓配電柜運行、維護說明書、安裝、操作手冊
- 多發性骨髓瘤腎損傷診治指南(2024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