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 8.6 巴西課件 湘教版.ppt_第1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 8.6 巴西課件 湘教版.ppt_第2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 8.6 巴西課件 湘教版.ppt_第3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 8.6 巴西課件 湘教版.ppt_第4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 8.6 巴西課件 湘教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與技能1 能指圖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 2 學會結合地形與氣候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 3 了解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4 能說出巴西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特征過程與方法1 通過讀圖 繪圖 填圖 析圖 討論 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巴西的地理位置 面積 地形 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特征 2 培養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的意識 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激發環境憂患意識 懂得資源開發 環境保護與人類活動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2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 小組合作 形成積極思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 學會傾聽與尊重 教學目標 世界足球王國 巴西 巴西的國色 綠色和黃色 導入 球王貝利 卡卡 羅納爾多 巴西 面積和人口均位列世界第五 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 巴西 巴西在世界上的位置 巴西 p4 緯度位置 兩條特殊緯線穿過巴西 緯線 穿過北部 緯線 穿過南部 跨 兩個半球 主要位于 帶 2 海陸位置 巴西位于 洲東部 東臨 洋 是 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赤道 南回歸線 南北 熱 南美 大西 赤道 南回歸線 南美 巴西的自然特征 巴西地形 1 在地圖上填出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 亞馬孫河 2 巴西的的地形主要是 和 北部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約占全境的1 3 南部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約占全境的2 3 平原和高原 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 巴西的地形 巴西高原 熱帶草原氣候亞馬孫平原 熱帶雨林氣候 巴西的氣候 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 1 以熱帶氣候為主 2 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廣泛而且典型 約占國土面積1 3的亞馬孫平原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約占國土面積2 3的巴西高原屬于熱帶草原氣候 巴西的氣候 世界河王 亞馬孫河長6480千米 流域面積約占南美大陸面積的40 為世界第一 水量更令人咋舌 每年入海水量約占全球所有河流總流量的14 在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 亞馬孫平原上發育了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森林面積260萬平方千米 植物種類繁多 釋放著地球上1 3的氧氣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閱讀課本p91頁第1段 第2段文字以及p91頁上的閱讀材料 地球之肺 完成下列目標 目標1 亞馬孫河的發源地 流向 注入的海洋 在世界河流中的地位 目標2 世界最大熱帶雨林區的位置 世界動植物王國 和 地球之肺 名稱的由來 熱帶雨林的作用 現狀和問題 開發和保護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結合地形和氣候特點 說一說為什么亞馬孫河的水量特別豐富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地處赤道地區 終年受熱帶雨林氣候影響 降水豐沛 河流所在地區 北 西 南三面地勢高 向河流匯集的水多 結合地形和氣候 回答亞馬孫河的水量特別豐富的原因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也是巴西最具有價值的資源 地球之肺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亞馬孫熱帶雨林 試一試 說出森林具有哪些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提供木材 調節全球氣候 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 涵養水源 保護淡水資源 保護土壤 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境 維護生物的多樣性 巴西熱帶雨林危機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的破壞 觸目驚心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地球之肺生病了 熱帶雨林是地球賜給巴西人民的財富 但他們在開發熱帶雨林過程中 由于亂砍亂伐 使熱帶雨林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我們的 地球之肺 生病了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墾荒者砍伐樹木 燒毀森林 熱帶雨林原始的遷移農業 在燒荒的土地上播種 墾荒者遷移到新的林地上 再度開墾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亞馬孫河和熱帶雨林 1 人口分布不平衡 90 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東部的沿海地帶 2 主要城市 巴西利亞 首都 圣保羅 最大城市 里約熱內盧 最大海港和第二大城市3 巴西是一個人種復雜的國家4 巴西城市人口比重大 人口和城市 1 巴西農業 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 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巴西畜牧業發展較快 大量出口 2 巴西資源 巴西的儲量大 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力資源豐富 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 3 巴西工業 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 咖啡 蔗糖 香蕉 劍麻 牛肉 鐵礦 伊泰普水站 經濟 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巴西的農作物集中分布在該國的哪一部位 2 巴西的礦產資源 尤其是鐵礦 又主要分布在巴西哪一部位 這與巴西的圣保羅 里約熱內盧等工業中心的地區分布有什么聯系 主要分布在巴西的東南部 而圣保羅 里約熱內盧等工業中心也大致分布東南部 所以 礦產資源的地區分布與主要工業中心的地區分布是一致的 東南部 巴西農產礦產和工業中心分布 讀巴西的人口與主要城市分布圖 思考 巴西90 以上人口居住在東部的沿海地帶 其中東南部人口尤為稠密 這是為什么 該地區地形平坦 氣候溫暖濕潤 資源豐富 交通方便 開發歷史悠久 經濟條件好 巴西利亞 巴西人智慧的結晶 世界上最年輕的人類遺產 首都 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能工巧匠們智慧的結晶 正像巴西人所說的那樣 巴西最有價值的財產是巴西人民 勤勞而勇敢的巴西人民創造了 巴西經濟的奇跡 正大步向前發展 讓我們祝愿他們越來越好 小結 讀某國略圖 回答1 3題 例題 1 有關該國地理位置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西面瀕臨太平洋 東面瀕臨大西洋b 國土全部位于南半球c 東臨大西洋 北 西 南與眾多國家為鄰 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d 位于西半球且是西半球面積最大的國家2 關于甲河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甲河注入太平洋b 甲河流域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 河流水量巨大c 甲河流域地勢平坦 氣候適宜 城市密集d 甲河流域植被稀疏 河流含沙量大 例題 3 關于該國地理環境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甲乙兩地緯度位置不同 所以氣溫差異巨大b 乙是該國首都新德里c 這個國家適宜咖啡 甘蔗等熱帶經濟作物的種植d 該國地勢東部 南部和北部高4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別是 a 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b 東歐平原 青藏高原c 西西伯利亞平原 巴西高原d 北美中部大平原 青藏高原 例題 1 3 解析 1選c 2選b 3選c 本題組綜合考查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 由該國的輪廓及經緯度位置知其為巴西 巴西東臨大西洋 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赤道穿過巴西 所以 巴西跨南北半球 西半球面積最大的國家為加拿大 甲河為亞馬孫河 其流經亞馬孫平原 流域面積廣大 流域內為熱帶雨林氣候 降水豐富 河流水量大 且水流平緩 河流含沙量小 甲位于亞馬孫平原上 而乙位于巴西高原上 造成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地勢的差異 乙為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大部分位于熱帶 適宜熱帶經濟作物的種植 4 解析 選a 本題考查巴西的地形 巴西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和高原 依次是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 例題 練習 讀 巴西農業 礦產和工業分布 圖 回答下列問題 練習 1 a河是世界上徑流量最大 流域面積最廣的河 該河流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2 海洋 b洋 緯線 c d 3 由圖可知 巴西人口 城市主要分布在 地區 原因是 4 巴西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的原因是 巴西利亞位于熱帶 但終年四季如春 原因是 5 水電站 e是水電站 是巴西與 國家 合建的 6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 試分析里約熱內盧鋼鐵 造船 汽車等工業發達的有利條件 練習 答案 1 亞馬孫氣候濕熱 不適宜人類居住 2 大西赤道南回歸線 3 東部沿海 東南沿海 氣候適宜 經濟發達 交通便利 資源豐富 開發較早等 4 便于內地的管理與開發地處海拔較高的巴西高原 5 伊泰普巴拉圭 6 鐵 錳 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大城市集中 工業發達 市場廣闊 勞動力豐富 人才集中 重要港口城市 海運便利 答對其中兩項即可 判斷下列說法是真是假 拓展 解析 本題考查巴西最出名的體育運動項目 足球 通過分析自然環境對體育運動的影響 說明地理知識對人們的生產 生活的作用 巴西有面積廣大的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 主要位于熱帶 氣候炎熱 所以 草原上練就驚人速度 密林里練百步穿楊的腳法 是真的 冰天雪地練鏟球 大沙漠里練盤帶 是假的 答案 草原上練就驚人速度 密林里練百步穿楊的腳法 是真的 冰天雪地練鏟球 大沙漠里練盤帶 是假的 拓展 巴西的人口和面積居世界第五位 足球王國 三八五的故鄉 燦爛的瑪雅文明已昨日的黃花 民族大熔爐里各色人種辛勤耕耘 赤道南回歸線穿過 巴西世界最大的熱帶王國 平原面積廣大 亞馬孫河波瀾壯闊 濫伐森林 刀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