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移動上網的流量經營_第1頁
如何做好移動上網的流量經營_第2頁
如何做好移動上網的流量經營_第3頁
如何做好移動上網的流量經營_第4頁
如何做好移動上網的流量經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做好移動上網的流量經營 3G時代,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做好移動上網的流量經營,是對各家運營商的最大考驗,是決定未來市場格局的關鍵。 若經營的好,那么移動上網可能成為第二項語音,甚至超越語音成為最核心的支柱型業務;若經營不好,那么移動上網就會成為利潤的吞噬者、口碑的毀滅者,成為由盛轉衰的起點。 明天到底如何?這要看今天怎做。 我認為,做好流量經營的關鍵是提升單位流量的價值;單位流量價值將決定運營商未來的命運。 為了提升價值,運營商需要雙管齊下:一是降低單位流量的絕對成本;二是提升 單位流量的相對收入。 這兩項都不容易做到,但都必須做到。 一、如何降低單位流量的絕對成本 移動上網成本很高,收益卻很低:在 2G網絡上, 1MB流量 = 30 分鐘通話;而實際資費水平卻是: 1MB 流量 1 分鐘通話。 雖然說移動通信的邊際成本較低,但絕對沒有低到在如此資費水平下依然可以盈利的程度。移動上網在 2G 上必然是虧損的,只是這種虧損被語音上的高額盈利所掩蓋了,迷惑了很多人。 假如沒有移動上網,那么移動的 2G 網絡能夠讓移動在多年內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如今,迅增的流量使得 2G網絡日 益飽和,其網絡資源開銷已經逼近話務的開銷,且還在以每年 100-300%的速度在高速增長。如此繼續,意味著網絡負荷的不斷增加,網絡質量的持續惡化,客戶滿意度的連續下降,以其 2G網絡投資需求的大幅增加。 為了長期的口碑,移動不得不在 2G 上繼續投入巨額資金。可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這類投資的效果將會被增量流量迅速掩埋。 該是打開一個口子,讓流量盡快向 3G分流的時候了。 移動通信技術從 2G到 3G再到 4G,其最大特點就在于大幅降低了單位流量的邊際成本。在如今 2G/3G并存的過程中,誰能盡快地將流量遷移到 3G,誰就能獲得更大的成本優勢。 為此,我建議: 1、將 TD營銷的重點轉向高流量人群,加速 T 網流量分流,攤低流量成本 一個新通信網絡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再加上解決 TD 技術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耽誤了不少問題,導致如今 TD 網絡離 2G 網絡還有很大差距。不過,雖然 TD 網絡還不理想,但也已經達到了基本可用的程度,而且相信完成 TD四期后, TD網絡質量將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所以,考慮用 TD網絡分流上網流量的時機已經成熟。 最近,我在做一個 TD 用戶的專題分析。分析發現, TD手機用戶的話務量大部分還 是停留在 2G 上,分流比例不足15%,但是上網流量的分流比例卻超過 60%;而且用戶越早開始用 TD手機,流量分流的效果就越顯著。 過去,由于 TD終端價格高而功能差,所以 TD營銷基本都以終端補貼為主,目標客戶群大部分是中高端用戶群。可是這些用戶拿到 TD手機后,自用的比例不足 40%,大部分都是給別人用,營銷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盡管 TD 最大瓶頸還是在終端,但比起去年已經有長足的進步,價格也有顯著下降。所以建議將 TD 營銷的目標逐步轉向 20-30歲的高流量、低話務的用戶群。這樣做,既能發揮 3G上網速度快的優勢, 也能緩解 2G網絡的網絡負荷,攤低上網流量的平均成本,可謂好處多多。 2、全力推動 TD-LTE的發展,不惜成本,不計代價 3G技術盡管降低了流量成本,但是一個基站下總共也僅幾兆帶寬而已,最多只能做到保本。要讓移動上網產生足夠利潤,只能依靠 4G技術。 TD-SCDMA 提出的時間很早,但成熟得卻很晚,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運營商的大力推動。事實上,任何一項技術的成熟都不可能在實驗室里完成,成熟的技術是要靠錢砸出來的,學習曲線的規律在各行各業都是使用的。 對于對于 TD-LTE,我們不能等,我們必須既 當出資人、推動者,也要成為吹鼓手、演講家、蠱惑人心者,必須用盡一切辦法來加速 TD-LTE 技術的真正成熟。也許為了縮短 20%的時間,我們必須投入雙倍的努力和資金,但這依然是值得的。因為我們跟競爭對手搶奪的,其實是時間。 另外,對于產業鏈各方來說,盡早加大在 TD-LTE 上的投入其實是非常明智了。別忘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若還堅持不見兔子不撒鷹,到時只能吃吃殘羹冷炙。 二、如何提升單位流量的相對收入 從長期看,隨著技術的進步,單位流量的成本會顯著下降,移動上網的資費也會逐漸走低。這是一種無可阻擋的 必然趨勢。當然,若本身資費已經不高,甚至已近處于虧損的境地,卻依然讓其隨意下降的話,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要提升單位流量的相對收入,不是指價格永遠不降,而是指提升上網資費與流量成本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可以理解為單位流量的邊際利潤。 為了提升邊際利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別把金子當煤賣 價格以成本為底線,以供求關系為基準。 移動通信的基礎是無線頻率,而適合移動通信的無線頻率是十分稀缺的,這就造成了移動上網的供給能力其實也是十分稀缺的。在未來十年,移動上網的需求預計還會有上百倍的增長,屆時移動上網帶寬不僅不會過剩,反而會變得更加稀缺。 可惜,對于移動上網帶寬的稀缺性,很多人根本沒有認識到,結果在營銷的名義下,將金子般寶貴的帶寬以煤炭般的價格就賣掉了。 其實,那不叫營銷,那叫敗家。 2、別用飛機來運煤 對于移動來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上網流量的承載還以 2G 網絡為主,這意味著在未來數年流量成本都會處于非 常高的水平。 另外,為了 TD的發展,中移動采取的是“三不政策”。這種融合資費政策有利于用戶的拓展和轉移,但同時要求做營銷時必須以 2G成本為底線。 同樣的流量,對于不同的應用有不同的價值。一個 5 元30MB的流量包,可以讓人每天看上 1-2個小時的新聞,可謂超值;但同樣流量卻只能觀看 1-2 個小時視頻,顯得不太值。 于是乎,就有高人提出針對不同應用搞不同資費的觀點,還建議視頻類應用降低流量資費。對這些人難道根本就不清楚,運營商手里總共就這么點帶寬資源,讓視頻占得多了,其他的應用能用的帶寬就少了。提出這些 觀點人,跟建議航空公司對運送煤炭收取低價,以便煤炭公司可以用飛機來運煤是一樣的智商。 看運輸業,高價值物品可能走空運,中等價值的走公路運輸,而低價值的礦石可能走海運。不同價值的物品,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運輸,這才是合理的。為何沒有人指望航空公司來運煤,卻指望移動上網來承載低價值的流量需求呢? 低價值流量,就該走低價值通道。有線寬帶就是一種單位流量成本極低的通道,建立在有線寬帶基礎上的 WLAN 可以解決有線寬帶的連線問題,也能分流低價值流量。 移動上網并非無能,稀缺的帶寬決定了其只能滿足高價值流量的通 信需求。而高昂的成本,決定了其只能滿足付得起相應費用的需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即可,別企圖去滿足一切需求,因為你不是上帝。 3、讓流量對用戶更有價值 假如用 A、 B 兩個手機瀏覽器訪問同樣網站、看同樣內容,帶給客戶的價值完全相同,但產生的流量大不相同: A瀏覽器在中間做了壓縮處理,節省了不少流量;而 B 瀏覽器沒有做任何處理,導致流量較高。這個時候,哪個瀏覽器對運營商更為有利? 從表面上看, B 瀏覽器給運營商帶來更大流量,運營商似乎應該喜歡 B。而 A 瀏覽器帶給客戶相同價值情況下消耗的流量更少,所以客戶 肯定喜歡,而運營商似乎不應該喜歡。 但是,實際上,運營商應該支持 A瀏覽器,因為 A瀏覽器提升了單位流量的客戶價值。從長期看,運營商能夠獲取的價值永遠不可能超過客戶獲得的價值;提升用戶獲取的價值,實際上是讓稀缺的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最終也會提升運營商獲得的價值。 我舉這個“節能減排”的案例,就是為了說明一點:盡管運營商最終獲利還是靠通道費用,但為了讓通道更有價值,就必須為用戶增加單位流量的價值。提升用戶獲取的價值,就是提升自己的單位流量價值。 為此,運營商除了做好最核心的通道工作外,還應該推動整 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就跟電力公司在初期推動家電產業的發展一樣。這種推動,并不只是為了推動有效需求的增長,更為了讓用戶消耗更少的流量就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價值。 其實,蘋果就是這么在做的。 蘋果搞 AppStore,幫助開發者從中獲利,但蘋果能從AppStore中獲取直接利潤嗎?這是根本不可能的,蘋果賺錢依然靠賣手機。但是同樣綜合成本 2500元的手機, A 廠家只能賣 3000元,而蘋果卻可以賣到 4000元以上,盡管這個溢價只有 33%,但利潤卻是 300%。 這也是為何移動高度重視 MM 原因。 MM 盡管難以 很難幫助運營商獲取直接的利潤,但卻可以幫助產業鏈各方的發展,提升移動互聯網的整體價值,提升單位流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