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出師表_第1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出師表_第2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出師表_第3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出師表_第4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出師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出師表 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出師表 人教版語文九上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 出師表 一、文學常識 1.作者: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號臥龍,謚號忠武,后世稱其為武侯。 2.表: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主陳說作者的請求和愿望。 二、文言詞語 (一 )通假字 1.必得裨補闕漏 闕通缺,缺點、疏漏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簡通揀,選拔 3.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數后的零頭 (二 )古今異義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 品質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 感激:感動振奮。今指激動感謝。 3.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痛恨:痛心遺憾。今指十分憎恨。 4.誠宜開張圣聽 開張:擴大。今指商店開始營業。 5.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時,時期,時刻。今指四季中一個季節。 (三 )一詞多義 1.遺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 (wi)陛下 (給予 ) (2)深追先帝遺 (y)詔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 2.效 (1)恐托付不效 (成效 ) (2)不效 (效果 )則治臣之罪 三、文章理解 (一 )思想內容 這篇表寫于蜀漢 建興五年 (227)諸葛亮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在表文中,諸葛亮勸說后主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繼承先帝劉備的遺志 ;也陳述了自己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興復漢室”的決心。 (二 )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 (1 5 段 )從當前形勢出發,勸說后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這部分是表文陳述的重點。即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其中親賢遠佞這一點正是全文主旨所在,理由如下: (1)表文中談到即開張圣聽和嚴明賞罰,都是從正反兩面加以申說,可見是有針對性的。因為劉禪平日寵信宦官一類小 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在諸葛亮遠離國都的情況下,“忠諫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內外”也可能“異法”,結果必將導致國內政局的混亂。因此,能不能做到廣開言路和嚴明賞罰,關鍵就在劉禪是否能“親賢遠小”這一點上。 (2)表文中用了較多的篇幅談“選賢與能”,在政事安排上又為劉禪創造了“親賢臣”的條件。其中指名提到的有四個人,表文中只著重地稱贊他們的優良品格,說他們“志慮忠純”,是“貞良死節”之臣 ;又特別強調他們是先帝“簡拔”出來的,值得信任。尤其發人深思的是,文中還插入一段往事的追憶,說明親賢遠佞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 事,從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個結論:親近賢臣,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親賢遠佞的思想是貫穿全篇的。從文章的第三部分可以看出,諸葛亮以“討賊興復”為己任,而把國內的責任完全交給了郭攸之、費、董允等人 ;而郭攸之等人是否能盡到自己的責任,關鍵又在劉禪身上。如果劉禪能夠親賢遠佞,這些人自然能盡到自己的責任。表文中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勸勉劉禪,就是希望劉禪親近賢臣,聽取他們的“興德之言” ;能如此,則賞罰自然分明,國內政局也就可以繼續保持穩定了。 第二部分 (6、 7 兩段 )追述以往經歷,表達“報先帝而忠 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第三部分 (第 8 段 )明確歸納各方面的責任。 第四部分 (第 9 段 )表文的結束語。 (三 )藝術特色 本文著眼于“出師”。一是對出師后國內政事的安排。諸葛亮一面勸勉劉禪開張圣聽,嚴明賞罰,一面又向他舉薦人才來管理“宮中”“營中”之事,并殷切地闡明親賢遠佞的道理。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正是為了出師。二是諸葛亮說明出師的理由。表文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為此,他歷敘自己的身世,從“躬耕”說到“許先帝以驅馳”,又從劉備的“寄大事 ”說到這次北伐的決心,其間五次提到“先帝”,極力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憂嘆”之情。這種方式既能打動君主,又有利于說服持不同意見的人。 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議,在談論形勢、任務、治國方針和歷史經驗之中,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抒情線索,就是希望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先帝遺志,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因此一開始就提到“先帝創業”,接著依次說先帝對賢臣的“殊遇”、“簡拔”賢臣的標準和論史時的“嘆息痛恨”,既表達了對先帝的崇拜、愛戴之情,又有激發劉禪效法先人的作用。第 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敘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隨先帝創業經過和“受命已來”的工作的同時,抒發了對先帝的感激之情,表達了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第三部分中,“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這句話辭情懇切,更足以催人淚下,是諸葛亮感恩圖報心情的集中表現。 四、典型題解 (一 )默寫 1.寫出文中與“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詞相呼應的語句。 答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2.作者認為可以出師北伐的條件是什么 ? 答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關的文字默 寫出來。 答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臨崩寄臣怪大事”。 4.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答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5.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 答 :不宜妄自菲薄。 6.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 答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7.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一致。 8.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0.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答 :開張圣聽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親賢臣,遠小人。 (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 11.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答 :親賢臣,遠小人 (或:親賢遠佞 )。 12.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 練,這是:答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3.出師表中說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答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4.表現作者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答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5.作者是怎樣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答 :遂許先帝以驅馳。 16.作者受命以后,為什么“夙夜憂嘆” ?答 :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7.“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 4 個四字短語回答。 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二 )閱讀 閱讀 1-5 自然段。 1、寫蜀漢目前面臨的不利形勢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從正反兩方面提出的第一條建議是:“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宏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在用人方面,諸葛亮提出吸取歷史的教訓,不重蹈覆轍,故應“親賢臣,遠小人”。 3、理解第 5 段的內容,然后填空: 文中提到的:“親賢臣”,相當于今天選拔人才時常提到的“ _任人唯賢或舉賢授能 _”這一成語。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中的“貞良死節”的意思是堅貞可靠,以死 報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鄭成功或文天祥等就是一個貞良死節之臣。 (舉本文以外的例子 ) 4、概括這部分的段意: 從當前形勢出發,勸說后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 5、課文中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后主劉禪提出了哪幾條建議 ?其中哪一條是主要的 ?為什么 ? 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條建議: (1)建議陛下廣泛聽取臣子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們的精神。 (2)宮廷和丞相府是一個整體,里面的人都是國家官員,對他們實行提升、懲罰、表揚、批評,應當用一個標準。 (3)親近賢臣,疏遠小人。其中“親賢遠小”是三條建議的核心,因為只有做到親賢遠小、廣開言路才能為忠諫之言開路,而非為讒邪開方便之門 ;只有做到親賢遠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納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賞罰不明。文章為了說明親賢遠小的利弊,以先漢的“興隆”和后漢的“傾頹”的歷史事實為前車之鑒,以先帝嘆惜痛恨桓帝、靈帝昏庸誤國為告誡,并以“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為鼓勵,促使后主親賢臣遠小人。 6、古之賢者善于以史為鑒,察治國家興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顧先帝“嘆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圖 ? 答:圍繞“借先帝 之意,告誡后主 (劉禪 )要親賢遠佞”回答即可。 (共 2 分,圍繞“親賢臣,有利于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回答也可以得滿分。或圍繞“親賢臣,遠小人,有利于國家強盛發展”回答也可得滿分。或圍繞“親賢遠佞,才能治理好國家”回答亦可得滿分 ) 閱讀六、七自然段,回答以下問題: 1、這兩段中敘述了兩個典故,依次是三顧茅廬,白帝城托孤。作者回顧這兩件事的目的是:_ 2、文中表明作者無意于功名之志趣的句子:“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3、表明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4、“由是感激”中的“是”指 _。 5、作者的思想可用文中的六個字概括,這六個字是:親賢臣,遠小人。選段中可用六個字概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報先帝忠陛下。 6、“獎率三軍,北定中原”的主觀條件是什么 ?客觀條件是什么 ? 答:主觀條件是:南方已定,客觀條件是:兵甲已足。 7、諸葛亮提出北伐的動機是什么 ?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8、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追述以往經歷,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9、諸葛亮出師的戰略目標 是“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10、表現諸葛亮對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是: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11、作者是怎樣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用原文 ) 答:遂許先帝以驅馳。 12、作者受命以來,為什么夙夜憂嘆 ?(用原文 ) 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3、選文中哪兩句表現了諸葛亮跟隨先帝創業的艱難 ? 受任于敗定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4、文段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 4 個四字短語回答。 答:興 復漢室 15、簡述選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作者自敘本志,說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且無意于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敘述先帝“三顧茅廬”之恩,稱贊先帝寬宏的氣度和不恥下問的品德,也表達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說明了創業的艱難,進一步表達了作者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以陳情的方式為“出師”作鋪墊。作者自敘本志,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師伐魏,“北定中原”,正是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以報答先帝。 16、概括這部分的大意:追述以往經歷,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 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17、陸游在感狀中說“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足可見此文傳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凜然正氣中所蘊含的耿耿忠心。細讀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出兩點即可 )(2 分 ) 答:積極獻言,提岀三項建議。 (或答“提岀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項建議” )積極薦賢,安排內政、軍事人才。 (或回答“推薦人才” ) 平定南方,使后方穩定,得以岀師北伐。積極籌備北伐,為興復漢室、還于舊都作準備 13.作者“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摯誠,緣于先帝的三顧之恩、托孤 之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畢生心血履行著自己神圣的職責。請結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在重視責任意識的今天,他的這種精神將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 ? 答:圍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作好分內的事”來回答即可。能圍繞“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等中的任意一個角度來談自己受到的影響即可 14、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事例足以體現這一特點,如“擺八卦陣” _, _。 15、有學者認為,諸葛亮在益州疲弊之時出師北伐加速了蜀漢政權的滅亡,你的觀點呢 ? 答:開放性題,言之成理即可。 13、出師表一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目的是什么 ? 答:勉勵劉禪“光先帝遺德”“深追先帝遺詔,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業。” 14.除文中外,三國演義中你還知道哪些事情體現出諸葛亮對劉氏父子忠心耿耿的事例,再寫出兩個來。 答:如舌戰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獲。 15.文中作者敘寫自己二十一年來的歷程是什么 ?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 答:三顧茅廬、出山效命、臨危委以重任、臨崩寄大事。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說明進言屬忠諫,叫后主舒心 ;鼓勵后奮發圖強 ;以不平凡的歷程,說明創 業艱難,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廢,更不可前功盡棄 ;勸后主效法先帝 ;自表心態,讓后主放心,并樂于接受前面的進言。 16.第七自然段中“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的條件和目的各是什么 ?此處照應了前邊的哪句話 ? 答:條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照應了“先帝知臣謹慎,故臨界崩寄臣以大事也” 17.出師表中,句句是肺腑之言,仔細體會,全文洋溢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答: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圖報,對劉氏父子一片忠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8.根據你對 出師表的理解,談一談諸葛亮是怎樣的賢相 ? 答:知人善任,知恩圖報,慮事慎密,能識時務,一片忠心的治世之能臣。 19.結合本文及三國演義的理解,你認為諸葛亮千百年來一直備受人們稱頌的原因是什么 ? (圍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 20.文中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條,結合出師表和自己的生活談談你的體會 ? 答:廣開言路、嚴明法紀,賞罰分明,內外一致、親賢遠佞。 (可選擇從能廣泛聽取意見,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有則改之,無側加冕角度 ;或選擇從各黨派,團體 到個人應有一個統一平等的標準,不應有特權角度 ;或選擇從人際交往中,或選擇君子,遠離小人角度。 ) 五、參考譯文 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們益州地區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萬分危急、存亡難料的時刻。但是,宮廷里侍奉守衛臣子,不敢稍有懈怠 ;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舍身忘死的作戰,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待遇,想報答給陛下緣故。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絕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出無道理的話,從而堵塞了忠臣進諫的道路。 宮 里身邊的近和丞相府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應標準不同。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應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這些都是品德良善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后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的之處,增益實效。 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平正,了解通曉軍事,當年試用,先帝曾加 以稱贊,說他能干,因而經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合有合適的安排。 親近賢臣,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