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與排水工程可研_第1頁
道路與排水工程可研_第2頁
道路與排水工程可研_第3頁
道路與排水工程可研_第4頁
道路與排水工程可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 錄第一章 總 論1一、項目概況1二、項目研究依據1三、研究范圍及主要內容2四、主要結論2第二章 社會經濟、交通和城鎮道路現狀4一、55縣概況4二、現有道路的狀況6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6第三章 交通量發展預測7一、基本交通量7二、交通量發展預測7第四章 建設規模及標準9一、道路等級9二、采用技術標準及規范9三、建設規模及內容9四、項目主要技術指標10第五章 建設條件12一、場地地質條件12二、水文地質條件及水土腐蝕性評價13三、工程地質評價14四、結論與建議15五、筑路材料來源及運輸條件15第六章 工程設計方案16一、采用的技術標準及規范16二、道路形式17三、道路平面及縱、橫斷面17四、交通設施工程19五、綠化工程20六、排水工程20七、照明工程21第七章 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評價22一、概 述22二、環境質量現狀23三、環境影響分析23四、結 論24第八章 工程實施計劃與技術依托單位25一、工程進度25二、技術依托單位27第九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27一、編制說明27二、費用的取費標準28三、投資估算28四、資金籌措28第十章 組織結構與工程項目管理29一、機構設置29二、項目管理29第十一章 結論與建議29附表:投資估算表。附圖:1、路線平面圖。2、路線縱斷面圖。28頁第一章 總 論一、項目概況項目名稱: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項目建設單位:55縣發展和改革局項目法定代表人:*等級標準:城市支路級項目建設規模:長1000米序號項目名稱單位第二十八街1道路等級支路II級2計算行車速度Km/h203建設寬度m154路幅布置型式一塊板5行車道數量機動車2車道6豎曲線最小半徑M5007最大縱坡%3.68最小坡段長m809路面標準軸載Bzz-10010路面類型瀝青砼路面11橋涵設計荷載城-B級12排水設計重現期年113抗震設防烈度度7工程總投資:199.03萬元二、項目研究依據1、55縣發展改革局關于編制“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委托書”;2、55縣城總體規劃;3、與工程有關的技術參數和標準;4、國家計委、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和交通部頒布的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5、地震出版社出版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與經濟評價手冊;6、建設單位提供的其他有關資料。三、研究范圍及主要內容依據投資項目可行性指南及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同時參照交通部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方法規定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要求,通過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城市總體規劃,交通運輸網發展規劃,交通量現狀及發展趨勢、建設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深入調查和分析論證,在對本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實施可能性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為建設項目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本項目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55縣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及規劃;(2)城市發展及總體規劃中人口、用地、交通方面的相關內容;(3)交通現狀調查及交通量分析預測;(4)建設規模、技術標準的研究及確定;(5)項目建設的必要性;(6)工程建設條件的分析;(7)工程投資估算;(8)環境影響評價。四、主要結論(一)項目建設的必要性55縣城道路建設經幾十年的發展,有很大的改觀,尤其是縣城幾條主要街道的相繼建成,形成了城市道路的基本框架,但從整體上講,交通擁擠的狀況和城市交通市場不合理的情況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主要原因:“瓶頸”現象嚴重,尤其是城區路網結構不合理,通車里程短,現行狀況已不適應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各項功能在不斷完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十分迅速。車輛的迅速增長,增加了城市交通壓力,行車交通擁擠現象十分嚴重,對外過境交通穿越市區干道,使路網不堪負重,早已超過路網的設計通行能力。根據黨中央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的一個大戰略”。為了盡快改變城鎮基礎設施滯后的局面,促進城鎮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根據55縣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擬對該縣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有計劃的建設,建設的重點是城鎮道路和相應配套的排水、照明、綠化設施。為了解決55縣城地區路網不合理的現象,減輕現有道路不堪重負的狀況,該項目的建設,對解決城區道路擁擠,改善投資環境,分流車流量,減輕交通壓力,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二)建設規模、及內容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設計為城市支路級,工程建設長度1000米,規劃寬度13.2米,其中車行道為8米,人行道各2.6米。道路斷面為一塊板形式。車行道路面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年限15年。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排水、照明、綠化等工程的建設。(三)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工程估算總投資為199.03萬元,第一部分工程費用為167萬元(路基工程2.31萬元;路面工程99.2萬元;排水工程40萬元;照明工程16.25萬元;綠化工程9.24萬元。),其他費用為18.67萬元,預備費為13.36萬元。其中:申請國債資金180萬元,自籌19.03萬元。(四)工程實施進度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建設期為1年。工程實施進度計劃如下:2006年10月12月完成項目前期工作及落實資金;2007年3月8月工程建設。第二章 社會經濟、交通和城鎮道路現狀一、55縣概況55縣位于*省東部的湟水河中下游地區,是*省東部湟水流域著名農業縣,#地區轄縣。位于湟水下游,老鴉峽與大峽分界東西,拉雞山與青石嶺雄踞南北。全縣南北長33.6公里,東西寬23公里,面積3050平方公里,人口28萬人,其中漢族占90以上,其余為藏、回等民族。縣府駐NB鎮。西漢至三國時為破羌縣,晉稱LD郡。隋、唐為湟水縣,其后為吐蕃邈川城。宋改稱樂州。明改碾伯衛,清為碾伯縣。屬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209-10247,北緯3616-3646,境內多山地溝壑,海拔1900-3200米之間,歷年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26.6,標準凍結深度0.86米,主導風向為南東風。平均風速3.9m/s,最大風速16.2m/s,每年大風日數5-8天,平均降水量335.1,蒸發量1752.60。年日照時數2500-2700小時,無霜期183天。縣內蘭青鐵路和蘭青公路(109國道)橫穿全縣,是通往甘肅、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境內野生動物有鹿、麝、巖羊、白唇鹿、山雞、雪雞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貝母、茯苓、黃芪、冬蟲夏草等。已探明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錫、硅石等,黃金、鐵、鉻、銅也有相當儲量。非金屬礦藏有石膏、白云石、紅柱石、石墨、石灰石、大理石、玉石等,儲量豐富,開采價值高。工業以冶金,機械、建材、卷煙、化工飲食等行業為重點,產品多達200多種,其中有10多個產品榮獲省、部和國家名優產品稱號。農業以小麥、碗豆、油籽種植為主,副食品以生豬、牛羊、禽蛋為多。蘭(州)青(海)鐵路、甘(肅)青(海)公路穿境,縣鄉公路暢通。縣境蘭青鐵路、公路與湟水平行,公路交通便利。55縣轄4鎮18鄉,面積為3050平方公里,全縣人口30多萬人。縣城NB鎮面積6.07平方公里,人口為5.07萬人,城區人口密度為8353人/平方公里。2005年55縣國民生產總值11.3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1.06億元,占總產值的9.37%,第二產業產值4.68億元,占總產值的41.38%,第三產業產值5.57億元,占49.25%,地方財政較為困難。二、現有道路的狀況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響,55縣城沿湟水兩岸建設,呈東西長、南北窄的狀況。根據城市布局,城區道路呈帶狀棋盤型網絡。經多年建設,基本形成“三橫六縱”的道路網,其中“三橫”為古城大街、新樂大街、109國道縣城段,系城區主要干道。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區迅速拓展,現有道路作為城區主要的基礎設施已遠不能滿足交通發展的需求,城市交通擁擠的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城區的對外交通和過往交通在東西兩個方向使現有路網不堪重負。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一)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55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鎮建設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多年來,地方財政對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城鎮建設發展緩慢,基礎設施的欠缺,制約了55縣經濟的發展。因此,55縣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縣城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城鎮的綜合服務功能,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二)路網建設的需要根據目前LD城市路網建設情況分析,對縣城內道路的建設投入明顯不足,經過20多年的使用,路面損壞嚴重,無人行道、照明等設施,此次工程的實施將有效的與城市中各干道的銜接,充分發揮現有路網疏導交通能力。綜上所述,城市交通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快市政道路建設,改變交通現狀,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鎮發展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建設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交通量發展預測一、基本交通量55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又是全縣工農業生產資料和人民群眾生活資料的集散地。運輸網主要由鐵路、公路二種主要運輸方式構成。據調查,全縣機動車輛擁有近4萬輛,機動車輛的大量增加,勢必對城市交通產生巨大壓力。對現狀交通量的調查,現狀交通量見下表:交通量構成表觀測點12小時觀測交通量(輛/日)平均日交通量(輛/日)高峰每小時交通量(輛/日)城西大橋21202250365二、交通量發展預測2005年55縣城各種機動車輛10800多輛,其中拖拉機約3600輛,各種汽車約5000輛。(一)預測方法擬建工程未來交通量的預測,不僅是合理確定項目區市政建設規模的基礎,也是項目進行國民經濟評價的依據。本項目預測年度為2010年、2020年。擬建工程按城市II級支路標準建設,該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改善縣城地區尤其是城西大橋交通擁擠的現狀,促進沿線城區開發和經濟發展。該路未來交通預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車輛保有量增長而增長的交通量;二是由于沿線經濟發展而增加的交通量;三是相關道路轉移的交通量。(二)將來交通量預測該項目工程建成后,起著城市支道的作用,在其交通流量中,主要是由于車輛保有量的增加而增長的交通量,以及沿線城區開發和經濟發展所新增加的發展交通量和相關道路轉移的車流量,根據交通量和增長率的預測分析,預測將來擬建拓寬道路交通量見下表:交通量預測表交通量預測(輛/日)2010年2020年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68509820第四章 建設規模及標準一、道路等級根據55縣城總體規劃,結合道路在區域路網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級。二、采用技術標準及規范(1)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2)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91);(3)室外排水規范(GBJ1487);(4)公路橋涵設計規范(合訂本1989年);(5)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97);(6)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4189);(7)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JTJ01497);(8)國家現行建筑電氣設計規范。三、建設規模及內容擬建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西起湟水河大橋,東至55縣改革和發展局,工程全長1000m,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二級。規劃寬度13.2m。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排水、照明、綠化等工程。四、項目主要技術指標(一)設計車速根據縣城交通規劃及55縣城西大橋在本地區道路網中的功能和地位,按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37-90)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建設按城市支路級標準修建,確定設計車速為20km/h。(二)荷載標準標準軸載:BZZ-100型標準車橋涵設計荷載:城B級(三)人行道路寬度人行道路總寬度為5.2m。(四)抗震設防標準按地震烈度七度設防。(五)主要技術標準主要技術標準序號內 容單位指 標1道路等級支路級2設計車速Km/h203紅線寬度m13.24路幅布置型式單幅5最大縱坡%0.96最小縱坡%0.47平曲線最小半徑m758平曲線最小長度m41.69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2010豎曲線最小長度m32.0611豎曲線最小半徑m1500012最大縱坡%0.913最小坡段長m18014路面標準軸載Bzz-10015路面類型瀝青混凝土16排水設計重視期年117抗震設防烈度度718路燈照度15Lx六)照 明平均照度:EA=15勒克斯照度均勻度:Emin/EA=0.35(七)雨水設計重現期雨水重現期T=1年。第五章 建設條件一、場地地質條件(一)氣候特征LD地區屬典型的高原干旱大陸性氣候,具有寒長暑短,多風少雨,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多年平均降雨量335.10mm,蒸發量1752.60mm,歷年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26.6,主導風向為南東,平均風速3.9m/S,年平均最小流量25.7m3/S,歷年最大流量達903m3/S,標準凍結深度0.86m。(二)場地地形、地貌改擴建工程位于湟水河北岸高漫灘,地勢總趨勢西高東低,路面標高1981.10m-1976.30m,高差4.8m坡降小于1%。(三)場地地層巖性在勘探深度內揭遇的地層,依工程性質自下而上可劃分為四層。1、雜填土:雜色,主由碎石組成層內夾有粉土,砂礫,土質不均,稍濕,稍密,層厚2.7-3.0m。2、中砂,灰色,成份以石英、長石為主,粒經多為0.25-0.50mm,據顆粒分析卵石占4.17,礫石占20.9%,粗砂占12.40%,中砂占23.53%,細砂占39.0%,該層在場地內均有分布,層厚0.5-1.20m。3、卵石,雜色成份以石英為主,次有砂巖,花崗巖等,根據顆分:漂石,卵石占82%,圓礫占12.4%,砂占6%,由漂卵石構成骨架,磨圓度中等,稍密,砂礫充填孔隙之中,該層厚度分布穩定,層厚3.1-3.5m。4、強風化泥巖:磚紅,青灰色,具有粘性土特征,夾少量石膏及芒硝,泥質結構,層狀構造,具水平層理,巖體風化呈碎塊狀,風化裂隙發育,揭露層厚1.2-2.3m。二、水文地質條件及水土腐蝕性評價(一)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場地內均有第四系孔隙潛水分布,地下水埋深2.903.90m含水層主由砂及卵石構成,層厚3-4.2m,地下水流向自北西向東南逕流,向湟水河排泄,據55縣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地下水位變幅0.5-1.0m,滲系數K=42.9m/d。(二)土的腐蝕性評價1、土中SO4-2,含量為0.216-0.264g/kg,,PH值7.5,Mg2+NA+含量為0.0180.52g/kg,CL+SO4-2含量為0.3230.3g/kg,在類環境下,土對混凝土無結晶類、分解類、及結晶分解復合類腐蝕性,綜合評價該層土對混凝土無腐蝕性。2、地下水場地環境類別為一類,腐蝕介質離子含量見下表:鉆孔編號(包括原編號)SO4-2CL+SO4-4CL+SO4-20.25(mg/L)PH值水總礦化度(mg/L)KT1(KJ13)10241280.6512.0757.42054.9KT3(K06)2495.412738.95867.397.64206.6KT4(2T6)205.2296.6142.77.5649.2(1)依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表13.3.2-1,評價水土混凝土結構具有強腐蝕性。(2)依照13.3.2-3評價,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長期浸水部分無腐蝕性,干濕交替部分有中腐蝕性。(3)依表13.3.3-1評價,水對鋼結構有中等腐蝕性。三、工程地質評價(一)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評價道路、管線分布區地基土分布較穩定,但填土成份復雜,在工程分布布段無不良工程現象,湟水河南北兩岸均有防洪墻分布,對道路、管線有一定的防護作用。(二)場地地震效應評價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LD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設計基地震加速度為0.1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特征周期值0.45s,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0.08,建筑場地屬可屬建設的一般地段。砂的標準貫入擊數7-10擊,計算臨界錘擊數7.1-8.1擊,標準貫入擊數部分地段小于臨界計算錘擊數,液化指數0.09-0.47,依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4.3.4條判定,屬輕微液化。(三)地基土的干濕類型由于區內道路、管線跨越地貌單元單一,土的干濕度差異性不大,土基的干濕類型由濕過為干燥類型,但影響土的干濕類型因素較多。(四)道路及管線地基土的分布規律管線沿道路北側人行道分布,路基土多為雜填土,部分地段因壓實不均,出現塌陷,沿線路面有塌陷現象,在施工階段應進行詳勘,進一步查明塌陷原因。四、結論與建議(一)結論1、改擴建道路、管線分布在高漫灘上,路基由雜填土構成,坡降0.4%,填土的容許承載力為100Pka,砂容許承載力130kPa,參考壓縮模量值6MPa,卵石容許承載力350kPa,變形模量S0=24MPa。2、根據勘察資料,當管底埋深小于2.50米時,可以不考慮地下水對管道的影響。3、砂土有輕微液化,根據工程等級,可不進行處理。4、LD地區為季節性凍土地區,標準凍深為0.86米,在凍結深度范圍內天然含水量19-20%,地基土可以按弱凍脹考慮。(二)建議從本次收集的巖土勘察資料分析,報告可滿足項目可研階段的工勘要求,對局部地段的道路變形,在工程施工階段應進一步詳勘,查明工程地質條件,確保工程質量。五、筑路材料來源及運輸條件(一)筑路材料來源1、石料:LD地區石料儲量豐富,料場位于小峽口。2、砂、砂礫、礫石材料:擬建地有砂石料場,儲量豐富,品質良好,運距約3km。3、土及粘土:擬建地的粘土儲量十分豐富,運距約2km。4、水:擬建地有自來水,工程用水十分方便。5、水泥、鋼材、石油瀝青、木材可就近或NX采購。(二)運輸條件鎮區到各料場均有公路相連,無需修建臨時便道,運輸條件優越,可采用汽車或拖拉機運輸。(三)其它條件電力供應充足,工程區內有10kv城市電網。十分方便。第六章 工程設計方案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設計為城市支路級,工程建設長度1000米。一、采用的技術標準及規范1、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2、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JGJ5088);3、公路瀝青砼路面設計規范(JTJ01497);4、城市道路照明設計規范(CJJ4591);5、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87);6、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二、道路形式該工程起點為湟水河西大橋,終點為改革發展局,路段全長1000米,斷面形式為:2.6米(人行道)+8米(機動車道)+2.6米(人行道),紅線寬度為13.2米。三、道路平面及縱、橫斷面(一)道路平面設計工程平面設計原則是: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以道路規劃中心線為依據。根據道路沿線自然狀況,盡量減少沿線的拆遷量,降低工程造價。同時設計中注意與地形、地質、水文等相結合,做到設計與周圍景觀和建筑物相協調。并根據道路等級合理地設置交叉口,與現有道路交叉均采用平面交叉形式。路線起點為湟水河西大橋,終點為改革發展局,路段全長1000米,設置交點一處,平曲線最小半徑為75米。設置平面交叉一處(起點K0+000處與西大橋平交),采用加鋪轉角式。路線平面設計滿足城市道路設計規范的要求。(二)縱斷面設計縱斷面線形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高低,也影響著道路縱向雨、污水排放,本項目的縱斷面線形設計充分考慮了相關路網的連接以及縱坡對工程量及雨水管網排水的影響,道路縱斷面在填挖高度不影響道路兩側建筑物及滿足排水的前提下進行設計。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道路路線長1000米,全線線性直順,線位坐標按建設單位提供線位坐標定線。道路設計最大坡度為0.9%,最小坡長180米,豎曲線最小半徑為15000米,豎曲線最小長度32.6米,道路的坡長及坡度均滿足城市道路規范要求。道路紅線總寬按總體規劃及計委批復所確定的斷面尺寸進行設計。(三)路基設計路堤邊坡防護:當路堤邊坡度高度H1.86米時,邊坡采用M5水泥砂漿砌片石方格骨架、骨架內種草防護。當路堤邊坡高度1.86米時,邊坡采用種草防護,底部設置腳墻,腳墻高1米。路基必須密實、均勻、穩定。路槽底面土基設計回彈量應大于或等于20Mp,對路基密實度要求如下:挖方:路基面以下030范圍內最低壓實度93%。填方:路基面以下080范圍內最低壓實度93%。路基面以下80范圍內最低壓實度90%(壓實度以重型擊實驗法為準)。路基壓實度及填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要求填挖類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壓實度(%)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填方路堤上路床0-3095610下路床30-8095410上路堤80-15095315下路堤150以下95215零填及路墊路床0-3095610路基基底處理:路堤基底為耕地或土質松散,應先清除地表植物根莖和腐質土,在填筑前進行挨填壓實,壓實標準不應低于規范規定,如基底為濕軟土時,應翻曬后再填筑。路堤填料:路堤填料應采用卵(碎)石滲水土填筑。填料中不得摻有任何植物根莖等雜質。(四)路面設計路面類型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寬度為8米,路面厚度按照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J014-97),根據交通量、材料強度綜合確定。(五)車行道路面設計采用瀝青砼面層,路面結構達到臨界狀態設計年限為15年。路面結構如下:面層為5厘米中粒式瀝青砼+7厘米粗粒式瀝青砼,基層為20厘米5%水泥穩定砂礫,墊層為35厘米砂礫墊層。(六)人行道為提高城鎮品味,美化城鎮環境。其結構層為30號5cm厚彩磚+2cm厚75#水泥砂漿+15厘米水泥穩定砂礫墊層,在人行道兩側設置盲道,完善無障礙設計。道路的側平石采用793013側石和493010平石。并對各支路及沿線各單位入口采取順接的方法進行處理。四、交通設施工程交通設施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是指根據有關法規設置的交通標志、標線及信號設施等。交通安全設施主要是采用必要的交通標志、標線及信號設施。交通標志設置在道路沿線,給予行駛的交通車輛警告、禁令、指示導向等,標志牌采用鋁合金制成,圓形的標志牌必須在它的周邊加以滾邊,大型標志牌必須鑲以邊框加強。標志牌的支承形式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標志的位置和標志牌的結構形式按有關規定進行選擇,有單柱的、F型的、T型的、跨線門架式或懸臂式等等。在城市道路上必要的位置設置直行標志,左轉、右轉標志,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標志,地名標志,停車標場標志。為使夜間交通暢通和保證行車安全,全線均采用反光標志,道路標線是標志在路面上明確車輛行駛路線的交通安全管理設施,包括道路交叉口處的交通渠化標線,指示方向箭頭,人行橫道線,停車線,各車行道分界線等等。五、綠化工程在兩側人行道種植地方特色樹種的行道樹,以隔噪、防塵、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按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97規定,道路紅線寬度小于40米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20%。該項目工程人行道兩側行道樹分隔帶綠化面積,滿足規范要求。六、排水工程(一)設計主要依據: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2、室外排水設計手冊第五冊;3、國家現行有關規范、規程及標準圖集;(二)設計范圍55縣城西大橋東側道路與排水工程為城市支路,工程建設長度1000,敷設雨(污)水管道,根據縣城總體規劃,排水體制為合流制。在管道的最大流速控制內,充分利用地形坡度以減少管徑與埋深,在道路兩側布置排水溝。(三)計算公式參照NX市1998年推導的暴雨強度公式:q=461.9(1+0.993lgP)/(T+3)0.686其中:徑流系數:=0.5設計暴雨重現期:P=1年地面集水時間:T=10分鐘排水工程數量:500排水管1000m。七、照明工程(一)設計依據1、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91;2、國家現行建筑電氣設計規范和規定。(二)設計指標照明按城市支路設計,平均亮度0.35cd/,采用路燈照明方式。(三)電源路燈電源由就近的城市10KV城市線路上引接,然后接路燈室外控制箱,路燈控制箱安裝在人行道電力桿上,安裝高度距地3.5米;有控制箱引出回路采用電纜敷設,沿電力桿垂直路穿G50鍍鋅鋼管明敷,保護管長度4米,其中地上部分為3米。燈桿采用噴塑鍍鋅鋼管,照明光源選用半截光型高壓鈉燈,燈桿沿人行道縱向間距40m左右均勻設置。道路兩側燈具對稱并列布置,燈具以單挑燈為主。對平面交叉口適當加強照明。變電裝置采用桿架式變電臺。低壓供電線路采用PVC管直埋電纜方式,電纜敷設于人行道上,電纜線路穿越道路時,采用穿鋼管保護,兩端設電纜檢查井。照明系統的無功功率補償采用分散補償的方式,在燈具內設置電容器對燈具進行無功補償,使燈具的功率因數達到0.95以上。燈具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系統的方式,通過-404扁鋼將所有路燈的接地連接起來,形成統一的接地體。(四)施工要求及質量驗收照明裝置施工、安裝及驗收按國際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CJJ89-2001執行。(五)采用圖集1、建筑電氣工程圖集;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CJJ89-2001。第七章 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評價一、概 述環境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的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力量或作用的總和。它不僅包括各種自然要素的組合,還包括人類與自然素相互形成的各種生態關系的組合。構成環境的各種要素是人類生活與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最主要的前提,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態、社會得以安定的基礎條件。城市道路的建設不僅改善了交通環境,而且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但是道路建設及使用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為了協調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應分析項目修建后對鎮區環境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減緩措施。實現在經濟發展需求條件下,項目對環境質量影響降低最低。二、環境質量現狀道路交通及道路建設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噪音、SO2、NOX及固體廢物等。LD地區的環境質量情況以噪音最為突出,特別是原蘭青公路通過鎮區段的噪音超標極為嚴重。TSP也嚴重超標,這除高原的特殊地理環境外,與現有道路狀況(破損嚴重,部分砂土路)有關。三、環境影響分析擬建工程項目處于市區,施工過程中必將對居民、學校、醫院及廠礦企事業單位帶來一定的影響。(一)施工噪音的影響在工地施工的機械大多為大功率機械,其生產的噪音值較大,通過測試,距施工機械5米處,大多數機械都在80-90dB。當共同作用時,其能量疊加值大雨90dB經測其機械距敏感區域50米以外才能達到噪音標準。若要達到夜間標準,需離敏感區280米。所以居民集中區范圍夜間(23:00-7:00)嚴禁使用大型機械。(二)施工期間揚塵及瀝青煙的影響55縣城屬干燥地區,空氣中含塵量大,現以嚴重超標。由于在施工過程中,筑路材料的拌和及土石方的運輸,會造成多次揚塵。為了減少揚塵的影響,一方面要避免材料運輸過程中的散落,同時通過工地與外界隔開,不允許車輛帶土出工地現場,這樣可減少對城市總體環境的影響。眾所周知,瀝青煙對人體產生較大危害,在施工時,要盡量避免現場拌和,應在遠離居民區的適當地點設置固定拌和站,減少對居民及施工人員的影響。(三)環境景觀的影響項目所在地由于縣域經濟欠發達,城市建設速度較慢,低矮簡陋建筑物多,有礙于城市形象,居民生活環境差。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可改變城市的市容市貌,達到城市道路建設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目的。對55縣的經濟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四、結 論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可使55縣的交通狀況得到極大的改善,路網相對完善,道路質量的提高,使車輛行駛順暢,減少車輛的停車、加速、減訴現象,使單車排放量降低,降低了源強,改善了區域的大氣環境。第八章 工程實施計劃與技術依托單位一、工程進度2006年10月完成工可研論證;2006年11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