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做好漢譯英.doc_第1頁
怎樣學好做好漢譯英.doc_第2頁
怎樣學好做好漢譯英.doc_第3頁
怎樣學好做好漢譯英.doc_第4頁
怎樣學好做好漢譯英.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學好做好漢譯英 從中國人進行翻譯的定位上看,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根本問題都在譯者的英語水平或者造詣上。在英譯漢方面,關鍵在于準確理解原文,在于譯文中如何擺脫原文的拘束,避免洋腔洋調。這時候是使用漢語重寫,所以對漢語的要求大一些。而在漢譯英方面,關鍵在于如何綜合運用所學的英文知識,將我們原本理解得相當明白的漢語文字,以準確的英語通順地表達出來。這時候漢語對于我們是閱讀的工具,應當說大部分人還是夠用的,因而漢譯英的時候難在英語的表達上。以下希望就五個方面的問題談談個人看法,僅供參考。1關鍵仍在英語能力如果說英譯漢要與中國接軌才能既信且雅,那么漢譯英就應當與世界接軌,即英語文字要盡量自然、流暢一些。固然我們作為外國人不可能做到像英語作為母語的人那么自如,但這不是大量存在的死譯亂譯的理由。這一點至關重要。翻譯是一種綜合能力的測試,翻譯中的種種現象與難點體現在一字一句的具體之中,但歸根結底都會反映出這一點來:英語基礎,或曰基本的英語水平,是做好翻譯的根本。從學生的作業和考生的試卷中可以看出,漢譯英最能暴露學生的表達缺陷。漢譯英考試題材廣泛,對英語基本功的應用比較全面?!白g”是交際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學習漢譯英,有利于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在此基礎上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和英語運用能力,順利通過社會上的、今后將面臨的求職、資格、職稱評定、研究生入學等各種測試和考試,并能勝任就業之后的多種業務翻譯需求。如果說作文題目的制定可能會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而容易雷同和上靠的話,那么漢譯英練習和考試中具體的句子卻不容易事先準備,實際翻譯中,問題往往不會分門別類地出現,而是各種情況都有,學生不容易事先背寫框架式的套語而致使評分難分軒桎。做好漢譯英關鍵在翻譯之外,具體技巧只有在充分熟悉漢英兩種語言基礎上,并且積極主動地應用于學習和工作之中才能逐漸掌握,不可能指望通過兩三個月的突擊,圍繞某些“秘訣”而真正掌握漢譯英這個工具。2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練習翻譯是按照原文的句型、精神、意義、情緒再現原稿整體效果的藝術性再創作。實際上它比寫作還要費時費神費力。因為寫作中作家占有主動,可以自由發揮,而在翻譯中則受原文局限,不能避此就彼,隨意發揮。提高翻譯技巧不能僅靠閱讀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書籍。正如茅盾先生所說,如對兩端語文功底不夠,那些條條你用不上;但若功底深厚,那些條條便成了不足取的桎框。各種翻譯技巧只是工具,用好用不好要看你掌握得熟練不熟練。從學生的翻譯作業中,從筆者校譯過的一些出版物中,經常注意到英譯漢時洋腔洋調,“翻譯體”表現嚴重,而在漢譯英時又是濃郁的漢語化英語。許多情況下,單獨看英語譯文都看不出什么來,但是一經對照便會發現,譯文在遣詞造句上明顯地是在按照中文的思路、使用英文單詞進行字面上的簡單堆砌,并未真正地把原文所指翻譯出來,客戶的宣傳效果大打折扣。英語和漢語在不同程度上都屬于分析性的語言,不僅在理論探討,在翻譯實踐中也有必要做一點涉及結構、詞序、語境、詞匯等等方面的分析;同時從學習翻譯技巧這一角度來講,要結合對英語的掌握來應用,不宜深鉆死摳。聯系上面所說,還是要強調扎扎實實地學習英語,有時候由深厚的語言積累而自然獲得的“語感”更為重要,比如注重漢英兩種語言在詞類的分工使用上、對時間順序、結構關系的不同側重上等等。畢竟都是成年人學外語,講求一些技巧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技巧是在透徹理解漢英異同之后的歸納和抽象,學習中假如未能仔細揣摩教科書中的道理,假如做練習時搶著看參考答案,那么到頭來這些技巧還是外在的。總之,僅僅了解翻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技巧并無多大的實際意義,譯者像任何其他專業的從業人員一樣,要經過不懈的訓練,熟能生巧。從歷次筆試來看,大多數人在學以致用方面還有些欠缺,就是常說的綜合運用能力差。翻譯是門技巧性極強的藝術,只能通過大量實踐才能逐漸提高??墒敲つ康膶嵺`難免勞而少功,所以應有理論指導;另一方面,離開實際的理論又是空洞無益的;因此兩者必須緊密結合,互相促進。3. 目標讀者與服務意識漢譯英的讀者對象是國外廣泛的各階層人士,為了適應國外一般讀者的揍受能力,翻譯在工作中目標讀者,力求給他們提供內容充實、通俗、易懂、并為他們樂于接受的譯文。筆者認為你在做漢譯英的時候不妨可以這么假設:將目標讀者降低一個年級程度來對待。這里希望強調一個觀點:翻譯固然是門學問、是個特講水平的行當,但在市場經濟中,它首先是一種服務。在面向客戶和讀者的界面上,翻譯需要同時伺候好兩個客人:一是原文的作者,二是譯文的讀者。不管你學問有多深或者多淺,翻譯時要盡量做到眼里有作者、心中有讀者??丛臅r仔細點;譯文的遣詞行文,盡量適應目標讀者。最好能夠抱著“提供一流服務”的態度對待每一句原文、每一句譯文。在修改學生翻譯練習、校譯企業宣展材料過程中發現,如能做到上述一點,縱使忘記了一大半兒有關翻譯標準的論述,譯文中許許多多的表達問題都可望消滅在付印之前。4. 本文目標讀者的常見問題本文的目標讀者,應當已經學過大部分經貿類基礎課程,部分讀者已為公司翻譯過各類文章甚至合同。但是翻譯資格考試涉及的具體專業內容可能會比較廣泛。部分讀者的英語造詣可能有待提高,許多人反映在翻譯時,對英語句子或段落大意基本了解,看后能領會其意思,卻不能用確切得體的英語表達出來。有的人明白自己火候未到卻罔知所從,而更多的人尚不能客觀評估自己的譯作。在試卷和翻譯作業中,許多情況下表現為英譯漢時出現濃厚的“翻譯體”,而在漢譯英時又是嚴重的漢語化。引起翻譯錯誤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沒能深入透徹地理解課文,對兩種文化的差異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訓練因而翻譯能力差。正如前面所說,根本問題還是英語積累不夠、表達能力差。這么說太籠統;從操作層面上講,依筆者講授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的體會,學生在漢譯英方面的主要問題包括:書寫馬虎:大小寫、拼寫等錯誤及定冠詞濫用。對此筆者無法幫忙,只能提醒一下:細致、認真。詞不達意:用詞不當,對多義詞和掌握不夠。漢譯英中發現大量錯誤的原因之一,是譯者掌握的英語詞匯量有限,體現在譯文表達力不強、句型變化不夠靈活,對多義詞和常見詞的相關性掌握較差。很多學生已經通過了國家四、六、八級英語考試,但實際翻譯中的譯文水平遠遠不能滿足一般期刊文章的漢譯英要求。望文生義:對號入座,也就是機械地進行詞對詞的“翻譯”。例如說到“減肥飲料”,脫口而出的便是weight reducing beverage,其實diet drinks更達意。文化差異:體現在語言上,隱身于幾乎每個句子中。專業特色不足:對此筆者愛莫能助,只能寄希望于“復合教育”和“素質教育”了。5. 如何做好漢譯英翻譯不是邊緣科學,但是涉及的學科超過了任何一門專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無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風土人情,文化娛樂,吃穿住行,無所不涉;散文報道,傳說掌故,詩詞歌賦,應有盡有,真可謂地地道道的“雜”學。多種知識、多種體裁往往在同一資料中同時出現。虛心學習,多思勤問,多查各種資料,必要時還要到現場考察,對原文讀懂弄通,表達時符合有關行話,具備用簡明、流暢、準確的語言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在學完一本漢譯英教科書之后,在參加二級考試,或者在工作中接到漢譯英任務或定單后,著手翻譯時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這些可以歸入詞匯、知識、表達三個方面,為了增強操作性,下面站在讀者的角度舉例說明。以下舉例似乎有關經貿類的多一些,僅供參考。5.1. 不能全指望工具書現有工具書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普遍的情況是英譯漢多、大、全,而漢譯英的工具書則數量少且收詞重復率高,尤其是技術性的詞語,英語譯文很不到家?,F在市面上能夠見到的專業性漢英詞典林林總總,但是具體到一種設備一個產品,確有許多客觀問題并未解決。一是相互雷同甚至一字不差,行業特征不明顯,即使是“金山詞霸”也令人失望。二是真正反映中國特色事物的詞匯少,例如中國人說了幾十年的“大件”一直未見收錄,再如“超生”一詞,“超生游擊隊”的小品在中央電視臺都演多少年了,可一本大型漢英詞典只有這么兩個解釋:1. be reincarnated; 2. spare sb.s life; be merciful,而這兩個詞義在如今很少用到,或者說用得著的人不需要使用英語來表達。三是新詞少,漢語媒體中的許多新的說法沒有體現,絕大多數的漢英辭典和經濟、貿易、其它商務方面的工具書都嚴重滯后于社會發展,而這些詞匯往往是經濟活動中最為活躍的成分。這既有社會、技術進展快、詞典出版周期長這些客觀因素,也有圖省事、沒有認真積累等原因。譯者經常感覺到:出版物中漢譯英方面的差錯率一般要比英譯漢的高得多。查字典是個好習慣,但依賴字典翻不好譯。即便手頭的詞典應有盡有,也不能唯它們的馬首是瞻。具有決定性權威的是上下文。要透徹理解原文,了解兩種文化差異,應當根據上下文、語境實際情況來譯,而不能生搬硬套字典里的釋義。5.2. 一詞多譯與表達多樣化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在自己歷史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一定的風格和傳統。英漢兩種語言不僅用詞造句的語法結構不同,而且表達思想的方法不同,所用的形象也有不同。我們在翻譯時必須以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的原則進行變通。該變不變則太“死”,讀者難以得到清楚的概念和流暢的譯文;不該變而大變,則失之太“活”,違背原作。由于英漢兩種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在進行翻譯時,有時不能拘泥于詞語的字面意思,生搬硬套或單求英漢句型上的對等,需要做些變通。譯文要忠實于原文,首先必須注意上述兩種錯誤傾向:追隨原文字面結構,是謂機械主義;置原文于不顧,只揀自個兒認識的只言片語翻譯出來、堆積起來,是謂自由主義。兩種情況都是走極端,都脫離了翻譯的本意。擴大知識面體現在具體之中,可以說要更多地注意一詞多譯(不是“一詞多義”)現象。如果譯者能對有關情況掌握得充分一些,翻譯時就會自如一些,譯文表達也可能活潑一些。例如同是會議,可以根據行業、級別、規模相應地譯為conference、congress、forum、session、seminar、甚至receiving;同樣一個“會見”,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是talking with, speaking at, 也可以是discussing with, speaking on,還可以是meeting with, at the ceremony of,甚至于可以是xxx with xxx或者xxx in (city, conference, country, etc.)。表達多樣化與一詞多譯不是一回事。就是說即便詞匯具備了,在句子層面上仍舊需要譯者靈活處理。這里僅從“如何學習漢譯英”的角度提出來,希望各位在學習以下各課時頭腦中總是保持這根弦??梢愿鶕唧w的文字內容靈活選擇句型、用詞及其時態、語態、單復數等。翻譯方法可以靈活掌握,根據不同情況從多種角度入手,選擇不同的句型結構,采用直譯、意譯、直譯意譯相結合等。 5.3盡可能多地掌握背景材料掌握大量的背景資料對做好翻譯至關重要,應當廣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如果譯者對待譯文本中的相關內容都不理解,就很難準確地翻譯出來讓別人理解。翻譯時應當盡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否則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對照漢語原文,英語譯文本身無懈可擊,可是對照事實,卻發現文不對題。例如兩張圖片的說明文字各是“直刺藍天” 和“拔地而起”,到底是指什么,只有要來照片看過才知道:前者是一座建筑物的屋頂,上面安裝了幾副衛星天線,后者是一座高層建筑即將封頂,“刺藍天”比“拔地起”要低得多。這樣就可以相對地貼近真實的語用環境把前者譯為Telecom facilities in the sun,后者譯為Another sky-scrapper,或 A new high-rise against the blue sky,也就是說,“直刺藍天”其實是“曬太陽”,而“拔地起”反倒可以“刺藍天”啦??梢哉f,譯者對相關的背景資料了解得越深入,翻譯起來就越有把握。比如“高層建筑擦窗機”譯為high building window cleaning machine,很難說譯文不對或不好,但是看到機器本身才知道,敢情這機器擦不了窗戶,擦窗戶的是人,它只起一個吊籃或吊艙的作用,所以應當改譯為window cleaning gondola for high-rise buildings,否則買主是要索賠的。5.4. 學點專業知識應當特別注意術語的行業特征和“行話”特色。在吊斗、傳送帶等運送散裝物資的機械上,起清理、平整、刮除作用的“橡膠刷”可能是rubber cleaner,但在一家經營汽車零配件、轎車保養用具、裝飾品等的公司之簡介中,“橡膠刷”便不大可能是rubber brush,而是squeegee,即蘸水后擦洗風擋玻璃的簡單用具。在車間里使用的“傳輸系統”不大可能是transportation (指市政交通或異地運輸),也不應該是transmission system(指電力或電信傳輸),而應當是conveyor或者conveyance system。行業不同,理應選擇不同的詞語。例如“接頭”,是電力的、還是電子的?是管道上用的還是電纜上用的?是塑料的還是鑄鐵的?英語中相應的詞匯多,選擇哪個取決于原文詞的具體含義,從原文前的公司名稱中、周邊產品外延上并不總是能夠看得出來。寫的人是自己專業的行家,但譯者不可能事事精通。“接頭”可以行業的不同而分別譯為coupler、coupling、connector、joint、terminal、grapples, wire-rope buckets(鋼絲扣,即鋼絲繩的接頭)、junction box、binding post等多種形式。又如“硬化”一詞,可以根據不同的行業分別譯為vulcanise, cure, harden, solidify, cirrhosis, induration, ossify, rigidification, sclerosis等。應當盡量通過翻譯用戶提供全面的相關信息。有些漢語詞語概括性比較強,單看漢語不成問題,可在翻譯時卻會很費躊躇。例如“圖文裝訂機”和“圖書裝訂機”都譯成bookbinding machine似無不可,但是到工廠看看才知道是兩碼事:前者簡單的像個訂書機(stapler)或者鐵圈裝訂器(ring spiral winder),后者則是由電機提供動力、有一系列機械傳動、電子控制的真正的“機器”。故而“圖文裝訂機”還是譯為booklet binder或brochure binding device好一些。5.5. 譯者的學習和積累既然工具書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