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1頁
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2頁
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3頁
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4頁
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真菌性皮膚病,生物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沒有核膜和細胞群,DNA呈環狀與細胞膜結合在一起,細胞壁為粘多糖 真核生物:有核膜將染色體與細胞漿分開,有細胞器,胞壁結構復雜,真核生物分類: 植物為生產者 動物為消費者 真菌為分解者,真菌 fungi 來源于拉丁文,是蘑菇 mushroom 的意思真菌特點: 真核細胞 無葉綠素 異養性(營腐生、共生、寄生),真菌分類:Ainsworth 1996年提出的分類系統 鞭毛菌亞門 接合菌亞門 子囊菌亞門 擔子菌亞門 半知菌亞門,真菌菌落:孢子和菌絲經過大量生長和繁殖形成的真菌集團 酵母型、類酵母型、絲狀型,影響真菌生長的一些因素:溫度:淺部真菌 2228 深部真菌 37濕度:中等濕度氧和二氧化碳:大多需氧環境生長,對需氧量不定,高壓氧對真菌生長不利,氧少時生長緩慢,CO2對皮癬菌生長不利。,PH值:介于410之間,57最佳光和X線:大劑量有抑制作用,但不致死碳和氮:葡萄糖、麥芽糖、乳糖可提供碳源,氮是生長必須營養,體癬與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花斑癬(汗斑、花斑糠疹)孢子絲菌病,體癬與股癬 Tinea Corporis&Tinea Cruris,掌握臨床特點、臨床分型、診斷。定義: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皮膚上(除手、足、毛發、甲板以及陰股部以外)所引起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許蘭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鐵銹色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等,傳播途徑:直接或間接接觸好發人群:任何人均可,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患者易感。,臨床表現:,初期皮疹:紅斑、丘疹、水皰等 后出現脫屑,損害擴大,可累及全身,皮疹呈環狀、半環狀,中間脫屑或色素沉著,邊緣新發皮疹邊緣高起,診斷:典型的皮疹表現+皮損真菌鏡檢鑒別診斷:濕疹 神經性皮炎 等,治療和預防:外用抗真菌制劑為主。全身泛發內服: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手足癬 Tinea Pedis&Tinea Manus,致病菌: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玫瑰色毛癬菌,浸漬糜爛型多見趾(指)間皮膚發白,糜爛、浸漬,邊緣清楚,去除浸漬的表皮,留下潮濕的鮮紅新生皮膚。水皰鱗屑型多見足底或手掌出現水皰,甚至幾個水皰融合成較大的水皰,邊界清楚,皮膚不紅,皰破脫屑。角化過度型多見掌跖皮膚增厚,夏季水皰脫屑,入冬則皮膚開裂。,診斷:臨床表現+皮損真菌鏡檢鑒別診斷:濕疹、神經性皮炎、汗皰疹、慢性接觸性皮炎、掌跖膿皰病、掌跖角化癥,治療和預防:糜爛型:粉劑 干燥后改霜劑水皰型:復方水楊酸酊劑、復方間苯二酚涂劑、唑類霜劑角化過度型:唑類霜劑、角質剝脫劑,甲真菌病 甲癬 Onychomycosis,Tinea Unguium,定義:由皮膚癬菌侵犯甲板、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稱之為甲癬,而甲真菌病可由皮膚癬菌、酵母菌、非皮癬菌等引起甲病變。,真菌性白甲(淺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損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甲下真菌病 又分遠端側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淺表白色型,此型病變從甲的兩側或遠端開始,繼而甲板下發生感染。,診斷:甲損害+皮損真菌鏡檢鑒別診斷:先天性白甲癥、濕疹、銀屑病甲、甲營養不良等,治療和預防:外涂+口服抗真菌藥,花斑癬 Pityriasis Versicolor,致病菌:糠秕馬拉色菌好發部位:皮脂腺豐富部位,如前胸、頭面、頸項、上背部等夏重冬輕,皮疹特點:彌漫對稱分布的大小形狀不一,淡白色、粉紅色、黃棕色、灰褐色,表面覆蓋薄薄的糠狀鱗屑斑,診斷: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鑒別診斷: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白癜風、貧血痣等,治療和預防:外涂抗真菌制劑,皮疹泛發可聯合口服抗真菌藥物。,孢子絲菌病 Sporotrichosis,致病菌:申克是孢子絲菌易感人群:林業工人、農民,臨床分型: 固定型皮膚 皮膚淋巴管型 皮膚黏膜型 皮外及播散性,固定型:好發于面、頸、軀干、手皮疹表現:丘疹、結節、疣狀、肉芽腫性、潰瘍、斑塊等,淋巴管型孢子絲菌病:潛伏期5-180天,平均21天左右局部出現一小而硬可推動的無痛性皮下結節,呈紅、紫或黑色,數周至數月后可愈合并在其它處出現新的損害,皮疹沿引流的淋巴管可形成多個結節。可持續數月或數年。,黏膜孢子絲菌病:口腔、咽喉、鼻部黏膜出現紅斑,繼之形成潰瘍或肉芽腫性、乳頭瘤樣損害,常伴疼痛,附近淋巴結腫硬。,PAS染色:4-6m圓形或卵圓形小體,4-8m雪茄形或星形小體。,孢子絲菌病(星狀小體) 中性粒細胞浸潤內見星狀小體HE 染色x400,皮外及播散性孢子絲菌病:累及骨、骨膜、滑膜、眼、血行播散各個系統肺孢子絲菌病,組織病理:新發生潰瘍僅見中性粒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構成非特異性浸潤,較久的原發損害可見表皮疣狀增生,小膿腫。淋巴管上結節病理有特征性:浸潤分三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