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特訓07期末實驗、計算壓軸題(5.1-6.1)一、實驗題1.(2022春·上海·八年級校考期末)為了探究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數據分別如下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實驗時,他對加熱時間予以控制,每一組加熱時間相同,而各組卻不同,第一組加熱時間最大,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小。表一實驗序號液體種類液體質量升高的溫度1水100302水150203水20015實驗序號液體種類液體質量升高的溫度4煤油100305煤油150206煤油20015表二表三實驗序號液體種類液體質量升高的溫度7水40308水60209水8015(1)初步分析比較序號:______得:物體質量和升高溫度相同,物質種類不同,吸收熱量不同;(2)初步分析比較序號:1與7或2與8或3與9得:______;(3)綜合分析三組數據:a.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得:______;b.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得:______;c.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一比值,引入了______這一物理量。2.(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如圖所示,在做“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時,小濤同學所在的實驗小組使用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1)在設計實驗方案時,他們列出了以下幾條內容,你認為其中多余的一條是______;A.使用酒精燈的火焰基本相同B.酒精燈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C.水和另一種液體的質量相同D.盛水和另一種液體的燒杯相同(2)該小組同學用圖甲、乙的裝置進行實驗時,除天平外,還缺少的一種測量儀器是______;(3)該小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實驗,收集的實驗數據記錄如圖表:物質質量m/s初溫t/oC加熱時間t/min末溫t/oC水5020845另一種液體5020545①實驗中,該小組同學是用______來間接反映物質吸熱的多少;②通過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另一種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多的是______,______的吸熱能力較強(選填“水”或“另一種液體”),物理學上,用______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質的吸熱能力;(4)另一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兩個相同的電熱器給質量同為2kg的物質甲和水加熱,它們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據此可判斷加熱10min,吸收的熱量為______,甲的比熱容為______J/(kg?oC)。【c水=4.2×103J/(kg·oC)】3.(2021春·八年級校聯考單元測試)某興趣小組同學研究物質吸收熱量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在一只一次性杯中裝黃沙或干泥土后放入燒杯中,杯口用透明薄膜密封,然后放在陽光下加熱,如圖所示。每次實驗時,小組同學測出研究物質的質量,并用DIS設備(圖中未畫出)測出加熱的時間及升高的溫度,下表記錄了他們三次實驗的數據。(設每分鐘物質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相等)表1:300克、20℃黃沙表2:480克、20℃黃沙表3:300克、18℃干泥土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時間(分鐘)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時間(分鐘)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時間(分鐘)125428724.524105416849361566249613.5(1)分析小組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他們將研究物質密封在燒杯內,并在底部墊泡沫塊,這是為了隔絕研究物質與外界空氣之間發生______現象。實驗時黃沙與干泥土的初始溫度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2)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3)進一步分析比較表1或表2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4)物理學中引入“比熱容”,主要基于實驗序號______中的數據所反映的事實。4.(2022春·八年級校聯考單元測試)某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做了如下實驗:他們在完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入一定質量的甲、乙兩種液體.實驗時,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對燒杯中的液體加熱,并利用儀器測量液體的質量、升高的溫度和加熱時間,并將實驗數據整理、記錄分別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同一表格內液體的加熱時間相等,表一內液體加熱時間最短,表二次之,表三內液體加熱時間最長.(設加熱時間相等時,液體所吸收的熱量相等)表一:甲液體表二:甲液體表三:乙液體實驗序號質量(克)升高的溫度(°C)實驗序號質量(克)升高的溫度(°C)實驗序號質量(克)升高的溫度(°C)150204100207200102402555040810020320506405095040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液體,質量相同時,升高的溫度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或3與6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③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與8或5與9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④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a)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同種液體,質量與升高溫度的乘積相等,吸收的熱量相等.(b)分析比較___________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c)分析比較______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5.(2022春·上海·八年級校考期中)如圖(a)所示為某課外小組自制的溫度計,瓶子作為液泡裝滿某種液體,在密封的瓶塞上插上足夠長的細管。為了探究薄壁細管內的液柱高度h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首先選用橫截面積為S1的細管進行實驗,把液泡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如圖(b)所示,并將數據記錄在表一中。然后換用橫截面積為S2的細管重復實驗,將數據記錄在表二中。(已知S1>S2)表一:橫截面積S1實驗序號溫度t(℃)液柱高度h(cm)10521073301146017525表二:橫截面積S2實驗序號溫度t(℃)液柱高度h(cm)606757.581510.5930151060(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一液泡,t相同時,S越小,h越大;(2)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h和溫度t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3)研究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變化量Δh和溫度變化量Δt的關系,可歸納得到結論:______;(4)他們研究表一和表二中的相關數據發現:同一液泡,Δt相同時,S越小,Δh______(選填越大、越小或不變),于是得出結論:其它條件相同,溫度計內玻璃管內徑越細,該溫度計的測量精確度越_______;(5)將序號5和10所缺數據填寫完整______、______。6.(2023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某小組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用相同的酒精燈對一定質量的水進行加熱,并測出水升高的溫度和相應的加熱時間,實驗結果如表一所示。然后他們改變水的質量繼續進行探究,水升高的溫度和相應的加熱時間結果如表二、表三所示。(設水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表一100克水
實驗序號升高溫度(℃)加熱時間(分鐘二200克水實驗序號升高溫度(℃)加熱時間(分鐘)42.5155267.53表三
500克水實驗序號升高溫度(℃)加熱時間(分鐘)7558101091515(1)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一定質量的水在相同時間內_______;(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中的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質量相等的水,吸收的熱量與升高溫度成______;(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中相關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質量越大,吸收的熱量越多;(4)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或2與5或3與6中的相關實驗數據,可得:當水的______相同時,吸收的熱量相等;(5)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有普遍性,小張認為還需進一步實驗,請在表四中填入擬進行實驗的數據。表四______實驗序號升高溫度(℃)加熱時間(分鐘)10______/11______/12______/7.(2022春·上海長寧·八年級上海市婁山中學校考期末)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某小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他們在如圖所示的兩只完全相同的白色小瓶內分別裝入50克的水和50克的煤油,實驗時,將兩只小瓶都放在太陽下暴曬,并利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升高的溫度,用計時器測量加熱的時間,并將實驗數據整理、記錄在表一和表二中。(設兩只小瓶曬相同時間吸收的熱量相等)表一:50克水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加熱時間(分)1152210331544205524表二:50克煤油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加熱時間(分)661578208123091640101844(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與4(或6、7、8與9)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2)同學在分析數據時發現序號5與10的數據與第(1)題結論不符,于是他根據第(2)題的結論修改了數據,如表中所示,這種做法_______(選填“科學”或“不科學”),理由是_______;(3)該同學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的數據及相關條件能否得出吸收的熱量與物質種類有關?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4)這組同學又重新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表三:50克水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加熱時間(分)1152210331544205525表四:50克煤油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加熱時間(分)625741086159820101025該組同學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三、表四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①分析比較表三或表四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同種液體,_______;②分析比較表三和表四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8.(2023·上海·九年級校聯考專題練習)小明在學習了比熱容的相關知識后,想探究物體放出熱量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他把一個裝有1千克熱水的熱水袋懸掛在空中,將一支溫度計插入熱水中測量水溫,當水溫下降到80℃時開始計時,并且他根據相關信息計算了熱水放出的總熱量。改變環境溫度后,他再次進行了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表1、表2所示。表1:環境溫度為20℃,m水=1千克。序號1234567放熱時間(分)0102030405060熱水溫度(℃)80554233282523熱水放出的總熱量(×103焦)0159.6197.4218.4231239.4表2:環境溫度為30℃,m水=1千克。序號1234567放熱時間(分)0102030405060熱水溫度(℃)80604841363432.5熱水放出的總熱量(×103焦)084134.4163.8184.8193.2199.5①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焦/(千克·℃),則表1開始計時的0~10分鐘內,熱水放出的總熱量為______×103焦。②根據表1或表2中第二行和第四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相同環境溫度下,相同質量的熱水隨著溫度降低,單位時間內放出的熱量越來越______。③根據表1和表2中實驗序號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相同質量的熱水,放熱時間相同,______。9.(2021春·上海金山·八年級統考期末)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通常有以下兩種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吸收相等的熱量,比較溫度的變化;方案二:取相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吸收的熱量。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小明和小紅分別探究甲、乙、丙、丁四種液體的吸熱能力,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一、表二。表一液體名稱液體質量(克)液體溫度(℃)液體末溫(℃)加熱時間(分鐘)吸收的熱量小明甲520304多乙520302少表二液體名稱液體質量(克)液體溫度(℃)液體末溫(℃)加熱時間(分鐘)吸收的熱量小紅丙510202相同丁510252相同①為了便于開展實驗探究,在使用相同熱源時,可以通過測量____________來比較吸收熱量的多少。這種方法物理學中稱為__________(選填“等效替代法”或“轉換法”);②分析表一中數據,可知小明同學采用____________比較甲、乙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選填“方案一”或“方案二”);③分析表二中數據,可知:丙液體的吸熱能力比丁液體要_____________;④若甲、乙、丙、丁四種液體均可作為發動機的冷劑,則選用液體______________作為冷卻劑效果最佳(選填“甲”、“乙”、“丙”或“丁”)。10.(2021春·上海普陀·八年級統考期末)某興趣小組研究物質吸收熱量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在一只一次性杯子中裝黃沙或干泥土后放入燒杯中,燒杯口用透明薄膜密封,然后放在陽光下加熱(假設每分鐘物質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相等),如圖所示。每次實驗時,小組同學測出研究物質的質量,并用DIS設備(圖中未畫出)測出加熱的時間及升高的溫度,并將三次實驗的數據記錄在下表中。表1:300克、20℃黃沙表2:480克、20℃黃沙表3:300克、18℃干泥土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時間(分鐘)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時間(分鐘)實驗序號升高的溫度(℃)時間(分鐘)12.05.042.08.072.04.524.010.054.016.084.09.036.015.066.024.096.013.5(1)在該實驗裝置中,小組同學將研究物質密封在燒杯內,并在燒杯底部墊泡沫塊,這是為了隔絕研究物質與外界發生______。實驗時,他們所選的黃沙與干泥土的初始溫度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是:同種物質,升高的溫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吸收的熱量越多;(3)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4)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7(或2與8或3與9)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基于該結論所反映的事實,物理學中引入了“比熱容”這一物理量。11.(2022秋·九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某小組學生做“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物體種類的關系”實驗。他分別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甲、乙兩種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數據記錄在下表中。物質質量(m/克)體積(V/厘米3)物質質量(m/克)體積(V/厘米3)甲9010乙80101802016020270302403036040320404505040050(1)請在如圖所示的m-V圖上標出甲物質相應的數據點,并用平滑線相連,可以看出它是一條_____________的直線。然后,將乙物質相應的數據點也用平滑線相連接;()(2)分析m-V圖中每一條直線上質量與體積變化的倍數關系后,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3)分析m-V圖中體積相同時不同物質的質量關系后,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4)從m-V圖中可以看出:同種物質的直線的傾斜程度(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關;不同物質的直線傾斜程度_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傾斜程度大的直線表明這種物質的____________也大。12.(2022秋·九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某班級三個小組的同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以下現象:A.一塊橡皮比半塊橡皮的質量大B.同樣大小的樹脂鏡片比玻璃鏡片質量小C.鐵盆比塑料盆的質量大D.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質量不同(1)根據上述現象中的_______,第一小組提出了猜想:物體的質量可能與物質的種類有關。(2)第二小組提出的猜想是:物體的質量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若要驗證乙小組的猜想,則應選擇下列材料中的_______作為一組進行實驗。a.10厘米3的銅塊b.10厘米3的鋁塊c.10厘米3的鐵塊;d.20厘米3的鋁塊e.30厘米3的鋁塊(3)聽了一、二小組的匯報,第三小組的同學為了驗證他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分別選用甲、乙、丙三種不同液體進行實驗,并把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表一:甲液體表二:乙液體表三:丙液體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11018410107108220365202082016330546303093024①根據實驗序號1、2和3(或4、5和6,或7、8和9)的質量及體積變化的倍數關系,可分析歸納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物質,_______。②根據實驗序號_______可分析歸納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③進一步分析上表中甲、乙、丙三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a)分析比較表一、表二或表三可得,_______;(b)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可得,_______。13.(2022春·上海·九年級上海市格致初級中學校考期中)某小組同學根據生活中“大瓶礦泉水和小瓶礦泉水的質量不同”的經驗,提出了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他們分別用冰及另外兩種不同的固態物質做實驗。用儀器分別測出它們在不同體積下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冰塊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11092201832027表二乙物質(固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410115202263033表三丙物質(固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710158203093045(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或4、5與6或7、8與9)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2)繼續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3)實驗結束時,他們在整理器材時發現實驗過程中放在不同燒杯里的冰塊已分別熔化為水為了繼續研究,他們又用儀器分別測出燒杯里水的體積和質量,記錄數據如表四所示。表四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1099111818122727分析比較表一和表四中實驗序號1與10(或2與11或3與12)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質量相同而體積不同;為了研究其他物質是否也能得出以上結論,接下來他們還應進行的實驗是:_______;(4)請寫出一條你認為造成第三小題結論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14.(2022·上海·九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某興趣小組發現:體積大的物體,質量都比較大。為了探究“質量與體積之間的關系”,同學們分工完成各自的實驗。A組同學完成“探究鋁塊質量與鋁塊體積之間的關系”的實驗,具體過程如下:(1)將鋁塊放置在電子天平上,測量該鋁塊的質量m;(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錄水的體積V1;(3)將該鋁塊浸沒在水中,記錄鋁塊和水的總體積V2;(4)使用大小不同的鋁塊,重復步驟(1)、(2)、(3),記錄的數據如表(三)。表(三)實驗序號鋁塊的質量m(克)水的體積V1(厘米3)鋁塊和水的總體積V2(厘米3)鋁塊的體積V3(厘米3)(1)261020(2)541030(3)801040B組同學完成“探究水的質量與水的體積之間的關系”的實驗,數據記錄如表(四)表(四)實驗序號水的質量m(克)水的體積V(厘米3)(4)9.910(5)19.920(6)30.130①請將表(三)中“鋁塊的體積”一欄填寫完整: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較表(三)、表(四)中實驗序號______的數據,可得出初步結論: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③為了進一步得到“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某同學用m-V坐標系中各點表示表(三)、表(四)的數據,如圖所示,其中圖線______是表示“水的質量與水的體積之間關系”的圖線(選填“a”或“b”);④分析比較圖中的圖線a或圖線b,可得的結論是:______;分析比較圖中的圖線a和圖線b,可得的結論是:______。15.(2022·上海·九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某同學分別用甲、乙、丙三種不同的金屬做實驗。實驗時,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別測出甲(或乙或丙)金屬在不同體積時的質量。下表記錄的是實驗測得的數據。表一(甲金屬)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110272205433081表二(乙金屬)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41078515117630234表三(丙金屬)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71089820178940356(1)分析上表中的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的體積及質量變化的倍數關系,可歸納出的結論是_________;(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在體積相同時,不同金屬的質量關系,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相同體積的不同金屬,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3)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a)_________;(b)_________;(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認為_________表示物質的一種特性,為此我們引入_________概念。16.(2022·上海·九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在“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中,某小組同學分別用甲、乙兩種不同的固態物質做實驗。實驗時,分別測出它們的體積和質量,記錄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或4、5與6)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表一甲物質(固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11092201833027表二乙物質(固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410115202263033表三甲物質(液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710108202093030表四乙物質(液態)實驗序號體積(厘米3)質量(克)10108112016123024(3)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初步結論是: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4)為了進一步研究,他們又通過加熱方式使甲、乙物質都變為液態,再分別測出它們的體積和質量,記錄數據如表三、表四所示。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數據及實驗現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二、計算題17.(2022秋·上海·九年級上海市張江集團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如圖甲是網上曾熱銷一種“55度杯”,稱“能很快將開水變成適飲的溫水,而后又能將涼水變成適飲的溫水”。為破解此中秘密,某中學物理小組設計了如圖乙模型。此杯內膽中被封存著300g水,室溫20℃,不計熱量損失,求:(1)若向杯中倒入100g、100℃開水,搖一搖,杯中水的溫度迅速降至40℃,倒入的水放出了多少熱量;(2)若向杯中倒入200g、80℃的水,搖一搖,杯中水的溫度降至t1,t1為多少?18.(2022·上海·九年級校聯考假期作業)如圖所示,A、B是兩個底部裝有完全相同的加熱器的容器,加熱器產生的熱量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體吸收,已知加熱器每秒鐘放出熱量為1000J。現將甲、乙(蓖麻油)兩種液體分別倒入A、B杯中,其中甲液體的質量為200g,加熱過程中甲、乙兩種液體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加熱60s時,乙吸收的熱量;(2)甲液體的比熱容:(3)蓖麻油的質量。[c蓖麻油=1.8×103J/(kg℃)]19.(2022秋·上海·九年級上外附中校考階段練習)把某鐵塊加熱到100℃,投入到質量為m1溫度為20℃的水中,混合后的溫度為40℃。把該鐵塊重新加熱到100℃,投入到質量為m2溫度為20℃的水中,混合后的溫度為60℃。如果把這塊100℃的鐵塊投入到質量為(m1+m2)溫度為20℃的水中,整個過程不計熱量的損失,求混合后最終的溫度。20.(2023春·八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在質量是0.5千克的鋁壺里裝了2千克水,把這壺水從20℃加熱到100℃,求(1)水吸收的熱量Q水[c水=4.2×103J/(kg·℃)];(2)鋁壺吸收的熱量Q水鋁[c鋁=0.9×103J/(kg·℃)];(3)若在這個鋁壺中裝入質量為1千克的另一種液體,該液體的比熱容是c液,把這壺液體從20℃加熱到40℃,這個過程中鋁壺和液體吸收的熱量分別是Q鋁和Q液.請參考樣例,根據c鋁和c液的大小關系,寫出Q鋁和Q液的大小關系(已知c鋁不等于c液).樣例:若c鋁大于c液,則Q鋁可能大于Q液.21.(2022春·上海·八年級校考期末)如圖所示,實心均勻正方體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積為4×10-2米2,質量為16千克,乙的體積為1×10-3米3,甲、乙質量的關系為m甲=4m乙。(1)求甲的密度ρ甲;(2)求乙的密度ρ乙;(3)若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體積ΔV,求甲、乙質量的變化量Δm甲和Δm乙的比值;(4)若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高度Δh,求甲、乙質量的變化量Δm'甲和Δm'乙的比值。22.(2022秋·九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小韓在玩耍時把一鐵球拋入水中,發現鐵球下沉速度并不是很快。小韓猜想鐵球可能是空心的。他用天平、量筒、細線和水進行探究,通過實驗他收集到如下數據:(已知:ρ鐵=7.9×103kg/m3,ρ水=1.0×103kg/m3)鐵球的質量m/g水的體積V水/mL水和鐵球的總體積V總/mL79100140(1)請你通過計算判斷該小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2)若鐵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灌滿水后,鐵球的總質量為多少?23.(2022春·上海·八年級上海民辦南模中學校考期末)如圖所示,實心均勻物塊放置于輕質圓柱形容器中央,容器的容積為3×103米3。現向容器內倒水,物塊始終沉在容器底部,每次倒入水的體積均為V0,容器內水和物塊的總質量m
如表所示。總質量m(千克)第1次3.5第2次4.0第3次4.5(1)每次倒入水的質量;(2)求每次倒入水的體積V0;(3)第3次倒入水后,請判斷水有無溢出,并說明理由;(4)根據表中數據計算實心物塊的質量;(5)求物塊密度的最小值ρmin。24.(2022秋·九年級校聯考課時練習)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期中測試數學答案
- 江蘇省海門市2024-2025學年初三第四次月考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信息技術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產品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植物地理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數學試題第一次聯考試題含解析
- 上饒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唐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質量統計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二中學、崇仁二中學2025屆初三第三次聯合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2025年初三4月模擬訓練化學試題含解析
- TWJQMA 010-2024 露地甜瓜改良式滴灌栽培技術
- 湖南省長沙市2024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JISG4305-2016中文版冷軋不銹鋼板材、薄板和帶材》
- 8推翻帝制 民族覺醒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 幼兒園班本課程《手的秘密》
- 中小學違規征訂教輔材料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
- 《SYB創業培訓》實操沙盤Ⅰ
- 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方案
- 《無人機測繪技能訓練模塊》課件-模塊13:無人機航測綜合生產案例
- 2024年揚州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解析
- 郵政快遞車輛安全管理講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