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文言文過關測試(有答案)_第1頁
課內文言文過關測試(有答案)_第2頁
課內文言文過關測試(有答案)_第3頁
課內文言文過關測試(有答案)_第4頁
課內文言文過關測試(有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一)班級姓名七年級上冊(一)《論語》十二章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人不知而不慍慍:(2)吾日三省吾身日:(3)為人謀而不忠乎忠:(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5)三十而立立:(6)四十而不惑惑:(7)不逾矩逾:矩:(8)學而不思則罔罔:(9)思而不學則殆殆:(10)人不堪其憂堪:(11)逝者如斯夫逝:斯:(12)匹夫不可奪志也奪:(13)博學而篤志篤志:(14)切問而近思切:(15)仁在其中矣仁: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3.內容理解。(1)做到孔子教導的“人不知而不慍”,對我們處理好人際關系有何益處?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論語》仍然獲益匪淺。請結合文中有關學習態度方面的語句,談談你獲得的啟示。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學而時習之:(2)吾日三省吾身:5.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人不知而不慍 擇其善者而從之B.可以為師矣何以戰C.必有我師焉 不可褻玩焉D.有朋自遠方來 自三峽七百里中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傳不習乎?”是談學習方法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博學而篤志”是談修身做人的。B.“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贊美了顏回貧賤不能移的品質,顏回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C.“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講珍惜寶貴的時光,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發憤進取。D.“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告訴我們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8.學習與思考是什么關系?請結合自身實際加以分析。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二)班級姓名(二)誡子書諸葛亮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夫君子之行夫:(2)靜以修身靜:(3)非淡泊無以明志淡泊:明:(4)非寧靜無以致遠致:(5)非學無以廣才 廣才:(6)淫慢則不能勵精 淫:慢:勵:(7)險躁則不能治性險:治:(8)年與時馳馳:2.請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4.填空。(1)《誡子書》中諸葛亮總結一生經歷,并包含對兒子的教誨與期望的千古名句是:,。(2)《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3)《誡子書》中闡釋放縱懈怠和輕薄浮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5.內容理解。(1)文中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的?(2)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非淡泊無以明志明志:(2)年與時馳馳:7.下列句中“以”的用法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例句:非寧靜無以致遠靜以修身B.儉以養德C.非淡泊無以明志D.可以為師矣8.下面對這篇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它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B.“學須靜也”的“學”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三)班級姓名(三)陋室銘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有仙則名名:(2)有龍則靈靈:(3)斯是陋室斯:(4)惟吾德馨惟:(5)談笑有鴻儒鴻儒:鴻:(6)往來無白丁白丁:(7)可以調素琴素琴:(8)無案牘之勞形案牘: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3.內容理解。(1)文章先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這是否自相矛盾?請簡要分析。(2)結合全文思考,文章寫“諸葛廬”“子云亭”有什么作用?(3)作者給自己的陋室作“銘”有何用意?(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四)愛蓮說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可愛者甚蕃甚蕃:(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獨:染:(3)濯清漣而不妖濯:漣:妖:(4)中通外直直:(5)香遠益清:(6)亭亭凈植:植:(7)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8)予謂菊 謂:(9)花之隱逸者也隱逸:(10)宜乎眾矣宜: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3)牡丹之愛,宜乎眾矣。3.內容理解。(1)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君子”應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2)文末為什么將第一段中“菊、牡丹、蓮”的寫作順序改為“菊、蓮、牡丹”?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水陸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來屠自后斷其股C.濯清漣而不妖朝而往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且焉置土石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6.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愛蓮說》的作者是周敦頤。“說”是一種古代文體。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表達了作者對清白正直品性的堅守。C.文章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意蘊無窮。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世人喜愛牡丹的羨慕之情。7.寫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甚愛牡丹”有什么作用?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四)班級姓名(五)三峽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略無闕處略無:(2)自非亭午夜分亭午: 夜分:(3)不見曦月曦:(4)至于夏水襄陵襄:陵:(5)沿溯阻絕沿:溯:(6)不以疾也疾:(7)素湍綠潭素湍:(8)回清倒影回清:(9)絕,·多生怪柏絕:(10)飛漱其間飛漱:(11)清榮峻茂榮:(12)每至晴初霜旦晴初: 霜旦:(13)林寒澗肅 肅:(14)屬引凄異屬:引:凄異:(15)空谷傳響響:(16)哀轉久絕 哀轉: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3.內容理解。(1)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2)文中“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寫出了三峽的山什么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3)文中花了大量筆墨,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而最后卻寫到“漁者歌曰”,這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自非亭午夜分自非:(2)雖乘奔御風奔: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至于夏水襄陵皆以美于徐公B.春冬之時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C.飛漱其間其如土石何D.故漁者歌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2)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寫山,突出了連綿不絕、重重疊疊、高可蔽日的特點。B.第二段寫水,突出了水勢險惡、水位高、水流急的特點。C.第四段引用漁歌,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的氣氛。D.第二至四段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景色,既寫靜景也寫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8.《三峽》一文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五)班級姓名(六)與朱元思書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1)從流飄蕩(2)一百許里(3)泉水激石(4)鳶飛戾天者(5)經綸世務者(6)橫柯上蔽柯:(7)疏條交映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A.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雜然相許B.猿則百叫無絕 天下獨絕C.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見余大喜曰D.在晝猶昏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4.本文先總體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點,再細致描繪了水之、和山之高、險(峻、峭、陡)的特點,讓人充分領略到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在寫山之奇時,分別從視覺和聽覺來寫景,這樣寫的好處是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富春江兩岸的群山之美。5.內容理解。(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的流勢湍急,酈道元《三峽》一文中的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2)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七)富貴不能淫《孟子》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豈不誠大丈夫哉 誠:(2)以順為正者順:正:(3)與民由之由: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3.內容理解。(1)孟子在文中闡述了怎樣的主張?(用自己的話回答)(2)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父命之 命:(2)富貴不能淫淫:5.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妾婦之道也 鵬之徙于南冥也B.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又何間焉C.以順為正者 咨臣以當世之事D.安居而天下熄 已而夕陽在山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2)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7.下列對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孫衍、張儀之流。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是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沒有遵守仁義道德的原則。C.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是贊揚婦女應教育好子女,對長輩盡孝道。D.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與文中的“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這句話的意思相近。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六)班級姓名(十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2)百里奚舉于市 市:(3)空乏其身空乏:(4)行拂亂其所為 亂:(5)人恒過,然后能改 恒:(6)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作:(7)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征: 喻:(8)入則無法家拂士入:法家:(9)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 敵: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舜發于畎畝之中。(2)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3.內容理解。(1)文章列舉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2)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你從下面的句子中得到的啟發。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管夷吾舉于士 士:獄官(2)發于聲 發:顯露、流露5.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潭西南而望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既克,公問其故C.管夷吾舉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在乎山水之間也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7.下列對文意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第一段列舉古代賢士的事例,說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經歷苦難的磨煉。B.第二段先提出中心論點,再論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內憂外患就將滅亡。C.從文章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觀因素。D.文章善用排比,而且句式靈活,既增添了氣勢,也給人以美感。8.在生活條件日益優越的今天,你認為文中的哪一點仍然是人們增長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七)班級姓名(八)桃花源記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緣溪行緣:(2)落英繽紛繽紛:(3)仿佛若有光仿佛:(4)初極狹 極:(5)才通人才:(6)豁然開朗(7)屋舍儼然儼然:(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9)阡陌交通阡陌:(10)雞犬相聞:(11)悉如外人:(12)具答之(13)咸來問訊:(14)遂與外人間隔:(15)皆嘆惋(16)便扶向路扶:向:(17)處處志之志:(18)及郡下(19)詣太守詣:(20)欣然規往規:(21)后遂無問津者問津: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5)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3.內容理解。(1)文章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先寫漁人如何發現桃花源,再寫他(2)請用自己的語言將“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所寫的美景描繪出來。(句子要生動形象)(3)作者在文中描繪了一個優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欲窮其林窮:(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得其船 流輩甚稱其賢B.聞之,欣然規往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C.不復出焉 萬鐘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漢 乃重修岳陽樓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2)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7.下列對文章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構思精巧,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敘述了一個曲折有致的故事。B.陶淵明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現他理想無法實現的無奈。C.“不足為外人道也”,短短幾個字,卻能表現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D.本文以“忘路之遠近”開篇,到“遂迷,不復得路”結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虛幻。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八)班級姓名(九)小石潭記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隔篁竹 篁竹:(2)伐竹取道 取:(3)水尤清冽 尤:冽:(4)為坻,為嶼,為嵁坻: 嵁:(5)青樹翠蔓 翠蔓:(6)蒙絡搖綴蒙:絡: 搖綴:(7)日光下澈(8)佁然不動:(9)俶爾遠逝:(10)往來翕忽:(11)斗折蛇行斗折: 蛇行:(12)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差互:(13)凄神寒骨 寒骨:(14)悄愴幽邃 悄愴:邃:(15)以其境過清 清: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凄神寒骨,悄愴幽邃。(5)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3.內容理解。(1)賞析“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2)本文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小石潭的水的?用了何種表現手法?寫出了水的什么特點?(3)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前后不同,請概述作者情感的變化及其原因。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潭中魚可百許頭可:(2)以其境過清5.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潭西南而望 人不知而不慍B.以其境過清 屬予作文以記之C.心樂之 當余之從師也D.乃記之而去 乃重修岳陽樓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下列對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記。B.“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寫出小石潭處于一個僻靜幽深的地方。C.作者按游覽順序,移步換景。先寫發現小石潭,然后描寫潭中景物,接著又寫潭周圍的氛圍和自己的感受。D.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實則以樂襯憂,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8.同為山水游記,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提到“樂”,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也多次提到“樂”,兩文中的“樂”有何不同?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九)班級姓名(十)北冥有魚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怒而飛怒:(2)志怪者也:(3)水擊三千里 水擊:(4)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息:亦若是則已矣是: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2)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3.內容理解。(1)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野馬”“塵埃”的運動依靠的是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冥:(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5.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中有足樂者B.鵬之徙于南冥也 無案牘之勞形C.其正色邪 其一犬坐于前D.化而為鳥 為人謀而不忠乎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7.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鵬鳥要在海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然后乘六月的大風才能南飛。B.文章寫鵬鳥南飛“有所恃”,并以“野馬”“塵埃”與之做對比,表明萬物皆“有所恃”。C.文章起筆即以極度夸張的手法描述了巨鯤變化為大鵬的不凡過程,使人感到驚異萬分,神奇莫測。當然,這樣的魚和鳥是現實生活中絕對沒有的。D.本文旨在說明人應當活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輕松自如。在莊子看來,即使是騰空高飛的大鵬,也仍然“有所恃”。8.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旨是:世間萬物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是不自由的。請你結合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想法。(十一)雖有嘉肴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雖有至道至道:(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是故:(3)然后能自反也反:(4)然后能自強也強: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內容理解。(1)文章以“弗食嘉肴”開篇,有什么作用?(2)請談談你對“教學相長”的理解。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不知其旨也:味美(2)教然后知困:困惑5.下列各句中加點“其”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謂乎C.擇其善者而從之 D.回也不改其樂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2)故曰:教學相長也。7.作者是怎樣論證“教學相長”這一論點的?2021中考課內文言文過關(十)班級姓名(十二)大道之行也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大道之行也 大道:(2)選賢與能賢:能:(3)講信修睦 修:(4)男有分 分:(5)是故謀閉而不興是故:(6)盜竊亂賊而不作作: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貨惡其棄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D.所惡有甚于死者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4.選文構想的理想社會具有哪些特點?(十三)馬說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駢死于槽櫪之間駢: 槽櫪:(2)不以千里稱也稱:(3)策之不以其道道:(4)食之不能盡其材材:(5)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6)執策而臨之執:臨: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