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鴻鵠志專題07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知識點1明朝的統治知識點2明朝的對外關系知識點3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知識點4明朝的滅亡知識點5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知識點6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點7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知識點8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04拓展·大單元素養導向拓展01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和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拓展02初步認識明清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唯物史觀、家國情懷)05提升·新情境&新考法考點課標要求考情分析命題預測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通過了解明清時期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的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初步認識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通過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對外關系;通過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認識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響;通過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冊封達賴和班禪以及設置駐藏大臣等中央政權在邊疆地區的各種舉措,認識西藏地區、新疆地區、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通過明末李自成起義,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故步自封和19世紀的國際局勢,認識當時總過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明朝的統治和清朝君主的專制的強化,對比明清強化君主專制措施的異同。學生要掌握遼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的史事情況,明朝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及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清朝在邊疆地區的舉措及影響是中考歷史出題的熱點。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是常考的重點內容。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從家國情懷素養角度考查,培養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通常史料結合教材所學,分析明清時期強化皇權的措施,分析其措施的目的和影響,常見關鍵詞“廢丞相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錦衣衛”、“軍機處”等。通過史料分析清朝對地方及邊疆地區的管轄,學生要掌握地理方位,分析其作用及影響。通過史料地圖分析清朝民族關系,分析清朝對西藏和新疆地區等采取的有效措施管轄情況。通過史料探究明清經濟發展情況,尤其是商業的發展情況。選擇題考查明清時期的科技、建筑、文化等知識點。知識點1明朝的統治【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明朝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通過了解明朝的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初步認識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隨后,明軍攻占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明朝皇權的強化舉措中央(1)權分六部: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2)分散兵權:明太祖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3)設置廠衛:為監視官民,明太祖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成立特務機構東廠,合稱“廠衛”,成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4)建立內閣:明成祖建立內閣,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地方朱元璋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設立“三司”;分封諸子為王,監控地方,鞏固皇室特點地方和中央的各個部門,既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負責八股取士概況(1)命題范圍: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2)答題要求: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3)答卷格式——八股文: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每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特點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禁錮思想影響(1)使應試的人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不利于選賢任能(2)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明朝經濟的發展(1)農業:引進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手工業: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3)商業:商品經濟相當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晉商、徽商等商幫1.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表現;軍機處的設立,是我國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2.我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變化的總趨勢是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直至廢除相權;加強中央權力,削弱地方權力。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于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但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妨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考向明朝的統治【核心素養·歷史解釋】下圖所示制度,反映了(
)A.皇權加強 B.政權分立C.地方割據 D.思想禁錮知識點2明朝的對外關系【課標要求】通過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對外關系。鄭和下西洋概況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先后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特點規模大、時間長、次數多、航行范圍廣,到達國家和地區多影響(1)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2)開創了西太平洋與_印度洋_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戚繼光抗倭背景明朝中期,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明朝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患”日益嚴重概況1561年,戚繼光率軍在_臺州____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又與其他抗倭將領一起帶領軍民先后消滅了福建、廣東的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評價是一場反侵略戰爭,戚繼光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2)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獲得了在澳門的租借居住權以明朝為例看文明交流的方式認識:和平交往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而暴力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等。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1)和平交往:阿拉伯數字的傳播、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來華。(2)暴力沖突: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考向明朝的對外關系【學科素養·史料實證】下列圖片中的建筑能夠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佐證的是(
)A. B. C. D.知識點3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認識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響;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本草綱目》概況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書中對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并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要療效;收錄眾多藥方;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影響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開物》作者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內容(1)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2)具體介紹各種物品、生產工具及生產流程時,還繪有120多幅插圖,描繪了生產過程和各行業勞動人民的形象評價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_”《農政全書》作者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_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有關國計民生的農業科學巨著明長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概況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將駐軍與屯田相結合,形成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特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完善,工程質量更優異意義(1)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其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2)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北京城1406—1420年(明成祖時期),在元大都基礎上營建;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由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組成。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是北京城的核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中軸線縱貫南北,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圖四是哪部科技巨著?據圖三、四、五概括明代科技巨著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特點形成的原因。《天工開物》。特點:代表了中國古代科技最高成就;但是對前人經驗的總結和發揚,沒有出現突破性的成就。原因:封建專制制度空前加強,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限制了人們的創造力;沒有科學的理論基礎。考向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學科素養·史料實證】下圖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科技巨著的目錄節選,這部巨著是(
)A.《本草綱目》 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 D.《四庫全書》知識點4明朝的滅亡【課標要求】通過明末李自成起義,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李自成起義(1)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賦稅繁重,階級矛盾尖銳。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提出“均田免賦_”的口號,得到農民擁護(2)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4月,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同年在山海關與清軍等交戰失利,轉戰各地,最后失敗滿洲興起1616年,努爾哈赤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_。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清兵入關明朝滅亡后,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聯合擊敗李自成軍隊歷代農民起義一覽表(部分)起義領導者口號影響特點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推翻秦的統治首創精神東漢黃巾起義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沉重打擊東漢統治利用宗教有組織有準備明末農民起義李自成均田免賦推翻明朝統治目標明確,規模大李自成起義: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把對土地的要求作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標志著農民起義發展到新的水平。考向明朝的滅亡【核心素養·史料實證】以下是某同學為了開展項目化學習而收集的圖片,據此判斷他探究的是明朝(
)A.社會矛盾的尖銳B.建筑藝術的輝煌 C.中央集權的加強 D.社會經濟的繁榮知識點5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課標要求】通過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冊封達賴和班禪以及設置駐藏大臣等中央政權在邊疆地區的各種舉措,認識西藏地區、新疆地區、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鄭成功收復臺灣概況(1)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實行殖民統治。1661—1662年,鄭成功率將士收復臺灣,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2)鄭成功在臺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加速了臺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評價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臺灣同胞尊稱他為“開臺圣王”使臺灣重回祖國懷抱,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國家統一。清朝在臺灣的建制(1)1683年,清軍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2)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3)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冊封達賴和班禪1653年,順治皇帝賜予西藏地方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達賴喇嘛”的封號;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設置駐藏大臣(1)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2)1751年,設立噶廈,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3)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定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轉世,需通過金瓶掣簽_,依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最后報請朝廷批準金奔巴瓶史料實證:清朝通過金奔巴瓶進行金瓶掣簽,確定轉世靈童鞏固西北邊疆康熙時期平定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的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乾隆時期(1)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清軍在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叛亂(2)設置伊犁將軍:1762年設置,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3)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4)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1771年,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雅克薩之戰(1)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2)1689年,中俄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海疆的鞏固(1)明朝初期,將釣魚島列入防區,清朝明確將釣魚島置于臺灣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2)清初在海南設立瓊州府,管轄南海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清朝的疆域(1)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2)清朝對臺灣、西藏和新疆都實施了有效管轄,說明臺灣、西藏和新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古代邊疆主要管轄機構項目機構時間職能作用西域都護公元前60年總管西域事務,保護絲綢之路上的商旅標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唐太宗時期)管轄西域的天山以南地區加強了對少數民族的管轄,有利于民族交往與交融宣政院元朝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西藏正式成為中國的行政區域駐藏大臣1727年(清雍正帝時期)監管西藏地方政務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伊犁將軍清乾隆帝時期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鞏固了清朝對西北邊疆的統治臺灣府清康熙帝時期(1684年)管理臺灣地區事務鞏固了東南海防考向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核心素養·歷史解釋】康雍乾時期,清朝統治者為穩定和鞏固國家疆域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現代中國的版圖在這一階段基本奠定。康熙帝在下圖★處的重大舉措是(
)A.平定噶爾丹叛亂 B.組織雅克薩自衛反擊戰C.設置駐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知識點6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清朝前期的經濟改革和全球性經濟互動,初步認識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表現農業概況(1)擴大耕地面積:清初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大片土地得到開墾,邊遠地區得到開發(2)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運河,修建堤壩、渠堰、海塘,促進了經濟發展(3)作物種植: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高產作物,糧食產量有較大提高;經濟作物品種增加,種植面積擴大,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手工業手工業品種繁多、產品精良。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采用雇傭勞動的方式,頗具規模商業(1)陸路和水路商旅往來頻繁,商品貿易興盛,形成了商業網(2)一些農村地區發展為工商業市鎮,北京、江寧、揚州、蘇州、杭州等大城市工商業繁榮(3)形成了晉商、徽商等大商幫,商業資本雄厚,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人口增長(1)概況:乾隆末年,全國人口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2)影響: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人地矛盾突出,進一步開墾荒田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造成社會壓力,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影響財政收入增多,國力大為增強,為國家的安定提供了財政上的保證手工業工場的特點是什么?手工業工場中生產者和經營者之間是什么關系?特點①人數多②規模大③分工合作。機戶和織工的關系: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手工業工場的生產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考向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核心素養·歷史解釋】清朝前期,江寧著名的機戶李扁擔、李東陽等,都各自擁有織機五六百張:佛山鎮經營棉織業的達到2500多家,這些史實反映了清朝前期,手工業出現了哪些變化?(
)A.實行“男耕女織”的方式 B.已經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C.出現“湖廣熟,天下足”的局面 D.商幫已經形成【答案】B知識點7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清朝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通過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故步自封和19世紀的國際局勢,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軍機處的設立概況清朝雍正年間設立,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影響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_進一步強化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維護集權統治概況(1)大興“文字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2)文化專制政策:大力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進行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收繳并銷毀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影響(1)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人才,禁錮了思想言論,嚴重阻礙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2)文化專制政策使許多珍貴書籍被查禁和銷毀,給傳統文化傳承造成巨大損失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表現(1)政治腐敗:官吏賄賂上級,結黨營私(2)軍隊頹廢:軍風軍紀日益敗壞,軍備廢弛(3)財政危機:官僚機構臃腫,皇帝花費無度,官吏大肆貪污(4)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失地農民變成佃戶、雇工和流民影響(1)政治腐敗導致經濟衰退,國力孱弱(2)土地兼并造成社會貧富分化嚴重,民眾生活日益困苦,社會危機重重閉關鎖國政策原因(1)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2)清朝統治者擔心西方殖民者侵犯國家領土主權(3)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身統治表現(1)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強迫沿海居民內遷,不準“片帆出海”(2)1757年,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管理外國商人閉關鎖國政策影響(1)積極: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2)消極: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認識保守、封閉,與世界隔絕,必然導致落后,只有開放,加強對外交流,才能使國家不斷發展和進步中外封建末期轉型比較考向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核心素養·歷史解釋】“雍正皇帝因為這個天才式的‘發明’,終于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爭權’的問題,皇帝……牢牢地掌握了權柄。”這項“發明”(
)A.提高了清朝的科技文化水平 B.使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C.控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D.緩解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知識點8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鶚(后40回)內容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描述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地位清代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小說,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昆曲概況又稱昆劇、昆腔,明朝時成為全國性的劇種。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達頂峰代表作清朝前期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京劇形成徽調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逐漸形成新劇種“皮黃戲”。因帶有北京地方特色,后被稱為“京戲”或“京劇”地位中國的“國粹”之一,被譽為“國劇”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考向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跨學科】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下圖是清朝時期風俗畫的代表作品,對此畫解讀正確的是(
)A.反映了清朝城市商業的繁榮 B.折射出上層貴族文化的高雅C.描繪了開封汴河沿岸的風光 D.展示了清代戲曲藝術的成熟明清時期階段特征&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和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1)政治: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2)經濟: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4)對外關系:對外政策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5)科技文化: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明長城、北京城體現了高超的建筑水平;明清小說、戲劇等成果豐碩。【典例1】【核心素養·歷史解釋】張林同學在學習《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這一單元時,繪制了下面的內容結構示意圖。你認為①處可填寫(
)A.三省六部制 B.設置通判 C.三司制度 D.設軍機處二、認識明清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唯物史觀、家國情懷)(1)內因: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社會相對安定;統治者推行一系列發展生產的措施(如墾荒政策、明朝張居正改革推行一條鞭法);繼承前朝經濟基礎(2)外因: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經濟交流;新航路開辟促進了全球性經濟互動,引入美洲高產農作物;【典例2】【核心素養·歷史解釋】中國的手工業品大量銷往國外,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小智同學在學習“明清時期的全球性經濟互動”時,收集如下資料,其中最有研究價值的是(
)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明代引入中國,到了清代得到推廣。一些農村地區發展為工商業市鎮,有的地方居民超過萬戶。江寧著名的機戶李扁擔、李東陽等,都各自擁有織機五六百張。觀看戲劇已成為城鄉民眾的一種主要的文化活動。昆曲和京劇在清朝最有影響。ABCDA.A B.B C.C D.D1.【跨學科】坐標是一個數學概念,仿其形作下列坐標,坐標中呈現的是中國某一學派思想的地位變化,據此可知該思想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某民族英雄的故里所在——戚府,其中的表功祠內繪有“嚴治軍”“創鴛鴦陣”“著《紀效新書》”等畫面。該民族英雄(
)A.在郾城之戰中大敗金軍主力 B.寫下了大義凜然的《正氣歌》C.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D.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臺灣3.【核心素養·史料實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戲異常處理與故障排查考核試卷
- 民間非營利組織新舊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2025
- 3.20國際幸福日幸福其實并不遙遠幸福可以很簡單課件
-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2025屆小升初常考易錯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湘潭理工學院《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項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雅安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5月聯合調研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省2024-2025學年高三1月物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咨詢技術與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管理會計應用指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多樣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藥化學試題及答案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現代漢語專題》在線形考(任務1至6)試題及答案
- HJ 1235-2021 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PDF解密
- 公路消防知識培訓內容
-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第一冊 土建工程
- 《1984》讀書分享課件
- 肺動脈高壓的傳統治療
- 園林植物識別-草本花卉的識別
- 班組長怎樣抓好生產管理
- 【湘少版】(三起)三年級英語下冊(全冊)配套練習
- 裝修施工投標書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