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申報表模版_第1頁
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申報表模版_第2頁
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申報表模版_第3頁
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申報表模版_第4頁
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申報表模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申報表模版.docx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檔由【秒寫】提供,獲取更多資源請搜索‘阿甘智能’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申報表合作區名稱: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填報說明1.申報單位應如實填報所附各表。如應設核心區,填報各數據以核據為準。要求文字簡潔,數據準確、詳實。填報數據將依權限對相關部門和單2.各必填欄目不得空缺,無相關情3.合作區運營管理機構是指對合作區或核心區集中運營管理的產業園區管委會、園區運營企業或公共服務機構等法人主體,基礎建設單位不可作為合作4.佐證材料包括主管部門、第三方機構出具的證明或申報主體5.財務數據應以企業該年度會計報表期末數為準,單位采用人民幣。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額、產品進出口貿易額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該年7.企業研發費用是指企業研發活動中發生的相關費用,具體按照財政部、8.未來五年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發展規劃中的發展目標依據《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暫行管理辦法》編制,要可考核,突出重點,分階段科學合理制定年9.為確保文件信息的正確采集,填1一、基本情況近三年是否發生較大及以上質量、環境污染、生產安全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2二、未來五年合作區發展規劃****合作區位于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核心區域,依托****有限公司的產業資源與技術積累,形成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方向)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合作區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毗鄰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具備完善的產業配套和數字技術支撐能力,已構建"產業孵化-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該合作區重點聚焦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數字化解決方案開發三大領域,形成"一核三翼"產業格局。核心產業載體包括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工業大數據實驗室和跨境技術轉移基地,已集聚42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其中德資及中德合資企業占比達35%。通過引進德國工業4.0標準體系,合作區建立了覆蓋智能工廠規劃、生產過程優化、工業信息安全等細分領域的技術服務體系。在跨國合作布局方面,合作區以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巴伐利亞州為重點合作區域,與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德國工業聯合會等16家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合作方向涵蓋三大領域:

1.技術標準互認:推動中德工業互聯網協議兼容性研究,已完成ISO/IEC62443工業安全標準本地化適配;

2.人才聯合培養:與亞琛工業大學等院校共建"雙元制"實訓基地,年輸送認證工程師超200名;

3.產業協同創新:搭建中德企業技術需求對接平臺,累計促成23項聯合研發項目,涉及數字孿生、預測性維護等前沿領域。合作區構建了"四位一體"支撐體系:```支撐維度核心內容基礎設施部署5G專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數據服務接入中部算力樞紐200PFlops智能算力資源標準體系融合中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與德國工業4.0標準生態配套設立中德雙語服務中心和跨境技術轉移基金```通過專業化運營機制,合作區已形成"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國際化協同"的發展模式,建立包含技術驗證平臺、知識產權共享池、跨境數據流通沙箱等特色模塊的協同創新網絡,為中外企業提供符合國際規范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服務環境。****合作區依托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方向)產業,形成了扎實的發展基礎與顯著優勢。在產業支撐方面,合作區以****有限公司為核心載體,構建了“戰略咨詢+技術研發”雙輪驅動的服務體系,累計為近2000家企業提供兩化融合、知識產權管理等標準化體系實施服務,覆蓋制造業全鏈條數字化轉型需求。技術研發板塊聚焦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自主研發的通用軟硬件產品已部署至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形成可復用的行業解決方案庫。區位與政策協同效應突出,合作區位于鄭州高新區核心地帶,疊加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政策紅利,可充分銜接河南省“十四五”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規劃。通過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通道,已建立與德國工業4.0研究院等海外機構的常態化對接機制,并成功實施中德智能制造聯合實驗室等跨境合作項目。創新生態體系日趨完善,依托企業管家平臺等公共服務載體,整合了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人才培育等專業服務資源。區內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集聚產學研合作單位12家,形成涵蓋標準制定、技術攻關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支撐能力。基礎設施方面,已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部署5G專網覆蓋率達85%,為工業設備互聯、數據協同提供硬核保障。在全面貫徹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指引下,合作區深度融入河南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及“人工智能+”行動部署,形成多維度政策落地體系。政策對接層面,依托河南省“十大戰略”中數字化轉型要求,聚焦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研發,構建“技術引進—本土化創新—國際輸出”雙向循環機制。產業協同層面,精準對接《河南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通過建設智能算力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等基礎設施,強化產業數字化底座支撐。國際合作方面,建立中德企業技術轉移中心,引入德國工業4.0標準化體系,累計推動12項國際技術標準本土化應用。通過跨境服務貿易試點,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等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實現技術成果雙向轉化率達37%。區域聯動層面,緊密銜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形成“智能制造+空港物流”產業鏈聯動,近三年帶動區域進出口額年均增長21%。在落實省級產業規劃中,重點實施“三化”融合工程:

1.產業智能化升級:開展企業智能化改造診斷服務,累計服務企業85家,推動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升至68%;

2.創新國際化協同:建立海外專家工作站3個,引進國際專利技術14項,形成跨國技術攻關聯合體;

3.服務標準化輸出:將ISO20000等國際標準與本土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融合,形成6套行業解決方案,服務范圍覆蓋德國、瑞士等9個國家。通過政策集成創新,合作區已形成“國際資源導入—本土產業升級—全球價值輸出”的良性發展閉環,成為中原地區對外開放與產業升級的關鍵載體。本階段發展規劃以構建國家級智能制造協同創新高地為核心定位,緊扣"工業互聯網+跨境融合"雙輪驅動戰略,形成"134"戰略框架體系。以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載體,依托****有限公司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積累,重點推進三大戰略布局:一是構建"云-邊-端"一體化算力基礎設施,銜接河南空港智算中心萬P級算力集群,打造工業互聯網數據中樞;二是深化中德技術標準互認體系,建立涵蓋CMMI、ISO20000等12類國際標準的本土化實施路徑;三是搭建"產學研用"四維協同平臺,形成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能力。計劃至2027年實現以下核心指標:建成跨境技術轉移中心3個,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15家,完成智能制造領域國際聯合研發項目20項,孵化專精特新企業50家,帶動區域產業數字化滲透率達65%以上,最終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制造創新樞紐。(合作區圍繞對外開放合作、創新能力、優質中小企業培育、管理服務效能等設圍繞工業互聯網領域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未來五年將重點推進以下四方面任務:

1.深化國際合作機制|建設中德產業創新聯合體,依托VOTEX集團全球資源網絡,每年遴選10家以上本土企業與慕尼黑工業4.0實驗室等海外機構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共建3個跨國技術轉移中心。

2.強化數字創新支撐|搭建工業互聯網共性技術平臺,融合區塊鏈與邊緣計算技術,開發適配中小企業的輕量化解決方案庫;實施“數據要素×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基于河南省數據資源登記平臺構建行業級可信數據空間。

3.完善企業培育體系|建立“雛鷹-瞪羚-獨角獸”梯度培育機制,重點針對裝備制造、物流供應鏈領域中小企業,提供兩化融合貫標、知識產權布局等定制化服務,五年內培育50家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

4.優化管理服務模式|整合高新區企業管家平臺資源,上線跨境合作數字服務大廳,實現政策匹配、跨境清關、國際認證等15項服務線上化;建立動態企業數據庫,通過AI算法精準推送產業供需信息,降低30%以上協作成本。(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及可考核量化的任務和工作情況,以及構建落實機制、定期為確保發展規劃有效實施,將構建“目標分解-動態評估-資源統籌”三位一體的推進機制。在任務執行層面,采取年度計劃與季度目標相結合的方式,依托專項工作組對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等12項核心指標實施臺賬管理,設立包含研發投入強度(≥5%)、技術成果轉化率(≥30%)等8類量化考核標準。建立政企協同保障機制,整合省級智能制造專項資金(年均3000萬元)、高新區配套政策(場地租金減免40%)及社會資本(計劃引入產業基金2億元),優先保障傳感器研發中心、5G+工業互聯網測試平臺等重點項目。實施雙月聯席調度制度,通過可視化管理系統實時監測18個關鍵節點進度,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年度績效審計,形成“評估-反饋-優化”閉環管理。明確責任矩陣分工,由管委會統籌產業政策銜接,龍頭企業牽頭技術攻關聯盟,專業服務機構負責國際標準對接,確保資源配置效率提升25%以上。3三、對外開放合作情況與合作區簽署相關合作協議的海外政府機構、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產合作區與海外園區或機構建立穩定務本合作區通過構建多維度國際合作框架,已與德國工業4.0創新中心、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等機構簽署戰略協議,形成三大核心合作機制:

1.技術協同創新機制:建立中德智能制造聯合實驗室,定期舉辦工業互聯網技術對接會,累計開展跨國技術轉移項目23項,轉化專利技術9項;

2.雙元制人才培養平臺:與亞琛工業大學等院校共建"雙元制"教育中心,年均培養認證工業互聯網工程師150名,形成覆蓋PLC編程、數字孿生等領域的課程體系;

3.標準化互認體系:主導編制《中德智能制造互操作白皮書》,推動CMMI五級認證與德國TüV認證雙向互認,實現16項技術標準跨境應用。合作網絡已延伸至歐盟創新集群(EEN)節點,通過云端協作平臺實現跨國研發數據實時共享,促成12家中外企業達成供應鏈協同協議。4四、創新能力情況合作區創新平臺建設情況(主要包括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制造業創新國家級創新平省級創新平臺合作區中小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速合作區中小企業國際發明專利(PCT)數量合作區在促進創新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舉措合作區通過構建多層次創新體系加速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在技術研發層面,依托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搭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集成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等技術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庫,已沉淀16類行業應用場景。產學研合作方面,聯合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等國際機構組建中德工業4.0聯合實驗室,開展智能產線柔性配置等5項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生態培育方面,建立“梯度培育+精準賦能”機制,設置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估模型,配套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首臺套保險補償等專項政策,累計孵化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