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第2課時教學設計-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1頁
42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第2課時教學設計-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2頁
42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第2課時教學設計-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3頁
42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第2課時教學設計-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七下科學§4.2土壤的結構和質地(2)教學設計課題4.2土壤的結構和質地(2)……土壤的成分單元四學科科學年級七下教材分析本課時為浙教版七下第四章第2節《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的第2課時,主要為土壤的成分,介紹土壤中的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土壤作為植物生長的搖籃,既是對前面地球結構中巖石圈及土壤等知識的延伸,也土壤結構和質地種類的基礎,更是后續繼續學習土壤與植物關系的基礎;本課時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習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土壤中存在生物,知道土壤由礦物質、水分、空氣、腐殖質等構成;知道土壤中腐殖質的主要來源與作用;科學思維:能設計實驗驗證土壤中有水、空氣、無機鹽和有機物等非生命物質,在土壤空氣分數的測定中學會使用替代法的知識方法模型。探究實踐:通過觀察和實驗驗證土壤的成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態度責任: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重點通過探究了解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難點土壤的主要組成,設計實驗:探究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教學環節教師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復習:1、土壤的形成是一個經歷了和共同作用的復雜而漫長的過程;2、影響巖石物理風化的因素有很多,、和生物活動是導致巖石發生風化的重要因素;3、化學風化是巖石在和酸等多種因素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使巖石的的過程。4、風化的巖石碎屑慢慢發育成土壤層,土壤層包括基巖、、和表層,以及等。導入: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在漫山遍野的土壤里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我們從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到,許多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安營扎寨。我們已經知道,土壤是從巖石經過程漫長的風化和侵蝕逐漸演變而來的,所以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巖石碎屑。然而植物的生長需要氧氣和營養物質,所以土壤中一定還存在其他多種物質。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探索活動:1)取適量土壤樣品放入燒杯中,倒入適量的蒸餾水,用玻璃棒攪拌,然后讓它慢慢沉淀下來。上部的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2)靜置一段時間,取上部土壤浸出液約10mL,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使水分蒸發,如圖4.27所示。觀察蒸發皿中的殘留物。視頻:土壤中含礦物質一、土壤中的無機物和生物1、土壤含有礦物質:(1)礦物質的來源:礦物質顆粒是土壤的主要組成成分;礦物質來自于巖石的化學風化所產生的的碎屑物質;這些元素往往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2)礦物質的作用:礦物質含有磷、鉀、鎂、鈣、鐵等元素,可提供除氮以外的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主要養分。2、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礦物質顆粒之間有孔隙,由氣體和水分占據。土壤中的氣體絕大部分來自大氣中的氮氣、氧氣等,小部分來自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滲入,其中含有許多溶解的礦物質。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土壤中的空氣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討論交流:1)如何用實驗證明土壤中有氣體和水?參考:證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取適量土壤裝入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觀察試管內壁是否出現水霧或水珠出現,若有,說明土壤中有水分;證明土壤有氣體的方法:取適量的干泥土塊,輕輕放入水體,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若有,則說明土壤中有氣體。2)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的濕潤體壁進行呼吸的。下雨時蚯蚓常從土壤中鉆到地面,請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參考: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而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下雨時,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被水分填充滿,這樣的土壤中缺乏氧氣,蚯蚓無法呼吸,于是從土壤中鉆出到地面呼吸。3、土壤中的生物:土壤中生存著大量的生物,除植物和蚯蚓等動物外,還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等。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通常被稱為土壤生物?;顒樱撼诵枰諝夂退葻o機物外,很多土壤生物的生存還需要有機物來提供營養。有機物能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你能根據這一原理設計實驗來檢驗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機物嗎?1)取經充分干燥的土壤,先用天平稱取50g,然后把它們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到什么現象?2)待土壤冷卻后,再用天平稱得其質量為g。從土壤的成分分析,土壤質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參考:①現象:土壤變干并產生氣味;②質量變化:質量明顯減少;③說明:減少部分是水分和有機物受熱分解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散失到空氣中了。歸納和講解:二、土壤中的有機物1、土壤中含有機物:(1)土壤中含有機物;(2)土壤中有機物的來源:土壤中的有機物來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以及人工施用的有機肥。土壤中有巖石碎屑物即礦物質顆粒,這是一般學生都知道的,通過活動首先認識到土壤中有礦物質,加熱土壤溶液獲得固體,使學生直觀認識到礦物質的確存在于土壤中,且易溶于水又不燃燒;這樣降低了學生的認識難度,又突出了重點土壤中的生物,學生也會有所了解,常識性帶過即可有機物的存在也是難點,通過實驗及現象分析才能認識到2、土壤中的腐殖質:(1)腐殖質的形成:土壤中有機物經過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質,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2)腐殖質的作用:腐殖質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養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長。三、土壤的成分:1、大量事實表明,土壤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微生物、水和空氣等組成;2、土壤中各類物質含量不同:土壤中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固體約占土壤體積的50%,其中礦物質顆粒一般約占土壤固體部分質量的95%。3、土壤中還有大量的生物,它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腐殖質是有機物經過微生物的作用變成的,這里也是難點,不必詳細說明,后續還會學習到土壤的成分是綜合概括環節課堂練習1、土壤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下列關于土壤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A.

構成土壤的物質有固體和氣體兩大類

B.

稻草還田能夠塘加士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機物C.

土壤中腐殖質越少,土壤肥力越高

D.

土壤能為植物提供水分、養料和空氣2、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通常是土壤中(

A

A.有機物的含量

B.礦物質的含量

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氣和水分的含量3、如圖,將土壤浸出液進行過濾,收集濾液,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蒸干水分,蒸發皿上會殘留下白色固體物質。這說明土壤中含有(

D)A.

水分

B.

有機質

C.

腐殖質

D.

無機鹽(例題3圖)(例題4圖)4、如圖為證明土壤中含有無機鹽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土壤浸出液進行過濾,收集濾液后,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蒸干水分,蒸發皿上會殘留白色固體物質。對該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A)A.

甲裝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灑B.

只用乙裝置還可以用來測量土壤有機物的含量C.

蒸發皿上殘留的白色固體是難溶于水的無機鹽D.

蒸發皿上殘留的白色固體一定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5、某學生用如下實驗來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剛開始時,廣口瓶A和廣口瓶B之間唯一的區別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實驗組。(2)經過一段時間后,預計可觀察到的現象是;(3)該實驗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