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日標】1.感受文言的節奏之美,背誦全文。2.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體會文言經典之作的精致,如句式的整散、句序錯落、層次的豐富和文氣的縝密等。3.感受君子對自我品性操守的堅守,體會潔身自好、崇尚獨立的人格?!菊n時】1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朗讀中初步理解文意1.讀文章,看看文章寫了點什么。不懂的字詞參看注釋或查閱字典解決。朗讀活動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部分學生朗讀片段或全文,全班齊讀課文(讀3—4遍)。2.組織交流:文章寫了什么?有沒有不懂的字詞?提醒學生對注釋中的一些字詞要特別注意。對文章大意,學生能大致講清楚即可,不必求全責備;也不強調概括的精練,這篇文章本就簡練得很。這個環節的活動重在排除閱讀障礙,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可愛者、蕃、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宜乎眾矣;三個“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隱逸者也、菊之愛。(教學過程中適當板書要點)活動二:研讀中辨體,理清主旨1.文題《愛蓮說》中“說”,大家理解嗎?視學情補充資料:①說:作者發表對某個問題的見解。②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薄凹词录蠢矶鵀橹f”。2.題目是《愛蓮說》,作者要闡述的是“愛蓮”之道。文中哪句話有高度概括“蓮”的整體形象?預設:“蓮,花之君子者也?!?板書)3.齊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作業單。(該活動有一定難度,提供作業單時每欄先填上兩處,斜體字處需要學生填寫,給學生的討論再提供一點幫助。)初一學生的概括、提煉等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思考可能會囿于表面信息,對文章內涵不能深入理解,而完成這項活動需要較高階的思維能力,所以,活動推進過程中,學生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應視情況而定,不必苛求。引導學生概括時需要注意:(1)作者的視點始終在“蓮”上,要主體突出。(2)第一層不宜概括為“外界環境對蓮的影響”,而是“蓮”這個主體如何對待不好或好的生長環境。即強調君子對自己道德操守的把持,追求獨立的人格。4.小組合作任務推進:將這七句話分為幾個層次,并概括各層的要點。要點參考:這段文字有三層意思。第一層(前兩句):寫蓮如何對待所處的生長環境(淤泥、清漣);第二層(第三到六句):寫蓮的物理性狀(結構、外形、氣味);第三層(第七句):寫蓮與外界的關系(蓮對外界的影響,蓮讓外界如何對待它)。(教學過程中適當板書要點)小組在班級交流時,引導學生思考這段話中語意的豐富、句式與語意的關聯等精妙之處。在朗讀、品鑒中引導學生體會文言經典作品的文氣。學習推進問題:在這些語句中,哪一句有綜合、統領、概括的作用?要點參考:(1)應是末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句也可以看成第一段的中心句。(2)如時間允許,還可以點一下:前兩旬是對仗,后四句是四言句式,總結句是散句,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之,也為下面的背誦打好基礎。(3)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慕君子。(板書)活動三:梳理結構。感受文氣的縝密(順序與文氣、句式與文氣、詞語與文氣)再讀課文。如有可能可以請少數學生嘗試背誦課文。2.感受文氣。作者愛蓮,與他不同的有愛菊與愛牡丹,文章前后兩段三次都寫到這個內容,最后一次的順序有變化,可否用相同的順序?可以獨立思考,或者小組討論。第一段的順序:①晉一陶淵明—菊;②李唐以來一眾人—牡丹;③李唐以來一周敦頤—蓮。第二段第1次的順序:①菊一花之隱逸者也;②牡丹一花之富貴者也;③蓮一花之君子者也。第2次的順序:①菊一陶淵明一鮮有聞;②蓮一周敦頤一同予者何人;③牡丹一眾人—宜乎眾矣。要點提示:第一段,陳述幾種對花的不同喜好是以時間為序的,緊承第一句話“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里說的是,花本身都可愛。第二段,開頭一組句子的順序(即第一次)與第一段順序一致,好的文章,前后意脈一定緊密相連,不會有跳脫、斷裂之感。第二次的順序有變化,讀者可以從多方面思考。第一,作者將“牡丹之愛”置于文末,作為收束全文的一句,彰顯作者對“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一現象的感慨;第二,陶淵明的菊之愛和周敦頤的蓮之愛,似乎都鮮有其他人的共鳴,在大類上是相同的,前后放在一起體現出作者理性的思考;第三,陶淵明的菊之愛,是隱逸者出世的態度,周敦頤和同時代的眾人都是人世的態度,同時代、同樣入世的人生態度,使得周敦頤與眾人的對比也就更加鮮明,周敦頤這樣的君子如同蓮一樣,只能采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式的潔身自好的處世態度了?;顒铀模夯仡櫯c反思1.反復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個別同學讀,個別學生嘗試背誦課文,全班齊讀(齊讀放在回顧總結活動之后布置作業前)。2.回顧這節課的學習?!靡粋€詞或一句話概括蓮花的特點?!靡痪湓捀爬ㄗ髡邜凵彽睦碛??!靡粋€詞或一句話說說《愛蓮說》這篇文章結構上的特點。3.課后作業。必做任務:誦讀課文多遍,背誦課文。選做任務:(1)課后自讀《陋室銘》,比較劉禹錫與周敦頤對人生態度的思考,哪個對你更有啟發?(2)教參對“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段話的分析如下:從“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凈植”幾句,在描寫中滲透對蓮的無限贊美之情,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致,語言精練而一氣呵成。最后一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則高度概括了蓮的氣質與品格。你認同哪些分析?哪些分析你覺得不夠清晰不夠全面?【教學反思】有機會在第六屆“‘圣陶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上執教初中一節文言文教學觀摩課,自然想進行一點嘗試。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可以說篇篇精彩,且各有特點,《愛蓮說》是一篇經典文言作品,層次清晰,語言凝練,教學目標容易在一節課中完成。另外,這篇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意蘊雋永;語言現象也較豐富,可學的內容很多。借班上課,教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多的情況下,選《愛蓮說》這類課文來教,容易兼顧不同的學習基礎。一、確定這篇文章教學內容的關鍵點:感受文氣的縝密·剛開始備課的時候,確定目標、設計活動,我還是覺得有些棘手。單覺得這篇文章好是不_備課·設計夠的,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關鍵點是學生應該學習又是能夠學習的,我一下子并不能梳理清楚。查閱不少正式發表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錄,大多數教學案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比較接近。梳理下來,主要的學習內容有:讀(或誦讀)課文,解字詞,明內容,定主旨,析手法(托物言志),也有拓展到“蓮”這一文化意象的。這些教學內容似乎是很多文言文、現代文都可以教的,《愛蓮說》獨有的特點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搜集研讀了多篇解讀文章,我得到了一些啟發,其中啟發最大的是詹丹教授的《理性之愛的展開方式——重讀周敦頤的(愛蓮說)》,設計中活動三的想法完全來自這篇文章。這節課我想通過活動二、活動三來實現教學目標:“2.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體會文言經典之作的精致,如句式的整散、句序錯落、層次的豐富和文氣的縝密等”。二、引導學生感受文氣的縝密是可以實現的目標活動二

中,學生梳理作者描寫蓮的層次,辨析這組句子的結構;活動三,學生對文言文結構之美的思考,大家的交流都很活躍,有點出乎我的預計。經典文言文的文氣體現在其章法的嚴謹、語意的綿密等方面,文氣看似抽象,卻是古人為文的要義,也是欣賞文言文的一個關鍵點。備課時,我以為三組句子順序的問題思考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實際上學生很快說出第一段是按照時代先后的順序展開,文末一次的順序是為了突出對當時社會情況的批評,等等,我原本設計的引導活動就不用展開了。課后我的思考是,這個學習任務指向清晰,文意也清晰,優秀學生對文章起承轉合的結構有較好的認知基礎,所以看似有思維容量的問題學生是有想法能說得出思考結論的。當然,陶淵明與周敦頤的同與異,學生課上一下子想不到,這也屬萬方數據正常。畢竟這涉及更高層次的抽象歸納能力,還有需要有陶淵明、周敦頤的思想主張、人生追求的相關背景知識,這節課我不想拓展文本之外其他的閱讀材料,引導之后,學生一時達不到的,我也不必著急告訴學生,也沒有生拉活扯地拖著拽著學生講出那幾句話。三、課堂實際教學中學生文言文學習難點的反思實際教學時,我始終在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感覺有點難。第一次教這個設計,學生的情況不了解,課前我詢問到的也只是這所學校的基本情況,初一這個班級學生已有的基礎和一節課他們理解文章可能達到的程度,我就只能在課堂上隨時隨地地捕捉、判斷了。上課伊始,知道有三位學生讀過這篇文章,一位同學前一天晚上上網查過文章,兩位同學小學時在興趣班上學習過。絕大多數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是“零起點”。這節課的學習難點是我課前基本預計到的,就是概括“蓮的特點”與“君子的品格”,小組合作填表格。文句本身很簡潔,要學生再概括就不容易。有的句子是描述,如“亭亭凈植”,概括出特點還不那么難;更多的句子是敘述,概括性很強,如“香遠益清”等,學生從這些概括性強的文字中再翻上一個臺階,抽象出其敘述的角度等,這就非常難了。如從“出淤泥而不染”歸納出蓮“不會被污濁的環境浸染同化”的特點,從“濯清漣而不妖”歸納出蓮“不會因環境的美好而不自持”。初一的學生更擅長通過聯想、想象把概括性的內容展開情境的描述。我在設計這個表格時,雖然也是反復斟酌,甚至想到先填上兩句的概括等辦法,實際在小組討論時,我巡視下來,發現學生還是比我設想的要想得慢概括得困難。小組討論將近五分鐘時,我提前結束了討論,帶著全班同學一起完成了表格。這是這節課我根據學情做出最大的一次調整,感覺這個環節的學習效果沒有達成期待中的目標。另外是學生的背誦問題。這節課朗讀了很多遍,開始有3位學生站起來讀,接著是齊讀;每一個環節都有多次朗讀,一節課共朗讀了20幾遍。下課前,我請學生試著背誦,很少有學生自信地舉手示意自己能背誦。我請小學時跟著興趣班老師仔細學過的男生嘗試,他當然能比較流暢地背出來;再請其他人嘗試,總體上背誦情況不理想。思考下來,我估計一是開始上課時我沒有給出這項任務,強調課上要背出這篇文章,雖然我講了文章不到150個字,學生要背誦的任務意識不強。還有就是這節課學生課前沒有教材,文章也是上課了才臨時印發給學生的,學生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節“臨時性”的課,對背誦這樣的文言文學習基本任務就不敏感。此外,每個學生自由朗讀的次數比較少,單個學生為其他同學朗讀比較多,齊讀也偏多。這樣看來,熟讀成誦,還是要看每位同學個體是不是“熟讀”了,“熟聽”與“有口無心”的“齊讀”(與學生自由地自主朗讀相比,齊讀關注點更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