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平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模擬試卷二_第1頁
2024年南平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模擬試卷二_第2頁
2024年南平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模擬試卷二_第3頁
2024年南平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模擬試卷二_第4頁
2024年南平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模擬試卷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平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模擬試題二(完卷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一、積累與運用:(20分)1.古詩文默寫:(12分)(1)所謂伊人,。(《詩經?蒹葭》)(2),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的《已亥雜詩》)(3)國破山河在,。(杜甫《春望》)(4)巴山楚水凄涼地,。(劉禹錫《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5)君問歸期未有期,。(李商隱《夜雨寄北》)(6),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7)八百裏分麾下炙,,!(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8),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9)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論語?為政》)(10)《岳陽樓記》中體現范仲淹曠達胸襟的句子是:“,。”2.下列文學常識說法對的的一項是()(2分)A.《陳涉世家》、《曹劌論戰》分別選自《史記》、《左傳》,都是編年體史書。B.《馬說》的意思是馬的自述,“說”是動詞“說話”的意思。C.《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是我國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D.《假如生活欺騙你》是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的作品。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規定作答。(6分)每個季節,霞浦的灘頭都會展現出與眾不一樣的甲(A風流B風韻):風光旖旎的海濱沙灘、潮起潮落的海上人家、曰出曰落的霞光束影,構成了一幅幅友好①(AxiéBjiē)漂亮的畫卷;整個海岸線在光影中變幻著豐富的色彩與優美的韻律,渾然天成地造就了大自然的涂鴉大作。這種壯觀的海景極具視覺沖擊力,令人乙(A感受B感應)到大自然無窮無盡的②mèi(A魅B袂)力。這裏是理想的攝影地,讓眾多無數的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1)為文中①處加點字選擇對的的讀音,根據②拼音選擇對的的中文,只填序號。(2分)①處②處(2)從文中甲乙處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填入橫線,只填序號。(2分)甲乙(3)文中畫線句有一處語病,請將修改後的句子寫在橫線上。(2分)原句:這裏是理想的攝影地,讓眾多無數的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修改句:。二、閱讀:(70分)(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畢4-5題。(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4.對這首詩有關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對的的一項是()(3分)A.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詩人抒寫惜別之情,勸慰友人只要存在著誠摯的友誼,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B.這首詩既體現了詩人的豁達情懷,也包括詩人黯然銷魂的感傷情調。C.首聯中的“望”字是詩人的想象,意思是從蜀州可以于風煙彌漫中望到五津。D.尾聯“無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已情懷的吐露。5.簡述你對“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兩句詩中蘊含哲理的理解。(2分)(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畢6~9題。(16分)【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仟裏,百二拾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慰問、吊唁)。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謙虛的說法,意為擔任楚國的宰相),人盡來賀,子獨後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患禍隱伏在那裏)。”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已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選自《賈誼集(節選)》)6.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4分)(1)臣之妻私臣()(2)今齊地方仟裏()(3)孫叔敖為楚令尹()(4)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也()7.下列句子停止對的的一項是()(3分)A.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C.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D.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1)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2)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9.鄒忌向齊王、“老父”向孫叔敖進言分別用了什么措施?在與人交往中,你更欣賞哪一種?請說說理由。(5分)(三)閱讀下面文章,回答10~14題。(21分)豌豆花拾二歲的時候,我被母親從鄉下接到了都市。我內向而封閉,總是趴在窗口,默默地望著墻角的豌豆苗爬上青青的竹架。一群剛下課的女孩們嘰嘰喳喳地像雀兒同樣從我的窗前走過,我懂得她們都是舞蹈班上的,對面的樓裏總傳來好聽的音樂。旁邊尚有一種樂器愛好班,總有幾種背著手風琴的男孩,每次他們走過我的窗前,我就會認為他們在看著我,我就會很快地羞澀地躲到了窗後。心事像豌豆苗細細的須子,蜿蜒而細密。我從不會體現自已的情感,包括那個羞澀的秘密。晚上,我聽見母親和父親低聲商議著要把我送到舞蹈班。“太內向了,連話都不和他人說,讓她去跳舞,或許可以變得好一點。”幾天後,母親果真牽著我的手把我送到舞蹈班上。女孩們都在裏面伴隨音樂翩翩起舞,她們的動作優美,舞步流暢,像一朵朵旋轉的花朵。教我舞蹈的是一種老太太,滿頭銀發,我驚訝地望著她,她微笑著說:“人并不會因年齡大而無法跳舞,卻因不再跳舞而年老。”我總是笨手笨腳,低著頭,緊張得連手都無法伸直。我幾乎要哭出來。老太太讓我一種人去角落裏旋轉,直到她叫我停下為止。“不要在意自已跳得好不好,只要跳起來就行。別把跳舞太當回事,它就像你的脈搏、心跳、呼吸,體現出快樂、喜悅、悲傷的情緒。”她對我說。我聽話地轉著圈,不停地旋轉……旋轉……直到最終漸漸地舞動起了胳膊、舞動起了腳。五月的微風中夾雜著淡淡的清香,一定是豌豆花開了,在晚風中搖曳。我驀地發現窗外仿佛有目光一直在注視著我,我扭過頭,看到了那幾種總是背著手風琴從我窗前走過的男孩們。是的,他們在看著我們。興許他們早就下課了。我仍然旁若無人地轉著圈,盡管動作仍舊拙笨,但我終于可以坦然地面對自已。在我成長的初期,生活的種種都令我不知所措,而舞蹈讓我打開了自已。我不停地旋轉,旋轉……像一朵晚開的豌豆花。并不起眼的豌豆苗,開出來的花本來竟可以這樣美——你也許并不杰出,但不要灰心,經歷成長的蛻變,總有一天,你也會像豌豆苗同樣,你也會像豌豆苗同樣,綻放屬于你自已的漂亮。(選自《小朋友文學》,有改動)10.文中小女孩成長路上,有哪些性格或情感上的變化?請用文中詞語進行概括。(3分)①→②→③11.請從景物描寫的角度,簡要品味文章畫橫線的句子。(4分)12.縱觀全文,“豌豆花”在全文內容與構造上起到了哪些作用?(4分)13.根據規定,賞析下面詞句(6分)(1)在我成長的初期,生活的種種都令我不知所措,而舞蹈讓我打開了自已。我不停地旋轉,旋轉……像一朵晚開的豌豆花。(從詞語運用角度)(2)我聽話地轉著圈,不停地旋轉……旋轉……直到最終漸漸地舞動起了胳膊、舞動起了腳。(從描寫角度)14.讀了這篇文章後,有人覺得最終一段顯得多出,說說你的見解。(4分)(四)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15~18題。(13分)“母子連心”被科學證明①每當人們聽到那首《兒行仟裏》的歌,就不禁會為母親對子女的深愛所打動:衣裳再添幾件,飯菜多吃幾口/出門在外沒有媽熬的小米粥/一會兒看看臉,一會兒摸摸手/一會兒又把叮囑的話裝進兒的頭/如今要到了離開家的時候/才理解兒行仟裏母擔憂……②這種母親牽掛子女的現象為何會存在,科學家近來對此進行了揭秘。③科學家認為,之因此會存在“兒行仟裏母擔憂”的普遍現象,重要的內在原因是“母子連心”。而母子連心并不是簡樸的文學比方,也不是單純母愛的體現和延伸,而是客觀的生理和心理現象。④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可以和他們的母親實現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員讓40對母嬰面對面相處,并在每個人的心臟部位配置了可以檢測心跳的電極。成果發現,伴隨母親充斥愛意的面容或是歡樂的笑聲的出現,母親與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調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學家還發現,父母與嬰兒還可以通過眼睛實現“母子連心”。研究證明,父母充斥感情的眼睛,對嬰兒構成一種強有力的有益刺激,導致嬰兒腦內一種激素的濃度上升,使他產生愉悅幸福的感覺,并且嬰兒與父母這種眼神的接觸,會對嬰兒未來社交能力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⑤而更意味深長的是,“母子連心”現象還不僅僅局限于父母與嬰兒之間,成年人與父母之間也照樣存在。例如,我國古代典籍《二拾四孝》上記載了這樣一段逸聞:一次,曾參在山中砍柴,家裏有客人來到,其母不懂得該怎么辦,期望兒子早點回來,但曾參還是沒有回來。于是她就咬自已的指頭,曾參忽然心痛,就立即背柴歸家問詢緣由。母說:“有客人忽然來到,我咬指頭讓你感悟。”英國生物化學家羅伯特·謝爾德雷克認為,意識也有自已的酶場,并也許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親緣等感情聯絡的人捕捉到的也許性更大。由此看來,“母子連心”是非常客觀的心理和生理現象,也正由于這種現象的存在,才產生了“兒行仟裏母擔憂”的連帶效應。

⑥既然母子連心是真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母子連心呢?近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種研究團體的一種新發現,為解開這個謎團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這個團體發現,女性大腦中常常會發現一種非常特殊的細胞——微嵌合細胞,靠近2/3的女性被發目前她們的大腦中的多種區域,存在她們所育男性胎兒的DNA,并且擁有的時間持續很長,由于擁有者中年齡最大的是94歲。這種現象闡明胎兒的細胞進入了母親的大腦。⑦那為何母親大腦會闖入自已孩子的細胞,并在大腦中形成微嵌合細胞呢?科學家認為,最大的也許是發生在母親懷孕期間,胎兒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親體內。⑧當然,目前這僅僅是一種猜測。過去的研究表明,老年癡呆癥在多子女的女性中比無子女的女性愈加普遍。這或許意味著子女帶給母親的細胞,會對母親產生不利的影響。當然這只是猜測,離定論還尚早。但不管怎樣,這種現象足以闡明母子的互相關聯,在大腦裏有“根基”。(選自《大科技》,有刪改)15.下列內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均有“母子連心”的現象,無論成年人還是嬰兒。B.父母充斥感情的眼睛,對嬰兒構成一種強有力的有益刺激,導致嬰兒腦內一種激素的濃度上升,使他產生愉悅幸福的感覺。C.無子女的女性要比多子女的女性患老年癡呆癥的頻率低。D.女性大腦中常常會發現一種非常特殊的細胞——微嵌合細胞,在她們的大腦中的多種區域,存在她們所育男性胎兒的DNA,并且擁有的時間持續很長。16.理清選文思緒,從文中找出兩句話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4分)(1)這種母親牽掛子女的現象為何會存在,科學家近來對此進行了揭秘。(2)(3)17.第②段中“科學家近來對此進行了揭秘”這一句中的“揭秘”詳細內容是什么?(3分)18.第8段畫線句體現了闡明文的語言精確嚴密,請你加以闡明。(3分) (五)閱讀下面的一組文本,完畢19~22題。(10分)【材料一】讀什么書,取決于為何讀。人之因此讀書,無非有三種目的。一是為了實際的用途,例如,由于職業的需要而讀專業書籍,由于平常生活的需要而讀實用知識。二是為了消遣,用讀書來消磨時光,可供選擇的有多種無用而有趣的讀物。三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和享有,假如是出于這個目的,我覺得讀人文經典是最佳選擇。人類歷史上產生了那樣某些著作,它們直接關注和思索人類精神生活的重大問題,因而是人文性質的,同步其影響得到了世代的公認,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因而又是經典性質的。我們把這些著作稱作人文經典。在人類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經典構成了一種偉大的老式,任何一種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都無法忽視其存在。認真地說,并不是隨便讀點什么都能算是閱讀的。譬如說,我不認為背功課或者讀時尚雜志是閱讀。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種人的靈魂在一種借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裏的漫游,是在這漫游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什么樣的書最適合于這樣的精神漫游呢?當然是經典,只要翻開它們,便會發現裏面藏著一種個既獨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節選自周國平《經典和我們》【材料二】 我國18―70周歲國民在老式紙媒和電媒上的人均分派時間表讀書時間讀報時間看電視時間15.38分18.91分98.85分中美兩國國民閱讀調查表調查項目中國美國公共圖書館數量3076個8951個人均擁有圖書館數量個/44萬人個/1.3萬人人均擁有圖書館藏書量0.58本50本公民擁有圖書證比例7%62%人均年閱讀量4.39本7本圖書暢銷類型教輔、養生、食譜、營銷等小說、科技等【材料三】一份調查匯報:受訪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階層的男子,最終有15人成為大學專家,15人仍在工人階層。在挑選這30人的時候,研究人員確認他們出身于相似的社會環境,并且家庭創傷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離婚等)。15位專家中,有12位有父母給他們讀書或講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這種經歷。15位專家中,有14人小時候家中有諸多圖書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書。15位專家中,13人的母親與12人的父親常常閱讀書報雜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親與4人的父親常常閱讀。15位專家小時候都受到大人在閱讀上的鼓勵,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勵。其中,專家組二號受訪者,他是一名社會學學者,7歲時母親去世,被送進孤兒院,一直到17歲自立成人。他在進入孤兒院時備受煎熬,他“不懂得孤兒會發生什么事”。8歲時,這位受訪者在孤兒院圖書館發現了霍雷肖﹒阿爾杰①的系列故事書。這個發現對他影響深遠,由于它忽然間理解到,盡管在孤兒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運,發明人生。霍雷肖﹒阿爾杰的書讓他看到“一種掌握自已命運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選擇自已的人生。注釋:①霍雷肖﹒阿爾杰(1832——1899),美國小朋友文學作家,共創作了100多部作品。他專門撰寫貧困男孩發奮圖強最終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襤褸的迪克》。——節選自吉姆﹒崔利斯《朗誦手冊》【材料四】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將觀看電視的人大腦神經與測試儀器連在一起,得出結論:電視重要是在和我們的身體而不是心智對話。詳細來說,人類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鐘才能為復雜的刺激提供合適感覺閉合,而電視拒絕給我們這半秒鐘。媒體研究專家盧格曼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認為,書籍是與我們左腦交流,電視使我們頭腦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對于習慣電視畫面的孩子來說,閱讀印刷媒體是痛苦的,幾乎令人無法忍受,它無法適應我們目光跳動的習慣。——節選自許知遠《電子時代的閱讀》

19.根據【材料一】,周國平將閱讀定義為:

。(2分)20.你從【材料三】中得出哪些結論?(2分)

21.閱讀上述材料,下面說法不對的的一項是()(3分)A.閱讀多種無用而有趣的讀物是為了消遣,在時光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