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9:生態系統相關的問題
一'單選題
1.“勝哥”與弟弟去西溪濕地游玩時看到了朱鶻,如圖所示。朱鶻是鵬形目鶻科朱鶻屬的鳥類
動物。因成鳥的臉部呈朱紅色,雙翅展開飛行時,翅膀后部和尾羽下側也呈朱紅色,耀眼而美麗,
故名。那么西溪濕地內的所有朱鶻屬于一個()
c.生態系統D.生物圈
2.切葉蟻生活的地下蟻穴中往往有幾百個蘑菇培養室,它們能把樹葉采回來切成碎末,拌上自
己的糞便,做成蘑菇培養基,長出來的蘑菇菌絲折斷處流出的液體凝固后作為食物。切葉蟻發育
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幾個階段。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蘑菇屬于生產者
B.切葉蟻和蘑菇相互影響,互助互利
C.蝗蟲發育的幾個階段和切葉蟻相同
D.地下蟻穴中的所有切葉蟻構成一個群落
3.小科通過學習了生產系統的相關課程后,明白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請你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
B.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C.生物圈包括大氣圈、水圈、巖石圈
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它是有一定限度的
4.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2022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下列不屬于濕地生態系統的特點的是()
A.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B.沼澤是最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
C.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
D.濕地是在多水和過濕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
5.2023年6月5日是世界第51個環境日。中國的環境日在山東濟南舉辦,主題是“建設人與自
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健康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下列做法不行
令這一主題的是()
A.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
B.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快餐盒防止病毒感染
C.加強立法和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
D.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是在毀滅支持人類生命存續的系統根基
6.小科通”學習了生態系統的課程后,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人類
是生態系統中的成員,那么人類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產者B.分解者
C.消費者D.生產者和消費者
7.如圖,a、b、c與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可組成一條食物鏈的三種生物相對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若a是生產者,則c是分解者
B.這條食物鏈可以寫成a-b-c
C.若b滅絕,則c的數量先上升后下降
D.b和c的能量總和等于a的能量
8.如圖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熱能
注:--代表物質循環一一代表能量流動
A.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過程
B.圖中生產者一消費者一分解者構成一條食物鏈
C.不需要無機環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環
D.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減少的
二、填空題
9.如圖甲所示為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示意圖,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被基質、微生物
和植物等凈化后流入上行池,上行池中可以養殖魚、蝦,從而獲取經濟效益。如圖乙所示為該人
工濕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簡圖,其中A、B、C和D表示生物成分。回答問題:
進水口(污水)濕地植物
斗”智流假立出水口
基質--
下行池—基質
?|==
甲乙
(1)如圖甲所示,根據污水中成分含量的變化,從進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別種植不
同的濕地植物,這體現了群落的(填“垂直”或“水平”)結構。
(2)如圖乙所示,寫出該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用字母和箭頭表示),其
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濕地生態系統雖可凈化污水,但對污水排放量還是要加以控制,原因
是0
10.環保部門向遭受嚴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部等沉水植物和螺獅等底棲動物來修復該生
態系統。如圖1為該生態系統修復后的食物網,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在該食物網中,屬于一級消費者生物有o
(2)此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3)圖2表示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全過程,圖1中所有生物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還缺少的成分是圖2中的(填甲乙丙丁)。
(4)修復后的湖泊,水體自凈能力大大下降。從生態系統的結構及生態平衡的知識分析,其
本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微藻是一類體型微小,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總稱。如圖是以微藻為核心的某生態系
統模型。請回答:
(1)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草原生態系統,圖中沒有畫出的生物成分是=
(2)該模型中“微藻一蝦幼體T蝦一人”不能算作一條食物鏈,理由
是o
(3)若人類大量捕撈牡蠣,則該生態系統中蝦的數量將。
(4)如圖所示,請寫出一條人為二級消費者的食物
鏈o
12.五一假期,“勝哥”去金滿湖公園游玩。金滿湖是省級濕地公園,位于金義都市新區,屬于
城中型城市社區人工濕地公園。公園范圍以金滿湖為中心,結合周圍水陸交界區綠地,規劃總面
積117.96公頃,其中規劃濕地面積76.34公頃,濕地率64.72%。
(1)金滿湖公園生態系統中有繡球花、白鷺、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屬于生產者的是o
(2)公園內不同位置生長著粉紅色、藍色的繡球花(如圖)。
“勝哥”為探究繡球花花色是否與土壤的酸堿性有關,他開展如下活動:
①取粉紅色繡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測得其pH為8。則該土壤的酸堿性為性。
②用檸檬酸和石灰水調節土壤酸堿性來改變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0.8%的檸
檬酸溶液,需檸檬酸克。
13.如圖所示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來湍急的流水變得平緩,蜿蜒不平的河道變得平坦,
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壩所替代。結果飛濺的水花大大減少,石縫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
種類和數量明顯削減。
(1)從溪流生態系統的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屬于成分。按生態系統中的功能與
特征分,溪流中的魚類屬于。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體自凈能力大大下降。從生態系統的結構及生態平衡的知識分析,
其本質原因是。
三'實驗探究題
14.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制作果酒的歷史源遠流長,葡萄酒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果酒.圖甲是葡
萄酒釀制流程圖,圖乙為容器中的不同培養階段發酵液中糖類物質和酒精濃度的變化曲線圖.
3.加工和?稗施
離開來
4R*冷?
6將海?
鐵人Ml.Jta升發X.
產生E
5.將3發升JT精和
存在Ml內改善陣遹
?P乙
(1)優質葡萄酒的釀制需要品質優良的葡萄,農業上往往通過(選填“有性”或“無
性”)生殖來保持葡萄的優良性狀.
(2)將圖中第3步補充完整_________.
(3)葡萄酒釀制過程中往往需添加適量的S02進行抑菌和抗氧化,發生反應如下:
SO2+H2O=H2SO3;葡萄酒釀制過程中用到的器材都需徹底消毒滅菌,原因是器材上原本存在的微
生物可能會影響發酵效果.
請根據圖乙解釋酒精濃度從T開始升高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題
15.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減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
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馬鈴薯淀粉為原料經過加工制成。該類吸管用后經處理粉碎后撒入池
塘,作為肥料,如圖為某池塘生態系統。
(1)該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
(2)寫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損失最多的一條食物鏈;
(3)該池塘生態系統比海洋生態系統更易受到毀滅性的破壞,說明生態系統的成分越簡單,
就越弱;
(4)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富集若該生態系統被農藥污染,
且該農藥在生物體內無法分解,則體內含農藥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16.揭示生物之間食物關系的文字早在西漢時期劉向的《說苑》一文中出現:園中有樹,其上有
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
頸欲啄螳螂
(1)劉向的《說苑》中提到的“園”,可以看成是一個(選填“種群”或“群落
或“生態系統”),文中提到的蟬屬于生態系統的哪種成分。
(2)文中提到的一條完整的食物鏈是―-
A.園一樹一蟬一螳螂一黃雀B.樹一蟬一黃雀一螳螂
C.樹一蟬一螳螂一黃雀D.蟬一螳螂一黃雀
17.“稻田養魚”是一種較好的農業生態模式,實驗小組分別在養魚稻田和未養魚稻田對土壤有機
質的含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稻的螟蟲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紋病株發病率進行了測定并統計,
實驗數據如圖所示:
養魚稻田與未養魚稻田實險數據比對表
分析以上實驗信息并回答:
(1)請寫出一條食物鏈,解釋養魚稻田的螟蟲株危害率降低的原
因O
(2)請說說水中溶解氧含量養魚稻田比未養魚稻田增加后有何好
處?o
(3)關于養魚稻田生態系統說法正確的是o
A.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蟲和魚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
B.養魚稻田的營養結構比未養魚稻田復雜,因此具有較強的自動調節能力
C.水稻枯紋病的病原體是水稻條紋葉枯病毒,該病毒更適應于養魚稻田的生態環境
18.圖甲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模式圖,A、B、C、D表示生態系統的成分,①、②為特定的
生理活動過程;圖乙表示的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甲中生理過程①是指,;
(2)寫出圖乙中貓頭鷹獲取能量最多的一條食物鏈;
(3)圖甲中的,(填字母)所代表的生態系統成分在圖乙中未畫出;
(4)草原中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
19.建立國家公園是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某國家公園發現的新物種有百山祖
角蟾、鳳陽巨基葉蜂、白斑尾柳鶯等。
(1)百山祖角蟾幼體在水中用鰥呼吸,成體生活在陸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它屬于脊椎
動物中的O
(2)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白斑尾柳鶯屬于。
(3)公園里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了一個。
(4)白斑尾柳鶯以鳳陽巨基葉蜂幼蟲等為食,鳳陽巨基葉蜂幼蟲又以植物的嫩葉等為食,據
此寫出該食物鏈
20.“勝哥”受弟弟邀請去杭州西湖公園游玩,公園里有鴛鴦。工作人員為鴛鴦戴上能辨識身份
的腳環和GPS衛星跟蹤儀,以便實時掌握鴛鴦在公園水域的活動規律。
甲圖
(1)甲圖中的雄鴛鴦羽毛鮮艷,極易辨認,這種性狀是由決定的;
(2)乙圖表示青蛙與鴛鴦的特征關系,陰影部分表示(填字母);
A.卵生B.體溫恒定C.體內受精D.有脊椎骨
(3)杭州市西溪濕地公園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作是一個(選填“種群”或“群落”);
(4)公園經過適度開發和建設,仍然具有生態系統正常功能,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能力。
21.畢業于寧波大學的“勝哥”到寧波看望恩師陳計先生,素有國際不等式王子之稱的陳老師很
開心。兩人共敘師生情誼后一起去寧波野生動物園游玩。寧波野生動物園有三大“國寶”-大熊貓、
川金絲猴、金毛羚牛",其中,大熊貓展區放眼全國動物園中可以說數一數二。
(1)寧波野生動物園的所有生物構成一個。
(2)寧波建立野生動物園,為珍稀動物提供了棲息地,這種保護屬于(填序號)
①生態旅游②遷地保護③就地保護④法制管理
22.“勝哥”在班里開展了“制作生態瓶”的項目化學習活動。小科同學
在一玻璃瓶內裝入一定量的水后,放入若干株健壯的水草、10顆健康
的活螺蛔和5條小金魚及其他一些水生動物,再放入少量砂石以及裝
飾物等,進行密封處理后,放在光線良好的地方,進行觀察記錄。
(1)該生態瓶構成一個(選填“種群”、“群落”或"生
態系統”)。
(2)該生態瓶密封后,除陽光、熱能外,任何物質都無法進入,瓶內這些動植物維持生存所
必須的物質是怎樣獲得的?
(3)需要對制作的“生態瓶”進行評價,請你擬定一條你認為最重要的指
標:。
23.2022年北京冬奧會兌現了“綠色辦奧”承諾,成為迄今為止首個“碳中和”冬奧會,科技與創
新在這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新技術: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實現CO2循環利用和碳排
放幾乎為零。其技術原理簡化為圖甲所示,其中壓縮機壓縮CO2氣體示意如圖乙所示。CO2氣體
經壓縮機時,壓縮機對其做功,CO2氣體的內能增大;經冷凝器后變成液態CO2,此過程為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和吸放熱情況);經膨脹閥和蒸發器后再次變成CO2氣體,CO2分子間的間
隙變大。
(2)新材料:利用農作物秸稈經過原料檢測、聚乳酸生產加工,制成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
盒,供北京冬奧會選手使用。這些餐盒可還田變為肥料,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環境污染,
“餐盒變肥料”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農田生態系統里的(填寫生態系統的成分)。
24.2022年12月,”中國山水工程”人洗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該工程成行
了中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強調了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組
調查了校園勞動實踐基地生態系統,畫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關系圖及某些生物相對數量
大致關系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相
和
數
量n
甲乙丙丁生物名稱
圖2
(1)圖1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1中A是生態系統中的;
(3)圖2表示的是圖1中的A、蜘蛛蟾蛛和蝗蟲這四種生物之間的相對數量,那么圖2中表
示蝗蟲的是(選填"甲”“乙”“丙”或丁”);
(4)如果此食物網中蝗蟲的數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蟲鳥等一些生物的數量也將隨之增加,
一段時間后所有生物的數量又會趨于相對穩定,這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
的。
25.圖甲表示某農田生態系統,圖乙表示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甲乙
(1)小麥屬于生態系統什么成分
(2)請根據圖甲寫出一條含有蛙的食物鏈o
(3)圖乙中A,B,C代表生態系統的不同成分,圖甲中的蛙對應圖乙中的成分是(填
字母)。
(4)結合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說明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措施
26.共享汽車為純電動新能源車,它的廢氣排放幾乎為零,而燃油汽車的廢氣中PM2.5含量比較
高。小科一家打算租用該款電動共享汽車去自駕游。回答下列問題:
(1)PM2.5是指直徑小于等于2.5的顆粒物。(選填“厘米”、“微米”、“納米”)
(2)由于燃油汽車等常規能源的過度使用,加劇溫室效應,破壞了生態環境,說明生態系統
的能力是有限的。
(3)電動共享汽車行駛時,通過鋰電池供電,驅動電機轉動,其中涉及的能量轉化
是:O
(4)小科自駕游到了一個古村落,發現村落中有許多高大的銀杏樹,枝頭掛著許多“白果”,
銀杏的白果是由發育而來的。
27.邛海濕地是西昌市的主要飲水源和許多動植物的家園。邛海國家濕地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
據統計有101種浮游藻類、366種維管植物、93種鳥類、20種魚類、9種兩棲動物、91種昆蟲.12
種爬行動物等,這反映了生物多樣性中的多樣性。2022年2月,大雪后邛海中束絲
藻暴發,一周多之后,隨著氣溫逐步升高,束絲藻與湖泊里的其他藻類如藍藻類、硅蕖類等生物
恢復了往日的狀態,邛海的水又恢復了往日的清澈,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這反映了邛海濕地具
有一定的能力o
28.如圖是“勝哥”畫的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甲
乙-------------------分解者
(1)圖中甲代表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o
(2)圖中碳元素主要通過作用變成有機物。(填序號)
(3)若在一定時間內,該生態系統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值為a,消費者所獲得的能量值
為b,全部分解者所獲得的能量值為c,則a、b、c之間的關系是。
A.a=b+cB.a<b+cC.a>b+cD.c=a+b
(4)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能力是o
29.加拿大一枝黃花是我國重點管理的外來入侵物種。調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況,發現各地均有
較多生長。興趣小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相關資料:
①多年生植物,終年常綠,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達到3米,能在貧瘠的土壤生長。
②每棵植株大約能產生2萬顆細小種子,易隨風擴散;能利用根或莖快速繁殖。
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長發育的物質,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并已造成多種野生植物滅絕。
(1)臺州市內所有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總和屬于(選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
(2)閱讀上述資料,結合相關知識,分析加拿大一枝黃花對本地生態造成巨大威脅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種組成;生物圈的定義及范圍;生態系統的成分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區別。
1、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
2、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3、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境之間,
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統一整體。
【解答】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叫做種群。西溪濕地內的所有朱鶻屬于一個
種群。故選A。
2.【答案】B
【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群落的物種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
之間的食物聯系
【解析】【分析】我們把某一區域中同種生物的總和稱為種群;某一區域中,所有生物的總和叫
做群落;完全變態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是經
過卵一幼蟲/若蟲一成蟲一三個時期。
【解答】A.蘑菇是真菌,屬于分解者,A錯誤;
B.切葉蟻和蘑菇相互影響,互助互利,B正確;
C.蝗蟲發育的階段是受精卵一幼蟲一成蟲;切葉蟻的發育階段是卵、幼蟲、蛹、成蟲幾個階段,
他們是不相同的,C錯誤;
D.地下蟻穴中的所有切葉蟻構成一個種群,D錯誤;
故答案為:B
3.【答案】C
【知識點】生物圈的定義及范圍;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影響
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并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
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
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地,它衍生出環境生態災害。生物圈是
地球上凡是出現并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
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圈的底部、
水圈大部、巖石圈表面。
【解答】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A正確;
B.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B正確;
C.生物圈的簡介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統的統合整體,是地球的一個外層圈,其范圍大
約為海平面上下垂直約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過程變化和轉變的空氣、陸
地、巖石圈和水。從地質學的廣義角度上來看生物圈是結合所有生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全
球性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與巖石圈、水圈和空氣的相互作用。c錯誤;
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它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確;
故答案為:C
4.【答案】C
【知識點】生物圈的定義及范圍;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
【解析】【分析】生物圈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如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
系統、森林生態同、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解答】A.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正確;
B.沼澤是最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正確;
C.森林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C錯誤;
D.濕地是在多水和過濕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正確;
故答案為:C.
5.【答案】B
【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
【解析】【分析】“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主旨是要保護環境和生物,保護生態系統的
多樣性。
【解答】A.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可以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故A正
確;
B.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快餐盒,會導致地球上植物減少以及白色污染,故B錯誤;
C.加強立法和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故C
正確;
D.生物多樣性椒人類生存胡基礎,所以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是在毀滅支持人類生命存續的系統
根基,故D正確。
故選B。
6.【答案】C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
【解析】【分析】生產者是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
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消費者是指直接或間接利用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為食物和能量來源的生物,主要指動物,
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類等
分解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
性動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釋放到環境中,供生產者
再一次利用。
【解答】人類需要攝入現有的有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因此是消費者,故C正確,A、B、
D錯誤
故答案為:A
7.【答案】C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
【解析】【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
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一次級消費者…注意
起始點是生產者;
(2)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
(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由于這種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
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這種能力就越強,但這個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
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被破壞,很難恢復;
(4)在食物鏈中能量傳遞會發生損耗。
【解答】
A.據圖可知:a是生產者,b和c都是消費者,故A錯誤;
B.從圖中可以看出數量從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四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a—c-b,故B
錯誤;
C.若b滅絕,c由于天敵減少而數量迅速增加,隨著c的增加,a的數量又減少,所以導致c因
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故C正確;
D.在食物鏈中能量傳遞會發生損耗,b和c的能量總和小于a的能量,故D錯誤。
故答案為:Co
8.【答案】D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物質循環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流動是物質循環的動力;
生物圈中的碳循環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參與下經光合作用轉化為
葡萄糖并釋放出氧氣,有機體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經食物鏈傳遞,
又成為動物和細菌等其他生物體的一部分。
【解答】A.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A錯誤
B.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B錯誤
C.碳循環需要將二氧化碳和水分轉換成有機物,因此需要無機環境,C錯誤
D.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食物鏈越高,獲得的能量越少,故是逐級減
少的,D正確
故答案為:D
9.【答案】(1)水平
(2)A-D—C;單向流動,逐級減少
(3)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知識點】群落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
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植物垂直方向上表現出的分層性)和水平結構
(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線明暗、地形起伏、濕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段上分布著不同的生
物種群);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能量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生態系統具
有自動調節能力,一旦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很難恢復;
【解答】(1)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植物垂直方向上表現出的分層性)和水平結構(水
平方向上由于光線明暗、地形起伏、濕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段上分布著不同的生物種
群),如圖甲所示,根據污水中成分含量的變化,從進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別種植不
同的濕地植物,這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2)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所以寫出該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A—D-C;能量流
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3)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很難恢復,所以
人工濕地生態系統雖可凈化污水,但對污水排放量還是要加以控制;
故答案為:(1)水平(2)A-D-C;單向流動,逐級減少(3)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
的
10.【答案】(1)螺蜿、草魚、羅非魚
(2)野鴨
(3)丁、丙
(4)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簡單,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降低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
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一一級消費者一二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3)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與生態系統的結構復雜程度有關。
(4)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
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
(1)一級消費者是吃生產者的,在圖中生產者是苦草、黑藻等植物,屬于一級消費者生物的是
螺蛔、草魚、羅非魚;
(2)此食物網中,有5條食物鏈,分別是①苦草、黑藻等植物一草魚一野鴨,②苦草、黑藻
等植物一螺蛔一野鴨,③苦草、黑藻等植物一螺獅一草魚一野鴨,④苦草、黑藻等植物—螺獅
一羅非魚一野鴨,⑤苦草、黑藻等植物一羅非魚一野鴨;生物富集現象可以得知,體內有毒物
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應為最高級消費者,即野鴨;
(3)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圖2中,甲是生產者,
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成分,故圖1中所有生物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還缺少的成分是圖2中的丁、丙;
(4)修復后的湖泊,生物種類減少,營養結構變簡單,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變低,水體自凈
能力大大下降。
故答案為:(1)螺蛔、草魚、羅非魚;(2)野鴨;(3)丁、丙;(4)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
(食物鏈和食物網)簡單,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降低。
11.【答案】(1)分解者
(2)蝦幼體和蝦之間沒有食物關系
(3)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
(4)微藻一牡蠣一人(微藻一蝦一人)。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其
中生產者為主要成分。食物鏈,又稱“營養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
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一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食物鏈是生物相互制約、相
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絡關系,食物鏈中不同環節的生物數量相對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和生態
系統的穩定。
【解答】(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
者,所以圖中沒有畫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該模型中“微藻一蝦幼體一蝦一人”不能算作一條食物鏈,理由是蝦幼體和蝦之間沒有食物
關系;
(3)牡蠣和蝦都是吃微藻為食,所以若人類大量捕撈牡蠣,則該生態系統中蝦的數量將先增加,
隨著數目的增加,蝦之間競爭食物,會使得蝦的數目減少,最終會趨于穩定;
(4)我們以直接吃植物的動物為初級消費者,以吃初級消費者的動物為二級消費者,所以請寫
出一條人為二級消費者的食物鏈:微藻一牡蠣一人(微藻一蝦一人)。
故答案為:(1)分解者(2)蝦幼體和蝦之間沒有食物關系(3)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
定(4)微藻一牡蠣一人(微藻一蝦一人)。
12.【答案】(1)繡球花
(2)堿;0.8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指能自己合成有機物的生物,一般為綠色植物;
(2)pH大于7為堿性,小于7的為酸性;溶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x溶液質量。
【解答】(1)生產者為繡球花,白鷺為消費者,蚯蚓為分解者;
(2)①測得其pH為8,故土壤為堿性;
②m=100gX0.8%=0.8g,故需檸檬酸0.8g。
13.【答案】(1)非生物;消費者
(2)溪流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導致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降低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成分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質和能量;生態系
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好,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
【解答】(1)生態系統的成分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質和能量,水中溶解
氧屬于非生物成分;魚類屬于消費者;
(2)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好,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
能力就越強,所以溪流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導致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降低;
故答案為:(1)非生物;消費者(2)溪流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導致生態系統自動調
節能力降低
14.【答案】(1)無性
(2)過濾
(3)在T之前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繁殖增加數量,此時不生成酒精;在T時密封,之后進行
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知識點】觀察酵母種群;真菌
【解析】【分析】L參與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陳代謝類型為異養兼性厭氧型.果酒
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C6Hl2O6+6H2O+6O2i?6CO2+12H2O+能量;
(2)在無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C6Hl2。6.2co2+2C2H5OH+能量。
2.固定化酵母細胞的制備過程:酵母細胞的活化;制備氯化鈣溶液;制備海藻酸鈉溶液;海藻酸
鈉溶液與酵母細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細胞。
3.探究實驗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解答】(1)優質葡萄酒的釀制需要品質優良的葡萄,農業上往往通過無性生殖來保持葡萄的優
良性狀。
(2)圖中第3步為過濾。
(3)酒精濃度從T開始升高的原因:在T之前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繁殖增加數量,此時不生成
酒精;在T時密封,之后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15.【答案】(1)群落
(2)植物一蝦一雜食性魚一肉食性魚
(3)自動調節能力
(4)肉食性魚
【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種群的特征;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一定區域內同一中生物構成了種群,所有種群的集合體成為群落,群落和當地
的非生物環境就構成了生態系統,自然界的生態系統都是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的,若超過一
定限度,會使生態系統產生不可逆的變化。
【解答】(1)在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的集合體成為群落;
(2)生態系統中能量損失最多的食物鏈即食物鏈中生物種類最多的一組,即食物鏈最長;:植
物一蝦一雜食性魚-肉食性魚;
(3)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少,成分越簡單導致其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弱,環境越容易產生不可
逆的變化。
(4)根據食物鏈中生物累積的原理,位于營養級越高的生物,體內所累積的有毒物質就越多,
故為肉食性魚。
故答案為:(1)群落;(2)植物一蝦一雜食性魚一肉食性魚;(3)自動調節能力;(4)
肉食性魚
16.【答案】(1)生態系統;消費者
(2)C
【知識點】群落的物種組成;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種群指在
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時間內居住在一定區域或
環境內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食物鏈又稱“營養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
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一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
【解答】(1)園中有樹,園類似一個小樹林,園中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屬于生態系
統;文中提到的蟬只能利用現存的有機物生存,是動物,屬于生態系統的消費者。
(2)食物鏈的起點為生產者樹,被捕食者在箭頭前,捕食者在箭頭后。
17.【答案】(1)水稻一螟蟲—魚;魚吃螟蟲
(2)利于魚本身的生長,又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長發育
(3)B
【知識點】群落的物種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
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
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
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能調
節維持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動態平衡,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中生物所需
的能量來源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
網向下流動的.能量的流動特點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不循環的.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
生物的數量越少;
【解答】(1)食物鏈起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魚會吃螟蟲,所以螟蟲吃的水稻會減少,食
物鏈為:水稻一螟蟲—魚;
(2)溶氧量的增加利于魚本身的生長,又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長發育;
(3)A.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蟲和魚還有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因素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A
錯誤;
B.生物的種類越大,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所以養魚稻田的營養結構比未養魚
稻田復雜,因此具有較強的自動調節能力,B正確;
C.水稻枯紋病的病原體是水稻條紋葉枯病毒,該病毒更適應于未養魚稻田的生態環境,C錯誤;
故答案為:(1)水稻一螟蟲一魚;魚吃螟蟲(2)水稻一螟蟲—魚;魚吃螟蟲(3)B
18.【答案】(1)呼吸作用
(2)草一食草鳥―貓頭鷹
(3)AD
(4)群落
【知識點】群落的物種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植物的
呼吸作用;動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因為Ah和B是雙向箭頭,并且指向A的箭頭最多,所以A是非生物物質和
能力;B是生產者,C是消費者,D是分解者;在某一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構成了群落;在
某一區域類內,同種生物的總和稱為種群;
【解答】(1)圖甲中生理過程①是指呼吸作用;
(2)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從上一營養級到下一營養級的過程中
能量的傳遞效率只有20%,所以圖乙中貓頭鷹獲取能量最多的一條食物鏈:草一食草鳥一貓頭
鷹;
(3)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沒有分解者也沒有非生物物質很能量,所以圖甲中的
DA所代表的生態系統成分在圖乙中未畫出;
(4)在某一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構成了群落;所以草原中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群落;
故答案為:(1)呼吸作用(2)草T食草鳥-貓頭鷹(3)AD(4)群落
19.【答案】(1)兩棲動物
(2)消費者
(3)群落(生物群落)
(4)植物一鳳陽巨基葉蜂一白斑尾柳鶯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群落的物種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
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質和能量;食物鏈始
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單向流動,逐漸遞減;生態系統
的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質和能量;五大類脊椎動物,由高等到低等分
別是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魚類;哺乳類體溫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
鳥類全身被羽毛,體溫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類,體溫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兩棲類,
皮膚裸露,體溫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鰥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膚輔助;魚類卵生,體溫不恒
定,終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1)百山祖角蟾幼體在水中用鰥呼吸,成體生活在陸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所以
符合兩棲動物的特征;
(2)生態系統的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質和能量;所以從生態系統的成
分看,白斑尾柳鶯屬于消費者;
(3)在某一地區所有的生物總和稱為生物群落;所以公園里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
成了一個生物群咯;
(4)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所以該食物鏈是植物一鳳陽巨基葉蜂一白斑尾柳鶯;
故答案為:(1)兩棲動物(2)消費者(3)群落(生物群落)(4)植物一鳳陽巨基葉蜂一白
斑尾柳鶯
20.【答案】(1)基因
(2)A;D
(3)群落
(4)自動調節
【知識點】群落的結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遺傳和變異現象;遺傳物質的傳遞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動物可根據其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其中脊椎動物
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這些類別,其中的生殖和發育方式各不相同。
【解答】(1)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2)鳥類和兩棲類都是卵生動物,都具有脊椎骨;
(3)一定區域內的素有生物稱為群落;
(4)當生態系統中的環境被破壞時,能在一定程度內自我修復,稱為自動調節能力;
故答案為:(1)基因;(2)AD;(3)群落;(4)自動調節
21.【答案】(1)群落
(2)②
【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群落的結構
【解析】【分析】群落是指某一地區所有生物的總和;種群是指某一地區同一物種的總和;生態
系統是指某一地區生物和非生物的總和;
【解答】(1)某一地區所有生物的總和稱為群落,所以寧波野生動物園的所有生物構成一個群
落;
(2)寧波野生動物園的三大“國寶”-大熊貓、川金絲猴、金毛羚牛“喬遷新居”啦!它們的新家
坐落在園區“國寶秘境”。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寧波建立野生動物園,為珍稀動物提供了棲息地,
這種保護屬于②;
故答案為:(1)群落(2)②
22.【答案】(1)生態系統
(2)
評分標準
水
回答
平
要點1:能找出生態瓶中三種生物成分
高要點2:能結合具體的生物進行分析
水要點3:能正確分析出三種生物成分具體如何實現物質利用、轉化與循環
平示例:水草等作為生產者,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金魚、螺蜒
回等利用水草合成的有機物和貯撒的能量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呼圾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為水
答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瓶內的分解者將代謝廢物分解為較為簡單的無機物供水草再利
用。
中3個要點中答對2個要點
水
示例:草等作為生產者,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金魚、螺蛔等
平
利用水草合成的有機物和貯藏的能量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為水草
回
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
低3個要點只答對1個要點
水
平
示例:水草為生產者,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
回
答
錯生態系統中各成分作用混淆。
誤示例:金魚、螺獅合成有機物。
回
答
或
沒回答與情境無關或其他錯誤或沒有回答
有
回
答
(3)金魚、螺蜘存活的時間長短
【知識點】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生態系統的成分;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動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是指某一區域內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總和;生態系統的成分有生
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質和能量;生態系統中物種的種類越多,結構越復雜,生態系
統的穩定性就越好,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也越好;
【解答】(1)生態瓶中既有生物因素又有非生命因素,所以屬于生態系統;
(2)瓶內的這些動植物是通過如下的途徑維持平衡:水草等作為生產者,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金魚、螺蛔等利用水草合成的有機物和貯撒的能量維持自身生命活
動,呼圾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瓶內的分解者將代謝廢物分解為較為
簡單的無機物供水草再利用。
(3)我認為生態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時間越久,那么該生態瓶就越完善,功能越健全,所以我認
為重要的指標是金魚、螺蛔存活的時間長短;
故答案為:(1)生態系統(2)
23.【答案】(1)液化放熱
(2)分解者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常見的物態變化及吸熱、放熱的情況進行解答;
(2)根據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進行解答。
【解答】
(1)二氧化碳經冷凝器變成液態二氧化碳,是由氣態變成液態,屬于液化現象,放出熱量;
(2)“餐盒變肥料”過程就是分解者起作用,使餐盒變成田地所需要的肥料。
故答案為:(1)液化放熱;(2)分解者。
24.【答案】(1)4
(2)生產者
(3)丙
(4)自動調節能力或穩定性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
【解答】(1)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所以圖1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4條;生態系統
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或穩定性;食物鏈中的能量是隨著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
(2)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所以A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3)根據食物鏈中的能量是隨著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所以隨著食物鏈,數量會越來
越少,所以食物鏈是A一蝗蟲一蜘蛛一蟾蛛,對應的順序是丁一丙一乙一甲;所以那么圖2中表
示蝗蟲的是丙;
(4)如果此食物網中蝗蟲的數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蟲鳥等一些生物的數量也將隨之增加,一
段時間后所有生物的數量又會趨于相對穩定,這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或穩定
性;
故答案為:(1)4(2)生產者(3)丙(4)自動調節能力或穩定性
25.【答案】(1)生產者
(2)小麥一害蟲一蛙
(3)B
(4)合理密植,增加植物對光照的利用率,能固定更多的太陽能,釋放更多的氧氣,合成更多
的有機物,提高產量,使能量大部分流向有利于人類的農作物;農田養蛙,能除掉害蟲,減少小
麥有機物的流失,且青蛙的排泄物能被微生物分解,為農田提供無機鹽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
物)、分解者(微生物)。食物鏈書寫規則:
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
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組織類型面試題及答案
-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電動車關鍵技術市場需求試題及答案
- 科學經典試題及答案初中
-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除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電商平臺如何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試題及答案
- 家具市場的客戶細分研究試題及答案
- 職業生涯中的應對變化技巧試題及答案
-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策略的考察試題
-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與效果的評價
- CJT 273-2012 聚丙烯靜音排水管材及管件
- 足太陽膀胱經(經絡腧穴課件)
- 感悟考古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北京大學
- DL-T5142-2012火力發電廠除灰設計技術規程
- 2024年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航天知識競賽試題
- DB11∕2075-2022 建筑工程減隔震技術規程
- 鉛鋅礦的冶煉技術進展與設備改進
- 煤礦勞動組織管理培訓課件
- 倉儲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倉庫人員績效考核內容與評分標準
- 混凝土拌合物凝結時間自動計算記錄
- 2022睡眠醫學中心建設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