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基礎過關卷
班級姓名學號分數
(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留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n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
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n卷時,將答案干脆寫在試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0:16Ca:40
第I卷(選擇題共4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
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化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請你分析下列四個選項中化學學科不涉及的探討領域是
()
A.開發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質
C.探討物體運動規律D.防治環境污染
【答案】C
【解析】A.化學是一門探討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改變規律的科學,開發新能源屬于化學
探討的領域,故A不選;
B.合成新物質屬于化學的探討領域,可以探討物質的組成、結構等,故B不選;
C.探討物體運動規律,屬于物理學探討的內容,不屬于化學探討的范疇,故C選;
D.防止環境污染屬于探討物質的改變規律的探討,屬于化學探討的領域,故D不選;
故選:Co
2.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物質時,把固體物質放在右盤,祛碼放在左盤,稱得固體物質的質量
為10.8g(1克以下用游碼),假如按正確的方法稱量,這位同學所稱固體的實際質量是()
A.9.2gB.9.8gC.10.8gD.10.2g
【答案】A
【解析】由左盤的質量=右盤的質量+游碼的質量可知:祛碼質量=物體質量+游碼的質量,所以
物碼反放時物體質量=祛碼質量-游碼質量,即:物體質量=10.og-0.8g=9.2go
故選:Ao
3.發覺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學的學習與探討有規律可循,這位科學家是()
A.張青蓮B.門捷列夫C.阿伏加德羅D.道爾頓
【答案】B
【解析】A、張青蓮對一些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貢獻,故選項錯誤。
B、門捷列夫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覺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選項正確。
C、阿伏加德羅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創立了分子學說,故選項錯誤。
D、道爾頓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原子學說,故選項錯誤。
故選:Bo
4.蠟燭燃燒之所以是化學改變,是由于蠟燭在燃燒時()
A.先熔化B.再發出黃光
C.放出大量的熱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推斷蠟燭燃燒燃燒是否發生了化學改變,關鍵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的生成,選項A、B、C
均是描述了蠟燭燃燒的現象,不能作為推斷化學改變的依據;而選項D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是推
斷發生化學改變的依據。
故選:Do
5.生活中到處有化學,在實際生活中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A.用二氧化碳作溫室氣體肥料
B.用堿石灰做干燥劑
C.鐵粉放在月餅盒內作保鮮劑
D.用洗潔精清洗油污
【答案】D
【解析】A、用二氧化碳作溫室氣體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B、用堿石灰做干燥劑是利用堿石灰的吸水性,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C、鐵粉放在月餅盒內作保鮮劑是利用鐵生銹的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D、用洗潔精清洗油污屬于乳化作用,與其化學性質無關;故選項正確;
故選:Do
6.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裝有人呼出的氣體和一般空氣的集氣瓶內,視察到木條在盛有空氣
的集氣瓶內燃燒更旺,由此說明()
A.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中小
C.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比空氣中大
D.呼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裝有呼出氣體和一般空氣的集氣瓶內,視察到木條在
空氣瓶內燃燒較旺,說明空氣中氧氣含量比呼出氣體高,不能說明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
故選項說法錯誤。
B、木條在空氣瓶內燃燒較旺,說明在呼出的氣體中支持燃燒的氧氣的含量大幅下降,則呼出的
氣體中氧氣要比空氣中含量小,故選項說法正確。
C、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裝有呼出氣體和一般空氣的集氣瓶內,視察到木條在空氣瓶內燃燒較
旺,說明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比空氣中小,而不是大,故選項說法錯誤。
D、呼出的氣體主要是氮氣,二氧化碳含量相對增加,還含有水蒸氣,其它氣體等,不完全是二
氧化碳,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o
7.試驗時,不宜用作化學反應容器的儀器是()
A.燒杯B.燒瓶C.試管D.量筒
【答案】D
【解析】
A、用作配制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所以錯誤。
B、燒瓶可用作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或蒸儲試驗,所以錯誤。
C、試管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所以錯誤。
D、量筒是量度液體體積的儀器,所以正確。
故選:Do
8.下列儀器中,常用于盛裝少量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是()
A.試管B.量筒C.燒杯D.集氣瓶
【答案】A
【解析】
A、燃燒匙、試管都能用于盛放固體粉末藥品來干脆加熱;
B、量筒可用來量取液體體積;
C、燒杯常用于較大量試劑反應的玻璃容器;
D、集氣瓶常用于盛裝氣體的容器;
故選:Ao
9.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改變叫做化學改變”,下面對化學改變中“新物質”正確的是()
A.“新物質”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B.“新物質”就是與改變前的物質顏色、狀態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C.凡是改變過程中有明顯現象產生,說明此改變過程中確定有“新物質”生成
D.“新物質”就是與改變前的物質在組成結構上不同的物質
【答案】D
【解析】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也可能屬于新物質,例如對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來說,
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屬于該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故A不正確;
B、物質在顏色、狀態等方面改變可能是物理改變,不確定有新物質生成,故B不正確;
C、改變過程中有明顯現象產生,此改變過程中不確定有“新物質”生成,例如氧氣在降溫、加
壓的條件下變為淡藍色的液氧,故C不正確;
D、化學改變中生成的新物質是相對于反應物來說的,即生成了與反應物在組成或結構上與改變
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故D正確。
故選:Do
10.化學改變與物理改變的本質區分是()
A.有發熱、發光現象B.有新物質生成
C.有氣體放出D.有物質狀態的改變
【答案】B
【解析】由物理改變化學改變的概念可知,化學改變是生成新物質的改變,物理改變則沒有生成
新物質。故化學改變與物理改變的本質區分是有無新物質生成。
故選:Bo
11.化學改變確定存在:①狀態和顏色的改變②發光,放熱③生成新物質④氣體的放出⑤
能量的改變()
A.③B.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化學改變不確定有狀態和顏色的改變;
化學改變中常常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但化學改變中不確定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有的化
學改變吸熱;
化學改變不確定有氣體產生;
化學改變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化學改變伴還隨能量的汲取或釋放。
故③⑤正確。
故選:Bo
12.下列抗擊新冠疫情的措施中,不涉及化學改變的是()
A.室內燃燒艾條B.服用藥物反抗病毒
C.用“84”消毒液消毒D.常常開門開窗通風
【答案】D
【解析】A、室內燃燒艾條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改變。
B、服用藥物反抗病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改變。
C、用“84”消毒液消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改變。
D、常常開門開窗通風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改變。
故選:Do
13.下列試驗操作正確的是()
A.用托盤天平稱量時,藥品放在右盤
B.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液體的體積超過試管容積的2
3
C.將吸取液體后的膠頭滴管平放或倒置,以防液體流出
D.沒有說明用量,取用液體藥品的體積一般為1-2mL
【答案】D
【解析】A.用托盤天平稱量時,藥品放在左盤,祛碼放在右盤,故錯誤;
B.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液體的體積超過試管容積的工,以防液體沸騰濺出傷人,故錯誤;
3
C.不能將吸取液體后的膠頭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腐蝕膠頭滴管膠頭,故錯誤;
D.沒有說明用量,取用液體藥品的體積一般為1-2mL,故正確。
故選:Do
14.科學的假設與猜想是科學探究的先導和價值所在。在下列假設(猜想)引導的探究確定沒有意
義的是()
A.探究鐵生銹是否與氧氣有關
B.探究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
C.探究鹽酸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粒子是H*
D.探究滴加了酚麟試液的中和反應后的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
【答案】D
【解析】A、鐵銹蝕需與氧氣、水充分接觸,探究鐵生銹是否與氧氣有關,是有意義的,故選項
錯誤。
B、木炭在空氣中不充分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是有意義的,故選項錯誤。
C、依據酸的化學性質,鹽酸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粒子是H',是有意義的,故選項錯誤。
D、探究滴加了酚麟的中和反應的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這是不行能的,因為酚酷溶液遇NaOH
溶液變紅色,探究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是沒有意義的,故選項正確。
故選:Do
15.下列基本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答案】D
【解析】A、為防止腐蝕膠頭滴管,運用滴管的過程中不行平放或倒置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圖中瓶口沒有緊挨試
管口、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向著手心,所示操作錯誤。
C、運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留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
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
的工,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3
故選:Do
16.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用酒精燈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試管內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工
2
B.試驗后剩余的藥品應放回原試劑瓶,避開奢侈
C.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儀器已洗干凈
D.不當心碰倒酒精燈,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馬上用水撲滅
【答案】C
【解析】A、用酒精燈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試管內的液體體積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工,該選項
3
說法不正確;
B、試驗后的剩余的藥品放回原試劑瓶時,會污染試劑,因此不能放回原試劑瓶,該選項說法不
正確;
C、玻璃儀器洗干凈的標準是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該選項說法正確;
D、不當心遇到酒精燈,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時,由于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不能用水
滅火,應當用濕抹布蓋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o
17.下列有關蠟燭燃燒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試驗A中蠟燭火焰漸漸變小至熄滅
B.試驗B中的白瓷板表面無明顯改變
C.試驗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
D.試驗D中的“白煙”可再次被點燃
【答案】B
【解析】A、試驗A中是燒杯倒扣住蠟燭,隨著氧氣被消耗,試驗A中蠟燭火焰漸漸變小至熄滅,
故選項說法正確。
B、蠟燭不充分燃燒時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蠟燭火焰上方,能獲得炭
黑,試驗B中的白瓷板表面會變黑,故選項說法錯誤。
C、溫度越高,木條碳化的越快,外焰溫度最高,試驗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故選項說
法正確。
D、白煙是石蠟蒸汽凝成的石蠟固體,具有可燃性,是試驗D中的“白煙”可再次被點燃,故選
項說法正確。
故選:Bo
18.某愛好小組利用蠟燭進行試驗,下列依據現象作出的分析錯誤的是()
A.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蠟燭浮于水面,說明石蠟的密度小于水
B.取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出現水霧,說明石蠟中含有氫、碳元素
C.用一個燒杯將燃著的蠟燭罩住,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說明物質燃燒一般須要氧氣
D.燃著的蠟燭一吹就滅,是因為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說明燃燒須要達到確定溫度
【答案】B
【解析】A、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蠟燭浮于水面,說明石蠟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選項說
法正確。
B、取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出現水霧,壓0中含有氫、氧兩種元素,依據質量守
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則蠟燭中確定含氫元素,可能
含有氧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用一個燒杯將燃著的蠟燭罩住,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是因為氧氣被耗盡,說明物質燃燒一
般須要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D、燃著的蠟燭一吹就滅,是因為空氣的流淌而帶走了熱量,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說明燃燒
須要達到確定溫度,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o
19.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發覺試管裂開,可能緣由有:①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
②加熱前沒有擦干試管外壁的水;③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④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
工;⑤加熱時沒有時常地上下移動試管;⑥沒有進行預熱,干脆集中加熱試管里液體的中下部。
3
其中與之相關的是()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①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不會引起試管炸裂;②加熱前沒有擦干試管外壁的水,
會使試管受熱不勻稱引起試管炸裂;③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會使試管受熱不勻稱引起試管炸
裂;④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工,會使試管內的液體加熱時噴出,不會引起試管炸裂;⑤
3
加熱時沒有時常上下移動試管,會使試管受熱不勻稱,會引起試管炸裂;⑥沒有進行預熱,干脆
集中加熱試管內的液體的中下部,會使試管受熱不勻稱使試管炸裂;
故選:Co
20.下列關于酒精燈的運用,不正確的是()
C.
【答案】A
【解析】A、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不能引燃,簡單發生火災,故A操作錯誤;
B、給試管內液體加熱的留意事項是:試管內液體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口不能
朝著有人的地方,夾試管要夾到距試管口三分之一處。試管與桌面呈45度角。故C操作正確;
C、熄滅時要用燈帽蓋滅,故C操作正確;
D、酒精燈不用時,要蓋上燈帽放置,以免燈芯上的酒精揮發導致下次運用時難以點燃,故D操
作正確。
故選:Ao
第n卷(非選擇題共60分)
二.填空題(共5小題,滿分24分)
21.(4分)描述物質性質的詞語有:可燃性、吸附性、腐蝕性、導電性、導熱性、揮發性,填入下
列物質用途所利用的性質。
(1)木炭做燃料是.
(2)活性炭做凈水劑是.
(3)鋁做成鍋是
(4)用石墨做干電池的碳棒是.
【答案】【解析】(1)可燃性;
(2)吸附性;
(3)導熱性;
(4)導電性
【解析】(1)木炭做燃料是利用木炭的可燃性;故答案為:可燃性;
(2)活性炭做凈水劑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答案為:吸附性;
(3)鋁做成鍋是利用鋁的導熱性;故答案為:導熱性;
(4)用石墨做干電池的碳棒是利用石墨的導電性;故答案為:導電性。
22.(5分)酒精燈運用留意事項:
①燈體內的酒精不行超過燈容積的3,也不應少于工(酒精過多,在加熱或移動時易溢出;太少,
44
加熱酒精蒸氣易引起爆炸)。
②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③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干脆點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酒精燈(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④應用加熱(外焰溫度最高)。
⑤用完酒精燈后,必需用________蓋滅,不行o(防止將火焰沿著燈頸吹入燈內)
⑥不要碰倒酒精燈,若有酒精灑到桌面并燃燒起來,應馬上不能用水沖,以免火勢擴散。
【答案】②添加酒精;
④酒精燈外焰;
⑤酒精燈燈帽、用嘴吹滅;
⑥濕抹布撲滅。
【解析】
②添加酒精;
④酒精燈外焰;
⑤酒精燈燈帽、用嘴吹滅;
⑥濕抹布撲滅。
23.(7分)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里,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塊狀藥品用
夾取.液體藥品通常放在__________里.試驗室中應留意節約藥品,假如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按
取用,液體通常取mL.固體只需即可.
【答案】廣口瓶;藥匙或紙槽;鑲子;細口瓶;1?2;蓋滿試管底部
【解析】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塊狀藥品用鑲子夾
取.液體藥品通常放在細口瓶里.試驗室中應留意節約藥品,假如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
取用,液體通常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即可.
24.(2分)稱量前,當天平的指針不在零點而偏右時,即用以稱量物質,天平達到平衡時,與實際
質量相比(填“相等”“偏小”“偏大”或“無法推斷”稱量時,當天平達到平衡時游碼
位置如圖所示,祛碼用了20g,則藥品的質量是go
(012.345g)
【答案】偏小;22.4。
【解析】天平事實上是一個等臂杠桿,稱量時是左物右碼,運用前先調整天平平衡,天平平衡后,
放上藥品和祛碼(也可同時用游碼)后,左盤的質量恰好等于右盤的質量,如稱量前,當天平的
指針不在零點而偏右時,則稱量時天平平衡后,相當于是事先先用部分藥品平衡天平又進行的稱
量,即藥品的實際質量大于祛碼和游碼的質量和,而須要稱量的質量是祛碼和游碼的質量和,故
稱得的物質質量與實際須要稱的質量相比偏小。
藥品的質量=祛碼質量+游碼=20g+2.4g=22.4g。
25.(6分)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以后,請你填寫下列空格:
(1)如圖所示,點燃蠟燭,視察到蠟燭火焰分為三層,分別是、內焰和焰心,把一根火
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處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結論:
蠟燭火焰的溫度最高。
(2)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燒杯內壁出現,片刻后取下燒杯,快速
向燒杯內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發覺。
結論:蠟燭燃燒以后的生成物是=
【答案】
(1)外焰a外焰(2)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
(1)依據火焰各部分溫度的不同,可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因為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
火柴梗a處正好處于外焰部分所以會最先被碳化;
(2)由試驗現象可知,燒杯內壁會出現水霧,說明石蠟燃燒可生成水;由題意可知,向燒杯內
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
碳酸鈣沉淀,說明燒杯中有二氧化碳氣體;故答案為: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混濁,水和二氧化碳;
三.試驗探究題(共4小題,滿分24分)
26.(3分)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1)加熱試管內的液體時,不能將;防止沸騰的液體沖出試管燙傷人。
(2)若試管壁有水,加熱時必需,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引起試管爆裂。
(3)剛加熱過的試管,不能馬上用;(因為一冷一熱,試管簡單爆裂)。
(4)給試管中液體預熱的方法:用試管夾夾住試管在外焰來回移動便可預熱。
(5)預熱后,集中加熱盛有液體的中部,并時常來回移動試管,以防止液體受熱暴沸而噴出。
【答案】
(1)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
(2)擦干;
(3)冷水沖洗。
【解析】(1)加熱試管內的液體時,不能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以防止沸騰的液體沖出試管
燙傷人。
(2)若試管壁有水,加熱時必需擦干,以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引起試管爆裂。
(3)剛加熱過的試管,不能馬上用冷水沖洗,以防止試管驟冷而炸裂。
27.(5分)(1)填寫試驗儀器名稱:
①從試劑瓶中取少量溶液到試管中,除了干脆傾倒,還常常運用取液。
②量取確定體積液體用,如圖所示:該液體的體積是mLo
(2)將細口瓶中的液體傾倒到試管中時,應留意的事項是:
①細口瓶的塞子應在桌上。
②傾倒液體時,標簽應,瓶口要挨著試管口,緩慢地倒。
【答案】(1)①膠頭滴管;②量筒;42;(2)①倒放;②對著手心。
【解析】(1)①從試劑瓶中取少量溶液到試管中可干脆傾倒,也可用膠頭滴管。
②量取確定體積液體用量筒,用量筒量取確定體積液體時,液面如右圖所示,讀數時視線與液體
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該液體的體積是42mL;
(2)①細口瓶的塞子應倒放在桌上。
②傾倒液體時,標簽應對著手心,瓶口要挨著試管口,緩慢地倒。
28.(10分)完成對人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結論:
(1)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證明呼出的氣體比空氣中的含量______.
(2)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
量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_____.
(3)對比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氣體中水的含量
比空氣中水的含量____.
(4)通過探究得出的結論是.
拓展:(1)在本課題的試驗探究中,我們運用了排水法收集氣體,這說明氣體具性質.
(5)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開啟的菜窖底部都存在著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應呼吸,人假如
長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的環境中會窒息而死,因此,人們在進入這些地方之前會進行燈火試
驗,緣由是;假如燈火熄滅或燃燒不旺,說明白二氧
化碳含量.
【答案】結論:(1)二氧化碳,高.
(2)熄滅,燃燒,高;
(3)多.
(4)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多,氧氣的含量少.
拓展:(1)不溶于水也不和水發生反應;
(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高.
【解析】結論:(1)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
證明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的含量高.
(2)在呼吸作用發生時氧氣的量明顯削減,故呼出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在空氣中不熄
滅,說明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變少;
(3)對比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氣體中水的含量
比空氣中水的含量多.
(4)通過探究得出的結論是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多,氧氣的含量少.
拓展:(1)我們采納排水法收集氣體,說明該氣體:不溶于水也不和水發生反應;
(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所以人們在進入這些地方之前會進
行燈火試驗,緣由是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假如燈火熄滅或燃燒
不旺,說明白二氧化碳含量高.
29.(6分)下列是化學試驗室中常見的基本操作。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A所示,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要,細口瓶的塞
子要在桌面上。
(2)如圖B所示,用完酒精燈后,必需用燈帽蓋滅,蓋滅后輕提一下燈帽,再重新蓋好。對其
緣由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填序號)。
A.平衡氣壓,便利取下燈帽
B.揮發水分,利于點燃酒精燈
C.削減揮發,利于節約酒精
(3)如圖C所示,用酒精燈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
①試管里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
②先對試管進行,然后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所在部位加熱。
(4)如圖D所示,假如試管內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質時,清洗試管一般先用試管刷蘸去污
粉,再用自來水沖洗和蒸儲水潤洗,然后倒放在試管架上晾干。
【答案】(1)向著手心;倒放;(2)C;(3)①」;②預熱;(4)洗滌。
3
【解析】(1)如圖A所示,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細口瓶標簽的一面要向著手心,細口瓶的塞
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蓋滅時輕提一下燈帽的緣由防止溫度降低壓強變小,下次運用
不易打開,同時也使生成水分蒸發掉,不是為了節約酒精;
(3)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試管內液體不能超過其體積的工,試管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要用
3
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必需先預熱;
(4)如圖D所示,假如試管內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質時,清洗試管一般先用試管刷蘸去污粉洗
滌,再用自來水沖洗和蒸儲水潤洗,然后倒放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